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互联网的历史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北京时间11点11分,由当时任高能物理所ALEPH组(ALEPH是在西欧核子中心高能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一个国际合作组,我国科学家参加了ALEPH组,高能物理所是该国际合作组的成员单位。)组长的吴为民,从北京发给ALEPH的领导——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电子邮件(E-mail)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1989年8月,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中国科技网(CSTNET)前身的建设 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 5年目标 ---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 工程 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01 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② 详细描述中国互联网历史的书籍
《10亿美金的教训》或《沸腾15年》,国内这类书不多见,能够站在产业顶端并客观去看待愿意出书的人少
③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
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媒体开始步入网络信息传播时代。1995年5月17日,中国邮电部宣布向公众开放互联网服务。同年10月,中国贸易报就在中国新闻界中率先将自己的新闻信息搬上了国际互联网。中国大陆网络新闻传播业的启动,与中国互联网事业对公众的开放几乎在同一时空维度发生,显示出中国网络媒体的超前与创新意识。 九十年代中期,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不仅在经济领域对世界敞开胸怀,而且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开始与世界展开全面交流。此时的中国不仅表现出了解世界的强烈欲望,而且感受到让世界了解自己的迫切需要。作为直接担负着新闻传播任务的中国新闻界最为深切地感到了这番前所未有的对于其职业责任的冲击波。 互联网所具有的信息传输上的高速度、传播范围的全球化、传者与受众间的交互性、信息形式的多媒体特性,数据库存储及检索、信息制作过程中的低成本以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种种优势,引起了一些中国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开辟全新的信息传播领地。 在中国的新闻体制下,最先走向互联网的是担负着对海外受众从事新闻传播任务的媒体。因为这些传统媒体更为迫切地感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机遇。 从1995年以来,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已经有了极大的进展,无论是上网媒体的数量还是上网媒体的种类,无论是信息传播的方式还是商业运作的方法,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短短的六、七年间,中国网络新闻业从无到有,从简单的相互模仿到各种各样的独立创新,不断地突破现状,不断地优化自身。 如今,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已经在互联网上全面开发着网络新闻传播和相关信息服务的各种功能,中国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群体组合阵列已经形成。 根据中国网络新闻媒体1995年至2002年间发展历程中的呈现的一系列本质上的不同特征,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酝酿发展阶段:(1995年1月-1996年12月) 这是中国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初始阶段。1995年1月12日,以海中国外留学生为核心读者群的《神州学人》杂志开通自己的网站,成为中国第一家走上国际互联网的大众传媒,此举也成为中国网络媒体传播事业进入最初酝酿发展阶段的起始标志。 这一阶段是中国新闻机构尝试使用网络阶段,也是中国新闻机构对网络媒体传播功能的尝试开发阶段。由于对网络技术的陌生,专业人员不足,设备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对网络信息传播意义、作用及规律认识上的局限,在此阶段,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事业整体上看发展的速度还比较迟缓,运作的水准也较低。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6/01/content_898361.htm
④ 互联网历史
发展历程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
1968年
1968年,参议员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
1969年
互联网始于1969年,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有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1969年12月开始联机。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学院)、Harvard(哈佛大学)、BBN和(加州圣达莫尼卡系统发展公司)加入进来。到1972年1月,Stanford(斯坦福大学)、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Carnegie-Mellon(卡内基梅隆大学)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进来。紧接着的几个月内NASA/Ames(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兰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诺利州大学)也加入进来。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渐渐扩大为今天的互联网。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
互联网最初设计是为了能提供一个通讯网络,即使一些地点被核武器摧毁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会指引通信信息经由中间路由器在网络中传播。
