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推荐有关几本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适合中学生看的)
1、《全球通史》 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
作为一本入门级书,它可以帮助读者迅速建立起基本的历史时空观念。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作为一本通史书籍它确实没什么大问题,史实准确,叙述得当,配图丰富(要知道许多历史书籍是完全没配图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作者:陈旭麓
陈旭麓先生也不会知道自己文章被断章取义后会被那些命题专家们问些什么。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今天对于近代史的许多看法的来源都出自于这本书。例如,多元史观下对历史事件的再评价,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能够开阔眼界。
3、《国史大纲》作者:钱穆
同样是一本通史类书籍,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比起来,钱穆的著作具有更强目的性。例如,这本《国史大纲》,钱穆担心中国会完全沦陷于日本的铁蹄之下,为了让后世子孙能了解中国历史,于是写下了这本《国史大纲》。
4、《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
茅海建先生这些年在历史圈可谓是影响力极大,每每新书出版或论文发表都好似丢出一颗巨型TNT。他的文章既掀翻了往年沉珂,又为今人炸开一条新通道。
至于为什么会推荐高中生读这本书,是因为它会打破我们课堂上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陈词滥调。只有读完这本书,你才会知道那段历史是多么吸引人,也才会知道啪啪打脸历史老师的快感。
5、《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
本书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⑵ 请推荐一些经典好看的历史书籍
如果是入门抄的书籍,就上下五千年。
如果你想看比较系统的,钱穆的国史大纲和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都可以。
近年的话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比较通俗易读和大众化一点,品三国也挺出名的,不过个人觉得一般
你要是功底足够深厚的话不觉得枯燥就可以看资治通鉴吧。
剑桥中国史其实写得也很不错。
⑶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中国历史类书籍
说到中国历史类书籍,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中国四大名著,但是毕竟是名著,基本上人们都看过,然后我又想到了一本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这本小说我觉得大家值得去看一下。
首先来谈一谈《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吧,它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一直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一共写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十六位皇帝的历史,以皇帝为顺序,记录了明朝从诞生到兴盛再到灭亡间的风风雨雨。其语言之诙谐幽默在我看过的历史书籍中是从来没有的。
这部小说很容易就把读者带到书中,就像是身临其境,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重点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令人看后回味无穷。该书涉及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可以贯穿起来,加上明朝是一个十分强盛的朝代,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人,除了皇帝、大臣外,还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的名人。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它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 ,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
⑷ 请推荐几本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
《二十四史》、《史记》这些书一般人看不懂,你暂时先别想了,以后如专果有能力再说,《明朝那属些事儿》和百家讲坛那些书,属于“文化快餐”,“快餐”吃多了也不好。
我向你推荐两本书,你肯定看得懂,而且很有思想,很专业。一本是吕思勉先生的《吕著三国史话》;另一本是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历史方面的书籍,包括《史记》、《二十四史》这些习惯上我们认为比较权威的史书由于种种原因都有一些记载失实的地方,吕先生在其《吕著三国史话》中对于历史记载的深刻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历史书籍阅读过程中更准确的把握史实,去伪存真。
思勉先生和黄仁宇先生在他们的这两本著作中对历史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很专业而且也不难掌握,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还被很多美国高校选为历史科的教材。我觉得你应该好好读一下这两本书,作为你以后读其它史书的理论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以后你再读其它的历史书籍,就不是在盲目的填鸭式的读书,而是能在读史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并能从中得到启迪。
你到稍微大一点的书店去应该都有卖的,哪个出版社无所谓,你只要按书名和作者买就不会错的。
⑸ 经典历史书籍推荐
经本人研读,觉得很不错的几本历史书籍推荐:
1、二月河历史小说:《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中国著名历史作家二月河所著的“帝王系列”小说之一。作品共有三卷,分别是九王夺嫡、雕弓天狼、恨水东逝。小说跨越康、雍、乾承先启后数十年的历史,成功地描写了雍正皇帝波澜壮阔、儿女情长的一生。
2、《血腥的盛唐》——中华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
《血腥的盛唐》将大唐王朝的兴起与没落、辉煌与黑暗娓娓道来,是一部堪称“中华民族历史缩影”的文学作品。翻开本书,唐朝的繁荣昌盛让我们惊讶。当时,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为当今中国的两倍,无数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吸引了300多个国家的人们前来学习交流。但是,盛极必衰,大唐后期的近百年间,内战不断,硝烟四起,尸横遍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腐败、血腥,最终让最辉煌的盛世唐朝陷入黑暗之中……
3、经典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作者当时明月以通俗浅显甚至娱乐化的手法重述、重写历史,引发了一场“感染”者高烧不退的“读史热”。如果你看过市场是呆板乏味的历史书籍你就会体会到《明朝那些事儿》的高明之处。历史是用来品读的,不是像记流水账的那样,某某年朱元璋参加了起义军,某某年称帝。这样的书籍没有一定的功底你是没法看下去的,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心态浮躁,看不到几页就厌倦了,我们中华历史又怎能得以普及?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受如此热捧就是打破了传统的写法,让大家在轻松愉快中了解历史,这对我我国的文化史知识的普及是有极大的推进。
4、智慧历史小说《司马懿吃三国》
《司马懿吃三国》共有五部,详尽的介绍了司马懿如何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无与伦比的沉默和计谋击败群雄,最终独霸天下。司马懿小心翼翼地潜伏在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无所不用其极。几十年如一日的隐忍,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无底线的忍耐和毅力……
5、《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国近代史权威性历史读物
这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便是中国这潮起潮落的400年历史的一个详细介绍和分析!本书自1970年出版后先后修订过6次,到这一版本已经相当完善了,被外国称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最畅销书籍之一,是一本极具影响的经典好书。
就先介绍这几本书吧,更多历史书籍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www.haoshuguan.com/lishixiaoshuo
⑹ 中国历史书籍推荐
一、如果希望了解的是正史,要求与历史真相不能有太大出入,建议阅读《二十四史》再加上《清史稿》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文言文不喜的话,可以寻找这些书的白话版本。
二、如果并不怎么要求正史,只是想对历史有个大概了解,野史传言故事也喜欢的话,那可看的书就很多了。
稍微接近正史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晋朝的那些事儿》等等;
小说+历史性质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之类;
历史架空小说的,以起点为首的网络小说网站,推荐读月关、贼道三痴、高月等作者的网文。
⑺ 中国古代有哪些经典书籍
1、《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2、《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列》、 《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3、《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4、《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5、《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⑻ 比较有名的中国历史书籍
1、《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断代史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该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4、《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5、《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西汉学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书》为今文《尚书》,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为古文《尚书》。
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以及伪《古文尚书》25篇 。
⑼ 推荐几本好历史书
《史记》,“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
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⑽ 中国历史书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左传》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3、《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5、《左传》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