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与韩国历史上有那些交往
中韩两国为海上邻国,近在咫尺。中韩邻国间的文化交往历史悠久,从远古时期即已有若干传说,经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代,直至清末及现代,连续不断,留下数不清的友好佳话。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从西周历汉晋至唐代,是中国古代前半期的政治与文化中心之一。在古代时期,中韩两国间的文化交往,特别是前半期的文化交往,多与洛阳有关。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以前是在黄河一线,在长安与洛阳之间东西移动;在宋以后是在大运河一线,在北京、南京、杭州之间南北移动。唐前的长安与宋后的北京,都曾经是赫赫有名的政治中心,是历朝开基立业的摇篮。但是要说到文治、文化的发达,那就离不开洛阳。东周是诸子百家兴起的时期,都城在洛阳;东汉是经学、太学兴起的时期,也是清议、党锢兴起的时期,还是道教创立和佛教开始流传的时期,都城是在洛阳;魏晋是玄学兴起的时期,都城是洛阳;北魏是佛教异常发达的时期,都城是洛阳;唐代文化隆盛到顶峰,洛阳是东都。即使到了北宋,虽建都开封,二程理学的兴起,《资治通鉴》的编定,仍然是在洛阳。洛阳的文化地位在历史上是惟一的,它曾经是那样的显赫,那样的富有尊严,那样的不可替代。
在古代时期,中韩两国都有多种记载双方交往的历史文献传世。比较著名的,比如南宋徐竞的著作《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现代学术研究中,韩国、台湾、日本学者的研究从二战以后即已开始。大陆的学术研究,从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后,迅速兴起,其中以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地的高校最为集中。北京大学于1992年成立“韩国学研究中心”,每年出版1 册50万字左右的《韩国学论文集》,至今已出版了8辑,是研究中韩两国交往史的核心机构。自1992年以来,大陆学者出版的研究专著约有20种,发表的学术论文总数达200篇以上,由中韩两国组织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达10次以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交往史是目前国际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学术领导机构所关注的重点,在2001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南》中,中外交往史被列为重点项目。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洛阳本地学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为数不多,在全国范围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中韩文化交往与洛阳中间的诸多关系,至今为止也不多见,希望从今以后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与韩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同时也是洛阳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截止1995年,韩国已成为中国的第6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韩国的第3大贸易伙伴。1995年,中韩两国的贸易额为169·8亿美元。截至1994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60项,金额达到18·5亿美元,中国已成为韩国的海外最大投资国。中韩为海上邻国,交通便利,文化同根同源。韩国人对中国儒学具有普遍的认同感,对中国怀有寻根意识,因此来华旅游已成为韩国人出国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2000年5月,韩国著名学者金忠烈先生在洛阳参观、访问、讲学六天。2000年3月至2001年1月,韩国金周昌博士在洛阳大学任访问学者一年。2000年7月,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到洛阳参观。充分表明了洛阳在韩国人心目中至今仍然具有崇高的地位。
金忠烈教授为前高丽大学大学院长,现任高丽大学校名誉教授,延世大学校硕座教授。早年在台湾留学并受聘为教授15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的研究,著作丰富,并工于书法,擅长诗赋,在中韩两国学术界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他在洛阳讲学、交友、访古、赋诗,在洛阳留下了值得永久纪念的行迹,留下了总共13首汉诗和16幅书法,受到了洛阳师范学院、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易经学会等单位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得到了王文超副市长的亲切接见,《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也作了专题采访。这数位韩国人的到来,为洛阳的文化发展起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洛阳与韩国的友好交往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提示的作用。
