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目前的顶级历史学家有哪些
陈寅恪,陈垣,顾颉刚,范文澜,吕思勉,郭沫若,傅斯年,钱穆,王国维,唐长孺, 李济,梁思永,石璋如,陈梦家,李学勤 。。。。。。等等
B. 请问中国大陆是否有真正的历史学家
应该没有吧。
真正的历史学家对待问题应该是客观的,以全人类为本而不是以自己的民zhu 为本。
西方应该有一些真正的历史学家,而中国、韩国的历史学家只是自己民zhu 的历史学家,只要在历史上周边国家跟本民zhu 能扯上一点点关系的都要往自己身上揽,恨不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
估计中国、韩国的所谓历史学家是以前苦日子过多了,被打压的怨念深了。现在自以为自己是个砖家了,身份高了,能说几句话了,就整天在那满嘴乱吠,美化一下自己民zhu 的历史以供自己YY一下,因为现实世界是在没什么可以供他们YY的。
C. 中国近百年来有名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近代以来开山历史学家,首推梁启超,引进了西方史学。随后较有贡献的则是回何炳松,其人是名家答何炳棣族兄。
清华四大导师中的王国维、陈寅恪以及陈垣、钱穆,称四大历史学家。
同时期的吕思勉,自学成材,隐为一大重镇。
张荫麟,时人目为天才。
胡适的弟子傅斯年、顾颉刚、罗尔纲,各成一家。
蒋廷黻,由政治学家而历史学家,亦为当时所中。与蒋类似的还有此后旅居海外的萧公权、何炳棣。
黎东方,则可谓当时的大众历史学家,颇受一般民众欢迎。
冯友兰,虽然一般被认为是新儒家之一,不过亦可称为历史学家。
接下来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山人物是郭沫若、陶希圣,此后的名家则有翦伯赞、周谷城、范文澜、胡绳、吕振羽、白寿彝、陈旭麓等。
晚近以来,优秀学者甚多,目前年纪较大、资望较高者如杨宽、刘桂生、戴逸、李侃、李时岳、林华国、刘大年等,年轻者更是人才辈出但要称为大师,似乎还需要时间检验。
同时期流落海外学者中,可称为大家似有殷海光、林毓生、余英时、郭廷以、刘广京等。
D. 大家同意"汉兴则中国兴,汉衰则中国亡"这句话吗请说出理由。
问:虽然90年代中期以来掀起的“满清翻案风”特别是为奴才意识歌功颂德的“辫子戏”,是污染社会精神的一个毒瘤,要旗帜鲜明的批判,但这种批判会不会牵涉到种族问题,特别是在“冬突”“葬独”以种族为借口闹分裂的情况下?
答:呵呵,不可能。
第一,要批判的是满清政权,针对的不是种族,而是种族专政、种族压迫本身,是为种族专政、种族压迫涂脂抹粉的辫子戏,是历史上那些不劳而获、残害生灵的满洲人,和当今的满族公民扯不上关系;
第二,90年代中期以前,从郑成功、孙中山到毛泽东,从顾炎武、鲁迅到郭沫若,政界、文化界的主要人士对满清的评价是客观的、基本一致的,是十恶不赦、铁证如山的一个伪政权,但90年代中期以来的“满清翻案风”,比如电视剧《康熙王朝》,把刽子手说成千古一帝,把空前的暴政说成仁政、盛世,这就对当今公民的是非观念有很大的毒害作用。是非混淆、黑白颠倒,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团结吗?
第三,翻案风主要是由一小撮满清遗老遗少掀起来的,他们赚了钱,占领了一些文化平台,就开始吹满清,想干什么?其动机和“冬突”“葬独”是一样的。近年来他们在海外建立伪满洲国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所以,为满清翻案,是一种纵容,旗帜鲜明地批判满清,才是正确的做法。
问:什么样的鲜明旗帜呢?
答:旗帜就是真中华,不能搞伪中华;鲜明就是实事求是,不能以今变史。
我们炎黄子孙,“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古称华夏,又因生于黄河,长于中原,也称中国,中国、华夏合二为一,自称中华,后来在汉唐时代彻底大一统,“中华”便称为“汉”,有时也叫“唐人”。现在中华是以汉为主体的国家名称,只能说中华的外延扩大了,但它的内涵、它的原称始终是汉,所以真中华必须承认汉族是本质、是根基,不承认这一点还要去汉、非汉、反汉,就是伪中华。不过,当今的汉族并不完整,有很多人造民族,比如壮族、苗族,其实是炎黄后裔,在上世纪中期的民族识别运动中被割裂了而已,这个也是要注意的。
那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以今变史呢?我们看满清是从哪里来的。
满清不是从东北来的,东北自古是我国领土。满清根本起源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直接起源是朝鲜北部的通古斯人种,在大明中国的好心收留下迁居东北,躲过了天灾。后来满清宣布独立,蛇吞中国,以“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杀戮,剃发易服,强迫中国人留辫子,作为屈服的标志。满清占据中国后,还有平均一年一起的文字狱,更将含有“中国”字眼的古书不断删改、销毁,弄成所谓“四库全书”,甚至用全国人民的血汗供养一群从不交税的满洲寄生虫。至于努尔哈赤灭绝辽东汉人,顺治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跑马圈地、八旗驻防,康熙朝把沿海搞成无人区、把东三省变成集中营,将明朝本已发达的科技、结社、集会、出版、练武等先进传统全部禁止,乾隆朝把准葛尔部族杀得一个不剩,将东北、新疆、内蒙等地划为禁区,乃至慈禧“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割地赔款,这种种说明了什么?说明满清政权从来是以中国殖民者的嘴脸自居,也正是这种政权特色,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导致了鲁迅严厉批判的那种不知尊严为何物的“阿Q精神”——国民的奴性。这才是对满清实事求是的评价。
而那种把当今的满族公民和历史上的鞑子政权混为一谈的说法,甚至说满清有“十大贡献”、扩大中国版图、实现民族融合之类的连篇谎言,乃至子虚乌有的“康乾盛世”,则是以今变史。按照他们的逻辑,日本人扶植伪满洲国给东北重工业奠定了某些基础,当年的日寇侵华就是对的;日本人没有破坏台湾的经济底盘,日寇占据台湾就是对的;日寇的南京大屠杀,也只是大和民族成为第57个民族的过程中,那微不足道的代价罢了。“奴才到处可为家,何必保种与保国?”(4)何况日寇的种种暴行,比起满清只是小巫见大巫,那些抗战英雄就更是阻碍历史潮流的小丑了?这和否定岳飞民族英雄地位有什么两样?
