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心理学史的内容简介
《中国心理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自先秦至近代以来中国心理学思想的通史性著作。作者按照历史顺序选择各个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重要著作,对蕴含其中的心理学思想进行挖掘和整理。第一编为先秦时期,主要分析了儒家、墨家和法家的心理学思想;第二编从秦汉至唐代,重点论述了王充、范缜、柳宗元以及《淮南子》中的心理学思想;第三编以宋明清三代诸多历史人物为对象,探讨心理学思想在三代的变迁;第四编则重点介绍了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国心理学史》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心理学史》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本。
㈡ 2、简述心理学的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完成。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冯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著。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
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了解中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扩展阅读
研究领域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胎儿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学习心理学:探索人是如何发展成为如今的状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发生过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学:关注包括人格特征、动机和个体差异。
感觉与知觉心理学: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周围世界,如正在研究人类是如何识别面孔的。
比较心理学:研究和比较不同种系的动物行为。
生理心理学:研究行为与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活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思维问题,试图了解推理、问题解决、记忆及其他心理过程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性别心理学:研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探索生理因素、儿童扶养过程、教育、社会刻板印象等各种因素对性别差异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说服、骚乱、顺从、领导行为、种族歧视、友谊、婚恋等问题。
文化心理学:研究文化对人类行为的作用。
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各种进化方式对行为的影响。如男性与女性之间的配偶选择方式。
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行为心理学:研究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㈢ 中国心理学发展历史
心理学,这三个字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些神秘。人们往往会跟“读心术”、“心理控制术”、“催眠”这些词语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实际上,这些理解仅仅反映了心理学的一个侧面而已。
在我国,自1917年陈大齐教授在北京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以来,虽几经起落,但从70年代后期开始也进入空前未有的繁荣时期。已形成从全国性到地方性的各级心理科学研究所、学会网络,每年有近十份心理学专业刊物、几百份教育类刊物和大学学报上发表上千篇心理学文献。各种心理学书籍更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不仅在所有师范大学和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各种心理学课程、在一些重点师范大学和一些重点综合性大学设立心理学系,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而且各种心理学培训班已从学校扩散到社会,从课堂教学发展到电视教学。
国家教育部于1995年第一次成立我国高等学校(理科)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还在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我国心理学理科基地,并决定在所有理工科和综合性大学开设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课心理学。1999年,国家科技部将心理学确定为18个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2000年,心理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学科。这表明心理学被正式列入我国主要学科建设体系。从而在点和面上都有力地提高了心理科学在我国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并促进了心理学在社会各界的迅速普及。
㈣ 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发源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中国现代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苏联心理学史 *日本心理学史
重要心理学体系及流派:联想主义心理学,构造心理学,符兹堡学派,意动心理学,机能心理学,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巴甫洛夫学说,联结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新行为主义,策动心理学,动力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拓扑心理学,日内瓦学派,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颅相学等。
机构: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国际应用心理学会,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等。
㈤ 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以及著名人士
中国的心理学和国外的心理学一样有久远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心理学主要侧重于应用,主要是解决社会管理和个人成长的问题,比如孙子的军事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比如荀子、孟子对人性的不同解读,再比如韩非子法家对人性特点的应用,再到诸葛亮在员工招聘中的独到见解(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占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再如朱熹、王阳明等人对于个人价值与个人修养的研究,其目的均为解决自己或他人的问题,他们不太关注理论的细微差别和绝对正确性,只是关注这些观念、方法的应用价值。
现代中国心理学产生于1917年,陈大奇在北京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大家基本认可的一个事实,毕竟现代心理学研究方式已经从思辨向试验验证过度。
早起的中国心理学受到国外的影响很大,主要活动是翻译国外著作以及心理学中国化,如美国、日本、德国等思潮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比如美国的杜威就用其“实用主义”心理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五十年。在下方的推荐答案中列举了很多那个时代的大家,在此不再一一叙述。总的来讲,建国前我国的心理学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在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多方面均有大家涌现。
建国后,大批心理学大牛离开大陆,加上意识形态和国际上的封锁,使得中国心理学开始将实际视觉转向苏联,但在愈演愈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下,心理学研究活动逐渐走入低潮,大批留在国内的心理学大牛纷纷遭到迫害,心理学被清除出大学校园。
80年代,心理学重新走入大学课堂,但此时我国心理学的研究不管从研究方法还是研究领域等方面均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研究,与世纪初极其相似的,众多心理学工作者开始翻译国外著作、介绍西方心理学发展动向,正是他们的努力工作才换来了心理学的再次发展。
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出现了北京学派和上海学派两个派别。
㈥ 心理学的发展史
心理学
(注:可授予教育学、理学学位)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诸如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个体的和群体的、正常的和异常的心理特点与规律。
