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中国古代南北分裂(以长江为界)的局面一般都是由北方政权来完成统一。如西晋、隋、元、清均是(只有明朝是由南方完成统一)。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概有以下方面。一、我国北方经济文化发展比南方早而且迅速,北方物质基础比南方雄厚。二、北方地域辽阔,南方统一北方相对北方统一南方难度大得多。三、从历史上看,北方政权建设比南方早且成熟,因此北方政权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式的统治,从而能更有效地集中人、物、财力而用于战争;而南方的政权多为北方南下朝迁,只满足于偏安。四、可能与北方人强悍,而南方人较自由散漫有关。
B.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在中国古代社会,北方开发较早,文化也较为早熟,社会制度、宗法观念相对于南方来内讲较为严容密、发达和成熟,在大多数时间里,北方不仅是政治、文化的中心,还是经济的中心,又兼北方人勇武善战,因而,改朝换代之举一般都发生在北方,北方由此而多出皇帝。相反,南方不论是社会统治、宗法统治、思想统治均比北方要相对为弱,因此,人们的思想观念就较为解放和活跃,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容易造就大作家,容易促生文人。
C.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因为在古代人们是的,在黄河长江那些地方繁衍生息的。你学过历史吗?黄河长江那个范围是大河文明出现的地方,人们都是在那里发展起来的,南方呢,在那个时候是蛮荒之地,没有开发过的。南方的人都是从北方迁过去的。南方没有北方的实力,那么雄厚,所以北方总是统一南方
D. 历史上为什么总是北方统一南方,很少南方统一北方呢
纵观历史上的统一,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种统一先是自西向东,自汉代以后,逐步转变为由北向南,而且多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而很少南方统一北方。比如,曹魏首先灭蜀,而后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晋不久又南下灭吴,从而统一全国;隋的产生先是北周的杨坚自立为帝,待北方统治巩固后南下攻陈;宋代的统一也是宋代建立后,然后消灭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剩余的割据政权,基本上体现了南下统一的特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历史上明朝和民国北伐就是由南而北进行的,但不妨碍统一的基本趋势。
为什么会呈现出由北向南的特点呢?仅仅是因为北方人彪悍尚武、善于战斗吗?显然不是。历来武力的统一,表面上看是战争的得失,其实则是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高低。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从文化来看,北方的中原一带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文化统一性强,各地文化基本一脉相承,同时北方语言的差异性小,人们交流起来比较方面,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这既有利于认同国家概念,也便于军队的统一指挥。对比北方,南方地形复杂,多高山大江,各省、各地之间语言千差万别,相互交流少,文化差异性大,而在通讯、交通都不发达的古代,这几乎是要命的。这也是南方容易出现割据政权,多偏安小朝廷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气候来看,南北方气候差异明显。北方气温整体较低,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而南方则基本相反。古代的统一战争如果从北方向南方推进,一路气温回升,后勤补给也将越来越容易,这是非常有利于作战的。尽管南方有大江、大河的阻挡,但这也只是起到防御作用,并不能从本质上影响战局。而如果统一战争从南方向北方推进,则受气候影响非常大,面对霜冻、冰雪等天气,军队是很容易丧失战斗力的。
从经济与人口来看,农耕时代的经济主要是农业。北方多平原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这也是北方最先得到开发的原因之一。而南方地形则相对复杂,能有效利用的只有巴蜀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这三块土地。在古代,土地即是农业,也代表着生产力。宋代之前,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这个时期的南北对峙,拼的就是经济上的优势。经济重心南移后,以至后来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后,决定南北统一战争的因素进一步增多。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南方的人口迅速得到增长。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大抵相当。靖康之耻后,宋室南迁,南方人口进一步得到增长。逮到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南方统一北方或南方顽强对抗北方的现象。明朝的建立、明亡后南方的持久抵抗就很能说明问题。
