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两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两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发布时间:2021-03-14 21:13:11

Ⅰ 历史中百家争鸣是什么时期提出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Ⅱ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的什么“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版,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权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称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这些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Ⅲ 中国古代,类似于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时期有哪些急!!!!明天就交了。。。

也就春秋那个时候,真正的百家争鸣过,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真正的百家争鸣就没有出现过。
就算是文风鼎盛的北宋,也是在儒家的框架下,出现各家学派的。。

Ⅳ 百家争鸣出现在什么时期

百家争鸣出现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解释: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之间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两千余年。

Ⅳ 中国古代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什么时期

战国时期,因为各个国家不断争霸。所以急需各种人才,有才能的人都能被重视,而以后的时期都是一个国家所以需要的人才就相对片面了。甚至出现极端就是选其一,废其它。

Ⅵ 中国百家争鸣,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百家争鸣时代

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第一次,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次,起于三千年前的春秋末期,贯串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竞争的时代。由于经济发展和时代需求,教育、文化空前普及,“士”这个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标志性的文化巨人们比肩继踵而出,儒、道、墨、法之外,还有若干家大师。种种因素表明,中国成为世界文化大国,是从这个时代开始。

中国最近一次的百家争鸣,是在距今八十多年前的五四时代。产生了区别于封建思想、教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成果,出现了划时代的、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师,标志着苦难深重的中国,以全新的文化大国面貌而崛起。
上述两次文化繁荣昌盛,无庸置疑,也不须赘述。
王母的蟠桃,三千年一结实,中国文化的大繁荣,真如瑶池仙果一样稀有吗?
以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众彩纷呈,每隔千年出现一次繁荣昌盛,应该合乎情理。

其实,距今一千年的北宋,也具备了文化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首先,经济空前发达,国家年收入超过七千万两白银,“国家干部”的工资,属于历代最高;其次,教育空前普及,开科取士人数众多,选拔规则完备,士子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公务员”考试成为求教读书的巨大推动力;从而,北宋以四大发明俱备的实力,科技水平领先于当时世界;再者,首次实现“三教合一”,又各家分门别派,封建王朝的朋党之争,本不是优良传统,但学术上的内斗,也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尤其是,拥现出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文化大师。

可惜的是,北宋这个辉煌的朝代,被不可思议地灭亡了,它的光辉文化史,随之陪葬于其末代皇帝骇人听闻的腐败。它的文化含金量,也被莫名其妙地贬低了。到二十世纪前期,史学教授钱穆一句“积贫积弱”,几乎成为这个时代的盖棺定论。现今的人们,只能从拍卖场上的天价,才会去估量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
每千年一勃兴的文化繁荣昌盛,在世界上,足够一个文化大国身份了。

然而,北宋的灿烂文化,因被草原民族的残暴蹂躏而贬值;五四的光辉传统,随着旗手被冷落而改换门庭。
漠视已有辉煌,无视眼前巨匠的现象,反映出文化上的幼稚。
处在新世纪之初的今天,我们要打造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多少路要走呢?
从历史筛选出的软、硬条件,我们都不妨参照一下。
要有雄踞世界的文化,第一个问题是,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

办教育,经费是基础。并不是花钱越多越先进,而在于愿否在教育上投入。看看教育经费在国家计划中所占份额,就可一目了然。比比这个份额在世界各国的排名,就会测量出我们算不算“教育大国”。若干年来,“国家有困难”,几乎形成中国教育的专用语,其微言大义,就是“国家不在这里真花钱”。

确定教育方针,是基础的基础。认准教育培养什么人,比愿投多少教育经费还重要。“五七指示”早已列入“没听说过”,今天的教育方针,也是没听说过。或许会有人会反驳,不是有“素质教育”吗?这四个字,是否算做教育方针,我们还是没听说过。“素质”二字,辞典上的解释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总之,先天(与生俱来的)特点称为素质(后天练成的称为“素养”)。准此,所谓“素质教育”,等于指的是“胎教”。这样,国家确实可以不花钱也办事,顶多给孕妇一点营养补助,就算仁至义尽了。但,不查辞典的人,误以为所谓提高素质,就是唱歌跳舞做游戏,约定俗成地,给有文艺专长的学生加分。搞文化教育的领导,尽心竭力地磨破一大堆意大利舞鞋,政绩虽佳,中国的教育还是有困难。

“素质”提高以后,不爱读书的学生更不爱读书了,努力学习的孩子更向往出国了,出国深造,应当海归的人才,走上“不归”路了。

教育永远有困难,人们更加不读书。写书成了有钱人的特权、高消费的渠道。按商业化操作出版的书,真正的读书人多不肯掏腰包去买。无书可读,何谈文化?
下一个问题是,知识的社会价值如何。

知识分子多少钱一斤?为什么媒体追捧大学毕业生卖猪肉?为什么追星族不以知识论星?为什么文章不值线?为什么导师被称为“老板”?为什么资历越老的教师工资越低?为什么对国家贡献越大的专家越默默无闻?
姑且不谈十万个为什么,简单说说下一个问题。

一国家民族的文化,要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必须有足以代表这种文化的大师。没有文化大师的民族,是可怜的庸众;而抹煞属于吾土吾民的真正大师,是自甘堕落。
再简单小议一个大问题:文化的凝聚力。

只要称为文化的无论什么,都会产生向心力,就像酒好不怕巷子深,臭豆腐也能吸引人。但是,只有具备足以教化、感染、鼓舞人民的成熟主流文化,国家民族才会有凝聚力。只知哈东哈西、专门拿祖宗开涮、标榜“非主流”、坚守“三俗”阵地、专事颠倒美丑等等等等如果流行下去,如果以为,文学艺术不过是搞怪,我们只能离文化的繁荣昌盛越来越远。

Ⅶ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这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出现,正是上述社会与阶级关系在我国古代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而这种“百家争鸣”的出现,则又是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的。春秋晚期与战国初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改革。这些都是新兴地主阶级利用政权的力量来改变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从而完成封建化的过程。

到战国时期,由于各国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统一的封建政权还没有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都把主要精力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变法改革,以致于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落后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

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本身政权还不巩固,他们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就为诸子百家的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社会的各阶级、阶层的思想家,都能够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不受到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排挤和束缚。而一旦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确立,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形成,就很难再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百家争鸣”的盛况了。

(7)中国历史上两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扩展阅读: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概括起来是以下几点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其二,经济因素。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其三,科技因素。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其五,学术自由因素。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遽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影响

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Ⅷ 中国古代历史上“百家争鸣 的局面出现在什么时期

历史中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专 770 ~公元前属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Ⅸ 中国百家争鸣的有哪几个时代

春秋战国
民国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两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