洛阳中韩文化交流促进会的成立,以及邙山韩国先祖祭祀活动的逐年举行,有利于开辟、发展洛阳与韩国的学术研究与友好交往、发掘洛阳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弘扬河洛文化,弘扬东方文化,促进中韩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带动旅游、农工商贸易、科技、教育及学术文化研究诸多领域的发展,带动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开辟中韩友好交往新局面,都
B. 古代的韩国和中国是什么关系
1、汉朝时期是汉朝的一个郡县
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占领卫满朝鲜后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置了四个郡。
分别为乐浪郡(朝鲜)、玄菟郡(高句丽、沃沮、夫余)、真番郡(真番)、临屯郡(临屯)。
景初年间(237~239),魏明帝秘密派遣带方太守刘昕、乐浪太守鲜于嗣跨海平定二郡。部从事吴林认为乐浪本来管辖韩国,将辰韩划分成八个国家归属乐浪,各地驿使传达音迅难免有出入,臣智激怒韩国,于是攻带方郡崎离营。
当时带方郡太守弓遵、乐浪郡太守刘茂起兵讨伐,弓遵战死,二郡于是灭掉了韩国。
2、唐朝时期是唐朝的一个都督府
公元660年,唐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次年进攻高句丽,久围其国都不下而返。百济灭亡后扶余丰曾联合高句丽以及倭国复国,但失败。
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后合并为熊津都督府(今公州)。
公元668年,唐高宗再次出兵高句丽,最终于当年9月攻克其国都(今平壤),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其首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
辖境东起东海/日本海(韩国称其东海,日本称其日本海),西至辽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
3、宋辽金时期先后臣服于宋辽金
993年被契丹击败,被迫断绝和宋朝的关系,向契丹称臣。辽代,高丽已将领土北界由新罗时的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带,疆域远超新罗。1127年被迫臣服于金国。
4、元朝时期是元朝的一个行省
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元朝建立后,高丽成为元朝的内属国,后被改为元朝的一个行省,即征东行省。直到元末1356年,高丽恭愍王才重新掌握统治权。
5、明朝时期是明朝的附属国
1392年,李成桂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李氏朝鲜。后来的李氏朝鲜继续长期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
李氏朝鲜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主义。从1416年至1449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将一部分建州女真驱赶到了中国境内(其中包括努尔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
6、清朝时期是清朝的附属国
1618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兵协助明朝。1636年,清朝发动“丙子胡乱”,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朝廷无力镇压,于是请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陆,日本军队也以此为借口趁机在仁川登陆,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4月,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下的朝鲜政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国
C. 韩国历史与中国历史的比较
怎么比呀。66年历史和有史可考4000年以上历史相比。记住 韩国是1945年以后成立的新国家。
D. 韩国与中国有什么历史联系
高丽(抄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袭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祖籍中国长淮大族)为王,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统一。高丽历经34代君主共四百余年。1388年李成桂威化岛回军。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自立,建立朝鲜王朝。
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北方始以大同江一线同中国为界,后不断向北推进。佛教是王氏高丽的国教。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阿拉伯商人将高丽的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单词的原型。继新罗之后成为朝鲜民族历史上又一统一的国家。
历史上朝鲜或高丽都是中国的外藩属地,只能称王而不能僭越称帝。
摘自网络,谢谢。
E. 中国和韩国在历史上有何渊源
在古代,朝鲜半岛一直都是我们的附属国,一直都是由我们来保护的。他们的高丽国王都是必须由我们皇帝册封的。和他们的关系有点像北京和西藏。为了这个附属国,我们在唐朝,明朝,清朝,三次在辽东半岛和倭寇展开激战,前两次都是大胜。所以倭寇才在唐朝的时候,对我们称臣,谴派遣唐使,才学到我们中华的各方面的精华。
