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吕思勉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ZHU名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的构建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在近代史的写作上也有开辟之功。《重读中国近代史》从清代早期社会特征写起,一直写到抗战结束,举凡近代史的事件、人物等,无不细致入微,是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ZHU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曾说:“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B. 《重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600字
主要内容就是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耻辱史最早英国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出来了很多如英雄太平天国洪秀全,还知道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发展,不要闭门造车,要多学习外国发达国家!还知道了面对困难大家要团结一直,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C. 为什么要重读中国文学史呢谢谢,急用····求助好心人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回舒卷;是中答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悠久的中国文学史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应称前时期为“古代”,后时期为“近代”,“古代”为中国文学发生以后不断的发展,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学,而使其传统文学发展到其顶点的时期,就是中国文学最光荣的时期。“近代”为中国的传统文学受某种势力的压力,失去自己的传统,不能再向上发展,由其顶点日趋下坡的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分明而极重要的事实。
D.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400字
第一篇
前些日子拜读了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些感想分享一下。
历史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许只剩下些历史课上的只言片语,还有就是教科书上的陈述,而且已经是那样的模糊。可是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对于历史的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个很有趣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这忘掉了自己的历史。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如果不想让自己处于失忆的状态,重读历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所谓近代史,按中国传统史学来说就是晚清史。中国传统史学是朝代史,唐史,宋史,明史,清史这样的。张教授认为晚清历史的本质就是西方把中国拖入它们的世界体系的过程。西方有个世界体系,我们有一个天下体系,或者叫朝贡体系。但是我们这个体系是内敛的,是内缩的。不是去打天下,征服某块殖民地,然后建立起朝贡体系来让其他人来服从,而是用一种文化的,一种以德服人的方式让周边国家来仰慕我们的文化,然后向我们进贡。但是西方自十八世纪之后形成了一个输出型的体系。它不断地把这个体系向外输出,把它所遇到的国家能殖民就殖民,不能殖民的也要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来。在这两种体系的碰撞中,我们的天下体系显然崩溃了。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段称为丧权辱国的历史。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这段历史,冷静的审视过去,然后去期待未来,尽早学得聪明些,不要总在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应该吸取教训,避免过去的悲剧,也许只有在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未来的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
第二篇
读张鸣教授《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历史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许只剩下些历史课上的只言片语,还有就是教科书上的陈述,而且已经是那样的模糊。可是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对于历史的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个很有趣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这忘掉了自己的历史。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如果不想让自己处于失忆的状态,重读历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花了十天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这二十三万余字间,原先的模糊不堪的近代史框架,就如由200万像素提升到500万像素,虽未尽极致,但已是有长足的跃进。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这让我有些难以接受,可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作者说的也是不无道理。不仅如此,书中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让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
这就是《重说中国近代史》迷人之处!书中除了类似这般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外,我总结认为本书还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立场方面超过前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以往看过不少当代作者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我不是说张教授写的一切都是符合客观历史的,因为即使是今天发生的事,不同人还有不同解读。如果说张教授有什么立场的话,他完全是站在一个历史研究者的立场客观公证地分析历史事实的。
二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上不提供标准答案,鼓励读者独立思考。例如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
三是对中国传统社会惯性正当性的某种同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中国社会必然沿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向前发展。我认为,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相比,有自己的独特性,按照官方说法有自己的特色。我认为不能简单的以阶级来划分,中国社会可以分为部落社会(夏商及以前)、封建社会(西周至秦朝以前)、传统社会(秦朝到民国以前)、近现代社会(民国至今)。这里值得说的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指的是“分封建制”的社会,而中国传统社会主要是在皇帝家天下下的郡县制。回到张教授这里来。张教授认为,中国2000余年的传统社会之所以延续下来,定有其合理性,完全地否定传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人心的安顿。例如,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张教授是同情君主立宪制的。这既满足了民众对皇帝的需求,同时顺应了时代,不会引起社会的巨大裂变。当然同情归同情,由于中国当时革命派掌握了较大话语权,整个社会有一种革命的戾气,想不革命都不行。
四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张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等等。
所谓近代史,按中国传统史学来说就是晚清史。中国传统史学是朝代史,唐史,宋史,明史,清史这样的。书中认为晚清历史的本质就是西方把中国拖入它们的世界体系的过程。西方有个世界体系,我们有一个天下体系,或者叫朝贡体系。但是我们这个体系是内敛的,是内缩的。不是去打天下,征服某块殖民地,然后建立起朝贡体系来让其他人来服从,而是用一种文化的,一种以德服人的方式让周边国家来仰慕我们的文化,然后向我们进贡。但是西方自十八世纪之后形成了一个输出型的体系。它不断地把这个体系向外输出,把它所遇到的国家能殖民就殖民,不能殖民的也要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来。在这两种体系的碰撞中,我们的天下体系显然崩溃了。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那段称为丧权辱国的历史。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这段历史,冷静的审视过去,然后去期待未来,尽早学得聪明些,不要总在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应该吸取教训,避免过去的悲剧,也许只有在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未来的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
读这本书,会给我们的思想敲了警钟,它告诉我们:要思考问题!就像当我们生活在一片固有的世界中,突然有人打破你几十年来的思维模式,颠覆你几十年来的文化结构,告知你一直都是愚昧者,被操控者,也许,你会沮丧,你会落寞,同时,你应感到庆幸,因为你已经清醒,有着自己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权利去从头开始,即使如此的艰辛,至少你的心境明朗!天是蓝的,大地焕然,可以放飞……
感谢这本书带于我的启蒙!
