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历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3 17:36:14

㈠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书刊号求助

我在豆瓣都没有搜到这本书啊,你可以上孔子旧书网,中国图书网,当当网搜寻购买。如果还没有,那就是绝版了

㈡ 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哪些大事,改变世界历史

“丝绸之路”因其名中的“丝绸”一词,长久以来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条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丝绸贸易的通道。不过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兰科潘认为,丝绸之路远不止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道路,而是贯穿推动两千年人类文明历程和世界史的伟大道路,“丝绸之路之于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就像一个人的动脉和静脉”,一直以来“大部分欧洲人都将丝绸之路视作充满异域情调,但我觉得,丝绸之路并不处在世界的边缘,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还将持续影响当下的世界”,比如三大宗教的兴起、人类地理大发现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当时的西方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利益,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
亚历山大继位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诸东方,他一路东进,一座座城池向他投诚,巨大的城邦、富足美丽的城市,纷纷拜倒在这个年轻英雄的脚下。
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使得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马其顿王国,同时亚历山大也促进了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

2汉武帝进攻匈奴
公元前129年,汉王朝为了摆脱不断向匈奴的进贡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势,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首先夺取河西走廊,控制农业富庶的西域地区,接着经过近十年的多次征战,将游牧部落赶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全球化的进程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这条古路上的贸易与文明交流日益繁多。

3佛教教义的改造与传播
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智慧空间和神学空间已经变得十分拥挤,不同信仰之间的竞争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无论是印度教、耆那教、佛教还是那些根植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还是西方的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即将问世的伊斯兰教,都在争相向人们展示其文化的优越和神明的灵验。
神祇和宗教派别、神职人员和地方首领在这里相互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信仰,加强与其他宗教的竞争力,佛教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很多教义。
这个原本不受外界影响、纯粹依靠自我发展的宗教,如今却借鉴了许多其他宗教的做法并建起更多圣地,使通往彻悟和佛国的路途更加令人神往。与佛陀相关的佛塔和寺庙被兴建起来,并成为人们朝拜的地点。同时,佛经也指导人们如何做才能使佛教的理念更真实、更具象。

4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罗马
公元4世纪末,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巨变造成食物短缺、饥荒遍地,草原游牧民族迫于生存的压力,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大规模的移民。以匈人为首的游牧大军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盯上了丝绸之路上的财富,开始大举入侵欧洲。
公元5世纪中叶,在纠集了一大群蛮族——特里温哥特、阿兰、汪达尔、苏维汇、戈比德、纽里、巴斯塔尼——之后,匈人领袖阿提拉亲自率兵出征罗马。阿提拉在夺取多瑙河北部之后,曾侵掠巴尔干半岛达十五年之久。为此君士坦丁堡政府不得不向匈人纳贡以换取和平,后者由此获得了大批的珠宝和黄金。
被丝绸之路上的财富所吸引的匈人肆虐了近一个世纪,最终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整个帝国的文明几乎回到了史前时代。

5基督教的扩张与传播
公元7世纪,丝绸之路成了各种信仰、观念和宗教彼此冲突、彼此争夺的焦点,基督教依靠其坚定而狂热的信仰一点点地扩大着它的影响力。
到了公元7世纪中叶,竞争格局似乎变得更加明朗了。基督教压过琐罗亚斯德教(又名祆教、拜火教)、犹太教和佛教,长驱直入地向亚洲进军。长期以来,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相互竞争,它们不断学习以求赢得更多关注。谁能想到最具竞争力、最有可能获得最终成功的,却是这个诞生于小镇伯利恒的宗教。
公元635年,远赴中国的传教士们成功说服皇帝取消对基督教的抵制,并让它成为合法信仰,因为它非但不会对帝国造成影响,反而能增强帝国的实力。基督教的分支景教终于开始在丝绸之路上的起点传播。