现代心理学创建于19世纪末的德国,100多年来心理学成为当代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由于心理现象十分复杂,目前已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心理活动。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均日益受到重视,它的研究领域更为精细,并具有更多的跨学科和多学科性质,心理学和一些邻近学科的交叉重叠,相互渗透,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科学的心理学研究开始于本世纪初。1949年以前,主要受西方心理学的影响。1949年以后,提出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建立中国的心理学。50 年代,中国心理学界曾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和巴甫洛夫学说。在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受到了批判而被取消。70年代末心理学得到恢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心理学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心理学家进入了各种国际心理学组织的领导机构,吸收各国的先进心理学思想、方法和技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学术研究,使中国心理学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在,我国有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在20余所大学建立了心理学系、心理学研究所或心理学专业,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它与生命学科结合,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同时,它伸展到技术学科领域,与信息科学等相联系,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心理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研究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心理现象,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心理学与教育学科的结合尤为紧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它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为培养人和教育人。为开发智力资源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相当广阔,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属于基础研究范围。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属于应用研究范围。实际上,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很难区分的,许多研究领域既有基础研究的性质又有应用研究的性质。现代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心理学参与解决教育、工业、商业、环境、军事、医疗卫生、运动、司法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在培养目标上分别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001基础心理学
一、学科概况。
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心理的实质和结构,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论问题,以及感知觉与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绪情感与动机3意识,个性倾向性与能力、性格、气质等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及其有关的生物学基础。基础心理学也包括;动理学方法的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和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基础心理学的发展与脑科学、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十分明显。心理与大脑的关系成为基础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基础心理学通过脑成象技术与脑科学相结合,将有可能解决心理学中的多解问题--对某些认知过程存在多种可能的理论解释。这标志着基础心理学在21世纪将走上更富有成果的发展道路。基础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关系密切,彼此共同推进关于人类认知的理论。
二、培养目标
l.博士学位 透彻了解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基础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好地掌握当前国际心理学发展的动向,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跨学科研究的素养,对所研究的领域有独到见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承担并完成有较大意义的科研课题,能胜任高等院校心理学的教学工作。
2.硕士学位 具有较系统的基础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或相关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测量方法,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胜任科研与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基础心理学研究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与言语,动作,情绪情感与动机、意识,个性倾向性与能力、气质、性格等及其有关生物学基础。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学史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动物心理学的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将认知过程与神经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成为基础心理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课程设置 当代心理学进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流派,实验心理学专题,认知心理学专题,生理心理学专题,比较心理学专题,心理测量专题,认知科学导论,人工智能概论,认知神经科学,脑成象技术,比较神经解剖学,高级统计学,腐级计算机语言。
四、主要相关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神经生物学。
0O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一、学科概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包括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分支。它们是心理学的主干学科。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人类学习与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变化中的心理学问题。
当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明显地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科学研究呈现综合发展的趋势,另一是应用研究广泛开展。与之相应,该学科内部不断产生一些新的交叉学科,如发展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心理病理学、发展心理社会学、教育社会心理学、学科教育心理
杂、学核心理学等。所有这些都预示着发展和教昏动理学在ZI世纪的广阔前景和重要价值 。
一、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充分把握国际心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中所研究的领域有独到的见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承担并完成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能胜任高等院校的心理学,尤其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工作。
2.硕士学位 具有较系统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胜任心理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l)发展心理学 主要研究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内容包括婴幼儿、童年、青少年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成人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与适应,特殊和异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人类心理的演化等。
(2)教育心理学 主要研究教育领域,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揭示其一般规律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学习与教学心理、品德心理与培养、学科心理、差异心理、特殊教育心理、学校心理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2.课程设置
发展心理学新进展,教育心理学新进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史,认知发展心理学,社会性发展,品德心理学专题,智育心理学专题,学习心理学专题,教学心理学专题,比较心理学专题,高级统计学,计算机语言等。
四、主要相关学科
基础心理学,应甩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语言学,精神病学。
OO3应用心理学
一、学科概况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应用心理学学科。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
二、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 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应用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能独立完成应用心理学实验研究或现场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应用心理学教学或研究工作,并能在实际部门主持有关应用心理学的工作。"
