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工会的历史

中国工会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6 23:26:55

❶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历史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简称铁总), 1924年2月7日在北京秘密成立。其宗旨是:改版良生活,增高地位,谋全权体铁路工人之福利;帮助各路工人组织工会,并与全国各业工人和全世界工人建立密切联系。秘书长张之鹏,总干事兼党团书记张国焘。
成立不久,北京秘密会所被查封,总部被迫迁至天津。
1924年10月,在郑州召开全国铁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王荷为委员长,张昆弟为总干事。
大革命失败后,铁总及其所属各路工会均遭查封。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总工会于1949年6月作出《关于筹备恢复全国铁路总工会的决定》。
同年7月1日至9日,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铁路职工临时代表会议,选出滕代远、吕正操、王鹤峰、李颉伯、阿平等53人组成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李颉伯、阿平任正、副主任。这次代表会议,实际上成了铁总重建大会。

❷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总的来说,中国工会复的产生大致制可分为发下阶段:

一是从19世纪下半叶至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在这一阶段,工会主要进行的是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工作条件而斗争。

二是从1922年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工会要进行的是有组织的政@治@斗争,号召和组织工人群众为自身的民主权利,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剥削和压迫而展开的。

三是从夺@取@国家政@权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一阶段,工会主要进行的是组织和引导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学习管理经济、管理国家,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是改革开放时期。在这一阶段,适应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全国总工会在发展方向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动工会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❸ 中国工会产生的历史原因

中国于2001年10月27日公布施行新修订的工会法,这对于推动工会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工会现有会员1.2亿多人,近百万个基层工 会组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2年中,中国工会在维护广 大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参与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用。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职责已更明确,工会组织 正在发展和扩大,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之中。
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直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的19世纪中叶,才出现现代工 业,并伴随诞生了第一代无产阶级。现代工会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旧式的工商团体,称 为行会,包括公所、会馆、公行等组织形式。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从业人员影响最 大。雇主和受雇人参加同一行会,有势力的雇主自然成为行会的掌权者。行会与现代工 会无共同之点。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工人运动的概念,从广义说,包括工人阶级的政党运动、工 会运动以及相关的工人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从狭义说,即指工会运动。中国的新式 工会是仿效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起来的。1851年成立的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是最早的 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这个组织曾经举行反对英、法等国侵略中国的罢工斗争。随即遭 到镇压,被清朝地方当局勒令解散。此后,中国工会运动沉寂了40多年。但是工人自发 掀起的反对外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剥削的斗争,在鸦片战争以后,即一直不断 发生。主要的有香港工人的前后两次罢工(1844年、1858年),港澳工人大罢工(1858年) ,东北朝阳矿工起义(1861年) ,上海小车工人抗捐斗争(1877年)等等。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工业逐步有所发展。甲午战争结束订立马关条约以后,以 日本商人为首的外国商人大量涌入中国创办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有了发展。产业 工人在甲午战争前夕约计为10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60万人,1919年增至200余万 人,另有城市手工业工人和店员1000余万人。
清朝政府和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待工会运动采取了极端仇视和严加禁止的态度。我 们简略放眼观察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以为对比。英国于18世纪下半叶完成产业革命 ,当时工人为反抗过度剥削、争取起码的劳动和生活条件,曾开展了同盟罢工和组织互 助会、友谊会以及其他具有工会萌芽性质组织等活动。法、德、美等国相继于19世纪上 半叶完成产业革命。1818年苏格兰格兰斯哥织布工人成立的工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会组 织,其他工业发达国家亦相继出现工会。各国对工会一般均是先予禁止,不得已开禁后 又予重重限制。后来,资本家对工人的不断斗争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同时开明资本家 和资产阶级政府逐步认识到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有益作用, 转而采取容许工会合法存在的态度。1871年英国颁布的工会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保护工 会法律地位为宗旨的工会法。随之其他国家相继公布了工会法。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在 19世纪被帝国主义的洋枪大炮所攻破。清政府为达到船坚炮利的目的,曾创办一些军工 企业,但对进步社会理论采取了不屑一顾的抵制态度,它和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政府对 工会运动的态度尤为严厉。

❹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历史沿革

中国工会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诞生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 ,就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全国工会的通信联络机关,张国焘、邓中夏先后任主任 。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确定筹备全国性工会组织 。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 ,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抗日战争时期暂停使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名称 ,成立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和各抗日根据地总工会。解放战争时期边区总工会和各根据地总工会联合为解放区总工会。1948年8月1日由解放区总工会和国民党统治区工会在哈尔滨联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决定恢复中华全国总工会。
1978年10月召开了中国工会九大,修改通过了《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各地区工会组织和各产业工会全国组织的最高领导机关。
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工会组织和带领工人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掀起了多次大罢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总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致力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和丰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对外遵循独立自主、广泛联系的方针,到1990年底 ,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会组织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

