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加息历史

中国加息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6 18:22:00

① 中国利率历史最高点是多少

答:是1949.8.10调整并实施的,一年期利率为年利率252.0%,因为当时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因此使用超寻常的利率水平.

② 央行为什么加息

这要从几方面答起:
首先是利率:利率工具概述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利率调节的作用
宏观上:1积累资金,通过有偿 2调整信贷规模,通过贷款、再贴现率 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通过差别利率和优惠利率实现资源倾斜配置 4抑制通货膨胀,需求旺则抬高利率收缩信贷,供给不足则利率优惠扩大供给 5平衡国际收支,通过长短期利率不同搭配组合,调节投资和游资
微观上: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不同组合安全性和流动性不同 3租金计算的基础,租金通常参照利率确定

结合这几年我国经济形式,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我国出现过一次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人民银行几次加息,再1993年的5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0.98%。随后我国一直保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抑制货币的过渡发行,物价也趋于稳定。直到96年中央开始了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98年朱总理上任,推行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鼓励投资,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一年内三次调低利率,并于02年达到最低值1.98%
这些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苗头
,因为经济过热会引发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恶性后果,产生大量的经济泡沫。经济过热后,泡沫经济会破裂,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甚至是衰退。上世纪末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就是泡沫经济的后果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央行进行了加息政策,但为防止经济不稳定,每次调整的幅度都不大。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存款,更少的人贷款,不就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了吗。股市的持续高走也是经济过热的一种表现,把股市的钱拉回到银行,也是银行加息的一个原因。
另为我国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问题,很多报道只强调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带来影响。的确,人民币升值可以是国内厂商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抑制出口,可以改变很多国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入超地位,当时的中国政府无疑是面临着国内厂商与国外政府的双重压力,然而比进出口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外一些金融投机者赌定人民币会升值,造成大量的境外资金地进入,直接加重了通货膨胀,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这也是加息的一个潜在原因。

③ 中国利率的历史走势

自1949年以来,如果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而言,中国的利率变化分为几个阶段:

1952-1954,经济爆发式增长,利率极高,接近15%,不过只持续了三年时间。

1955-1979改革开放前,利率总体向下,1955年为7.92%,1979年为3.96%。

1980-1988的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物价飞涨,经济起步,利率逐步开始上涨,到1988年已经上涨到8.6%。

1989-1993年,利率狂飙到10%以上,89年的五年期存款利率更是超过了18%,但是即便如此,通货膨胀还是远高于存款利率。

1994-1996年,逐步下降,并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下降速度急速加快,到2002年到了当时历史最低的。

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复苏,04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但又遭遇了0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出现了的低利率,但是又很快回升,直至2014年再次下降。

2015年10月下调至,至今依然保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

(3)中国加息历史扩展阅读:

基准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

在我国,基准利率主要是指再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采取的利率)和再贴现利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中国基准利率是指央行在货币市场试运行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报价工作,这是18家信用等级较高的报价行以拆借利率为基础,每日对各期限资金拆借品种的报价所形成的基准利率,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每日对外发布。

央行将不断完善利率生成环境,将它培育为“中国基准利率”,为中国金融调控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调控创造条件。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放开的顺序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基准利率

中国历史上银行加息普遍还是降息普遍

去年是加息普遍,今年还不知道呢(这得看社会发展,萧条的时候肯定降息,过热了就加息呗)!

⑤ 目前为止,中国国共加息几次

2007年12月20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09.21点,涨幅2.06%。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
2007年8月22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2007年7月20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沪市开盘:3902.35点,低开127.91;报收4072.22点,涨幅1.04%。
2007年3月18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低开后大幅度走高,开盘2864点,收盘3014点,突破3000点,全天大涨2.87%,随后一路强劲上行至3600点。
2006年8月1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周一开盘后,沪指开盘低开至1565.46点,最低点1558.10点,随后迅速反弹收复失地,收盘至1601点,上涨0.20%。
2006年4月28日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点,收盘1440点,涨23点,大涨1.66%。
2005年3月17日 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1993年7月11日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3年5月15日 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⑥ 中国央行加息历史,历史上央行一共加息降息多少次

一、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二、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三、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四、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五、2010年10月20日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六、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七、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09.21点,涨幅2.06%。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

八、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九、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

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

十、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沪市开盘:3902.35点,低开127.91;报收4072.22点,涨幅1.04%。

十一、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低开后大幅度走高,开盘2864点,收盘3014点,突破3000点,全天大涨2.87%,随后一路强劲上行至3600点。