2、硕士学位 通过应用心理学的基础训练,具备进行实验操作与现场研究的能力,较系统地了解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能够独立从事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从事应用心理学教学工作或研究工作并能在实际部门从事有关应用心理学的工作。
三、业务范围
1.学科研究范围 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解决工业、社会、医学、运动和军事等领域的心理学问题。本学科包含若干领域,相互联系,形成体系。其中主要有五个方面
(l)工业心理学:主要研究工程、技术设计和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内容包括: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高效、安全、健康工作的要求,人所必须具备的感知觉、思维、决策和操作特点,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个体特征、群体心理、领导行为和组织心理等,提出有关人员选拔、训练、评价、激励的方法和人一机系统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着重阐明人的心理受社会文化制约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心理学原理在各类实际部门的应用。内容包括:个体社会化过程。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与沟通、大众心理现象等。
(3)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和探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心理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内容包括:医学心理诊断和评估、行为异常的发生、发展咨询和防治、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心理一行为一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心理关护和康复等。
(4)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心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内容包括:运动领域的认知过程、情感、意志、技能学习、心理训练、运动员选材,以及心理测试与训练方法等。
(5)军事心理学:主要研究军事领域的应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军事人员的选拔、评估、作业过程、训练、咨询和作战心理等。
主要研究方向有:管理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过程,群体与大众心理,中国人(包括各民族)社会心理,司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康复心理学,体育教学心理,运动训练心理,训练手段与方法,军事作业心理、军事人员选拔与评价等。
2.课程设置 应用心理学新进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心理学文献,应用心理学(各分支)专题,高级计算机语言。
四、主要相关学科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临床医学,运动训练学等。
㈦ 写一篇关于新闻心理学的论文,2000字
看到这个标题,我首先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为什麽要从受众角度去看传者心理?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清楚的了解受众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受众与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谓受众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使得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大了。自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谁是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早期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先后提出了“枪弹论”、“强效果论”等理论,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者是居于中心地位的。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受众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寻求各种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受众对于外来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理解和记忆。受众的这些特征,对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具有制约作用。 那么传者又包括哪些呢?原来的传者单指媒介从业人员,主要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媒介管理者与媒介传播者即那些从事最基本的采编、制作和播出如记者、编辑、导演、制片人和新闻主播等一线工作的从业人员。但是随着第四媒体的介入,新闻传播不再是新闻媒体(传者)的"专利"。由于因特网的独特功能,使许多的机构和个人进入到了新闻传播的行列之中,成为了新的传者,而他们原来也可能是受众,所以我认为新闻的传者与受众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那么如何分析传者的心理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有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报纸上有些长篇大论,整篇报道很难找出哪里是重点,过分的渲染细节,使得文章枯燥乏味,读者看了就烦,这就是因为新闻传者,在传播过程中,片面的希望把自己的文章多登点,登长点,他们总是认为说的多,说的长,就是比说的少,说的短好。如果他们明白受众心理就会知道,其实未必总是如此。有的时候说的过多,过长,受众反而产生逆反心理,这叫做“过犹不及”。 再比如《人民日报》2006年8月23日第六版刊登的《透视“不流血死亡”》一文,为说明尘肺病、化学品中毒、铅尘污染、非电力辐射、振动和噪声污染等职业危害对职工生命的严重威胁,作者不惜笔墨详尽地列举了河南省1997~2001年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2002~2003年对用人单位进行维护劳动者职业病卫生权利状况的调查、湖南省2004~2005年全省职业病危害企业使用农民工情况的调查分析以及其他全国性的数据。报道中,数据详实,并且作者竭力去强调这些数据来源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性。那我们来分析下这位作者的心理,在新闻报道中大段引出权威性数据,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传者的意图,有效的影响我们受众的态度,因为从受众角度看,一般越是权威人士的发言,越是可信,所以传者利用受众这样的心理,经常在报道中引用权威的数据,让读者信服,尽管那些数据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还有一些娱乐八卦周刊,他们为什麽能存在呢,尽管这些散播的信息,有的是捕风捉影,毫无权威可言,可是依然有受众去相信,这是因为那些传者,利用了读者的兴趣,原因就是人们有一种愿意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对象的倾向,因而更容易赞同他们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效应”。其次,根据认知平衡理论,当人们对问题所抱的态度与自己所喜欢的人相一致时,就能得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那些八卦周刊的娱乐记者,充分利用读者这样的心理,投其所好,使受众接受他们的信息,这就是他们的动机,再加上,即使受众不相信,但是有关喜欢的偶像的信息,他们也会立刻充满兴趣而去阅读。 另外针对近年来互联网上开始流行的非专业人士的传者,他们的心理又如何呢?这一类人大多是从受众转变为传者,他们传播的意图无非是想扩大群体,即希望大多数人认可他们所认可的观点。还有一类恶意在网上散播谣言虚构事实,那些人的心理,我看来有可能是为了好玩,也有可能是为了出名。最著名的例子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3线演员,在网上大爆与某某导演的“潜规则”,之后,立即身价大涨,接受媒体采访,这类人应该是为了出名。也有的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需要帮忙,引起社会的重视,这一类多半是遇到的极大麻烦的人,为了更好的得到帮助,和解决的办法,利用网络媒体传达信息,希望被更多人听到,从而获得最大,最多的帮助。
㈧ 关于心理学的发展史
心理学诞生于古代哲学,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试图纠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培根的归纳科学方法论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网络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他的研究称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因为这是分析的方法,所以后人又将他的心理学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
