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2021-03-12 12:12:17

A.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背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有其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时代变化的新特点和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新要求,集中代表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愿望,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勇于探索真理,不断开拓进取,科学把握规律的必然结果。...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时间、内容、意义和历史背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这一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

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以新的起点与动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基础的深厚性和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而且吸收了涵盖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积极的人类文明成果。

二是理论问题的中心: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构和实践的开展不是从某种权威的理论或者范式出发,而是以生产力为中心展开的。

三是理论表述的通俗简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通俗易懂、简单直接,务求实际效果。四是理论体系的严密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4个成果从不同方面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既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又前后相继、不断超越,从而以“和而不同”的方式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严密性。

E.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整个世界发生着大变动大调整,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间关系不断调整,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全球市场、资金、资源的合作和竞争更加复杂,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也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面对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开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大局中来思考,以理论和实践的新创造推动事业的新开拓、新发展.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在我们党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认真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始,我们党就特别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毅然决然地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持和继承了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一切积极成果,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党认真汲取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与我们党认真总结和深刻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分不开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新时期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不断增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自觉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指引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牢牢立足于这一基本国情及其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之上.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回首30年来,改革开放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的壮丽场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30年来,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一路高歌行进: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领域改革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从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到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的开放,从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可以说,改革开放每一步发展都推动了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共同推进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切划时代的理论体系都是适应于一定时代条件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形成有其客观的时代条件、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的大变动大调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于整个20世纪90年代和发展于本世纪。这前后30年的时间,是整个世界发生大变动大调整的时期,这种变动调整的剧烈和深刻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趋势加速发展,引起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深化,推动着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时代主题和时代变革相联系,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浪潮,其遍布国家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全面、改革程度之深刻、持续时间之长久都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在这一改革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出现了种种新情况新变化,社会主义则发生了严重挫折。

面对如此深刻巨大的变化与挑战,我们党要解决好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迎接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思想上必须有新的解放,实践上必须有新的创造,理论上必须有新的发展。如果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停滞不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不能前进和发展,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我们党为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迎接世界改革新浪潮、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新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时代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发展,是科学认识和正确应对世界发展变化、时代深刻变革,不断进行理论思考和创造的产物。


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推进改革开放,这是立足中国国情所进行的新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一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巨大解放,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了新的伟大进步。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是中国人民进行的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也必然是科学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在这场历史变革的伟大潮流中,我们党始终站在实践的前面,敏锐地发现、热心地支持、悉心地维护、及时地引导人民群众创造新事物、新成就和新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刻总结、科学概括,从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及其宝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博大精深而又与时俱进,完全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之上,是这一实践所具有的开创性、丰富性、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等鲜明特性的能动的反映、科学的体现。

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经验借鉴。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既取得了历史性伟大成就,也发生了严重性挫折,这表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还需要进行长期而艰巨的探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这一关系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课题更加突出,也更加引人深思。

在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党既在实践中取得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经历了失误和挫折,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所有这些,都促使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进行深入思考,从经验教训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党正是在对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进行正确分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的基础上,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上升为理论。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借鉴。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反映了时代变化的新特点和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新要求,集中代表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愿望,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我们党勇于探索真理,不断开拓进取,科学把握规律的必然结果。

拓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删除了“等重大战略思想”这几个字,对这一命题做出新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G.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历史背景:
1.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回国家已经答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颜色革命所击败,部分国家改旗易帜,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
2.同时的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也手内忧外患开始一系列改革,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这个时候的苏联已经不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已经变质;
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我国进行资本主义渗透,当时的社会影响很不稳定;
基于以上表面问题,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为不能再走同苏联一样的道路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中国必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成型,并在后来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H.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背景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第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提供了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第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提供了理论成果真理性的有力证明。

阅读全文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