十二、2006年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周一开盘后,沪指开盘低开至1565.46点,最低点1558.10点,随后迅速反弹收复失地,收盘至1601点,上涨0.20%。

十三、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点,收盘1440点,涨23点,大涨1.66%。

十四、2005年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十五、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十六、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十七、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

加息也可作为提升本国或本地区货币对其它货币的币值(汇率)的间接手段。1992年9月16日,英格兰银行一天之内两度提升英镑的利率,是近代金融史上加息的典型事例。在中国,加息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之一。央行2011年内已经3次加息以应对高企膨胀。

(6)中国加息历史扩展阅读:

一、央行的三大手段。

1、存款准备金,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可以冻结商业银行的贷款,控制贷款量,起到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

2、利率,央行通过加息提高人们存款意愿,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降息相反。

3、公开市场操作,也就是买卖债券。当央行需要回收市场流动性的时候就发行债券来回笼资金,市场上钱不够的时候就赎回债券将货币发出去。

二、央行加息的影响。

对个人而言,如果加息,无论是向银行还是其他机构申请贷款,贷款利率必然会上升,同时意味着所还利息增加。

而对于目前有贷款的,如果贷款是与借款人签的浮动利率的,比如房贷,那么加息后原有贷款利息也会上调,从而增加个人还款额度。除非是与贷款人签的固定利率,那样的话加息就等于是赚了。

不过,房贷利率一般都是浮动的。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中国的家庭债务中,房贷为最主要的债务。20年期的100万房贷,如果以当前的基准利率上调0.5%,每月还款额的将多300元左右,总利息将增加6万多元。

至于说加息带来的存款利息的上涨,对于现在很多宁愿把钱放进余额宝也不愿存银行的人来说,其带来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对企业同样如此,相比个人而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融资。加息就意味着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少利率。

既然加息对企业和个人会带来如此多的不利,是不是2018年就不会加息了?这个恐怕不是你我说的算,加不加息还得央妈说了算。

⑦ 想知道07年这几次央行加息的具体情况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一年,关于加息的讨论又再次刮来。去年面对信贷和投资的反弹,央行采取了两次加息的举措。这也使得经济学家纷纷预测,今年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从经济学家的直觉来看,中国的利率必须上升,中国的利率水平必须正常化。”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20日在上海参加“2007年基本金属市场展望”时说。

中国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经过去年8月份央行同时调高存贷款利率之后,中国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达到了2.52%,如果扣除20%的利息税和年均约1.3%的通胀水平后,实际利率水平仅为0.7%。如此低的资金成本,被认为是造成中国投资过热以及资产升值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这样(加息)的话,从2003年的投资过热到2006年的信贷反弹,再到现在的资产升值,仍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陶冬说。因此,他预测,今年除了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上调2次之外,利率也可能上调2次。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在最新的报告中预测,今年央行将会再度加息2次,每次27个基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则指出,调整准备金率是央行目前较为偏好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预期准备金率今年仍将上调3次,每次50个基点,调高至11%,而利率于未来数月进一步上调27基点的可能性则占2/3。

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在今年发布的第一篇经济研究报告《增长更趋均衡》中认为,为了防止实际存款利率低于零值,央行将在今年加息27个基点。

如果2007年我国CPI显示通胀压力加大,这可能认为是影响央行加息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申万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粮食、副食品、钢材、煤炭等价格目前都存在着上涨压力,估计去年12月份CPI可能会在2%以上,PPI也可能在3%以上。这一趋势可能在2007年继续存在。

陶冬则认为,CPI在2007年将可能上涨2.6%,是2006年年均水平的2倍左右。其中,粮食价格在今后几年都保持10%~20%的上涨速度,会推动CPI上涨1~3个百分点。此外,农民工工资的上涨也将是促使CPI上涨的主要原因。

资产价格的上涨则可能是促使央行加息的另一个原因。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1月份,上证综合指数(2933.19,100.98,3.57%)从1300点涨到当前的2870点,增长了1.3倍。另外一个资产价格的上涨来自房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了5.5%,而北京、深圳等地的涨幅仍超过了两位数。

陶冬指出,虽然实体经济已出现回软,以目前水平没必要大幅度提高利率,但资金开始大量从银行流向股市,甚至可能还会流向楼市,由此所带来的中国资产升值的加速,会成为加息的另一个理由。

但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即使央行今年再度加息,也很难说中国进入了一个加息的周期。

他表示,中国的利率目前是盯住CPI还是盯住资产价格,央行的思路并不清晰。“在这些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央行还很难形成一个周期性的加息政策。”

