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著名的中国历史事件

著名的中国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1-03-14 14:42:07

Ⅰ 中国著名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2007年 “嫦娥奔月”
2008年 北京奥运会
2xxx年 登上月球
2xxx年 登上火星
xxxx年 登上太阳
........

Ⅱ 中国近代史10个著名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

1、林则徐 ——虎门销烟

2、左宗棠—— 收复新疆

3、邓世昌 ——专甲午中日战争

4、孙属中山 ——辛亥革命

5、奕忻—— 洋务运动

6、梁启超 ——戊戌变法

7、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8、毛泽东—— 遵义会议

9、邓小平—— 挺进大别山

10、张学良 ——西安事变

就近代的中国而言,历史的逻辑是这样的:西方冲击——中国反思和变革: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或清末新政,首先都是为了应付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冲击。

(2)著名的中国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中国近代史,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Ⅲ 中国十大历史事件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卧薪尝胆,秦统一六国,霸王自刎,鸿门宴,。。。。。。

Ⅳ 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

1、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2、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

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

3、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

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4、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西晋“八王之乱”,胡人趁乱反晋。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

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5、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历史事件

Ⅳ 中国各个朝代著名历史事件

商朝:盘庚迁殷
西周:烽火戏诸侯
东周: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秦朝:统一国家,专统属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文景之治,七国之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光武中兴,发明造纸术,地动仪,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西晋:八王之乱
东晋十六国:肥水之战
隋朝:三省六部制,瓦岗军起义
唐朝: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开元盛世;设置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五代末期:陈桥兵变
宋朝:北宋-杯酒释兵权,四川出现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岳飞抗金
明朝:葡萄牙占领澳门
清朝:康乾盛世;鸦片战争,签定《南京条约》,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签定《马关条约》,我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进北京,签定《辛丑条约》,我国正式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戊戌变法;五大臣出洋考察;颁布《定国是诏》;辛亥革命
民国:袁世凯称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Ⅵ 中国有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在哪个朝代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1)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体迅速腐朽;(2)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的皇帝纷纷起兵争夺皇帝,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总之,西晋的灭亡是因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不断激化而发生的.
317,司马睿建立东晋
376,前秦王苻坚统黄河流域
383,淝水之战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开发的情况怎么样?有何影响?
原因:(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4)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情况:(1)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恳为良田;(2)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你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的开发.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世纪后期,北魏建立
439,北魏统一黄河流契丹族
辽(契丹国)
10世纪初
阿保机(辽太祖)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族)
与北宋签订澶洲之盟,此后双方保持长时间和平局面;后被金灭亡.
汉族
北宋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今开封)
1127年被金灭亡.
党项族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元昊
与北宋议和;后被蒙古军灭亡.
女真族

12世纪初期
阿骨打(金太祖)
兴庆(今银川)
后被蒙古军灭亡.
汉族
南宋
1127年
赵构(宋高宗)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与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于1276年被元军灭亡.
蒙古族
蒙古国
1206年
铁木真(成吉思汗)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元灭南宋后不久统一,结束了唐后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1368年被明军灭亡.
女真族
后金
1616年
努尔哈赤
赫图阿拉(后迁盛京)
满洲

1636年
皇太极
盛京(后迁北京)
1644年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下)2007-10-27 16:02
5元世祖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
答:农业:(1)多次下令禁上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2)治理黄河;(3)推 棉花的种植.
6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中书省制度这一制度的内容如何?有何影响?
答:内容:(1)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从此,行省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6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元朝统一后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和.
(1)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7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名称、时间、发明过程和影响)是什么?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名称
时间
发明过程
影响
造纸术
西汉
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东汉
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印刷术
隋唐时期
已有雕版印刷术
北宋
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我国刊登了大量精美的书籍.北宋时,毕升又发明了话字印刷术.
指南针
战国
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
唐代中期
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朝末年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领先世界的科技有: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十二气历”),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周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
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
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 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

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

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公元前365,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秦统一六国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统一的规定;(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4)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分布焚书令,实行“焚书坑儒”;(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公元前209,大泽乡起义 大泽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a.秦的暴政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残酷 e.秦二世更加残暴.(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等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而误期,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被迫举行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政权的地点:陈建;历史作用: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公元前207,巨鹿之战,刘邦攻入咸阳,秦朝覆灭
公元前202,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前138,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漠北战役,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1)政治上:削弱诸候国的势力,诸候国越分越小;(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3)文化上:在长安举办大学,以儒家的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4)军事上:反击匈奴,巩固了国家的大统一.(5)民族关系上:张骞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公元前60,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公元9,西汉灭亡
公元25,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75,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66,古罗马派使臣访问洛阳
200,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08,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220,魏国由曹丕建立,标志东汉灭亡
221,蜀国由刘备建立
222,孙权称王,吴国.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29,孙权称帝
230,孙权派人访问夷洲,也就是台湾.
266,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统一三国
316,西晋灭亡

Ⅶ 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十大历史事件啊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出现了与 学在官府 不同的私学,孔子的儒回家学派最为出名,他在维护中国答封建社会的稳固和发展的同时,创造和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成吉思汗1162年生,他统一了蒙古草原,,通过西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公元105年,公元1041-1048年间,中国的四大发明. 4.郑和下西洋,公元1371-1433,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在客观上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太平天国,1851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Ⅷ 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十大历史事件

1、夏王朝的奖励2、商王朝的建立,3、武王伐纣,开始了周朝八百年的历史专4、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属5、汉王朝的建立及汉武帝时期远击匈奴6、唐王朝建立,贞观之治,7、宋朝时期几个政权并立8、强大的元9、明王朝的建立,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民族统治的王朝10、清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

Ⅸ 中国当代著名历史事件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9)著名的中国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Ⅹ 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大事件

1、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管理诏书的赵高却发动了阴谋,威胁丞相李斯,矫诏处死扶苏与蒙恬。隐瞒秦始皇死讯,以咸鱼放到秦始皇车上,遮挡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回到咸阳後,他们拥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

2、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3、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4、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5、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沙丘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七国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党锢之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八王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玄武门之变

阅读全文

与著名的中国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