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阶级斗争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阶级斗争

发布时间:2021-03-15 10:26:10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农民起义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特定的国情,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高度的中央集权以来,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一直被统治阶级管理和占有,迫使农民过着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生活。又由于封建统治,闭关自守,中国的工业一直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此同时,历代统治阶级又不惜国力,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大兴土木工程,而这一切的经济来源、民工来源都依靠农业税赋和农民本身,使得农民这一社会最底层的阶层,生活、生命无任何保障可言。纵观中国2千多年的斗争史,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因为农民不堪剥削和压迫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结果。在中国历史上,农民一直是革命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这中间有多少次农民起义,历史书上也是无法统计的。但事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每次中国革命的起点都是在农村,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阶级斗争就没有停止过一天。那里有剥削、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斗争;剥削、压迫的愈残酷,反抗、斗争的就愈坚强,这是历史早就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在中国,农民作为真正的无产阶级,世世代代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生活。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就更是雪上加霜,不得不背井离乡、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选择反抗、选择斗争。尽管多数的反抗、斗争被当代统治阶级所镇压下去,但是,农民革命的力量犹如滚雪球般,愈来愈强大,最终推翻统治阶级政权,使社会向前推进一步,生产力得到发展。尽管多数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最终又被篡夺,但这并不影响农民革命对中国历史做出的不朽贡献。
一、 中国农民起义的原因
中国革命的斗争史,就是农民起义史。那么,尽管历史不断前进、社会不断发展,统治者的统治形式、方法、手段各异,但为什么还是要爆发农民战争呢?是农民不安分守己,还是农民生性好斗呢?都不是。那是什么原因迫使农民不断地进行武装起义呢?
第一、农民失去生存的条件。农民,顾名思义,是以种田耕地为业的。但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将土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种,只能靠打长工、扛短工的方式来养活自己。遇上旱涝、战争等意外情况,以及伤、病、残等不幸事故,就更加贫困,生命没有任何保障。
第二、没有人身自由。历代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地进行战争和不惜劳民伤财的大兴土木,青壮农民被充军、服苦役。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以及许许多多的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古代宏伟建筑,哪一专一瓦不是劳动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浇灌而成的。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可言,只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创造自己财富的工具。
第三、历代统治阶级除了对农民人身的剥削、压迫之外,还从思想、精神上进行压制、封锁。儒家学说、道教、佛教就像三把精神枷锁,紧紧地将劳动人民捆绑起来,使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未来,安于现状,服服帖帖地供他们玩弄和驱使。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物极必反。当劳动人民实在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他们再也顾不了任何礼教的束缚,揭竿而起,最终导致农民起义。
那么,我们知道的农民起义,为什么多数是以失败而告终呢?又为什么不能巩固胜利成果、对用鲜血换来的政权却拱手相让呢?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原因:
1、统治阶级力量过于强大。由于农民起义不是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的,最先往往是在局部的、少数的地方进行的。这些起义还不能够从根本上动摇统治阶级政权的基础,此时统治阶级的力量还处于强大的阶段,因此很容易被镇压下去。
2、起义的目的性不明确。在中国,多数的农民起义,往往表现为一种原始性的反抗。起义的目的,并不是要彻底推翻现有政权,而仅仅是为了达到能够生存下去的最低诉求,根本认识不到这是一场被压迫阶级对统治阶级的你死我活的革命,不彻底推翻封建政权,就不可能获得自由和幸福,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和环境。正因为如此,多数起义开端良好,其结局却是悲惨的。
3、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由于农民起义的领袖们缺乏革命理论,斗争的盲目性极大。对起义的组织领导、行动纲领、作战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不力,最终导致内讧而失败。
4、起义时期正是封建政权统治的最黑暗时期。历史上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是发生在封建统治阶级统治的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此时也正是统治阶级政权最巩固、力量最强大的时期。而此时的农民起义却处于原始时期,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悬殊,必须经历一个革命力量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反革命力量则由强到弱、由大到小的发展过程。革命力量不会在一夜之间强大起来;反动政权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会完全崩溃。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由一次次的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因此,在这种不断的量变过程中,最终谁胜谁负的问题带有许多不可知性。当然,最终革命肯定战胜反革命、先进必然代替落后,这是客观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所表述的不可知性,是在事物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质变之前、量变过程中的不可知性。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都是在这种量变过程中失败的,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表面的。这是因为统治阶级的实质已经腐朽没落,它走向灭亡是必然的,而农民革命斗争虽暂时被镇压了下去,但新的一轮起义斗争的力量将会更加强大,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5、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被篡夺、利用的原因。
在中国历次上轰轰烈烈地农民起义史上,被镇压下去的不说,就是最终取得胜利的运动史上,其结果,领导权还是被篡夺、被利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起义农民首领之间的不团结,给别人以有机可乘;二是别有用心的人一开始就混在起义队伍之中,并成为领导成员,一旦时机成熟,就夺取最高领导权。
中国特定的国情,造就了中国农民起义运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农民运动最完美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最后能够夺取政权,就是因为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了在中国,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亲自组织和领导了秋收起义,并以此为中心,带动了全国农民起义运动,并在以后的斗争实践中,吸取了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为最终通过农民运动,武装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农民运动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Ⅱ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哪几次重大挫折原因是什么

