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历史上受欺负的事

中国历史上受欺负的事

发布时间:2021-03-14 01:05:37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自从当年胡歌的《神话》还有杨幂的《宫》的热播,突然之间就掀起来一股穿越风,各种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电影啥的都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头来,让人是应接不暇。也有人不禁好奇了,这穿越是真实存在的吗?

尤其是收归国有化,王莽提出土地国有化,提出平均分配,简直是社会主义的理念是一模一样了。最后一点匪夷所思的是,王莽竟然做出了现代化的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这一点也是大家怀疑王莽是穿越者的最直接的证据。

❷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吃人事件有哪些

這種問題我不知道為什麽會出現,但好像無人願意作答,不才但盡綿薄之力。 繼然是“漢末三國”時代,關于吃人之類,大多只因天災人禍,民無所依,具體可觀《三國志》。 以下只載《三國志》中部分史料: 《武帝紀》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馀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 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 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魏略曰:王忠,扶风人,少为亭长。三辅乱,【忠饥乏啖人】,随辈南向武关。......五官将(曹丕)知忠尝啖人,因从驾出行,令俳取冢间髑髅系著忠马鞍,以为欢笑。 《程昱傳》世语曰: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魏書卷六》时三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二年间【相啖食略尽】。 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 又<后漢書孝獻帝紀>載——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袁術傳》而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呂布傳》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 《臧洪傳》使作薄粥,众分歠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 在漢末群雄爭霸的時代,后人雖稱之為英雄輩出,但興亡百姓皆苦。 曹操“奸雄”也罷,以武力欲掃四海,構建統一政權。客觀來說使得廣大平民脫離“人相食”,其功甚大。 歷史本就是血與淚組成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是最好的寫照。 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后三國并立,在中國歷史上這雖然是一個分裂的時期,但為了在大爭之世中存活,三國的執政者對本國的內政是下了功夫的。故戰爭不息,也不至大規模的“人相食”。 至于三國時代前后的漢晉南北朝“人相食”,那更是不可勝數。 所以不才對于現今的什麽“胎盤”之類表示無法理解。而“肉”字本身就是“人吃人”。魯迅《狂人日記》中關于吃人的說法,實乃中國數千年歷史的寫照,當然,他的作品中還有更深層的含義。

❸ 关于在旧中国中国人受欺负的故事和关于欺负周恩来的故事

2011-12-12 22:27中国屈辱的历史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 ,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时光的流逝也许会磨灭人们心头的许多记忆,但充满着“血与火”的往事历历在目,警示人们永远引以为戒。《论语》曾告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就是从昔日的经验教训中时刻照看着这后视镜缓缓向前跋涉?描述与记录,回忆与解读,是人类永远不会放弃的权利。“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可以说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虽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两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皇菇屯事件
旅顺大屠杀
伪满洲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野蛮轰炸
海南撞机事件
东海油气争端
钓鱼岛

❹ 中国受欺负的事件有哪些

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牛鉴代表清,璞鼎查代表英国,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上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一、中英《南京条约》请同学们看教材P6的图片,想一想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英国方面人多势众,清方面只有几个人,具有很强的强迫意味,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割地 赔款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8这里,我们应注意两点:1. 在割地一款中,是割“香港岛”,而非“香港”;2. 赔款一项中,是万“银元”,而非万“两”。当时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曾说:“香港是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7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示意图,思考:英国占领香港岛在军事方面、经济方面对中国造成的后果。在经济上,香港岛控制着广州的出海口,占领香港岛便可控制广州一带的海外贸易;在军事上,占领香港岛就可以使英国有效地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从此,香港岛沦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成为它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英国通过《南京条约》从中勒索了万银元的赔款,约合当时中国银两万两,这相当于清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清加紧对广大的剥削,使原本就尖锐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清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于哪些区域?长江口以南沿岸地区。五口通商,使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由此步步深入。关税税率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保护本国的工商业。协定关税的规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清不能根据需要调整关税税率,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提供了条件。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本质意图的是什么?协定关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开始丧失自主的权力。《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议定关税税率及其他有关问题,中英双方在广东继续进行谈判。年7月22日,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香港公布。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亦称《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有这样的规定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一例劝息,免致小事酿成大案。其英商欲行投禀大宪,均应由管事官投递,禀内倘有不合之语,管事官即驳斥另换,不为代递。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免滋讼端。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请概括指出所示材料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英国商人如果在中国同中国人发生纠纷、犯了罪或成为被告,只能由管事官按英国的章程、法律处理。其中,“管事官”就是英国派驻中国的领事。这就是英国在《五口通商章程》中所取得的一项侵华特权——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这项规定严重侵犯了中国司法,使英国侵略者在中国可为所欲为,而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通过《虎门条约》英国取得的另外两种特权。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用现在的话来讲,即清给予英国什么样的待遇呢?最惠国待遇。为什么称之为“片面”最惠国待遇呢?中国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而英国却不给予中国同样的待遇。这项规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后来,这一规定为列强所利用,于是,中国和任何一个侵略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就不是对一国丧失的问题,而是对所有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丧失权利,因而,其危害性是极大的。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虎门条约》中关于英国可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的规定。在万年和约内言明,允准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不相欺侮,不加拘制。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其租价必照五港口之现在所值高低为准,务求平允,华民不许勒索,英商不许强租。英国管事官每年以英人或建屋若干间,或租屋若干所,通报地方官,转报立案;惟屋之增减,视乎商人之多寡,而商人之多寡视乎贸易之衰旺,难以预定额数。后来,外国侵略者利用这项侵略特权,在通商口岸逐渐建立起租界,并将其发展为侵略中国的堡垒。通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英国侵略者获得了一系列侵华权益,在这之后,美、法两个打劫者不期而至,先后强迫清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❺ 历史上教师受欺负的时期,是怎样一个时期