满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中国公民,和满清入主中国的种种倒行逆施,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用前一件事给后一件事当挡箭牌,无疑是清遗分裂、复辟阴谋的一个环节,而以人的意识来维护满族公民的正当权益、同时以人的血性去清算满清伪政权的假恶丑,这才是民族团结、民众进步和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
问:那么,我们所反对的“大汉族主义”,又该如何避免呢?
答:没必要担心什么避免不避免的。大汉族主义是一个简单粗暴的概念,是西方模式的产物,是由“犹太——斯拉夫文化”发明,经苏俄帝国传入中国的一个名词。这个名词载入了宪法,其实是不懂国情。
反对大汉族主义的意思,是防止汉族高高在上,不把少数民族当人,这很滑稽。上下五千年,中国并不具有西方人那种弱肉强食的种族意识,而是具有天下观念。这是由中华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思维模式决定的。比如,唐太宗在消灭突厥国后,并未像成吉思汗那样种族灭绝,明太祖终结蒙古伪元后,甚至允许蒙古人、色目人保留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活动区域,1949年后,中国还成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
这些充分说明了,汉民族是一个超前早熟的民族,她区分内外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文明与野蛮。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织耕工商、渔猎游牧的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前者是自治式生产,野蛮也只是文明中的野蛮,后者是掠夺式生产,文明则最多是野蛮里微不足道的文明。前者遇上后者,还往往造成国家甚至洲际的文明退化。后者遇上前者,却无一例外地实现了进化。
贞观、永乐年间,万国来朝,不同肤色的人在同一条街上做生意,哪里有所谓的“大汉族主义”?相反,面对杀人掠地的匈奴、五胡、蒙元、满清,斑超投笔从戎,冉闵忍辱复仇,文天祥视死如归,孙中山百折不悔,这些就更不是什么“大汉族主义”,而是大人格、大正义!
至于汉人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某些暴行,只是个别行为,是人性的自私贪婪使然,是制度的不完善酿成的悲剧,远远提不到对整个民族判有原罪的高度。“反对大汉族主义”的确是一个应该检讨、而不应该继续为清遗之类的分裂势力所利用的旁门左道。汉兴则中国兴,汉衰则中国衰,汉亡则中国亡,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也是无数铁和血所证明的事实。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一棵大树的主干,汉族就是根基,非炎黄族裔就是枝叶,汉人和少数民族只可能在对人人平等的追求之中实现平等的联合与民族的团结,舍此无他。如果自废武功、刨根修枝、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所换来的只可能是前南斯拉夫一样的下场。这对于一个汉文化尚未恢复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前景。
我们高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可曾明白中华是汉族的原称,可曾明白以削弱汉民族为代价来强盛中国纯属天方夜谭?而这个“复兴”是“复”到哪个时代的强盛,才能够称为“兴”?是连换发型的权利都没有、更遑论其它的所谓“康乾盛世”,还是那朝气蓬勃的强汉盛唐、百家争鸣的富宋刚明?
E. 我为什么瞧不起今天中国的历史学家
其实这跟中国各行各业的所谓专家教授差不多,中国的历史学家都是为国家政治服务的,要么就是功利性太强,所以你瞧不起是正常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很难出诺贝尔奖人才的原因,国外的专家教授没有中国那么思想环境的束缚,所以经常出现惊人的言论。中国民国时期,教育自由发展,鼓励思想自由并包,所以出现了很多大家,包括思想家,物理学家,文学家,很多都是世界公认的专家教授,现在真的很难再现啦
F. 中国当代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您好。
夏曾佑(抄1863年—1924年)袭,《中国古代史》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
王国维(1877年—1927年)
柳诒征(1880年—1956年)
陈垣(1880年—1971年)
陈寅恪(1890年—1969年)
G. 中国当代十大历史学家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翦伯赞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翦伯赞先生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专案组以交代“有关刘少奇的问题”为名对翦伯赞进行逼供,时年70岁的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药自杀,以死抗争。
H. 全国比较知名的历史学家有哪些
钱穆抄(1895年7月袭30日—1990年8月30日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