E. 中国历史上为何总是北方统一南方呢
《淮南子•天文》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斜,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个故事说的是中国地形形成。
从初中地理学就知道,黑龙江爱辉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线,西北高,东南低。
中国是块倾斜的大地,从海边到帕米尔高原,分三个阶梯,500米一下一级,1000-2000米一级,4000米以上一级。西北、西南是一个半月形文化带,东南沿海也是个半月形文化带。这是中国地理的太极图。北京是第二阶梯的一角,这里的地势重要是因为中国早期的重心在西北。而西北的地形是一个“高压槽”,风向在上,水也在上。正式这样的走势,决定了中国的地理生命脉。
(宋太祖赵匡胤)
(二)竖看
1.长城线:山海关——北京——呼和浩特——包头——嘉峪关,今京沈、京包、兰新四线大体在这条线上。这条线约在北纬40-41度上下。这条线上的古城多半都是边塞。秦皇汉武的北巡线。
2.黄河线:兰州——宝鸡——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今宝兰、陇海二线大体是沿这条线走。这条线大约在北纬35度上下。中国早期的都邑和大城市主要在这条线上,秦皇汉武的东巡、西巡线。
3.长江线:长三角——九江——荆州——重庆。这条线大约在北纬30度上下。秦皇汉武的南巡线。
F.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这里就要提到中国历史的一个大惯性了,即凡东西对峙,一般西可胜东(如秦汉隋唐史),凡南北对峙,一般北可克南(如宋元明清史),即如朱元璋这般逆天的存在,也不能保证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除了地势上的差异,还因为古代中国的威胁就是来自于西方和北方,因而中国最精锐的军队从来都是出自西北。宋朝失去了传统的中国马场——河西走廊,因而终宋一代,中国军队都以步兵为主。在冷兵器时代,以步兵对抗骑兵,胜则小胜,败则一溃千里,因为步兵不可能追击骑兵扩大战果,而骑兵一旦获得优势,在北宋丢失燕云,没有长城要塞的情况下,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中国的柔软腹地,都将在一夜之间成为战场,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天堂。第二波可以组织起来的抵抗只能在淮河长江一线,因而古代中国的防御,就是一战于长城,失长城则失华北,二战于长江,失长江则全国不保。北宋之所以亡的那么屈辱,那么快,也是可以理解的。
G. 为什么中国古代历史上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中国北方与中国南方是指中国内部的两大块约略性的区域。中国地理以秦岭至淮河线为界,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区。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历史上的中,国,统,一:多是由北向南,仅有两次短暂的统一是由南向北,但都在随后的内,战,中被北,方,政,权取代。
战国末期秦始皇消灭六国。
汉朝汉高祖刘邦击败楚国项羽结束楚,汉,战,争。
西晋消灭东吴统一中国。
隋朝灭南朝陈,结束南北朝中国南北方分立状态。
北宋取代后周,从北方开始逐步消灭了盘踞在南方的诸,多,政,权,结束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明朝初期结束蒙古元朝末期中国各地的分裂局面。
北,伐,后,蒋,中,正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
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国,共,产,党由北向南击,败,中,国,国,民,党。
据历史记载,北方的中原一带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西晋时期的永嘉之祸导致北,方,大,家,族迁移到南方江东一带,这些家族中最大的为王,谢,袁,萧等家族,而普通的平民因为没有巨大的家产需要迁移,只带上自己的衣服,帽子等必须用品,所以此次大迁移也称为衣,冠,南,渡,此次迁移给中国的将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北方人带到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从中原一带迁到了江东,江东因为其影响,渐渐的而成为了江南。
在经济上,历来是北方经济超过南方。一直到唐末经济重心南移,至宋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宋以前,南北对峙中北方取胜主要依靠的是经济上的优势。而宋以后,则除了经济因素外,更多的有其它的原因。其中地理因素是很重要的。