中国历史上,教师最受欺负的时期,应属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和文革时期。
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尚使者,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人们尊重。古时教师通常是道德高尚的饱学之士,人们尊称教师为先生、夫子,皇家成太傅,教师实际成了人们灵魂、知识和能力塑造者的代名词。但由于教师传播不符合统治者利益和理想的“新思想”,因此也常为当权者忌惮和厌烦。在民间也有对饱学之士和教师的奚落,主要说他们缺乏实际经验,特别是农耕经验、为人处世常识方面,大多都有欠缺。
秦始皇为了保持一个声音,稳固统治,对持异见的儒士活埋,大量焚烧诸子百家著作。但这些儒士不一定是教师,不做赘述。
在文革期间针对“分数至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等等的倾向,毛泽东当时提出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主要是想从教育上着手塑造全新的下一代,冲破封建思想,遏制资产阶级思想,树立共产主义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命,也表现在对图书、戏剧、庙宇、文物和一些管理制度的毁禁破坏。
在文革中,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学校受到严重冲击,首当其冲受害的是教师,工作组鼓动学生揭发老师,侮辱老师,许多教师被关、被打、被游街,不一而足。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降到了最低点,出现了黄帅、张铁生等反潮流的典型。
基于学校对民族未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政府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保持正确教育方向,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无疑是必要的,但文革的做法,从效果来看,无疑也是空前的灾难。
反观目前,学校的教学导向、教师的素质也存在许多新的突出问题,比如追逐升学率、分数定优劣、教育拜金现象严重,道德培养、情商培养、身体素质培养被忽略,这些都须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给于高度重视和改进;作为教师个人,更应牢记肩负的重要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修养,时刻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心上,落实到教学中。

❻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少数民族被欺负的事件啊

首先我要问问一楼的,汉唐时期的匈奴啊,突厥啊哪个不是打的中原相当蛋疼,至于你说的那些被打的跑到欧洲的,我建议你好好看书,那不是被中原王朝打的。
那些被中原王朝欺负的少数民族政权基本都集中在南方,秦时打百越啊,各个时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镇压啊,详细的你度娘搜少数民族起义应该就有,给你粘个:
公元756年(唐至德元年),西原黄洞(今左江一带)少数民族首领黄乾曜、真崇郁联合陆州(今钦州西南)、武阳(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朱兰(今东兰县)、金溪(今广东省南海县东北)等100余洞,聚众20万人起兵反唐。起义军置官设署,建立政权,进攻桂管18州,控制地区方圆数千里,声势十分浩大。约公元758年(乾元初年),唐广州都督杨谭调集梧、柳、象、贺等州官兵,并收买西原、环、古等州首领,集中20万兵力围剿,经200多天苦战,起义暂告失败,5000余人被杀,首领黄乾曜等7人遇害。但自此后西原少数民族的反唐斗争绵延不绝,其间再多次达到高潮。例如在公元762年,张侯、夏永领导的义军余部联合广州少数民族首领梁崇牵、覃问等北上湖南,攻占道州,未久回师长期占据容州、郁林州一带;公元776年,在首领潘长安领导下,西原再次形成大规模反唐起义,震动岭南;公元794年钦州酋长黄少卿起兵,先进攻唐王朝在岭南西部的统治重镇邕州,相继攻占钦、横、浔(今桂平市)、贵4州,控制今桂东南地区10余年;与此同时,又有黄少度、黄昌二部在邕州附近作战,攻占宾、峦两州;公元817年至819年,唐朝廷曾大举发兵征讨西原起义军,却以官军染瘴十之七八、民力耗竭而惨遭失败;公元823年,黄少卿率领义军再度攻占邕州、钦州,占领左江镇,进而占领了广东西部、广西南部18州,起义再次达到高潮。公元832年,邕管经略使董昌龄派其子董兰残酷围剿义军,随后朝廷下达了分化安抚的诏令,起义逐步走向低潮。公元879年,在邕管经略使辛谠的调停之下,西原黄、侬二洞首领分别接受朝廷的招降,起义失败。西原少数民族起义是唐代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人民反封建及民族压迫的斗争,它前后历时100多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之众,影响深远,震撼及削弱了唐王朝对广西的统治。

❼ 中国历史上对邻国做过哪些缺德事

中越恩仇,1960年代,法国巴黎,大国肢解越南南北分治。南越杀掉北越26万人。中国主导,後来北越统一南方。

❽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耻辱事件,你知道哪些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中日战争及中日21条

❾ 中国人受外国人欺负的故事

清朝末年,中国和帝国主义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而这些条约几乎版都有一权条:领事裁判权。
这个领事裁判权,就是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关键之所在。
什么叫领事裁判权呢?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论杀人还是放火,中国的法律不能管。比如这个坏蛋是英国人,那就要把他交给英国领事馆,人家想怎么判就怎么判,不判也行,咱们政府无权干涉。
所以外国人欺负中国人那就是肆无忌惮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设一个人可以随便欺负别人,只有父母能管他,连警察都不敢抓他,而他父母又是绝对的支持他,那他该多么放肆的欺负别人啊……

你可以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全是!

❿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耻辱事件是什么

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中日战争及中日21条

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894年~1895年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
第二次中日战争:发生於1937年~1945年
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 》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上海租界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也有称《上海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九·一八事变
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是由日本国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占领中国领土的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上受欺负的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