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认为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斯金纳,他强调要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他们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发展起来,认知心理学以研究高级心理活动,特别是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这一点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张。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所以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50~60年代,纽厄尔和西蒙把人类所具有的概念、观念、表征等脑的内部过程看作是物理符号过程,这就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中极为重要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这一假设在人脑的思维活动和计算机的信息操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可以设计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心理过程,特别是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这一新学科。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奥地利的弗洛伊德是首创者。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苏联心理学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专门研究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
发展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今天许多心理学家认识到,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受前一时期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以后的发展。
㈨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心理学的发展史
精神分析心理学主要讨论病态人的无意识,所述内容主要有人的梦、过失、焦虑、动机冲突、情绪紧张以及人格的病理表现。其创始人弗洛伊德是一名精神病科医生,主要从临床经验探究病人致病的原因,从而深入到病人的无意识心理的动机、情绪和人格等问题。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
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19世纪中叶,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提出了能量守恒原理。,引发了动力学领域里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电器设备、汽车、飞机等,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的全新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是一个能量系统,和肥皂泡或行星一样,服从同样的物理规律。弗洛伊德的老师布吕克是当时杰出
的生理学家,任维也纳大学生理实验室主任,他认为生命机体是一个动力系统,同样服从化学和物理学的规律。弗洛伊德以他极高的天赋和智慧,将这种动力生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发展到研究人类的精神世界,研究人格结构中能量的转换和改变,从而创立了动力心理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就是精神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㈩ 心理学发展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50-1909)曾这样概括地描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885)
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史,心理学的历史却十分短暂。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的发展,为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起了较为直接的促进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出现,从此,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
19世纪生理学和物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首先确立了感觉的差别阈限定律。稍后,费希纳(1801-1887)发展了韦伯的研究,运用心理物理法确定了外界物理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他们的研究方法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楷模。心理学从哲学中真正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主要由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完成。1879年,
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这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反对用哲学思辨的方式探讨心理现象,坚持用观察、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过程的规律,因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培养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冯特一生的著作很多,其中《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誉为“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体系的心理学专著。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专业心理学家。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正如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所言:“二百年前的人类尚未拥有科学心理学这一探索内在世界的途径,但是人类探知精神世界的旅程却早已扬帆起航!
二百年后的人类将以何种形式继续这个旅途尚未可知,但是我无比的坚信,只要我们存在一天,这个脚步就绝不会停止”。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
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体系进行了数十年的争鸣,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达成基本的共识,使心理学不断走向繁荣。国内心理学和催眠学研究工作者曹剑韩提出大脑运作理论,为心理展现逻辑带来较好的理论模式。
另一方面,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心理学自身不断分化,衍生出了众多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使心理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0)了解中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扩展阅读:
起源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研究对象
动态性维度
1、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指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反映正常个体心理现象的共同性一面。
认识过程即认知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认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适用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记忆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以上三种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个体有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indivial mind)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合。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调控等方面,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个性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它反映了人对周围世界的趋向和追求。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意识
1、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正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例如,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记忆的对象、采用的记忆方法、达到的记忆效果,甚至能觉知自己的记忆特点、改变记忆策略等,这样的记忆活动处于意识状态。从意识对象上可以把其分为:
客体意识,指个人对于周围世界的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意识。
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为记忆现象,后者为元记忆(matememory)现象。
2、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是指现时未被个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以记忆为例,有时我们并没有某方面内容的记忆目的,也没有想着要记住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甚至还很牢固。有时自己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以及是否有某方面的记忆。在记忆心理学中,前者是无意识记忆,后者是内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