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能力培养与测试7年级14页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
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
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见《课课练》126页)
2、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3、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周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3、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5、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6、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4、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5、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见《课课练》127页)。
7、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备注
孔子春秋晚期《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老子春秋晚期《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墨子春秋战国时期“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孟子战国“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保护环境
韩非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孙武春秋晚期《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规定我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始于秦朝。
3、秦朝兴建的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工程是灵渠。
1、创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4、秦始皇为了2、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巩固统治3、焚书坑儒
4、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5、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5、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6、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8、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
暴政2、赋税严重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3、刑法残酷起义失败
4、秦二世更加残暴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3、刘邦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公元前209年。
2、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第十二课大统一的汉朝
1、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为“文景之治”。
2、被皇帝誉为“强项令”的东汉敢于执法的廉吏是董宣。
3、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4、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
5、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1、西汉时比较彻底地治理黄河是在汉武帝时。
2、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汉明帝时。
3、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始于汉武帝时。
4、“水排”是一种鼓风冶铁工具。
5、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4、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促进了汉匈友好。
5、汉武帝时,开始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4、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5、欧洲的古罗马帝国被中国称作“大秦”。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
4、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6、造纸术未发明以前,古埃及人将字写在纸草上,古代欧洲人将字写在羊皮纸上。
7、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戏》。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步传到中国)。(西汉为前206——公元25)
3、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4、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
5、《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诗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200年袁绍十万大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万人,曹操火烧袁军粮草,大败袁军。
2、208年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马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3、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蜀国丞相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称“卧龙”。
5、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军万余人,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位,建晋朝,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国。
2、从东汉末年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西晋。
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282年建业改为建邺,313年又改为建康,今南京)。
4、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黄河流域。
5、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383年,苻坚以八十多万兵力,欲灭东晋。东晋军队8万人与秦军隔淝水对峙。东晋要秦军稍后退,便于晋军渡河与之决战。苻坚欲乘晋军渡河时击之,同意后退。谁料秦军中汉人多,不愿为秦卖命,一退溃不成军。苻坚“草木皆兵”,秦军“风声鹤唳”。晋军乘机进攻,大败前秦。淝水之战结束了前秦的统治,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6、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北魏建立以后,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为一座壮观城市。
3、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他生活在北魏和东魏时期,做过东魏太守。他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3、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3、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4、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2. 知识与能力训练中国历史上册的参考答案
这是来求一大堆东西 的
3. 八下中国历史人教版同步解析与测评期中答案 急急急!!!!
无二无人1额额色粉东风废物
4. 七年级历史《能力培养与测试》人教版那里有卖的
可以去你们当地最大的的旧书市场找一下,名字肯定和我们这不一样,但我肯定那里会有卖~因为每年都会有望子成龙的家长到那些地方购买旧教材,做着孩子抢跑别人一步的美梦。所以书贩子会低价收一些教材囤积起来高价出售。更何况总有人掉教材,掉了教材的就要去买你说是不?
5.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所有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B 14. B
15.
时间 人口 垦田 粮仓
得出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体现特征 社会经济繁荣
导致因素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 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
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
度。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
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
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
民起义被推翻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
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
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 贞观之治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 10. B 11. B 12. A
13. 划线为错误,括号为正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
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 问题一:唐太宗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
下去。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
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根本目
的在于巩固统治。
拓展与探究
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
存在“贞观29年”之说。
第3课 开元盛世
基础训练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 10. D 11. D 12. C 13. B 14. C 15. B
16. 问题一:唐玄宗前期。
问题二:稻米、粟米。
问题三:提示:经济发展繁荣、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发达。
17. 问题一:唐朝的都城长安。
问题二:长安城宏伟富丽, 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
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问题三:唐朝的陶瓷艺术品“唐三彩”。女俑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
满。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骆驼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
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言之有理则可)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
珍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唐朝开元年间,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但是却被杨贵妃一人祸害衰败了。
问题二:唐朝由盛转衰固然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唐玄宗宠
爱杨贵妃并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唯一原因。赵翼把唐朝由盛转衰的责任全部强加在杨贵妃一人
身上,过大地夸大了杨贵妃的个人作用,是片面的观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基础训练
1. B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D
14. 问题一:①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问题二:①“长策”是指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②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官吏的选拔权
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5.