6伊斯兰教的辉煌
公元7世纪,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后不久,穆斯林便征服了丝绸之路,一条点缀着几百座城市的道路,一条拥有几百座城市中消费者(换言之,纳税者)的道路。丝绸之路上越来越多的资源和金钱都汇集到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
富有的人们掀起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学术研究热潮。许多并非穆斯林的杰出学者被召集到巴格达皇宫中,或被吸引到遍布丝绸之路的顶级学术中心,如布哈拉、梅尔夫、贡德沙普尔和加兹尼等城市,甚至扩展到伊斯兰在西班牙和埃及的领地。学者们在那里从事数学、哲学、物理、地理等一系列专业领域的研究。

7十字军东征
1096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应拜占庭皇帝的要求,号召西方的基督教骑士进军援助君士坦丁堡,几万人的大军开始向耶路撒冷进军,由此拉开了长达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的序幕。
虽然十字军东征被认为是一场宗教战争,但其背后隐藏着更为重要的世俗动力。而这动力正来源于丝绸之路上的无限财富。靠着东征的契机,威尼斯等城市崛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新贵,西方也借此重新进入到世界的核心区域。

8蒙古人西征
13世纪初,正当十字军为失利而苦恼不已之时,他们收到了一个宛如奇迹的消息:一支大部队正从亚洲内陆向这里进发,帮助西方骑士攻打埃及。最初,援军的身份被认为是祭司王约翰的部队。但没过多久,人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胡说。驰骋在丝绸之路上的,是蒙古人。
在成吉思汗与其子孙的卓越领导下,蒙古人的铁蹄沿着丝绸之路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与恐怖的屠杀同样为人熟知的,是蒙古人统治世界的智慧。
他们用低税率鼓励丝绸之路上横跨欧亚的贸易,他们用军事统治消除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隔阂,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用宽容的政策造就了丝绸之路上宗教信仰的自由与繁荣。

9黑死病的传播
14世纪,是被黑死病笼罩的时代。丝绸之路并不仅仅传播文明与繁荣,同时也带来死亡与灾难。蒙古人沿着丝绸之路的征服行动给欧洲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并不是贸易、战争、文化或货币,也不是野蛮勇士、异域物品、贵重金属以及流行于整个世界的思想和风尚。事实上,造成更为极端影响的是某种彻底融入血液的东西:那就是疾病。亚洲、欧洲和非洲暴发了瘟疫,正吞噬着千百万人的生命。蒙古人没有毁掉整个世界,但“黑死病”却可能做到。
连接欧洲和世界各地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如今变成了传播黑死病的死亡之路。1347年,疾病抵达君士坦丁堡,然后是热那亚、威尼斯和地中海。病菌都是通过避难回家的商人传入的。当西西里岛的墨西拿人意识到回来的热那亚人状况异常时(满身满脸的脓包),已经为时太晚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呕吐、咳血,然后死亡。

10美洲大发现
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他在大西洋彼岸的发现让欧洲备感兴奋。“我们发现了印度恒河以外的陆地和岛屿。”他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给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写信说。
事实上,哥伦布被他的发现迷惑了。他预期见到的文明人其实是几乎全裸的原住民,他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十分原始。他写道,他们“发育良好,体形健硕,长相英俊”,而且很单纯,收到红帽子、小珠饰,甚至是打碎的玻璃和陶器都非常开心。
丝绸之路上的黄金为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提供了资金,哥伦布在美洲的发现以及对印第安人的掠夺也为欧洲进入工业社会注入了原始的资本。

11美国独立战争
1770年,孟加拉发生了毁灭性的饥荒。控制丝绸之路的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被大量抛售,来到了破产的边缘。
紧急的磋商之后,伦敦方面认为丝绸之路实在太重要,东印度公司绝不能垮掉,必须采取应急措施。然而,援助行动需要筹集大量现金,于是英国将目光投向了北美的殖民地,由此颁布了《茶叶法案》。正是这一法案点燃了大西洋彼岸定居者的怒火。
1773年,当三艘茶船进入波士顿港口时,当地人与英国当局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峙。12月16日夜,一些人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茶船,将茶叶倾倒入海。他们宁愿茶叶沉入海底也不愿被迫向伦敦缴纳税金。
从美国人的立场看,导致美国《独立宣言》诞生的一连串事件都有着特定的美洲背景。但是从更宽广的角度看,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英国在丝绸之路的政策失衡。