民主革命时期:第一次重大挫折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1)中外势力联合破坏革命。(2)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纠正: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发动秋收起义并在起义的过程中在文家市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开始农村包围城市。

第二次重大挫折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纠正: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并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并取得长征胜利,粉碎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现代史时期的挫折: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原因: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纠正: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事的思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坦白,有错必改的高风亮节;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是党的宗旨和出发点;党的方针政策是与时俱进的

Ⅲ 中共历史上的几次整风运动

一共三次,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
网络知道上有,http://ke..com/view/135929.htm?fr=ala0_1

延安整风运动
因其首先从延安开始,延安地区整风的经验最为丰富而得名。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中共中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时党内的主要问题是历史上“左”倾机会主义长期统治的恶劣影响尚未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广泛存在;大批新党员又带来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这些问题在全党虽然不占统治地位,但妨碍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妨碍全党干部和党员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但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目的是发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精神,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提倡顾全大局的共产主义精神,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树立新的文风
1950年整风运动
195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任务,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 》,要求各级党组织结合总结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党内首先是领导干部中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作风,以及极少数人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违法乱纪等错误,密切党和人民联系。运动于同年冬结束。
1957年整风运动
1957年4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主题,以及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但是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把本属必要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一批学术界的大家,如:费孝通、曾昭抡、丁玲、钱端升、储安平、陈达、潘光旦、刘海粟、吴泽霖、黄现璠、张申府、陈仁炳、彭文应、陶大镛、沈志远、徐铸成、钱伟长、向达、雷海宗、王重民、吴文藻、李景汉、吴景超、王造时、黄药眠、艾青、陈梦家等等人,被打成右派,含怨受难二十多年。整风运动过后,非但没有达到毛泽东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的目标,而且出现了相反的政治景观:政治体制中党政不分和党委过分集权的现象逐渐发展;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受到削弱,法律虚无主义开始抬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受到损害,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个人崇拜开始盛行,群众性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由活跃转入沉寂。尤其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继续发展,庐山会议把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引入了党内,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则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将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在社教运动中又把斗争矛头对准了党的领导机关,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这些现象的不断发展和“左”倾错误的蔓延,一度造成了民主政治进程的巨大挫折和中断

Ⅳ 中国历史上党的几次重大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①内容: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②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内容: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内容:决定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②结果:与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中共放弃领导权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

①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

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最高指挥权。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义: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

①内容: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②影响: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

7、洛川会议(1937年秋):

①内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②影响: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

8、中共七大(1945年春)

①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当前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意义:为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全国即将解放

②内容:

a、党今后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c、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d、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③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内容: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b、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确定今后的总任务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d、确定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八大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1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①内容: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②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

12、十二大(1982年)

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3、十三大(1987年)

内容:a、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内容: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意义: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航程,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大会形成了以江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5、十五大(1997年)

内容: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b、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

c、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16、十六大(2002年)

主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主要内容:

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①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建设怎么样的党。

②当前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个代表”

17、十七大(2007年)

十七大提出了三个基础、三个重点和二个补充的发展新思路。

它们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8.十八大(2012年)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8.十九大(2017年)

主要考点(点击右侧题目进入新的文章查看):十九大报告期中考怎样命题? 历史、思品老师"锁定"了这些考点!