问题一:①“下第”指的是没有通过考试。②“登科”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
问题二:①不相同。②前者是没有通过考试的落魄、沮丧;后者是通过考试后的欢欣、得
意。
问题三:科举考试局限在封建正统思想范围之内,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和社会
的长久进步。科举考试的目的太过功利,引得世人片面追求功利而疏于执政为民。科举考试也
催生了考试舞弊现象,比如抄袭、买卖试题等。
拓展与探究
探究问题提示:选拔人才的方式。目的、内容、方式、影响等都与西方不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基础训练
1. A 2. B 3. C 4. A 5. A 6. C 7. D 8. C
9. B 10. B 11. B 12. B
13. 问题一:唐太宗,天可汗。
问题二:“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
民族一视同仁。”
问题三:表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14.
图中少数民族政权代号 政权名称 是什么民族的祖先 唐朝对其首领的封号
A 回纥 维吾尔族 \
B 吐蕃 藏族 怀仁可汗
C 南诏 彝族、白族 云南王
D 粟末靺鞨 满族 渤海郡王
拓展与探究
①民族迁徒;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⑤“和亲”、“册
封”促进民族融合;⑥兼并战争。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基础训练
1. A 2. B 3. D 4. A 5. C 6. C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C
14. 问题一:唐朝时,反映了外国使节和周边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原因:①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②唐朝采取开明的政策;③交通发达、便利。
问题二:唐玄宗时期。贡献: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
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
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问题三:文化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两国的友好往来,我们应该学习这
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中日两国有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有令人痛心的冲突,只有加强友
好往来,求同存异,才能保证中日和平。
15. 问题一:日本、新罗、天竺。
问题二:玄奘;《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
的重要典籍。
问题三:两人都是僧人,都生活在唐代,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都为
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拓展与探究
提示:从赵州桥的工艺、特点、造型、艺术价值等方面思考。
第7课? 辉煌的隋朝文化(一)
基础训练
1. A 2. A 3. B 4. B 5. A 6. B 7. D 8. B
9. C 10. D 11. A 12. C 13. D 14. D 15. D
16. 问题一:材料一:李白;材料二:杜甫;材料三:白居易。风格:李白: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问题二: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亲身经历的不同而决定的。
问题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数量:层出不穷,先后出现两千多名诗人;诗歌
数量:近五万首。
17.
类别 人物 代表成就 特点 评价
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
李春(隋) 赵州桥 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建筑 洲早七百年。
\ 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最大城市,气势宏伟。
医学 孙思邈 《千金方》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
印刷 雕版刷《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拓展与探究
提示:从赵州桥的工艺、特点、造型、艺术价值等方面思考。
第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基础训练
1. A 2. C 3. C 4. C 5. C 6. A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A 13. B
14. 填表
艺术类别 代表 主要特色
颜真卿 雄浑敦厚
书法
柳公权 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阎立本 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绘画
吴道子 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
15. 问题一:《天王送子图》;吴道子;画圣。
问题二:衣带飘飘若飞,吴带当风。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
16. 问题一:舞蹈艺术。
问题二:说明唐朝的舞蹈吸收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乐舞。
拓展与探究
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控制游客数量;控制空气湿度;防止任何器具触摸;加强对莫高窟的
管理;加大宣传,普及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观点等。
就第一单元的
6. 七年级上 中国历史《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教版 答案
悬赏才30,也太少了吧,一本的答案。
7. 七年级下册能力培养与测试历史练习册17课2014年加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录为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课 以及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录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
现在《朝花夕拾》一书已成为人教版初二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总起来看,《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后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的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8. 中国历史能力
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汉景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9. 知识与能力训练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单项选择题
1-5 A B B A B
6-10 C A A C B
11-14 A C A B
第回2课 原始的农答耕生活
单项选择题
1-5 A C D B B
6-10 D C C C C
11-15 C A D A D
第3课 华夏之祖
单项选择题
1-5 A D B A C
6-10 D C A D C
11-13 C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