除了上述因素外,另外一个影响到加息的因素是人民币的升值。通常来说,在本币升值背景下,一国央行通常将国内利率维持在低位,以缓解本币升值压力,并起到抑制热钱涌入的作用。去年我国央行将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上也体现了这一意图。

招商银行(17.53,1.05,6.37%)分析师段云飞则指出,吸引热钱进入的是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资产价值的大幅增长,而利率水平几个基点的波动显然并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因此,央行应该采取加息来解决利率过低带来的诸多问题。

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及策略分析主管王庆则认为,如果投资和银行贷款的增速明显反弹,贷款利率也可能会被提高1~2次,但为了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国内利率将会保持在低位。

⑧ 中国加息,为什么会有热钱回流美国

中国人民银行 19 日晚间宣布,自2010 年 月20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 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见附表)。 [1]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一)活期存款0.36 0.36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1.71 1.91 半年1.98 2.20 一年2.25 2.50 二年2.79 3.25 三年3.33 3.85 五年3.60 4.20 二、各项贷款六个月4.86 5.10 一年5.31 5.56 一至三年5.40 5.60 三至五年5.76 5.96 五年以上5.94 6.14 中国突然加息促投资者逃离高风险资产,促使美元大幅攀升,美元兑主要货币纷纷创出新高,美元指数突破78.00关口,最高触及78.31的两周高点,上涨1.28%。不难看出,美国一直希望美元能长期贬值,这样可以减少本国的对于债务负担的压力,而另一边有在敦促中国人民币升值,这样可以使得本国的出口得到利益的最大化。亚洲经济体制目前发展较好,但是也使得大量的热钱涌入,这使得市场对热钱的涌入产生了担忧情绪,美元指数的走高打压了金价,所以昨日金价暴跌达40美金,使得多头力量放缓,短期金价承压将持续。[2] 带来影响1、经济下滑风险较前期有所减弱,对当前通胀压力的担忧是央行选择此时加息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关于加息与否的争论事实上一直不曾间断,尤其是最近几个月,物价持续走高,屡破3%的警戒线。我国从2 月份开始即进入负利率通道。随着近几个月物价水平的不断攀升,负利率逐步加深,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尽管负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加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对于经济下滑风险的担忧却成为了阻碍加息推出的重要理由。由于担心投资和出口两大增长引擎受到重创,市场上一度弥漫着对未来中国经济形势的悲观情绪,因此加息的推出也变得慎之又慎! 然而,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市场前期显然在一定层面上夸大了中国经济下滑的风险,当前经济的下滑仍然是来自于基数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并未表现出严重恶化的迹象,“硬着陆”的风险基本已经消除。 此次加息选择在周四经济数据公布前说明当前经济新的变化,按照今年央行对货币政策把握好四大目标平衡点的基调,很可能三季度GDP 数据出现好转,而通胀压力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采取加息行为,从这次加息的目的来看,更多的是调控通胀预期。据此,我们预测三季度GDP 增速将有可能达到9.5%左右,我们继续维持CPI3.6%的判断。 2、加息致房地产行业再度承压,房地产调控效果有望进一步强化 自房地产新政实施以来,市场各方对未来政策的走势及其调控效果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从最近房地产市场所呈现的情况来看,其表现远未及政府层面的初衷,尤其是前期房价尚未松动,成交量却大幅回暖的势头无疑又进一步刺痛了政府层面的神经,从而更加强化了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中国各部委相继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组合拳”之后,加息的横空出世必将使房地产行业再度承压,房地产调控效果有望进一步强化。 3、加息对A 股市场负面影响有限,市场进入短期调整 这次加息出乎市场预期,因此短期A 股市场会受到负面影响,近期A 股市场在连续上涨后,并没有出现相应的有效调整,因此,这次加息一定程度上将促进调整的到来,2800 点附近将支撑。但我们不认为此次加息宣告加息周期的到来,国内外息差以及国内经济均是央行采取加息时所要权衡的,这几方面并不构成目前加息通道的形成,我们对四季度市场仍然持乐观态度。 加息对周期类板块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银行、地产,但这次加息相对银行存贷款结构而言负面影响不大,同时,一次加息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如果市场上形成对加息通道的一致预期,会对周期类盈利预期产生趋势性下调压力,但是我们认为这种一致预期较难形成,同时目前这些板块的反弹源自估值修复的自发性动力,受盈利预期影响较小。 由于短期市场难免出现调整走势,同时,调整也为近期踏空风格转换的投资者带来了机会。因此,近期已有获利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先落袋为安,等调整完成再进入,也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蓝筹股等待调整结束。[1] 编辑本段历次加息时间表2010年10月20日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3]109.21点,涨幅2.06%。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沪市开盘:3902.35点,低开127.91;报收4072.22点,涨幅1.04%。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低开后大幅度走高,开盘2864点,收盘3014点,突破3000点,全天大涨2.87%,随后一路强劲上行至3600点。 2006年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周一开盘后,沪指开盘低开至1565.46点,最低点1558.10点,随后迅速反弹收复失地,收盘至1601点,上涨0.20%。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点,收盘1440点,涨23点,大涨1.66%。 2005年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⑨ 美国历史有几次加息