最初的网络是给计算机专家、工程师和科学家用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家庭和办公计算机,并且任何一个用它的人,无论是计算机专家、工程师还是科学家都不得不学习非常复杂的系统。以太网-----大多数局域网的协议,出现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学学生BobMetcalfe(鲍勃.麦特卡夫)在“信息包广播网”上的论文的副产品。这篇论文最初因为分析的不够而被学校驳回。后来他又加进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于TCP/IP体系结构的发展,互联网在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这个体系结构最初是有BobKahn(鲍勃.卡恩)在BBN提出来的,然后由史坦福大学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温特.瑟夫)和整个七十年代的其他人进一步发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国国防部)采用了这个结构,到1983年,整个世界普遍采用了这个体系结构。
1978年
1978,UUCP(UNIX和UNIX拷贝协议)在贝尔实验室被提出来。1979年,在UUCP的基础上新闻组网络系统发展起来。新闻组(集中某一主题的讨论组)紧跟着发展起来,它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换信息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然而,新闻组并不认为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它并不共享TCP/IP协议,它连接着遍布世界的UNIX系统,并且很多互联网站点都充分地利用新闻组。新闻组是网络世界发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样地,BITNET(一种连接世界教育单位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到世界教育组织的IBM的大型机上,同时,1981年开始提供邮件服务。Listserv软件和后来的其他软件被开发出来用于服务这个网络。网关被开发出来用于BITNET和互联网的连接,同时提供电子邮件传递和邮件讨论列表。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邮件讨论列表形成了互联网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部分。
第一个检索互联网的成就是在1989年发明出来,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体成员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创造的,他们为FTP站点建立了一个档案,后来命名为Archie。这个软件能周期性地到达所有开放的文件下载站点,列出他们的文件并且建立一个可以检索的软件索引。检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识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学,拥有第一个Archie的大学,发现每天中从美国到加拿大的通讯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访问Archie。学校关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这么大的通讯流量,因此只好关闭外部的访问。幸运的是当时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约在同一时期,BrewsterKahle,当时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计算机)发明了WAIS(广域网信息服务),能够检索一个数据库下所有文件和允许文件检索。根据复杂程度和性能情况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简单的可以让网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计算机公司维护着在全世界范围内能被WAIS检索的超过600个数据库的线索。包括所有的在新闻组里的常见问题文件和所有的正在开发中的用于网络标准的论文文档等等。和Archie一样,它的接口并不是很直观,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费很大的工夫。
1989年
1989年,在普及互联网应用的历史上又一个重大的事件发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人----这些人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个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这个协议,1991年后称为WorldWideWeb,基于超文本协议――在一个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连接的系统,当你阅读这些页面的时候,你可以随时用他们选择一段文字链接。尽管它出现在gopher之前,但发展十分缓慢。
由于最开始互联网是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门、学校和政府部门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务于研究部门和学校的商业应用之外,其它的商业行为是不允许的。90年代初,当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发展起来,这种局面才被打破。这使得从一个商业站点发送信息到另一个商业站点而不经过政府资助的网络中枢成为可能。
1991年
1991年,第一个连接互联网的友好接口在Minnesota大学开发出来。当时学校只是想开发一个简单的菜单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学校校园网上的文件和信息。紧跟着大型主机的信徒和支持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拥护者们的争论开始了。开始时大型主机系统的追随者占据了上风,但自从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宣称他们可以很快建立起一个原型系统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失败。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倡导者们很快作了一个先进的示范系统,这个示范系统叫做Gopher。这个Gopher被证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后的几年里全世界范围内出现10000多个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知识。在一个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个数字选择你想要的菜单选项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选择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Gopher系统。
当UniversityofNevada(内华达州立大学)的Reno创造了VERONICA(通过Gopher使用的一种自动检索服务),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强了。它被称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简称。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网一样搜集网络连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欢迎,以致很难连接上他们,但尽管如此,为了减轻负荷大量的VERONICA被开发出来。类似的单用户的索引软件也被开发出来,称做JUGHEAD().
