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古代的名人理财案例有哪些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
陶朱公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
2.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人,古今中外第一风险投资商。
他以投机商业的手段投机政治,并不是让人只要金子,不要银子。面对现实中要有准确的把握,对市场前景进行理性分析,吕不韦崇尚的更多的是投资方面,喜欢去发掘一些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物品,然后低价买进,再高价卖出,来赚取差额获得利润。当然投资这些领域,你一定要懂行。
3.苏轼,北宋人,控制自己的开支
他为了能节约开支,每月将自己的4500文钱俸禄,分成30份用绳子串起挂在房梁之上,每天需要使用的就取下一串来使用。如果每天没用完的钱,他便用绳子重新串下来。而且规定自己每天开销控制在150文钱以内的,这样通过方法也控制自己一定的消费。
4.白圭,战国人,后人称“商圣”他不贪图眼前小利,善于推测观测市场的走势,然后抓住最佳投资时机,来获得最大收益。
喜欢观察市场情况,当谷物成熟时,他买进粮食,出售绢帛绵絮;当蚕茧养成时,他买进绢帛绵絮,出售粮食,从而赚取中间的差价。
知道了中国古代人的理财方式,其实我们可以明白,理财方法千变万变,却不会离开几条最基本的原则,省钱、控制消费、关注行情、抓住投资机会。
2. 中国历史上的理财高手有哪些人
理家财好的是那些有名的大财主商人,理国财好的是名相,但有两个人最有代表性:唐朝的杨炎和明朝的张居正。前者创两税法,后者是一条鞭法,都是封建时代的重要税收法律。
3. 互联网理财的历史背景
值得关注的是,来互联网金融类应用自第一次纳入调查,互联网理财产品仅在一年时间内,用户规模达到6383万,使用率达10.1%,成为2014年上半年表现亮眼的网络应用。
单从近两年备受关注的P2P理财 来看,从2007年被引入中国到2014年7月底,共有1200家P2P网贷平台,P2P平台数量还在以月6.11%的速度不断增长,平台投资人达44万,行业存量资金337.6亿。
短短六年多的时间,P2P网贷从一穷二白到野蛮生长遍地开花。据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14年底,国内P2P平台将会达到1800家,P2P行业贷款余额或达900亿元。随着行业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竞争洗牌,专家预测,未来P2P网贷行业最后将形成二三十家大鳄为主,专业细分行业发展的小平台共存的格局。
4. 求中国理财业的发展史
理财行为人类自古就有,“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就是最为朴素的理财观念。现代理财观念起源于金融比较发达的美国,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的保险业。
众所周知,保险规划是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后,从破产危机中清醒过来的人们逐渐萌生了对个人生活综合设计和资产运用规划的需求,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功能使得保险公司的地位空前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保险推销员在推销保险商品的同时,也提供一些生活规划和资产运用的咨询服务。这些保险营销员就是理财规划师——FP的前身。
真正的理财仅有保险是远远不够的,投资才是金融理财的高级形式。理财的真正发展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马克维茨资本市场理论和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被提出之后,投资才成为一门科学,建立在金融理论、社会学和投资方法等基础学科之上的理财也才逐步走向正规。随着理财成为科学,传统的保险营销员式的非标准的咨询活动已经不再适合理财发展的需要,理财规划师协会作为培育理财师和维护行业发展方向的标准化组织应运而生。经过20世纪70和80年代这20年的发展,理财规划师协会不断摸索出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初步形成了目前的课程体系。
任何事物的成熟总是与苦难和考验结合在一起的,理财师行业也不例外。20世纪70和8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美元危机的影响,私人经济进一步发展,使得个人金融资产膨胀、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个人财产管理观念、金融工具运用的时代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方面使传统的理财手段难以适应需要,同时也促使人们对理财的需求急剧增加。作为社会变革和金融自由化改革所带来的一个结果,金融商品迅速增加、金融风险加大,个人已经无力自行解决自己的理财问题,人们迫切需要理财师的帮助。这样就推动了理财业的空前发展,同时理财的内容也从传统的保险、投资增加了养老、避险避税的成分,理财师的地位也不断提升。
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的大变革年,里根领导下的美国经过10年的努力,最终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并在90年代的前5年内收回了过去20年的“失地”,重新确立了经济上的主导地位。而科学理财也跟随着美国的发展,最终走向了全世界。美国的理财规划师协会逐步在全球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结合实际情况编写符合当地实际的理财课程,培养专业化理财师。虽然世界各地均有自己的风土人情,但美国理财业70余年的历史还是为世界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成功与失败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CFC作为植根于北美的理财协会,不仅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拥有自己的研究和培训队伍,其开设的课程涵盖了理财发展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中国这样的新兴理财市场的投资者和理财师学习参考。