❺ 中国工会成长历史

1998~2003:中国工会前进的脚步声
女职工工作:在创新中发展

❻ 新中国成立后工会和学生会是什么时候正式出现的

中国工会发展的历史

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社专会主义条件下,属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包括了整个工人阶级,其中有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有直接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只要是依靠工资收入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人,都可以加入工会。

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劳动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1950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三部法律在解放初首先颁布。在1992年我国对“工会法”进行了修改。目前,中华总工会主席是尉健行同志。

❼ 工会在我国经历了哪三个历史时期

工会经历由计划经济时期,到国有企业改制时期,再到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❽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的历史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简称:全总文工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综合专性专业文艺团体,成立于1956年属5月,由当时的重庆市工人文工团、成都市工人文工团、自贡市工人文工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兵团政治部文工团、公安军政治部文工团陆续合并而成。最早的领导成员和业务骨干来自于延安时期的“七月剧社”。全总文工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团长负责制,下设歌舞团、说唱艺术团、话剧团(影视中心)、创作编导室、业务处、艺术培训中心、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处等处级机构。

❾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的历史背景

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简称“全总”)在广州召开。大会建立了中国工人阶级全国统一的工会领导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选举了林伟民、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李立三、李森、刘尔崧等25人为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会以林伟民为委员长,刘少奇为副委员长,邓中夏为秘书长。“全总”下设秘书处、总务处、组织部、宣传部、宣传教育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机构,由刘少奇主持日常工作。
1925年9月底,国民党中央部由此处迁往旧省议会。10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从大德路的临时会所迁进这幢房子的二楼办公。各部门的办公室,都是以木板间隔的。会议室、宣传部、监察委员会居中,组织部、秘书处和刘少奇的办公室靠南,宣传教育委员会靠北,省港罢工后成立的香港总工会也在此办公。首层仍为广州工人代表会使用。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领导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上海“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大力发展各地工会组织,统一广东和香港的工人运动,支援国民政府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汉后,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1927年2月,“全总”北迁汉口,这里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

❿ 中国工会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伟大的历程
———中国工会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劳动模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建设者的杰出代表,他们已经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成为各个历史阶段时代精神的载体和标志。
长春市目前有市级以上劳动模范5744名,其中全国劳模114人,省劳模1693人,市劳模3937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长春市劳模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服务长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长春市的劳模工作主要有以下心得。
一是夯实劳模工作基础,着力优化劳模成长环境。为了鼓励、激发和保护广大劳动者、建设者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长春市各级党政、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评先选优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整合荣誉褒奖资源、规范评先选优行为,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为主导,条块结合、自下而上的多层次荣誉褒奖体系。
二是严格掌握工作程序,着力保证劳模评选质量。长春市在评模工作中始终坚持自下而上、民主公开、群众参与、广泛监督,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组织推荐评选工作。2002年,在全省率先引入了公示制度,要求所有劳模人选在本单位和县市区范围内进行公示,特等劳动模范通过当地媒体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对身为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劳模人选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审议、相关职能部门把关会签;在人选确定之前,多方沟通,充分酝酿,严格考核;人选确定时集体决策。通过这些程序和环节,不但严肃了评模纪律,有效地保证了人选质量;而且评出了职工群众的干劲,推动了各方面的工作,强化了劳动模范评选的积极效应。
三是充实劳模工作内涵,着力服务发展大局。长春市始终以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统领劳模工作。在保证一线职工比例的同时,兼顾新兴行业、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努力把那些在主导产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建设者推荐评选为劳动模范。在第31届、32届劳模大会上,先后有4位出租车司机、13位农民工被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其中一位工作在环卫战线上的农民工还被评为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
四是发挥劳模旗帜作用,着力强化劳模名人效应。由于重视培养、坚持标准,长春市推荐评选的许多劳动模范,已经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榜样。一个个劳动模范的名字,就像引领广大劳动者、建设者建设长春、发展长春的一面面旗帜,凝聚着力量,鼓舞着士气,激励着人们不断奋斗进取。
党的十七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了行动纲领,规划了宏伟蓝图,劳动模范作为劳动群众的精英,时代精神的载体,必将在长春振兴、崛起,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出更为突出的榜样、标杆和排头兵作用。

(作者为吉林省长春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长春市总工会原副主席)

阅读全文

与中国工会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