Archie的发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坚持Archie是Archier的简称。当VERONICA和JUGHEAD出现的时候,表示出非常的厌恶。
现在——至今
Dephi是最早的为他们的客户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国际商业公司。1992年7月开始电子邮件服务,1992年11月开展了全方位的网络服务。在1995年5月,当NFS(国际科学基金会)失去了互联网中枢的地位,所有关于商业站点的局限性的谣传都不复存在了,并且所有的信息传播都依赖商业网络。AOL(美国在线)、Prodigy和CompuServe(美国在线服务机构)也开始了网上服务。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商业应用的广泛传播和教育机构自力更生,这使得NFS成本投资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NSF已经放弃了资助网络中枢和高等教育组织,一方面开始建立K-12和当地任何馆建设,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网络大量高速的连接。
微软全面进入浏览器、服务器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市场的转变已经完成,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公司。1998年6月微软的浏览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电脑显示出Bill Gates(比尔.盖茨)在迅速成长的互联网上投资的决心。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商业走进互联网的舞台对于寻找经济规律是不规则的。
免费服务已经把用户的直接费用取消了。Delphi公司,在线销售也迅速的成长,例如书籍、音乐、家电和计算机等等,并且价格比较来说他们的利润是非常少的,然而公众对于在线销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⑤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北京时间11点11分,由当时任高能物理所ALEPH组(ALEPH是在西欧核子中心高能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一个国际合作组,我国科学家参加了ALEPH组,高能物理所是该国际合作组的成员单位。)组长的吴为民,从北京发给ALEPH的领导——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电子邮件(E-mail)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1]
1989年8月,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中国科技网(CSTNET)前身的建设
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 5年目标 ---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 工程 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中国互联网
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01 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69.3%,较上年底增长5285万人。
家庭电脑上网宽带网民规模为3.92亿,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比例为98.9%。
农村网民规模为1.36亿,比2010年增加1113万,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5%。
网民中30-39岁人群占比明显提升,较2010年底上升了2.3个百分点,达到25.7%。
网民中初中学历人群占比继续保持增长,由32.8%上升至35.7%。
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为73.4%,比2010年底降低5个百分点;手机则上升至69.3%,其使用率正不断逼近传统台式电脑。
2011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较2010年同期增加0.4小时。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域名总数为775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353万个。中国网站总数为230万个。
⑥ 中国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中国互联网抄(China Internet Directinstry)是全球第一大网。网民人数最多,联网区域最广。但中国互联网整体发展时间短,网速可靠性、科技性则需更上一层楼。详情可见网络:http://ke..com/link?url=-
⑦ 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在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5年目标: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在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3、在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
4、在1994年,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TCP/IP 互联网——CERNET示范网工程建成,并于同年先后建成。
5、在1994年,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6、在1994年, 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7、在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让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8、在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9、在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10、在2001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11、在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12、在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7)中国互联网趣味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大阶段
1、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2、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3、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4、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⑧ 求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趣的1个小事件
其中说互联网是人们根据蜘蛛结网的原理建立了互联网。为了纪念互联网之父奈特第一次见到那只名叫因特的蜘蛛,所以互联网也被称作因特网,也有人亲切的叫他因特奈特。当今世界的互联网系统共分为四打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一个互联网的本体,通过光缆覆盖信号,这四大区域分别被命名为格兰分多、斯莱特林、赫奇帕奇以及拉文克劳。还将互联网的本体(四个空盒子)安在了北京中关村,与之对应的出现了四大长老:奈特、因特尔先生、比尔盖茨(史蒂芬乔布斯),日本的索尼小次郎以及中国的柳传志等“IT”精英。甚至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核弹的控制源都安在了“互联网本体”上。。。相对于枯燥的理论,此种解释留在人的记忆中,因为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冲击着专业性太强的理论解释。但不管怎么说,不管看这篇文章的您是否从事网络这一领域的相关的工作,都应该对互联网有一个理性的认知。
与上面的娱乐截然不同的是理论上互联网的定义。nternet: 为International Net的简写,因特网,又称国际互联网。它于1969年产生于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规划署的DARPA互联网项目,最初的目的仅限于远程计算机的数据共享,是信息能最大限度的为人们所用。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普及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具体的发展年限如下:
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建立的ARPA网引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
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英国和的挪威计算机成为第一批接入者。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
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核心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
1986年,因特网发生了一件因特网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步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在
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Followed by the opening of the network to commercial interests in 1995. 因特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1987年9月20日,北大钱天白向德国发出第1封电子邮件--当时中国还未加入互联网 。
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8月,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中国科技网(CSTNET)前身的建设。
1990年代,整个网络向公众开放。
在1991年8月,在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创立HTML、HTTP和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最初几个网页之后两年,他开始宣扬其万维网(World Wide Web)项目。也就这一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在1993年,Mosaic网页浏览器版本1.0被放出了,
在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学术和技术的互联网步增长。也就在这一年, 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中国科技网成为中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5 年,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老百姓进入互联网
1996年,“Internet”(因特网)一词被广泛的流通,不过是指几乎整个的万维网。
1998 年,CERNET 研究者在中国首次搭建IPV6 试验床。
2000年,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 搜狐、新浪、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2001 年,下一代互联网地区试验网在北京建成验收。
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其间,经过一个十年,因特网成功地容纳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多数(尽管像FidoNet的一些网络仍然保持独立)。这一快速发展要归功于互联网没有中央控制,以及因特网协议非私有的特质,前者造成了因特网有机的生长,而后者则鼓励了厂家之间的兼容,并防止了某一个公司在因特网上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