12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西班牙与葡萄牙在16世纪的成功让英国人倍感受挫。他们竭尽全力提升航海技术,谄媚地送礼物给奥斯曼帝国苏丹以及波斯国王,只为在丝绸之路上获得一席之地。
为了募集私有资金,英国成立了一些新的贸易公司,如“西班牙公司”“北海公司”“黎凡特公司”“俄罗斯公司”“土耳其公司”和“东印度公司”。这些公司都获得了皇家特许令,以确保它们在丝绸之路沿线那些风险多、投资大的地区或国家取得垄断地位。
靠着从丝绸之路上不断攫取财富,一个北大西洋上的岛屿渐渐开始左右国际事务,成为一个控制着四分之一个地球的日不落帝国。

13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随着欧洲各国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丝绸之路以东,已经处于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终于开始出现盛极而衰的迹象,它的掌控开始放松,这常常给战略、军事和外交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维持其在丝绸之路上的统治,英国不得不与欧洲甚至全球的竞争对手展开赌博性的冒险游戏,其赌注也变得越来越高。
到了1914年,事态终于一发不可收拾,连帝国本身的命运都被押在了一场爆发在欧洲的战事上——一战爆发了。

14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30年代,为了构建一个长久的强国,希特勒急于得到资源。问题是,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其进入大西洋与美国、非洲和亚洲开展贸易,因此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丝绸之路的东方。他之所以与苏联和解,是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打通属于他自己的丝绸之路了。
希特勒坚信他已经找到了捍卫德国未来的道路。国内农业产量的不足是德国的一个明显软肋。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德国开始启动战争机器,并且消耗大量资源、时间和金钱的30年代,农业生产更是进一步恶化。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之后为了获得更多丝绸之路上的小麦,作出了一个以数百万德国士兵和数百万苏联士兵——以及数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决定:入侵苏联。

15美苏冷战
1946年,打败德国之后,斯大林在战争初期曾经是希特勒的盟友这一污点迅速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胜利与成功的故事。苏联在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成本和资源,使得斯大林开始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身上。
苏联以极具煽动力的口吻告诉那些亚洲国家的听众:“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点燃反对西方的圣战之火”,这种说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穆斯林而言,社会主义很快开始在中亚生根发芽。
美国人也关注着这一地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维持国内资源消耗的稳定,美国绝对不允许苏联将这些国家收入社会主义的人阵营中。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丝绸之路的支配权,苏联与美国开始了长久的冷战。

㈢ 丝绸之路得完整介绍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3)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历史扩展阅读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㈣ 丝绸之路历史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风光集萃(19张)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 丝绸之路
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以西又分3线: ①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 自玉丝绸之路风光欣赏(20张)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 丝绸之路
[2];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丝绸之路线路图
广州、泉州在唐、宋、元时,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丝路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在丝路上起居间和转运作用的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等对中国丝绸的西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为争夺丝路贸易权发生多次争斗,尤以波斯与东罗马之间的斗争最激烈。

㈤ 丝绸之路的历史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路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嘉峪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十二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4)西域都护的设立:
2、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㈥ 丝绸之路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怎样

没看过。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㈦ 有关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

1、汉武帝进攻匈奴

公元前129年,汉王朝为了摆脱不断向匈奴的进贡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势,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

首先夺取河西走廊,控制农业富庶的西域地区,接着经过近十年的多次征战(结束于公元前119年),将游牧部落赶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全球化的进程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这条古路上开始互相贸易、文明的交流日益繁多。

2、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当时的西方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利益,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

亚历山大在继位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诸东方,他一路东进,一座座城池向他投诚,巨大的城邦、富足美丽的城市,纷纷拜倒在这个年轻英雄的脚下。

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使得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马其顿王国,同时亚历山大也促进了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