在清朝的最后一次的战斗中,我们和小日本在辽东半岛激战,用北洋水师运送士兵,导致甲午海战。
中韩两国历史上的文化教育交流渊源流长,中国的儒学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已经传如朝鲜半岛,对于高丽、新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儒学符合当时朝鲜三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古代朝鲜半岛各国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吸取儒学。公元788年,朝鲜开始仿造中国实行以儒学为考试内容和标准的科举考试制度,并且把这一点作为选拔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1893年才废除。所以,儒学对古代朝鲜半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古代中国曾经是亚洲各国文化教育交流的中心,包括朝鲜在内的亚洲许多国家都曾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例如《新唐书》记载,高丽、新罗等地相继派出学生,894年在长安的留学生已达到了105人,回国的留学生受到了新罗王朝的重用,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天文立法、医学、印刷书、左传、诸子百家等书籍通过留学生传入星罗,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朝鲜半岛上的人民也以创造性的学习发扬和发展了这样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丰富了东亚文明,丰富了世界文明。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韩两国的教育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曾经密切的教育交流相较过去有所减弱,特别是冷战局面的形成,朝鲜半岛的分裂在一段时间之内割据了中韩教育之间的交流。随着冷战各界的崛起,中韩建交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是渊源流长的。
F. 历史上韩国和中国的关系好吗
属于时好时坏的来吧。箕子朝鲜本身就自是商王朝的残余,卫氏朝鲜属于属国,后来被汉朝灭掉,直接成了辽东四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算是边疆政权
隋朝曾三次远征高句丽,失败,并且引发了大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唐朝李世民三征高丽,基本上属于军事上胜利,战略上没达到目的。唐高宗时期直接灭了高丽和百济,直接统治一段时间又给了新罗。新罗属于唐朝的都督府。宋朝没接壤,元、明、清时期高丽及后来的朝鲜都是中原的属国,接受中央政权册封,给了郡王的等级亲王的待遇。据说朝鲜为了支持明朝,将明朝的年号用了几百年。明朝末年万历三大征其中之一就是帮助日本抗击倭寇。
直到近代,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属于日本,才使君臣关系分离、当然韩国一部分人加入日军,对中国侵略,也让中国人很受伤。
建国以后,南北朝鲜分裂,由于意识形态上我们支持北朝鲜,所以和南朝鲜的关系不算很好,直到1992年两国建交。
G. 历史上的中国与朝鲜和韩国的关系
朝鲜和韩国本来是同一个国家。
在历史上,朝鲜这个国家一直备受别国侵扰,一直是中国在帮助他们肃清外敌。朝鲜在历史上起初不叫朝鲜,有高丽等国名。但无论叫什么名字,在历史上这个国家就像个可怜的野孩子,被受人欺辱,一直在向中国求救,中国也不厌其烦,数百次帮他们平息战乱和入侵。
直到明朝的时候,朝鲜还是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管理。当时,朝鲜的达官贵族才有资格学习中原文化,其他的居民就像电影里的土著人一样,用的土著语。后来,朝鲜人开始发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所以现在不管是朝鲜和韩国,他们的正式场合用的大写文字都是汉字。目前的朝鲜文字,具体创造方法我也说不清,以名词为例,他们的名词很多都是延用中文发音或者直接用英文发音,只是随着发展听起来略有不同而已。在明朝,中国不想再将它列为附属国,就赐予他们国号和玉玺,让他们独立。结果还出了一个闹剧,就是他们回朝鲜途中,弄丢了玉玺……使臣为了不引起明朝皇帝动怒,便赤身负荆请罪,长跪不起,但求一死,说这是他们使团的过错,让明朝皇帝不要迁怒于朝鲜国。但明朝皇帝闻言,并没有发怒,而是温和的让他起来,重新赐了一枚玉玺给使臣。朝鲜使臣感动得痛哭流涕,拿着新玉玺回国独立了。(这个故事还被韩国人拍成电影了。是个喜剧电影,但是没有任何对中国不敬的内容。)
后来,朝鲜爆发国难,两派政治团体都逃到中国寻求庇护,直到战乱平息后才纷纷回国,结果两派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牌政府,所以就分裂称为韩国和朝鲜两个国家。
H. 历史上中国与韩国有过战争吗
中国在朝鲜半岛作战,最早就是唐朝的白江口海战。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
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3月,百济国在高句丽国支持下,大举入侵新罗国,新罗军接连败北,新罗武烈王向中国求救。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统帅减肥,率13万唐军东渡讨伐百济。7月,百济军大败,百济王及百官被俘往长安,百济王朝崩溃。