赚点分
5.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
经过大清银行南北方商股的充分酝酿筹划,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于1912年1月初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2年 中华民国顺势成立,中国银行应运而生 1912年—1928年 中国银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6年 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 中行历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钞问题 1917年 则例之争——官商争夺中行领导权的斗争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8年 中行重要转折点——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1930年-1937年 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 1932年 发起成立中国征信所,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1929年-1936年 中行开设海外机构,拓展我国外汇业务 1929年-1936年 扩大贷款规模,转变贷款结构,支持国内生产发展 1931年 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1932年 平息公债风潮,推动整理公债 1933年-1935年 世界银市剧烈动荡,中行力阻白银外流 1932年-1933年 中国银行力主废两改元,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工作 1935年 国民政府垄断金融,强迫中行再次改组 1939年 南京政府成立四联总处,调整四行分工 1938年-1942年 加强钞券调运,供应抗战需要 1939年-1941年 平衡上海汇市,全力维持汇价 1939年-1943年 坚持进行货币斗争,抵制日伪金融侵略 1939年-1945年 努力争取侨汇,积极支持抗战 1946年-1949年 “粒米百元”——恶性通货膨胀给中行带来严重影响 1947年-1948年 南京政府勒令外汇移存,中行迫于压力抵制未果 1949年 各地职工迎接解放,中行被顺利接管 1949年-1952年 承担外汇经营管理工作,成为我国外汇专业银行 1949年-1950年 积极稳定金融物价,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1950年-1952年 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1964年-1976年 加强外汇资金运用,支持远洋运输船队建设 1968年-1976年 试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实现出口收汇保值 1973年 加强调研工作,按时完成陈云同志布置的十个调研专题 1978年 顺应改革开放需要,开创中国信用卡先河 1979年-1980年 中国银行进行体制改革,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成立 1979年-1989年 加强外汇管理,发行外汇兑换券 1979年 解决中美冻结资产问题,促进中美金融合作发展 1979年-1992年 加大外资利用,发行国际债券 1979年-1980年 恢复国际金融组织合法席位,支持国内经济文化建设 1987年-1992年 取得港币澳门币发行权,利于港澳经济繁荣稳定 1994年 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奥运存折
2004年 中国银行稳步推进股改工作,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2008年 百年奥运,百年中行——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 2006年 中行实现精彩上市,开启百年历程新篇章 2009(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 新出炉的“2009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全明星榜”,更好地体现了今天的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这次调查共涉及17个行业,457 家候选公司。中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度入选明星榜。 2010年 在《巴菲特杂志》、《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巴菲特杂志年度金融大奖”评选中,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10年(第七届)中国25家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位列第7位。 2011年 国际金融监督和咨询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在法国戛纳发布全球29家具有系统性影响力的银行名单,中国银行成为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入选的机构。
6. 中国历史上的理财能手有哪些
一、范蠡
范蠡大概是古代第一个暴发户,而且是单干的。史书上只说他三致千金,但他究竟是
怎么先富起来的,没有记载。这很是急坏了我们这些想富的现代人。
据我猜想,范蠡在激流勇退之后,作了自由作家,写了诸如《我在勾践身边的日子》
、《勾践的成功之路》、《我与西施———不得不说的故事》、《我所知道的勾践》等一
系列畅销书,因而一跃成为富翁的。
大概是出版社约稿太多,忙不过来,齐国人请他做官他都不干;又担心遭人暗算,于
是用了之夷子皮和陶朱公等笔名。
二、伯乐
伯乐原名孙阳,因为善相马,被人称为伯乐。虽然没有看到书上说伯乐有多少钱财,
但伯乐肯定是富起来的一部分———因为他是相马界权威人士。
书上说,有人在市场上卖马,去了三次都没人买,正巧伯乐站在该马前面看了看,临
走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一眼。结果……结果是该马身价猛增十倍,成了抢手货(暴利啊,物
价部门也不管管)。
接下来的事书上没有说,但可以想像,那个卖马人开心极啦,开心之余与伯乐联手售
马,能不大把赚银子吗?
