㈠ 中国氮肥发展历史
到1935年才先后在大连和南京建成两座氮肥厂生产硫酸铵。1949年前,主要用于沿海各省。专1953年我国年产氮肥以养分属计算为5万吨,超过历史上1941年最高年产量4.8万吨。经过第一和第二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至1965年,全国氮肥产量已达103.7万吨(N)比1953年增长近10倍。以后,经过1969~1978年10年大、中、小型化肥厂并举的大发展时期,全国新建了1000余座小氮肥厂和10余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大氮肥厂。至1983年,全国氮肥产量猛增至1109.4万吨(N),成为仅次于前苏联的世界上第二位氮肥生产国。1991年全国氮肥产量达到151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国共生产合成氨4629.85 万吨,生产氮肥3200.7万吨(折纯氮),其中尿素4147.13万吨(实物量)。2006年全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5,592.79万吨,比2005年同比增长8.0%;2007年1-11月全国农用氮磷钾化肥(折纯)产量为5,248.58万吨,比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3.1%。
㈡ 化学氮肥的发展历程
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氮是作物营养元素中(除碳、氢、氧以外)需要量最大的元素。现代氮肥生产主要是氨加工过程。氮肥生产是化肥工业中规模最大的部分。1982—1983肥料年度,世界氮肥产量(以N计)达到62.033Mt,大于磷肥加钾肥的总和。中国1983年氮肥产量为11.094Mt,约占化肥总产量的80%。
功能 元素氮在植物体内是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它和镁是叶绿素分子中仅有的两种来自土壤的元素)。氮又是作物细胞分殖的关键,细胞分殖缓慢或停止,就意味着作物减产。施用氮肥除提高农业产量外,还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例如提高谷物、牧草和花生等作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氮肥可以三种形式的氮进入土壤,即铵态氮 (NH )、硝态氮(NO )和酰胺态氮(—CO—NH2)。第三种形式的氮进入土壤后,在尿素酶的作用下,水解为铵态氮。除水稻等少数作物能在土壤灌水条件下吸收利用铵态氮以外,多数作物吸收硝态氮。土壤中铵态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成硝态氮。
原料 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少量来自煤气工业和其他工业回收的副产氨。因此,氮肥生产一般需要与合成氨生产配套。在合成氨和氮肥配套的工厂中,合成氨装置的投资占总投资中的很大比例。
品种 氮肥除了是复合肥料中的氮素来源以外,其主要品种(表1 主要氮肥品种)是无机酸的铵盐、硝酸盐、尿素、液氨和氰氨化钙等。20世纪40~50年代,硫酸铵是最主要的氮肥;60年代,硝酸铵代替了硫酸铵;进入70年代以来,尿素成为领先的氮肥品种。碳酸氢铵在中国大量生产,80年代仍然是中国的主要氮肥品种之一。液氨或含氨溶液是最廉价的氮肥,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用得很普遍(见流体肥料)。由于氮肥在土壤中的淋失和挥发,其利用率只有30%~60%。除了农业化学家研究改进施肥方法外,化肥工业发展了缓释肥料和硝化抑制剂。
生产方法 氮肥的生产是氨的加工过程:用无机酸与氨反应制成铵盐;二氧化碳与氨合成尿素及尿素与醛类缩合制成缓释氮肥;联合制碱联产氯化铵;氨加工为硝酸,再进一步加工制成硝酸盐,液氨、氨水(经二氧化碳处理的碳化氨水)和含氮溶液直接施肥等。
㈢ 中国历史上农业的三次改革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意义: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第二次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中共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意义: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7.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㈣ 化肥的历史:那个国家首先使用化肥,中国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化肥
跟据古希腊传说,用动物做化肥是大力士赫拉克罗斯首先发现的。赫拉克罗斯是众神之主专宙斯属之子,是一个半神半人的英雄,他曾创下12项奇迹,其中之一就是在一天之内把伊利斯国王奥吉阿斯养有300头牛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把艾尔菲厄斯河改道,用河水冲走牛粪,沉积在附近的土地上,使农作物获得了丰收。当然这是神话,但也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粪肥对作物增产的作用。古希腊人还发现旧战场上生长的作物特别茂盛,从而认识到人和动物的尸体是很有效的肥料。在《圣经》中也提到把动物血液淋在地上的施肥方法。
㈤ 关于化肥的历史和古代文献
1840年,德国科学家李比希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批判了腐质营养学说版,提出了矿权质营养学说。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为化肥工业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1843年,第一种化学肥料——过磷酸钙在英国诞生.1861年,德国首次开采钾盐矿。1907年,意大利生产了石灰氮。
㈥ 农业化肥的利用历史并不长,还不到一个世纪,但人类文明的历史有数千年,数千年来农业
答案C
农家肥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
㈦ 国内外化肥发展现状
国内化肥行业面临三大风险
国内肥料价格于2010年第四季度攀升至新高;尿素按年上升21%至每吨人民币2,050元、磷酸二铵(DAP)按年上升18%至每吨人民币3,300元,而钾肥则按年跃升15%至每吨人民币2,870元。虽然第四季一般属肥料行业的旺季(另一个旺季是第一季),但我们相信价格上升的动力不单由季节性因素构成,其他因素包括:1)政府实施严格的节能措施,把尿素生产商的平均开工率减至仅60%;(2)磷肥的主要原材料硫磺及氨供应短缺,导致价格急升,亦推高磷肥的生产成本;及(3)全球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因而亦刺激尿素及磷肥的出口需求以及磷肥及钾肥的国内需求。
中国肥料行业经过2008年中的高峰期后陷入周期性低潮,我们认为此行业将于2011年出现更强劲的复苏。肥料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有极高关联性,由于中国以及全球的种植面积减少,我们估计现时农产品价格的升势将延续至2011年。国内肥料库存仍然偏低,下游分销商对补充存货的需求将更为殷切。我们预料全球肥料价格将保持升势,将推动对尿素及磷肥的出口需求。然而,中国政府把征收110%旺季出口关税的期间由6个月延长至7个月,直至6月30日为止,将会抵消部份出口需求的增幅。最后,尿素生产商的开工率偏低,仅约为60%,产能的释放有一个过程;而磷肥及钾肥生产商的开工率则达致约90%的历史高位,建立新产能一般需时1.5年。
全文挺长,你可以看看 http://info.nh.hc360.com/2010/12/16141192678.shtml 就是这篇文章
㈧ 化肥的历史记录只有15分是什么意思
录只有15分是什么意思
今天 15:27匿名 | 分类:娱乐休闲 | 浏览2次
㈨ 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史中,利用肥料的最早记录
在奴隶社会的西周(公元前1066-前771)《诗经》有“其镈斯赵,以燸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的歌咏。是中国古代对腐草肥最早的记载,见证了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对腐草肥田有了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