公元661年,百济僧人道琛联络百济遗臣密谋复国,两次派使者前往日本乞援,并请求放还在日本做人质的百济王子丰璋。662年春,日本天智天皇命阿昙比罗夫率170艘战船,护送百济王子回国。百济王子归国后,被扶位百济王,组织百济遗民对抗唐军,其间,日本企图在朝鲜半岛扶持亲日政权,向百济政权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好景不长,公元663年,刚刚拼凑起来的百济朝廷千域财经网,因为内部权利划分不均而发生内讧,因百济王子要求,日本派重兵入朝,白江口海战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当日本出兵支援百济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唐高宗当即派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率军增援和百济作战的刘仁轨、刘仁愿军。9月,唐军会合,刘仁轨决定先攻取“群凶所聚”的百济军巢穴周留城,认为“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唐军分为二路: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将领金法敏率军从陆路前往周留城;刘仁轨则与部将杜爽减肥,及百济降将扶余隆率战船护送粮船,由熊津沿白江(今韩国锦江)而下,从水陆前往周留城,以便水陆同举,攻打周留。
27日,日本支援百济的水军先头船只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军,双方进行交战,日军不利而退。28日,日军将领和百济国王会商,认为日军有战船400余艘,唐军仅百余艘,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盲目的认为“我等争先,彼应自退”。
于是,未加整顿部署,便“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双方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军“左右夹船绕战”,打乱了日军阵形,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一时间“海水尽赤”,数万日军或溺死、或被唐军捕获。在白江口失败的打击下,百济王逃往高句丽,余部全部归降,百济国彻底灭亡。
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本天智天皇深恐唐军进攻本土,自公元664年开始,在国内耗费巨资,修筑了4道防线,此后日本调整对外政策,向唐朝臣服,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8)中国与韩国历史扩展阅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白江口之战,日本大败。此后日本一直数百年间不断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拜师学艺,逐渐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日本数百年间几乎就是唐朝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翻版模型。直到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中间元朝击倭不算数),近一千年间日本未敢再对中国叫板。
I. 韩国和中国的历史关系好吗
属于时好时坏的吧。箕子朝鲜本身就是商王朝的残余,卫氏朝鲜属于回属国,后来被汉答朝灭掉,直接成了辽东四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算是边疆政权
隋朝曾三次远征高句丽,失败,并且引发了大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唐朝李世民三征高丽,基本上属于军事上胜利,战略上没达到目的。唐高宗时期直接灭了高丽和百济,直接统治一段时间又给了新罗。新罗属于唐朝的都督府。宋朝没接壤,元、明、清时期高丽及后来的朝鲜都是中原的属国,接受中央政权册封,给了郡王的等级亲王的待遇。据说朝鲜为了支持明朝,将明朝的年号用了几百年。明朝末年万历三大征其中之一就是帮助日本抗击倭寇。
直到近代,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承认朝鲜属于日本,才使君臣关系分离、当然韩国一部分人加入日军,对中国侵略,也让中国人很受伤。
建国以后,南北朝鲜分裂,由于意识形态上我们支持北朝鲜,所以和南朝鲜的关系不算很好,直到1992年两国建交。
J. 关于韩国和中国的历史
第一个答复有很多内容是韩国人歪曲历史,盗窃我国历史文化,为朝鲜和韩国统一后,专侵略中国属打造所谓的理论基础。
王氏高丽(朝鲜的前身)不是高句丽的后代,两个不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民族构成上都是两回事,高句丽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政权,其历史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而王氏高丽(冒用高句丽之名,高句丽也叫高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和后百济统一后建立起来的国家,早期领土大致在现在的韩国,民族源于“三韩”,后来扩张到了朝鲜半岛北部。
还有,文中怎么不提明朝时朝鲜遭到日本侵略,明朝出兵援助朝鲜之事。
韩国人能够把白的说成黑的,歪曲历史,并在韩国国内大肆宣扬。而在我们中国,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高句丽、什么是王氏高丽,更别说区分了。更可气的事,有些国人在翻译一些有关介绍韩国的资料的时候,不加思索,不考证,原本照办,误道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