E. 重说中国近代史的介绍
张鸣著,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本书源自人大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它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最终使更多的人对这段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历史重新认真审视起来。
F. 重说中国近代史的目录
自 序 / I
导 论 中国近代史开场白 / 1
对于近代史的“三妇”心态 / 3
中西两种体系 / 4
中国的抵抗 / 7
第一讲 鸦片战争始末 / 13
中西近代史的不同开端 / 15
中国和英国的第一次直接碰撞 / 19
鸦片——打破中英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 30
英国对中国政策的成本核算 / 38
中英的战争技术和战略对比 / 40
开放教禁带来了西方的输入 / 45
传统历史缔造的两个神话 / 47
开门之后出现了玻璃门 / 50
第二次鸦片战争 / 52
第二讲 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 59
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 / 61
清末统治的主要问题 / 64
洪秀全创教史 / 70
太平军起义 / 75
太平军的问题 / 79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 84
关于太平军的几个问题 / 88
湘淮两军——汉族士大夫的崛起 / 91
“同光中兴” / 96
第三讲 未必失败的洋务运动 / 105
洋务运动的起因 / 107
洋务运动的开展 / 111
北洋海军 / 123
洋务运动未必是场失败运动 / 128
洋务运动的问题 / 129
第四讲 夭折的戊戌变法 / 137
甲午战争 / 139
戊戌变法 / 144
戊戌维新的贡献 / 151
清政府对于变法的态度 / 156
列强对于变法的态度 / 165
民众对于变法的态度 / 166
第五讲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荒诞剧 / 171
民教冲突的产生 / 173
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 / 176
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 / 182
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 / 187
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 191
义和团的特点 / 194
东南互保 / 202
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 205
第六讲 清廷的新政 / 211
新政的成就 / 213
预备立宪 / 218
废除科举 / 225
满族亲贵收权 / 232
第七讲 辛亥革命:偶然的成功与必然的失败 / 239
革命的发生 / 241
会党的特点 / 245
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 / 250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254
袁世凯这个人 / 257
共和体制的问题 / 263
第八讲 黯然北洋/ 267
袁世凯与国民党的对峙 / 269
袁世凯的悲剧 / 278
段祺瑞与黎元洪 / 282
府院之争 / 284
张勋复辟 / 291
南北交战 / 294
直皖战争 / 300
第一次直奉战争 / 302
第二次直奉战争 / 303
联省自治 / 304
北洋统治的结束 / 305
第九讲 众说纷纭的“五四” / 309
白话文运动 / 311
思想和伦理革命 / 314
五月四日的政治运动 / 315
五四运动的吊诡之处 / 323
五四运动的影响 / 325
后记/ 328
附录 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 329
本书参考书目 / 333
G. 重读中国历史名人四川阆中籍大将军蒙应瑞名言:(1)从政者对上要保持忠诚坦率、对下要保持团结友爱、倡
规范的法官第三套购房人而他个人个人股二个呃
H. 重说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简介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漫长的八十年里,中国摸爬滚打,艰难前行,为何屡屡在看内到希望之后,又陷入容更深的绝望,走不出不断失败的怪圈?
一场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清廷不得不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运动以巨资打造强大的北洋舰队,甲午战争却将中国再次送入惨败的深渊;戊戌 变法 尝试模仿西方的制度,慈禧的贪权恋栈却令变法戛然而终;义和团在当权者的纵容下“扶清灭洋”,却造成了八国联军的共同侵华;一场被寄予厚望的立宪改革,最终却掀起了改天换地的辛亥革命;革命的热情尚未冷却,袁世凯的复辟却已箭在弦上……
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历史规律?中国到底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翻开本书,从近代史的深处探寻一切问题的答案,只有冷静地审视过去,才能不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反复跌倒。
I. 求重说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1000字
老房子到处漏来水,广东子自民中山拆房补漏,其他地方各子民纷纷献策补漏方案,互不谦让,大打出手,各自补漏。
间隙中,邻居小鬼子想占有老房子,各子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起赶走邻居。
一子民成了房子的主人,拆墙破瓦,推倒重来,重建新房。
老房子没了,新房子变成中不中,洋不洋,现在还在不断加高建设中。
结束!
J. 重说中国近代史的经典语录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好学习,天天向上。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