3、匈奴入侵罗马

公元4世纪末,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巨变造成食物短缺、饥荒遍地,草原游牧民族迫于生存的压力,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大规模的移民。以匈奴为首的游牧大军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盯上了丝绸之路上的财富,开始大举入侵欧洲。

公元5世纪中叶,在纠集了一大群蛮族——特里温哥特、阿兰、汪达尔、苏维汇、戈比德、纽里、巴斯塔尼——之后,匈奴王阿提拉亲自率兵出征罗马。阿提拉在夺取多瑙河北部之后,曾侵掠巴尔干半岛达十五年之久。

为此君士坦丁堡政府不得不向匈奴人纳贡以换取和平,后者由此获得了大批的珠宝和黄金。被丝绸之路上的财富所吸引的匈奴人肆虐了近一个世纪,最终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整个帝国的文明几乎回到了史前时代。

4、蒙古人西征

13世纪初,正当十字军为失利而苦恼不已之时,他们收到了一个宛如奇迹的消息:一支大部队正从亚洲内陆向这里进发,帮助西方骑士攻打埃及。最初,援军的身份被认为是祭司王约翰的部队。但没过多久,人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胡说。驰骋在丝绸之路上的,是蒙古人。

在成吉思汗与其子孙的卓越领导下,蒙古人的铁蹄沿着丝绸之路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与恐怖的屠杀同样为人熟知的,是蒙古人统治世界的智慧。

他们用低税率鼓励丝绸之路上横跨欧亚的贸易,他们用军事统治消除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隔阂,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用宽容的政策造就了丝绸之路上宗教信仰的自由与繁荣。

5、美洲大发现

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他在大西洋彼岸的发现让欧洲备感兴奋。“我们发现了印度恒河以外的陆地和岛屿。”他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给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写信说。

事实上,哥伦布被他的发现迷惑了。他预期见到的文明人其实是几乎全裸的原住民,他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十分原始。他写道,他们“发育良好,体形健硕,长相英俊”,而且很单纯,收到红帽子、小珠饰,甚至是打碎的玻璃和陶器都非常开心。

㈧ 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书评

《丝绸之路》的副标题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我认为这是《丝绸之路》这本书有别于其他历史书籍的最大区别。

之前接触的历史书籍除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那些书籍之外只有一本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编写的《世界简史》。虽然此书被奉为经典(内容也确实不错),但是却有一个大问题:《世界简史》止于一战。而对于我来说世界历史也止步于冷战时期。生命止于1946年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再也无法带给我们新的世界史。这个时候彼得·弗兰科潘站了出来,补齐了最近二十年来的历史,在这一点上《丝绸之路》是当之无愧的“全新的世界史”。

除了在时间段上的“革新”,《丝绸之路》在架构上也有别于其他的历史书籍。彼得·弗兰科潘并没有局限于传统历史书籍中的时间轴描写,这一点从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诞生”就可以初见倪端,无数节点的描写与跳转描绘了一条充满魅惑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还在根本上定义了“全新的世界史”,常规的历史书籍都把焦点放在重大事件上,而彼得·弗兰科潘不但注重历史转折事件,更把视点放在了国家,宗教,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上,这也使得死气沉沉的历史从点点汇聚转变成了线流交汇,一条崭新的丝绸之路就这样在彼得·弗兰科潘的笔下诞生了。

夹在一战和二战中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依然对未来充满了肯定,那么身在”丝绸之路“复兴道路上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瞻前顾后呢?