伯乐还向领导推荐专业人才———九方皋。这九方皋实在不是专业人才,连马的公母
和颜色都分不清,领导问他怎么举荐这样的人时,他居然还说了一番道理。九方皋有没有
送些银子给伯乐,实在有待考证。假如伯乐专门推荐这样的人才,恐怕银子有得赚也。而
且伯乐已经到了给人作序的级别,遂天天给后进们的书作序,润笔费实在不在少数。
非但如此,伯乐自己也写书,至少写过一本《相马经》。这本书的价值有多高我们不
知道,只知道伯乐的儿子看了该书也是不得要领,相马相出了蛤蟆。
虽然书写得不怎么样,但凭着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地位,伯乐能不富吗?
三、方仲永的爸爸
方仲永是神童,方仲永的爸爸更是致富能手。眼看方仲永身上蕴含着商业价值,就拉
他出去巡回表演(当场赋诗)、签名售书,等等,反正是好处捞了一大把。据说还给方仲永
买了跑车,夫跑车者,高档消费品也,由此可见方氏之富,亦可见方仲永的爸爸的经营头
脑。
四、智永禅师
智永和尚的字写得好————这当然是专业技能。所以上门求字的人这个多呀,竟然
把门槛都踏破了,而我们的智永和尚是很节约的,他在门槛上包了一层铁皮,这样仅仅换
门槛的费用,一年就可以节约开支若干。
智永和尚的妙处不仅仅在于节约,还在于开反炒之先河,人家求字他不给,还呆在楼
上几年都不下来————据说是专心练字。这样一来,名气反而更响,不用说,身价定然
陡增。听说巴黎有一家店铺,专门卖女士皮包,但有规定,每天只卖五十只,来晚了明天
请早,结果是该店生意火爆。很显然,这只不过采用了智永的老办法。
智永和尚还有惊人之举,他写了八百本千字文分赠浙东诸寺。这一行为完全是炒作行
为。首先,千字文不过是一本启蒙读物而已,寺院里要那个干嘛?其次,别人求字而不得
,他偏偏白送若干到寺院里。这整个是追求轰动效应,这种做法,跟现在的人砸大奔砸空
调是一个道理。就凭这吸引眼球的功夫,智永和尚也应该先富起来。
五、柳永
柳永先生一不小心因为一句词丢了前程———本来柳永是打算走三年清知府的路线的
———只好奉旨填词。柳永先生苦思冥想之后,决定走下半身路线。于是写出了大量脍炙
人口的诗歌作品并迅速引起了轰动效应,以至于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看他的作品。
这种情形下,你说柳永先生不富,打死我也不信。
大概那时候大家的版权意识不强,以至柳永一旦丧失了写作能力,就无收入可言,明
乎此就可以知道柳永身后萧条的原因,也可以知道版权保护的重要性了。
六、白居易
说老实话,白居易富不富我不知道。但推断起来,恐怕不富不行。
首先,白居易会走后门,初到长安就谒见名士,虽然先被人看不起,但走后门的勇气
是可嘉的。再加上诗确实写得好,出名简直是等闲事耳。
其次,白居易是做官的,千里求官只为财,在任上弄了银子没有,实在说不清楚。
再次,白居易的商业头脑简直是比当时的人高出几个数量级。他在著名的《卖炭翁》
里写道:心忧炭贱愿天寒。这说明白居易已经深刻的理解经商必须注意外部环境的道理。
这比那些卖羽绒服而不知道暖冬来临的人高出了若干倍。
有此数点,白居易先生想要不富,可得之乎?
7. 中国股市历史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8.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
请问证监会负责人涨的股票问,提示股民注意风险,不涨的股票你们怎么不问呢,怎么不提示风险呢,你们什么王八蛋
9. 中国银行手机银行中银理财历史交易查询
您可通过手机银行中“中银理财-右上方“
10. 中国理财业的发展史
当今的中国理财业的发展史仅仅几年的时间,还处于起步.
过去,理财的雏形可以有几千年的历史,你的目的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用,清楚这个前提,才可以找有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