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水利历史悠久

中国水利历史悠久

发布时间:2021-03-13 14:24:39

❶ 中国的悠久历史

以下是本人(历史课代表)积累的所有基础性的中国古代史的资料,望采纳!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三、春秋战国

四、秦汉时期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隋唐

❷ 中国水利发展史主要人物

大禹: 治水
李冰: 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内工程。容
郭守敬(元): 提出了六条水利建议。第一条建议修复从当时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县)的漕运河道;第二第三条是关于他自己家乡有地方城市用水和灌溉渠道的建议;第四条是关于磁州(今河北磁县)、邯郸一带的水利建议的意见;第五第六条是关于中原地带 (今河南省境内)沁河河水的合理利用和黄河北岸渠道建设的建议。
庄熊罴(汉): 龙首渠是开发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调了1万多民工,挖通起自征县(今澄城县)终到临晋(今大荔县)的渠道。
郑国(战国):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❸ 中国历史著名水利工程有哪些

1、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

2、龙首渠

龙首渠位于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是一引洛渠道,在开发洛河水利的历史上是首创工程,它是今洛惠渠的前身。

龙首渠大约是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间根据庄熊罴的建议而修建的。这是开发洛河水利的首次工程,征调了1万多民工,挖通起自征县(今澄城县)终到临晋(今大荔县)的渠道。据说渠成后,重泉(今蒲城县东南)以东的1万多顷盐碱地得到灌溉,每亩能收10石粮。

3、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在大运河成为漕运的主体水道之后,漕运借助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捷条件,将漕粮转运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王朝调剂物资、制衡社会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的社会历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灵渠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部分组成,尽管兴建时间先后不同,但它们互相关联,成为灵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5、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该大型水利工程现存至今依旧在灌溉田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❹ 中国水利发展的方向

绿色沙龙:绿色水利是中国水利发展方向

一、绿色水利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引发世人的普遍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确实不容乐观,“局部有所好转,整体正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的判断依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符合中国的实际。引起环境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利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工程的大小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的兴建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对河流的自净能力产生影响;第二,对河道产生影响,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坝的兴建,改变了河道输沙的动力,抬高或者降低河道的高程,同时水文特征发生改变;第三,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工程的兴建,对局部湿度、降水、气温等气候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第四,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兴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表现为多层次,大坝的建设,切断了河流的通道,对洄游生物等生物多样性影响是明显的,这正是目前反对兴建大坝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水资源利用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表水过度的开发使用会引起生态环境问题是多样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断流,从而引发的系列问题。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的断流不仅影响了生态和经济发展,而且曾在国内外曾产生巨大的反响。目前,河流断流一直威胁着北方河流。据统计2000年河流断流数为60条,断流河流的总长度占断流河流总长度的35.%。

地下水的过度利用,也引发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据统计,全国累计超采地下水1531亿立方米,其中北方地区超采严重,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面积占海河区平原面积的91%。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地面沉降、裂缝、塌陷、海水入侵以及植被的大面积的死亡。全国沉降面积6万平方公里,天津地面最大累积沉降达3140毫米;全国已经发生塌陷2500处,裂缝6000条,其中30%由地下水超采引起的;海水入侵,目前有1500平方公里, 一些地区因超采地下水植被死亡,特别是一些沙漠地区更加明显。

(3)污水排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水污染严重,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还是海水,质量都不容乐观。全国61.9%河段地表水质在Ⅳ类以上,特别是海河达到78.5%;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由污染造成的缺水城市和地区日益增多;全国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其中近岸海域污染严重,特别是渤海湾、江苏近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局部海域。形成污染的因素很多,污水排放是重要因素,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为460.0亿吨,不同程度地污染了江河湖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

(4)水资源开发引发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

湿地与水资源关系密切相关,湿地具有净化水质、提供稳定的水源、消洪滞洪等多种生态功能。由于水利工程而引起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水利工程的修建,隔断了河流与沼泽等湿地水体之间的天然联系;挖沟排水,又使湿地不断疏干,导致湿地水文变化,功能下降,甚至导致某些湿地消失。如黑龙江扎龙湿地因水资源开发产生了系列问题。

二、绿色水利是中国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述水利发展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的是水资源开发时产生的,有的是水资源利用时产生的,有的是水资源利用后废弃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水利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冲击问题,提高水资源支撑国民经济发展能力,唯一的途径是走绿色水利之路,绿色水利是中国水利发展的方向。

