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谈谈对现在中国电视节目,电视剧的看法。它们存在什么问题
现在电视内容不多,广告太多,而且大都是不实的广告,害人不浅。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有着我们曾经引以为豪丰富的文化传承,但我们年轻一代却很少关注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及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这是与我们当今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关的。电视作为重要文化教育传播学习平台,肩负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希望我们电视节目能多多传扬国家的文明进步,多一些历史文化的讲解课堂,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有一个爱国的心,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文明、团结,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健康平安。
⑵ 电视剧改编历史为何弊大于利
最讨厌美化满清屠夫。
⑶ 国产电视剧在海外热播,电视剧到底是否能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强大支柱
如今国产文学、国产影视剧IP种类繁多,真正能脱颖而出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一下海外发行的形式,既多了一种发行的渠道,又能向老外反向输出中国文化,何乐而不为?
近日,欢娱影视创始人于正亮相发布会并公布了2017-2018年片单,包括电视剧《朝歌》《凤囚凰》《延禧攻略》《皓镧传》《老虎不下山》《帝国传奇》《风雨浓,胭脂乱》《夜行歌》等八部作品。
然而有报道指出,国产剧在海外销售的价格非常低,大多数是千元一集,一万元一集已经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成绩了。而业内人士普遍的观点是:国产剧出口难以达到“量价齐涨”,很多都是以白菜价“贱卖”。
⑷ 求问中国电视剧主流趋势,主要元素,反映的文化现象
主流红色剧一往如前的高大全形象还是没有改变。现代剧突出的家庭,现在多喜欢拍和演的家庭故事剧。各大卫视现在在积攒了一定的实力之后都纷纷出钱出力做自制剧,偶像化偏重。
这就是现在电视能看到的了,但是这些电视剧无论如何,其对社会生活和现象的反应程度和关注程度都不够,脱离了现实,比较虚无,没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不能直指社会问题和矛盾。
⑸ 为什么中国改编自名著(历史)的电视剧(电影)很受好评
改编自名著(历史)的电视剧一直以来都很受观众的喜爱,很多的历史名著电视剧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等等。这些电视剧一直是历史剧的典范,也成为了众口相传的经典作品。这一方面说明了历史文学作品的魅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演员演技的精湛和故事情节的精彩。
这些电视剧很受好评的原因首先是古典名著的“加持”。一部优秀的电视剧需要一个优秀的剧本来编写出吸引人的故事,而历史名著的巨大“IP”首先就让人非常期待。为这部剧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其次,演员阵容强大。在经典的历史剧中,可以看到主演都是演技非常优秀的“老戏骨”和实力派,他们无疑让这些剧“锦上添花”。最后,制作优良,历史与表演艺术相结合。这些经典历史剧既尊重了历史,又在制作上非常具有观赏性,场景、道具等各方面都制作精良。
三、制作优良。这些历史剧大多由著名的大导演来制作,不论从演员服饰还是场景、道具制作都非常精良,这也让这些历史剧更加的具有代入感,能给观众内心带来深深地震撼。
你觉得现在的翻拍为何难以超越经典?
⑹ 自己选择一部中国电视剧作品,从文化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
论文? 直接找影评吧,天涯上很多的。 比如对 暖春 芙蓉镇 等之类的影评。
⑺ 90年代的电视剧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90年代的电视剧文化的发展,这种再现机制因中国社会的独特结构而始终呈现出相当的保守性和妥协性,天然带有强调个人审美经验而非总体性权力斗争的"后女性主义"色彩,甚至被一些激进的评论者称为"女性重新拥有自身的性别神话","与中国妇女的实际生存状况无关","有可能掩盖或忽略妇女的实际生存状况",但与《北京人在纽约》所引发的学术讨论同理,理论上的阐释不能取代我们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对历史事实本身做出的价值判定,通过逆来顺受并不断以无原则牺牲来赚取观众同情之泪的刘慧芳所代表的所谓"传统女性"没有成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荧屏形象的主流。
恐怕是90年代电视剧文化领域一种十分积极的现象,势必为女性观众重新认识自身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电视剧在20世纪90年代依然十分引人注目,且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无一例外地引发已是老生常谈的"尊重原著与否"的讨论,但讨论的热度显然已无法与精英话语盛行的80年代相比。"四大名著"中的两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分别于1994年和1998年被搬上荧屏,总体而言前者比后者口碑和反响均要好得多。
但实际上,就如同80年代的《红楼梦》与《西游记》一样,文学名著的电视改编不能被视为一个单纯的电视传播现象,其采用高度"反电视"的表现形式却在电视荧屏上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其实折射出主流的文化观念对于电视所代表和倡导的通俗文化始终存有戒备之心。对于改编剧应当充分尊重原著的强调在90年代仍乏善可陈地进行着,王扶林担任总导演的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甚至将原著中大量半文半白的人物语言照搬至对白中,但观众们对此欣然接受。
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在体制上高度一元化的中国电视业即已呈现出地域性文化差异的端倪,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发达工业城市的上海以及毗邻港澳的广东成为各具特色的三种电视文化的代表。在完全实现"上星"之前,各省级台制作的节目除选送中央电视台和作为外宣之用外,主要面向本地观众播出,因而势必要在文化上尽可能追求本土特征。
如果说京、沪、粤三地电视业的风格差异在80年代仍体现得较为含混的话,那么90年代所确立的更为灵活的电视体制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日趋成熟的电视产业则为上述风格差异提供了更为丰沃的土壤。电视剧是艺术创作色彩最为鲜明的一类电视节目,因而必然成为电视文化地域差异的直接承载物。对于各地制作的电视剧而言,本地观众是收视率的主要贡献者,本地工商企业则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和赞助者,因此电视剧的制作必然要迎合本地文化独有的审美需求。
一项调查显示,早在1990年各地方电视台制作电视剧所需的资金便已高度依赖本地企业的支持,用财政拨款拍摄电视剧的数量仅占总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左右。例如,安徽电视台1990年获拨款30万元用于拍摄电视剧,实际开支则为100万元,所缺70万元经费通过"赞助""合拍"等经营方式从当地企业获得。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每年获拨款35万元用于电视剧拍摄,实际开支则超过135万元,需要从社会上筹集100多万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资本得以更为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电视剧的生产,进而对电视剧所呈现出的文化气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在90年代末省级台"上星"完成之前,除中央电视台外,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均有十分浓郁的地域色彩。
⑻ 如何看待中国电视剧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电视剧的问题有时候是远离生活、胡编乱造,有时候又表现为艺术和生活之间界限的模糊界定,应该说,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的等等方面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去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人的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净化的灵魂,而要实践电视剧的这些使命,关键之一就是要坚持在创作中注入鲜明、正确的价值主张。
⑼ 如何看待现在中国的电视剧
首先我们要值得肯定的就是现如今我们中国的科技真的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对于科技这个提高同样也体现在了中国的电视剧上面。因为现如今中国的电视剧很多运用了特效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剪辑手法,因此给大家呈现出来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电视剧来说,好像并没有以前的电视剧质量高了。
可以说现在大部分的导演和演员他们完全不会顾及观众的情绪,只觉得只要能够把电视剧拍出来,或者只是单纯的完成工作就可以啦,他们可完全不会考虑观众的感受是什么,更不会考虑自己所受到的影响是什么,哪怕是一片谩骂声,他们也会认为已经赚足了眼球,这样也就值得了。其实在我看来,现如今的中国电视剧和以前的电视剧从根本上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变化的不仅仅是对于电视这个行业的认知,同时也是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