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世界历史丙子虏乱

世界历史丙子虏乱

发布时间:2021-02-06 14:40:47

1. 请讲一讲古代朝鲜抗击清朝入侵的历史及相关英雄

金皇太极制定“先征服蒙古,再征服朝鲜,最后用全力进攻明国”策略, 为了进攻明朝时后方专不受到朝鲜属的骚扰, 皇太极于1627年大举进攻朝鲜,由于双方实力差距,朝鲜大败, 双方签订《平壤条约》,这时还属于兄弟之盟, 但朝鲜并不愿臣服于金。 1636年12月,皇太极改元称帝后,亲率大军渡江,攻陷义州,势如破竹。 1637年1月 朝鲜投降,并重新签订《平壤条约》 这时双方变成了君臣之盟。 相关英雄的 话 清朝 就不说了 ,朝鲜的话 国王李倧的话 算一个吧 毕竟和清朝做了很多的斗争。

2. 谁能解释一下:“丙子胡乱”的意思,貌似是一场战争

朝鲜历史丙子胡乱-纪念碑文
公元1635年,皇太极建号“满洲”,翌年称帝建元,定国号为“清”,宣布与明朝平起平坐。同年朝鲜即遣使沈阳,以示与清兄弟盟好。清朝官吏强迫其行朝贺之礼,不从,殴打至衣衫破裂,旁观汉人无不垂泪。11月皇太极满汉八旗10万挥师南下,2月陷朝鲜北部四道。1636年正月,朝鲜国王献上明朝所赐赦印,行臣下叩拜之礼于清帝。并立碑于汉江之畔。
文曰:
大清崇德元年冬十有二月,宽温仁圣皇帝以败和自我始,赫然怒以武临之,直擣而东,莫敢有抗者。时我寡君栖於南汉,凛凛若履春冰而待白日者殆五旬,东南诸道兵相继奔溃,西北帅逗挠峡内,不能进一步,城中食且尽。当此之时,以大兵薄城,如霜风之卷秋箨,炉火之燎鸿毛。而皇帝以不杀为武,惟布德是先,乃降敕谕之曰:来,朕全尔。否,屠之。有若英、马诸大将,承皇命相属於道。於是我寡君集文武诸臣谓曰,‘予托和好於大邦,十年於兹矣。由予惛惑,自速天讨,万姓鱼肉,罪在予一人,皇帝犹不忍屠戮,谕之如此,予何敢不钦承,以上全我宗社,下保我生灵乎?’大臣协赞之,遂从数十骑,诣军前请罪,皇帝乃优之以礼,拊之以恩,一见而推心腹,锡赉之恩,遍及从臣。礼罢,即还我寡君于都城,立招兵之南下者,振旅而西,抚民劝农,远近之雉举鸟散者,咸复厥居,讵非大幸欤?小邦之获罪上国久矣,己未之役,都元帅姜弘立助兵明朝,兵败被擒,太祖武皇帝止留弘立等数人,馀悉放回,恩莫大焉。而小邦迷不知悟,丁卯歳,今皇帝命将东征,本国君臣避入海岛,遣使请成,皇帝允之,视为兄弟国,疆土复完,弘立亦还矣。自兹以往,礼遇不替,冠葢交迹。不幸浮议煽动,搆成乱梯,小邦申饬边臣,言涉不逊,而其文为使臣所得,皇帝犹宽贷之,不即加兵,乃先降明旨,谕以师期,丁宁反覆,不翅耳提面命,而终未免焉,则小邦羣臣之罪,益无所逃矣。皇帝既以大兵围南汉,而又命偏师先陷江都,宫嫔王子暨卿士眷属俱被俘获,皇帝戒诸将不得扰害,令从官及内侍看护。既而大沛恩典,小邦君臣及被获眷属复归於旧,霜雪变为阳春,枯旱转为时雨,区宇既亡而复存,宗祀已绝而还续,环东土数千里,咸囿於生成之泽,此实古昔简策所希觏也。於戏!盛哉,汉水上游三田渡之南,即皇帝驻跸之所也,坛塲在焉,我寡君爰命水部,就其所增而高大之,又伐石以碑之,垂诸永久,以彰夫皇帝之功之德,直与造化而同流也。岂特我小邦世世永赖,抑亦大朝之仁声武谊,无远不服者,未始不基於兹也。顾摹天地之大,日月之明,不足以彷佛於万一,谨载其大畧。

石碑位于汉城市内汉江岸边,现今被列为史迹。

3. 清成立之初曾两次入侵朝鲜,彼时明朝为何不帮助朝鲜

哎!1636年清清军入侵朝鲜时,明军仅在皮岛有一点兵力.清朝班师途中顺势攻陷皮岛.