会议总结性考点

1、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

(1)表现: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统一革命战线,并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实践。

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向农村进军,开展土地革命,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④1935年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⑤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2)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③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2、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①第一次:由城市转向农村 (八七会议)

原因:

a、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敌我力量的悬殊

b、三次武装起义受挫表明城市暴动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

c、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因此,只有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和保证

d、文家市会议决定进军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

②由农村转向城市(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原因:a、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已成定局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开始了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时期。

③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原因:“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中共三次转折点

第一次:、八七会议(1927年8月)

①内容: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次: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最高指挥权。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义: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①内容: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②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

Ⅳ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吗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观点看来,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被这时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的暴力行为,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则在于通过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这一过程的依次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就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多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地,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在某个地方存在着的“观念”的现实化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黑格尔的体系还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做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按其本性来说是不能通过发现所谓绝对真理来达到其智慧的顶峰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硬说自己是这个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
了解了黑格尔体系的唯心主义,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历史观,它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其时,一些在历史观上引起决定性转变的历史事实已经早就发生了。1831年在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在1838——184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即英国的宪章运动,达到了自己的最高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协调和全民幸福的学说完全是撒谎。
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的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这样一来,唯心主义 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象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
以往的非唯物主义历史观固然批判过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恶果,但是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不能对付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做坏东西抛弃掉。而问题则在于: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揭露这种生产方式内部的一直还隐蔽着的性质,这就是剩余价值的发现。已经证明,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在商品市场上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他的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劳动力那里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为这劳动力付出的多;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所由积累而成的价值总量。这样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生产的过程。

Ⅵ 中国近现代史几个的重要历史阶段

我是上海今年的历史考生,呵呵。
一般我们上海新教材是划分成3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1912,即鸦片战争到中华民国成立。
因为这是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变化而定的。从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到中华民国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因素:资产阶级性质的(虽然洋务运动时期已有了民族资产阶级,但不成熟,而到1912,孙中山已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
第二阶段:1921—1949,即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
因为这是社会性质发生巨大改变的阶段,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当家做主,并且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序幕。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终于取得了近100年来的第一次全面反侵略的胜利。
第三阶段:1978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始
《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同时中共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的职务,为历史性转折奠定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批评了“左”倾错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这都是我学到的课本上的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

Ⅶ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重心转移是什么

第一次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在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七会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第二次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在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第三次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

在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7)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阶级斗争扩展阅读:

八七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思想。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共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议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的观点。

Ⅷ 至今的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是不是 如何理解

不是,这从中国的历史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斗争基本都是高阶层的人在那里斗争,都是属于贵族阶层在那里斗来斗去,最后的赢家,除了刘邦和朱元璋,全部都来自贵族阶层。
而且就算是刘邦,刘邦虽然属于不入流的官吏,毕竟是泗水亭长,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也是公务员,不算底层人员。朱元璋倒是十足的底层人员,可是他的主要对手毕竟是蒙古人,属于和异族作战,这就导致了很多汉族能人的归附,如果放在汉族内战时期,那些世家能人是不会投靠朱元璋这种出身的,所以朱元璋的成功具备那个时代赋予的偶然性。而所谓的农民起义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我认为整个社会的历史,应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历史。人类发明了石器、畜牧等,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就有了原始社会;人类发明了青铜器,生产力又一次飞跃,就出现了奴隶社会;人类发明了铁器,生产力再次飞跃,就随之出现了封建社会;人类后来又发明了蒸汽机、电气等,就随之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Ⅸ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哪三次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哪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指出三次转移的主要依据。

Ⅹ 什么样的历史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这个观点看来,人类的历史已经不再是被这时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的暴力行为,而是人类本身的发展过程,而思维的任务则在于通过一切迂回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这一过程的依次发展的阶段,并且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就是说,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多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地,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在某个地方存在着的“观念”的现实化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弄得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黑格尔的体系还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做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按其本性来说是不能通过发现所谓绝对真理来达到其智慧的顶峰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硬说自己是这个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
了解了黑格尔体系的唯心主义,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历史观,它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其时,一些在历史观上引起决定性转变的历史事实已经早就发生了.1831年在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在1838——184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即英国的宪章运动,达到了自己的最高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和劳动的利益一致、关于自由竞争必将带来普遍协调和全民幸福的学说完全是撒谎.
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的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这样一来,唯心主义 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象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
以往的非唯物主义历史观固然批判过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恶果,但是不能说明这个生产方式,因而也就不能对付这个生产方式;它只能简单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当做坏东西抛弃掉.而问题则在于: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性,从而说明它灭亡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揭露这种生产方式内部的一直还隐蔽着的性质,这就是剩余价值的发现.已经证明,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在商品市场上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他的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劳动力那里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为这劳动力付出的多;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所由积累而成的价值总量.这样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生产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的几次阶级斗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