最后说一下书本本身,这是我收藏的第一本读客图书的精装书籍,比想象中要给力的多,最后万万没想到注解居然有二百余页。

㈨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兴衰历程

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它的绝、通与中华民族的兴衰息息 相关,更加关涉着西北大地兴旺萧条的命脉。 文明只有在交流之中才能更加发展。 华夏文明的发展的确也是借助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 交流。交流产生需求,也才更加刺激文明的发展。到今天,这种规律依然发挥作用。中国的 发展还是离不开与外界的交流。 特别是在开发大西部的呼声中, 远方静静躺着的 “丝绸之路” 仿佛在召唤我们。因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丝路都是中外交往永远的通道。
公元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通了我国与亚欧大陆之间的商业贸易之路。在此后的1700多年间,我国丝绸大量通过此路运往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故此路被誉为“丝绸之路”。古丝路从今西安为起点,向西到陇西地区分为北、中、南三道,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又归于一路,到走廊西端出玉门关或阳关,又有南、北、中三个去向。它把我国东部封建农耕文明集中发达的中原地区和渭水流域(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与西部游牧部落经济的“西域”(今新疆等地区)及其以西各个邦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大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由于古丝路绝大部分路线通过戈壁沙漠绿洲,历史上也称为“绿洲古路”。历史学家根据对史书方志和考古文献的研究得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隋唐(公元581~907年)和元代(公元1206~1368年)属于古丝路的兴盛畅通时期;东汉和魏晋南北朝(公元初~6世纪后期)、五代及两宋(公元10世纪初~13世纪后半叶)和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0年)为古丝路相对荒芜沉寂时期。此外,大量史料还告诉我们,在古丝路兴衰变迁中,即存在总体畅通繁荣期中的短期阻塞或某一分支路线的荒芜(在新疆境内尤其如此),也存在总体衰废期中的短期复苏或某些路段的畅通。自唐代以后,我国经济重心渐次向东、南方转移,加之“海上丝绸之路”日渐兴起,“绿洲古路”就逐渐沉寂了

㈩ 丝绸之路的历史是~~~~~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毫无疑问是历史衍变的词汇之一,其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周朝和秦汉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养蚕制丝的国家。公元前139年,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张骞带领一支队伍,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回国时,所到国的使者亦随同回访中国。各国商人也紧随其后,开始不断地奔波在他们所开辟的丝绸之路上。公元73年,为确保因战争所阻的丝绸之路能畅通无阻,班超和他的36名随从人员出使西域。其副手甘英到达了大秦(古罗马)并转道波斯湾,扩展了原有的丝绸之路。至此,一条长10,000里,穿越广阔田野、无垠沙漠、肥沃草原和险峻高山的安全通道便将中国的古都长安(今日西安)和地中海东岸国家联系起来。丝绸之路从此正式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
西方人定名“silkroad”是自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Richthofen)、德国人赫尔曼(Albert.Herrman)始,由此人们把“丝绸之路”的概念扩大为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
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实际历史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三条线路皆由众多干线与支线所组成。北路是指北纬50度横跨东西穿蒙古高原、越喀喇昆仑山(Karakoram)的草原之路。这条路主要是中亚牧民西去的线路,历史上称为北路。从北纬40度向西至北纬35度偏南的这一带沙漠中,曾经有数条线路,但以北纬40度贯穿东西的最长一条线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路。人们通常所指丝绸之路从狭义上讲就是该线路,即史书记载的商队(西域以骆驼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商队)所经路线。史书上记载最多的是这条丝路。该网对其做了较详细、深入的介绍。南路基本上是指经印度、东南亚至红海、波斯湾的南海路。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十几个世纪以来,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化与印度、罗马及波斯文化联系起来,将中国的丝绸、火药、造纸及印刷术这些伟大的发明传到了西方,也将佛教、景教及伊斯兰教等及相关的艺术引入中国。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一直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和桥梁。
随着开发大西北的步伐,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个世纪之后,又重新焕发了她往日的光彩。如今,旅游者们又可以沿着这条历史之路尽情浏览绮丽的西域风光;探访引人遐思的古迹,还可以欣赏到艺术荟萃的石窟、佛龛和文物……而这一切又会使人体会到太平洋时代来临之际正在腾飞的中国。

汉武帝刘彻时期拍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冶炼的技术,被蒙古人擒获,张骞费尽周折,在蒙古草原服奴役长达10年之久,后终于回到了中原,详尽地记述了一条神奇的“丝绸之路”!

阅读全文

与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