南方物产丰富,大都是鱼米之乡。在对峙与割据的时期,南方由于地形复杂,容易出现割,据,一,方的偏安小朝廷。北方地形开阔,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北方归一,形成大,规,模的军事力量,长驱南下,南方偏安的小朝廷往往无力抗衡。
一个地域能否兴起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与这个地域的民风、社,会,文,化,特,色及其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关中地近西戎,风俗劲勇,民皆习战;自商鞅变法,秦人以耕战为本,遗风流披,影响深远,形成了与东部地区迥然相异的社会风尚,秦汉时期即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北朝后期,鲜,卑,军,事,贵,族与北,方,汉,姓,土,族结合,形成集团势力——关陇集团,关陇集团成为西魏、北周、隋和初,唐,统,治的基础。河北自战国时起便一直是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重地,河北劲悍习战民风的形成与这一点有很大关系。自赵武灵王改,制,胡服骑射,河北精兵,为天下雄。另一方面,河北的政权相当大一部分是由起自塞外的游,牧,民,族所建,这些生长、生活于马背上的民,族,男子皆精于骑射,是天生的战,士,平时游,牧,驰,猎,战时出,征,打,仗;而且,那些人据塞内的游,牧,民,族大都能够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这样,新,兴,民,族初起的锐气、游牧民族宜于征,战的天性和对于汉,族先进文化的接受,几个方面相结合,所形成的力量至少在军,事,上令汉,族难与争锋。东南政,权多为乔迁政,权,是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正朔所在和中原先进文化的保全者,这样,在东南地区与中原之间没有那种地方文化与中心文化区之间的差距。中原先进的社会文化遂构成东,南,政,权的重要基础。在北方沦亡之后,乔迁到东南的政,权大多能凭借这一点整合南,方,社,会,保有江南半壁江山,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中国的疆域南北跨度很大,南北方气候、环境及人的习性差异较大,遂使南北双方,军,事,特,长,上也有很大差异。
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射,猎为业,男子皆精于骑,射,平时游,牧、驰,猎,战,时,出,征,可谓兵民合一;在战,略,战,术上,以远,程,奔,袭、骑,兵,野,战见长;注重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人自为战;生长北方,性习温凉,不耐暑热,故其对南方的作战主要是在秋冬时节。秋冬时节,秋高马肥,大地坚净,利于骑兵驱驰。
南方汉人以农耕为业,其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对水利的利用是其社会的主要特点。其治,军、用,兵亦与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上的特点相适应。治,军以组,织、秩,序和纪,律见长。历史上的南方比较著名的军,队如北府兵、岳家军、戚家军、湘军都是以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见长。在战,略,战,术,上,注,重,谋,略,讲,究,部,伍,阵,法,善于利,用,城,市作为据,点,防,守,利用平原地区的江河水道来进行运输。建立水,师。南方对北方的主动用兵主要是在春夏时节。春夏时节,正值中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季,江河水涨,便于利用江河水道进行人力物力的运输、投送。
南北双方可谓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鉴于中原地区的气候和地形上的特点,南北双方在天时和地利上都可谓利弊半参。利于南方者不利于北方,利于北方者不利于南方。双方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对方的短处。
在南北对抗比较稳定的时期,双方往往达成一种均势。双方之间的对,抗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某条中间线上稳定下来。任何一方只要越过这条中间线便会面临大的困难,也会遭遇大的抵抗。这条中间线,在东部地区通常是淮河。尽管南方势力偶尔能远达黄河,北方势力有时也能饮马长江,但双方大致在淮河一线稳定下来;在西部地区,则通常是以秦岭为界。
东南的防,御,格,局是一个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的防,御,体,系。南北对抗,南方主要是依托长江和淮河。南方一些军,事,重,镇的形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长江上通巴蜀,中经荆襄,下连吴越,纵贯东西,延绵数千里,上下游之间相互呼应,使整个南方地区的形势得以完整;另外,长江本身即发挥着对抗北方铁骑冲击的天堑作用。南方在长江沿线置列有一系列军,事,重,镇,扼守长江的几处要点。古代长江下游易渡之处有二,一是采石渡,一是刮洲渡,分处建康(今南京)的上下游。建康方面也加强对两处渡口的防守。在这两处渡口的南岸,分别有京口(今江苏镇江)和采石,北岸分别有广陵(今江苏扬州)和历阳(今安徽和县),都,置,兵,戍,守,立为重镇。