美国历史一共有6次加息。

分别是:

第一轮:加息周期为1983.3—1984.8,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

当时,美国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里根政府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1981年美国的通胀率已达13.5%,接近超级通胀。1980-81年间经济处于极端的货币紧缩状态,试图积压通胀,而通胀率从1981年的超过13%降至1983年的4%以下。

第二轮:加息周期为1988.3—1989.5,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

当时,当时通胀抬头。1987年“股灾”导致美联储紧急降息救市。由于救市及时、股市下跌对经济影响不大,1988年起通胀继续上扬,美联储开始加息应对,利率在1989最终升至9.75%。

此轮紧缩使经济增长放缓,随后的油价上涨和1990年8月份开始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相关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使货币政策转向宽松。

第三轮:加息周期为1994.2—1995.2,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

当时,市场出现通胀恐慌。1990-91年经济衰退之后,尽管经济增速回升,失业率依然高企。通胀下降令美联储继续削减利率直到3%。

到1994年,经济复苏势头重燃,债券市场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十年期债券收益率从略高于5%升至8%,美联储将利率从3%提高至6%,使通胀得到控制,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次加息也被认为是导致此后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第四轮:加息周期为1999.6—2000.5,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

当时,互联网泡沫不断膨胀。1999年GDP强劲增长、失业率降至4%。美联储将利率下调75个基点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后,互联网热潮令IT投资增长,经济出现过热倾向,美联储再次收紧货币,将利率从4.75%经过6次上调至6.5%。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纳斯达克指数崩溃后,经济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更令经济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联储随即转向,由次年年初开始连续大幅降息。

第五轮:轮加息周期为2004.6—2006.7,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

当时房市泡沫涌现,此前的大幅降息激发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复苏,需求快速上升拉动通胀和核心通胀抬头,2004年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连续17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直至达到2006年6月的5.25%。

直至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再次开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

第六轮:2016年12月15日凌晨3:00,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美联储利率决定上限为0.75%,下限为0.5%。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实际和预期的劳动力市场、通胀状况,因此作出加息决策。这意味着美联储认为劳动力市场接近充分就业。

(9)中国加息历史扩展阅读

美国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跨境资本可能再次外流。从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出现好转。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由逆转顺,银行代客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也全部转为顺差,结汇率也超过了售汇率。

美联储再次加息后,叠加缩表和减税措施,美元将继续处于牛市周期,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我国境内逐利资金和热钱将流出,资本外流形势将再次恶化。

第二,人民币短期仍有调整压力。根据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两国利率的差额等于远期兑换率与现货兑换率之间的差额。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流向高利率国以赚取利差,但由于牵扯到不同国家,还要考虑汇率变动风险。这是传统利率平价理论的内容,并没有考虑预期的作用。

自2015年12月美国重启加息政策以来,美联储连续释放加息信号,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具有较大预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很容易受惊吓。年内人民币汇率虽有所回升,但贬值预期依然存在,受突发事件冲击,短期内波动可能加剧。

第三,国内资本市场价格承压。美联储加息将导致我国跨境资本外流加剧,跨境资本流动中的很大比重是热钱和短期流动资本,主要以套利投机为目的。这部分资本流入我国后一般不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进入股市、楼市等虚拟经济领域,推高资产价格,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在资本外流和房地产市场加强调控背景下,这部分跨境资本将率先流出,对我国资本市场价格带来巨大冲击,加剧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第四,国内企业美元融资成本和存量债务负担增加。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市场利率中枢上移,同时美联储货币正常化将在中期促使美元流动性趋紧,国内企业境外美元负债成本上升。

参考资料:网络-美联邦储备系统

⑩ 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历史数据。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2个基点,至6.41%,创2002年3月以来新高。
交易员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信贷市场对澳洲联储加息的预期有所升温。
瑞士信贷称,目前

阅读全文

与中国加息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