资料

1627,1636,清朝两次入侵朝鲜。
朝鲜光海君朝末年,东亚的国际政局出现了极大的动荡。新兴的女真军事力量在对明朝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光海君不得不采取一种圆滑的外交政策,在臣服明朝的同时也向后金示好。这种态度为朝鲜的正统派两班阶级所不容。再加上光海君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失误,以及宫廷内部不同势力之间的争斗,天启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鲜发生宫廷政变。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的别墅内会合,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三月十三日晨,绫阳君李倧即位于庆云宫之别堂。是为李朝仁祖。仁祖即位后,光海君的亲信--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光海君和家人被流放到乔桐岛。仁祖在两班阶级、尤其是儒家学者支持下,采取亲明排金的政策。当时明金对峙,后金要想西进伐明,就要考虑东面朝鲜的行动。对于如何处置朝鲜,后金朝廷内部有两种意见。《李朝实录》记载,“第三子洪太时(皇太极)常劝其父进犯我国;其长子贵永介(代善)则每以四面受敌,仇怨甚多,则大非自保之理,极力主和,务要安全,非爱我也,实自爱也”。努尔哈赤为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书,希望朝鲜与明朝脱离关系,与后金结盟。但是朝鲜不为所动,仍然支持明朝,反对后金。

此时,明朝辽东巡抚王化贞标下练兵游击毛文龙率领兵丁二百余人,在朝鲜皮岛建立了牵制后金、联络辽民的海外基地,势力不断壮大。努尔哈赤要求朝鲜断绝与毛文龙的往来,遭到朝鲜严词拒绝。皇太极即位后,曾说“父王不听我计,临终方悔……我气不过就是东江(皮岛),只为山险谷深,前埋后伏,且他奸细甚巧,我的动静言语霎时可知,可恨!可恨!”。为了打破明、蒙、鲜三面包围圈,皇太极公开遣使与辽东巡抚袁崇焕讲和,暗地里则把进攻的矛头从西边转移到了东边,积极准备攻打朝鲜和消灭毛文龙,消灭后顾之忧。同时朝鲜方面因为后金的威胁与日剧增,也在加紧进行战争准备。仁祖二年,命令守御使李曙修筑南汉山城。碧岩大师被任命为修筑工程的总指挥,动员八道守军轮流服劳役,两年以后即仁祖四年,全长9公里、有四将台、四大门、十六暗门的南汉山城便竣工了。

1627年丁卯(明天启七年,朝鲜仁祖五年,后金天聪元年)正月初八,皇太极以朝鲜“助南朝兵马侵伐我国”、“窝藏毛文龙”、“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先汗归天……无一人吊贺”四项罪名,对朝鲜宣战。他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阿敏率领三万余骑渡过鸭绿江,攻占义州,济尔哈朗则率领大军进攻毛文龙驻扎的铁山。毛文龙退居皮岛。阿敏认为皮岛隔海相望,没有水师,无法进攻,而义州则被后金轻易攻取,说明朝鲜防御力量很弱,足以取胜。因此,后金把进攻目标转为朝。阿敏率领大军南下,一面放兵四掠,一面以待朝鲜请和。仁祖得到后金大军南下、定州失守的消息,惊恐万状,将后妃送到江华岛避难。阿敏部将乘胜前进,先后攻占安州、平壤,至中和乃停止前进,驻营安扎。此时仁祖也已逃往江华岛,并命使臣到后金营中投书求和。双方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朝鲜迫于后金的军事压力,基本上答应了后金提出的入质纳贡、去明年号、结盟宣、约为兄弟之国等要求,惟有永绝明朝一条不同意。最后阿敏让步,向朝鲜表示“不必强要”。三月初三,仁祖率领群臣和后金代表南木太等八大臣在江华岛焚书盟誓。虽然阿敏在盟誓上署名了,但是对朝鲜誓文不满意,便令八旗将士分兵掳掠三日,使朝鲜京畿道海边一带“尽成空壤”。随后后金撤军到平壤,奉皇太极命令不再后撤,扬言“大同江以西,不可复还”,又逼迫朝鲜签订了平壤誓约,在中江、会宁开市、索还后金逃人、追增贡物。这次入侵,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胡乱”或者“丁卯虏乱”。

丁卯胡乱之后,后金和朝鲜的兄弟关系并不和睦。后金军一退,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崇祯帝在答诏中对朝鲜被迫与后金媾和的行为表示谅解,同时表彰朝鲜“君臣大义,皎然日星”。1629年,袁崇焕诱杀桀骜不驯的毛文龙,为朝鲜除去一害,朝鲜致书袁崇焕表示感谢。而在与后金的交往中,朝鲜多次表现出厌恶、不情愿的情绪。边境开市,被朝鲜以边地残破、百姓乏食为由一再拖延,定期交纳的贡物,朝鲜也找一切机会削减其数额。明朝孔有德自山东叛逃后金,皇太极命朝鲜助以粮饷,朝鲜非但拒绝,而且还帮助明朝追杀。皇太极一度对明朝采取和平攻势,要朝鲜从中调停,朝鲜看出后金求和之意不诚,加以辞拒双方关系日益僵化,终于酿成了又一场战争。