绿色是近几十年来经常提到的名词,其内涵并非纯指颜色中的绿色,它有深刻的环保内涵,尽管绿色的内涵尚没有权威的解释,但其基本内容如“环保的、与环境协调和谐的、人类适应环境的、安全的”为大多数人认可。目前,绿色一词已贯穿于社会各个层面,并且深受人民的爱戴,如绿色食品、绿色投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贸易、绿色产业等,冠盖“绿色” 名词帽子的各种行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绿色水利并不只是在水利前面加戴上“绿色”的帽子,它具有新的深刻的内涵。所谓的绿色水利是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且节水高效的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

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也是环境资源,它是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的综合体。绿色水利要兼顾这三种属性。在此基础上,绿色水利还包含四个基本的思想。

(1)环境思想

水利发展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时代发展之要求,也是水利发展过程中水利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实事求是的说,我们过去的水利发展是关注环境保护的,如每项水利工程都做了环境影响评价书,这种工作对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值得关注的是,发展水利与环境保护面临着新的矛盾,近年来关于大坝与生态问题的争论持续升温就体现了这种矛盾的尖锐程度。保护环境是发展水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水利发展包含浓厚的环境思想,是绿色水利的重要特征之一,符合科学发展观对水利的内在要求。

(2)生命周期性的思想

从水资源利用过程来看,水资源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即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废弃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每个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过多关注的是水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水资源的利用和废弃过程中水界关注不足。绿色水利将这三方面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地体现了水利生命周期的思想,对水利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思想

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是构成绿色水利的重要思想之一。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与保护环境是相辅相成的。节水高效是利用尽可能少的水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服务。一个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社会,同非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社会相比,一定是对环境破坏小的社会。事实上,我国水利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非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方式。如上游大水漫灌或者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导致下游无水可用,引发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等。如果不将节水高效利用纳入绿色水利的范畴,绿色水利则难以实现。

(4)绿色+水利+文化的思想

我国水利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内涵极其丰富多彩的水利文化。随着水利与生态环境关系矛盾的激化,绿色、水利与文化的有机结合,绿色水利文化也渐渐成熟,不断渗透到水利的各个领域,在不知不觉中滋润哺育水利及其相关领域的人。绿色水利文化形成对绿色水利的建设和积极的发展将起到无形的但是很稳固的支撑作用。

将这些思想深入贯彻到水利工作的实际,必将对中国水利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总之,绿色水利是一种新的理念,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水利中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的水利发展观,它是中国水利发展的方向。

❺ 谁有中国水利发展史的详细介绍啊

搜索了一下发现中国抄的水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一个是新中国的水利发展。古代的水利发展可从大禹治水说起,直到晚清至明国时期,新中国的水利发展就要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说起了。
刚搜到一篇比较全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d790b0100dy1k.html

❻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几个

四大水利工程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一、它山堰

它(tuō)山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

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二、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三、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四、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6)中国水利历史悠久扩展阅读:

四大水利工程的历史意义

一、郑国渠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

二、它山堰

如今堰身大部分埋在沙土下,已无引灌作用。它山庙经重新修筑后,增设了“它山堰水利陈列馆”且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十月十(传说王元伟筑堰那年正好33岁,十月十日为他的生辰)恢复古庙会。

2015年10月13日凌晨,当地时间12日晚,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2015年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三、灵渠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四、都江堰

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

❼ 中国水利的历史沿革

《中国水利》前身 是《人民水利》,创刊于1950年 ,1956年更名为《中国水利》。1958年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后,《中国水利》与《人民电力》、《水利电力工人报》合并为《水利与电力》(半月刊),1966年起停刊,1981年复刊并在此更名为《中国水利》,改为月刊。从2003年起变更为半月刊,大16开本,印刷精美(在北京出版),国内外发行。