1636年丙子(明崇祯九年,朝鲜仁祖十四年,后金崇德元年),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族名满洲。他事先将此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参与劝进。朝鲜闻讯大哗,积累近10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朝鲜臣僚纷纷痛切陈词,“使彼虏得知我国之所秉守,不可以干纪乱常之事有所犯焉。则虽以国毙,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仁祖拒不接见后金使团,不接受其来书。后金使团愤然离开汉城,沿途百姓“观者塞路,顽童或掷瓦砾以辱之”。该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正式举行称帝大典,朝鲜使臣罗德宪、李廓拒不下拜。皇太极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朝鲜国王有意构怨,决定举兵再征朝鲜。该年十二月二日,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京畿之内“上下惶惶,罔知所为,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仁祖再次将王妃、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江华岛避难,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等待各路勤王军的到来,同时派出崔鸣吉等人赴清营谈判,拖延时间。朝鲜请和书中写道“朝鲜国王谨上言于大清宽温仁圣皇帝:小邦获戾大国,自速兵祸,栖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约,恤小邦生灵之命,容令小邦改图自新,则小邦之洗心从事,自今始矣。必欲穷兵,小邦理穷势极,以死自期而已”云云。皇太极见朝鲜君臣求和之切,毫无斗志,乃对其迫降,下令清军包围南汉山城,伐木列栅,绕城驻守,山城内粮草断绝,不得不杀马充饥。各路勤王军队也被清军击败,朝鲜君臣只有坐困孤城。仁祖曾经爬到南汉山城的南门,看到城下清军黑压压一片,不禁长叹。清军在望月峰上升白旗书招降二字,又致书仁祖,令其出城投降。仁祖则复书“重围未解,帝怒方盛”,所以不能出城请降,“古人有城上拜天子者,盖以礼有不可废,而兵威亦可怕也……”。见朝鲜方面还在纠缠于出城投降的细节,不耐烦的皇太极下令用火炮攻城,同时清军又攻占了江华岛,俘虏王妃、王子、宗室76人,消息传来,见大势已去,仁祖只好求和。1637年正月三十日,仁祖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浦清营拜见皇太极,伏地请罪。皇太极降旨赦之。双方筑坛盟誓,朝鲜去明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清朝正朔,定时贡献,并送质子二人。此外,朝鲜朝廷中主战最坚决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被清军索要,在沈阳就义,号称“三学士”。此役为朝鲜历史上著名的“丙子虏乱”。清朝班师途中顺势攻陷皮岛,拔除了明朝在辽东沿海的最后一颗钉子。

丙子虏乱之后,朝鲜成为清朝的附属国。世子李溰长居沈阳,另外一质子则由凤林大君和麟坪大君轮流担任。同时朝鲜还要岁贡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白苎布200匹、各色绵细2000匹、各色细麻布400匹、各色细布万匹、米万包等等。具有高度发达的儒家文明、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沦为落后的山林狩猎民族建立起来清朝的藩属国,在当时的朝鲜是令君臣黎民都痛心疾首的事情,丙子虏乱对朝鲜社会、文化的冲击非常大。国王和两班的权威一落千丈。清朝的征索也加重了朝鲜的负担。经济掠夺、政治欺压、文化差异,使得终朝鲜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绪一直都是社会思潮的主流。

丙子虏乱之后,李朝开始了社会恢复时期。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的汉城宫室和城防建筑得到了修复。在最主要的粮食产地,南方的全罗、庆尚、忠清三道(三南),实行了新的田税法。同时允许人们纳粮赎罪。国防方面,以海防(防日)和北防(防清)为重点,设立了总戍厅和守御厅。政治方面,以金自点为首的洛党开始得势,朝鲜又陷入无休无止的党争之中。

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五月八日,李倧这位经历曲折的朝鲜国王去世于昌德宫之大造殿,在位二十七年,春秋五十五。清朝赐谥为庄穆,但是朝鲜并不把清朝当作真正的宗主国,因此终李朝之世,此谥号以及清朝赐予李朝各国王的谥号,都不为朝鲜所用。仁祖初葬于坡州北云川里,后在英祖年间移葬交河长陵

4. 朝鲜历史上"丙子乱"是怎么回事

崇德元年(西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率军入侵朝鲜,攻陷京城后迫使朝鲜国王仁祖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史称丙子之乱(丙子虏乱)。从此,朝鲜成为大清之属国直至甲午战争后。