❽ 学习中国水利史有什么用<500字>

中国水利史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水利历史悠久,它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科技条件的促进和制约。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水利开发情况可以反映水利技术及政治经济的状况。中国水利史按其主要内容(防洪、灌溉、航运等)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初步发展期约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以前至前256年秦灭周,是中国水利的初步发展时期。
相传远古时共工氏曾治洪水,以土壅水,但失败。到尧、舜时又发生全国性洪水,禹受命平治水土,导江河,开沟洫,通航道,多方面开发水利。这实际是以他为代表总括了春秋以前亿万人、千百年的水利成绩。至春秋战国,奴隶社会逐渐变为封建社会,铁器逐渐代替了青铜器,水利事业也自黄河流域开始相应发展。
早期实践早期水利的实施往往针对当时已出现的问题,也往往是中国水利中最突出的问题。如黄河洪灾起自上古,战国时的赵、魏、齐等国在黄河下游为防洪已修筑较完整的堤防。在灌溉排水方面,相传夏商周有井田制,把农田用道路、沟洫划分成井字形九区,以沟洫形成灌排水网。
①灌溉工程:商汤有七年之旱(约公元前16世纪)。周宣王时(公元前9世纪末期)黄河流域大旱,人口大量死亡。商代即有引水灌田的明确记载。南方陂塘灌溉,如春秋时有期思陂及。北方渠系,如战国初期有渠首建坝引水的智伯渠;引浑水淤灌的。淮、汉流域渠塘结合的灌溉有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 279)始建的白起渠,即今引汉水支流蛮河灌溉的湖北宜城县长渠的前身(图1[白起渠的渠塘结合系统示意图(据《水经注》绘)])。
②人工运渠:为了政治经济的需要,沟通南北水运网的人工运渠自春秋后期起,有太湖和长江之间的运渠,有江淮之间的,黄淮之间的,济泗之间的菏水以及江汉之间、济淄之间的运渠等。这些渠道,水有余时还用于灌溉。
早期知识古代记载如中,划分全国为九州(九区),列出各州的山川湖泽、通航河道、土壤种类、农田等级以及特产等。《周礼?职方氏》亦分全国为九州,指出其中七州适宜种稻,并列出各州水产、通航及灌溉水源等资源(见),都表明先秦时期,对全国水土资源有初步了解。《史记?河渠书》记有先秦各地的水利概括情况。《管子?度地》、《周礼?稻人》、《考工记?匠人》、《淮南子?地形训》等著作,记有灌溉水质、地下水埋深、水流理论、渠系设计、测量方法、施工组织及管理维修等知识。这表明当时对水利已有多方面的认识。
早期方略及规划先秦已有一些方略性的论述,特别是对大禹治水的评论。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也有一些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太子晋提出平治水土应遵守的七项准则是:“象天”,看自然条件;“仪地”,看地区条件;“和民”,要有利于民;“顺时”,要适应时间的变化;“敬神”,要严肃对待未知的自然因素;“咨之前训”,考虑和了解前人的经验教训;“观民之宪言”,听取群众的议论。他还根据前三个准则,强调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他说:禹平治水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封山育林使山不堕坏,疏凿江河使水更畅通,修筑堤防使湖泊能蓄更多的水,沼泽洼地能更多地生长动植物,并大力开发平原地带,将城市修建在冲要地带,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把各地合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当时各国的通行制度和这些想法大致相同。如公元前 548年楚国整理财赋时对水土开发利用提出的规划是:登记能耕作的已耕地和未耕地,估算山林面积,统计蓄水沼泽和不常有水的洼地,划分人为高地和天然丘陵,分别标出肥沃和贫瘠的农田,计算出干燥和湿润地区,规划塘堰和陂池,划定平原耕地和河流堤防界限,定出近水潮湿的牧草地,把平衍良田分成井字形等,据以估算全国的收入和赋役。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时期自秦灭周(公元前 256)至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的四百多年中,是黄河流域为主的水利发展期,也是中国水利事业的第一个高潮。其他流域也有几处重要工程。如秦修三大水利工程:除关中引泾水的郑国渠在黄河流域外,稍早于它的有岷江上游的,这两大灌区为秦统一全国打下了经济基础;秦统一六国后又修了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为统一岭南创造条件。

❾ 中国悠久历史文化

但凡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有很多神话故事,中国也不例外。女娲补专天,夸父逐日、嫦属娥奔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等都是很经典的故事。中国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人才辈出,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最近热播的《大长今》里面常常提到张仲景、华佗、李时珍这些人,说明我过古代的医学对世界都是有贡献的。埃及的金字塔、巴比沦空中花园什么的都是以大而见长,中国的却是是精见长,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面学的“核舟”、还有历史书上提到的无数的珍贵文物。本人最激动的是长沙马王堆的前年未干的古尸,以及她的陪葬。历史一直贯穿于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年轻人应该了解的不少,关键是对此的兴趣比较少。所以记住的不多。
一楼提到的佛教文化我也不是很喜欢的,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帝王要是缺少了这些文化还能靠什么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呢?国家不稳定,战乱频繁我们的祖先难道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去留给我们光辉灿烂的五前年文明?何况佛教在今天已经变味了。游客进庙烧香已经是庙宇收入的一大来源,抽签解签价格贵的吓人。有个老和尚看见你说你和佛有缘要送你一个护身符,可你要先捐什么什么款,点什么什么灯......文明就这样被一步一步的践踏

❿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是

历史最悠久当然要算是都江堰了.
都江堰是
公元前300年
左右由李冰建的.在世界上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了

阅读全文

与中国水利历史悠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