5. 韩国电影 最终兵器 弓 其中有一段男猪脚 杀死清军太子 请问那个太子是谁或者是谁的原型

后金征高丽抄一共有两次,一次是努尔哈赤时期是阿敏带队,一次是皇太极时期由皇太极亲自带队多尔衮随军出征。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都没有立过太子。记不记得《康熙王朝》里朝鲜、俄罗斯、日本使臣把皇长子和皇太子弄混的片段吗。这个韩国编剧是有意为之还是确实不懂得历史就不知道了。这个皇太子肯定不存在。刘承龙扮演的这个皇叔是谁都搞不清楚,如果是多尔衮,那么太子是不是豪格?
其实话又说回来,人家本来是想增加一下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本来也没打算给我们中国人看。至于这个太子是谁,到底有没有这个太子,人家可能觉得都不重要。就是想表达一下我们打赢了,最牛逼的就是还把敌人的太子杀了就可以了。就是自己给自己编个故事骗自己一乐,就是意淫吗!就是想表达他们自己战胜了强敌,至于这个敌人是谁都不重要。可以是中国人,是日本人,是俄国人都可以。敌人都可以假设,更别说敌人的太子了。时代背景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的英雄。
说不好那天他们还能拍一部把日本鬼子赶出朝鲜半岛的电影。或者是他们把志愿军打的大败,从而挽救了联合国军的电影。这都有可能,棒子事吹干不出来啊。
你可别当真,当真你就输了。

6. 满清不满朝鲜帮明朝,出兵攻下朝鲜后,对朝鲜做了什么事情

满清出兵攻下朝鲜以后。逼迫朝鲜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并且还让朝鲜的领导者在朝鲜为满清皇太极立了一块碑,歌功颂德,以示忠心。


从那以后,朝鲜正式的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而朝鲜的领导者要向皇太极三跪九叩行大礼,而且还送了人质去清朝。这场战争被称为“丙子虏乱”,也成为了朝鲜历史上最为尴尬的一段历史。除此之外,清朝还强迫朝鲜在朝鲜地盘上建立了一块碑,在上面写了清朝的皇太极征讨朝鲜的经过。

7. 谁能解释一下:“丙子胡乱”的意思,貌似是一场战争

丙子胡乱一般指丙子之役

丙子之役是指1637年1月至2月(丙子年十二月至丁丑年正月)清朝攻打朝鲜王朝的战争。朝鲜半岛历史上称之为“丙子胡乱”或“丙子虏乱”,又因跨越丙子、丁丑两年,合称“丙丁虏乱”。

丁卯之役后,后金与朝鲜确立了“兄弟之国”的关系。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后金大汗皇太极自称皇帝,国号大清,朝鲜拒绝承认,两国矛盾升级,引发皇太极统帅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鸭绿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南下,直抵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

朝鲜国王仁祖李倧逃至南汉山城,被围四十余日后出城投降,在汉江南岸的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此后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清朝的藩属国,随即清军在朝鲜军的配合下发动皮岛海战,夺取明军据点皮岛,丙子之役的余波至此告终。

清朝通过丙子之役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粉碎了明朝的东江防线,既控制了朝鲜,又削弱了明朝。朝鲜则视之为奇耻大辱,尽管被迫臣服,内心仍敌视和鄙视清朝。

(7)世界历史丙子虏乱扩展阅读:

丙子之役的影响:

政治上,清朝与朝鲜从“平等”的兄弟关系变为君臣关系,朝鲜自此断绝同明朝的宗藩关系,成为清朝的藩属国,直到250多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为止。随着朝鲜臣服清朝及明朝东江镇的崩溃,清朝彻底扭转了建国以来三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反而对明朝京师构筑起包围网,明清力量对比进一步向清朝倾斜。

皇太极在丙子之役后得意地对明将沈志祥宣布:“蒙天眷佑,朝鲜已平,蒙古、瓦尔喀诸国皆附,今所存者, 止明国而已”(此外还有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尚未完全臣服,但对明清关系没有影响,后皇太极通过索伦之役平定)。可见丙子之役使皇太极向一统天下的大业迈进一大步。

8. 中国近代史中和朝鲜发生的事

金正日和苏联斯大林串通一气 瞒着中国谈出兵南朝鲜收复全朝鲜 毛泽东原本打算先收台湾再帮朝鲜 金正日先斩后奏 发动战争 迫使中国进行援朝 这就是史实

9. 丙子之乱是什么

西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率军入侵朝鲜,攻陷京城后迫使朝鲜国王仁祖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史称丙子之乱(丙子虏乱)。

阅读全文

与世界历史丙子虏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