淮河与长江相表里,发挥着双重的屏障作用。经营淮河兼有防,守和主,动,进,攻两层战略意义。历代保据江南者,对于淮河与长江的这种唇齿关系都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 守江必先守淮”的议论亦随处可见。南方在淮河一线也置列有一系列重镇,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在淮西,主要是钟离(今安徽凤阳)和寿春(今安徽寿县),在淮东,主要是山阳(今江苏淮安)和盱眙。寿春正对颍口(颍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挡颍河或淮河上游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挡涡河之冲。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是泗水,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水运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即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在泗水方向,若取更积极的态势,还可以经营彭城(今徐州)以图北方。随着南北力量的消长变化,其攻守之势也随着而变化南方强,盛时,可以前出淮北进取中原;南方衰弱时,则往往退守长江;南北势均力敌时,则往往以淮河一线为对抗前沿。
黄淮平原是南北交兵的主战场。这一带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既有旷阔的原野,又有纵横的江河水道。秋冬时节,大地坚净,旷阔的原野宜于北,方,铁,骑,驱,驰,利于北方发挥其骑兵野战的特长;春夏时节,江河水涨,利于南方发挥其水,战和守,城,战的特长。因此,无论从时机还是从地利上,双方都是利弊半参,因而易于陷入一种拉锯式的角逐之中。
当时南方所依据的地理优势只是江淮防线。而守江则莫如守淮,守江必先守淮。一旦北方势,力突破淮,河,防,线,则南方只能依,靠,长,江,防,御。而长江漫长的江边不可能处处置,兵,戍,守。也就是说长,江,防,线必须依托于淮,河,防,线,一旦淮,河,失,守,则长江必不可保。而对于北,方,势,力来说,攻破淮,河,防,线并不必登天还难。而且在淮河的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北,方,骑,兵的优势的发挥。
不仅如此,南方的乔迁政,权本身又是为强,敌,所,逼、被,迫,迁,徙的产物,故不免有偏安和不思进取的特性。历史上,立足东南的政,权多以北伐、收复中原为口号,但真正北伐成功的却极少。立足东南的政,权大多能统一江南半壁江山,与北方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很少能统,一,天,下,便跟乔迁政,权的这种特性有关。
宋代胡安国曰:“建康以三吴为东门,荆蜀为西户,七闽、二广为南府。”要保证南,方,政,权的安全,则万不可忽视东,南,防,御,格,局。东,南,防,御,格,局主要是江淮防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广大的西南、中南地区。南,方,政,权要稳定,则必须要依托于整个南方地区。不仅要利用闽广的资源,更要注意荆蜀地区的防,御,作,用。西边有秦岭大散关防线,再往西南则有蜀地,湖北地区又有襄樊防线。所以南,北,对,峙,时,整个防,线就有秦岭大散关、蜀地、襄樊以及江淮等防,线。这些防线缺一不可。南,方,政,权只有保证四个防,线都安全,才能保,证,政,权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南宋偏安如此之久,而最后亡于蒙,古之手的原因。因为南宋虽偏安于东南,但是西南、中南地区仍在。有此防,线,南宋初年才能有北,伐。但是后来大散关失守,整个南,方,防,线,屡,遭,攻,击,后来蒙,古,灭,西,夏,并关中、蜀地,下襄樊,才从西边攻入东南,灭亡南宋。
偏于东南的南,方,政,权总的来说有两道防,御,线。大的防,御就是上面所说的以整个南方地区作为防御区。小的防,御则是利用东南地区本身的水,网,密,布的特,点,牵,制,敌,人。比如南京,则利用本身周围的有利的地形。北有长江,西边有安徽,东边有紫金山、牛首山等。但是依靠小的防,御只能在短期内牵,制,敌,人,并不能长久。若要久安,则要着眼于全南方地区,实行大防,御,政,策。
北方统一南方依靠的并不仅仅是经济上和地理上的条件。最关键的在于人心向背以及政,权,内,部建,设的问题。如果政,治,清,明,百姓和睦,则任何险阻都不是险阻。纵观历史,北方之统一南方都满足了以上的几个条件。
H.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 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LZ您好
我国古代尤其是大运河修建之前,主要的粮食产区就是关中平原,之后扩展到华北,再然后才是江淮以南的。至于华南?!那种丘陵蛮荒之地是唐朝灭亡后才开始开发的!
也就是说古代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统统在北方,这已经从上层建筑上直接给南方统一全国提高了难度。
其次就是南方守备北方的难度远甚于北方防南方,秦岭淮河一线一丢,指望长江是挡不住北方铁骑的。【朱元璋北伐成功靠的是北方自己军阀分裂,然后带兵的王保保目送元顺帝北逃……】
同时南方偏安,不思进取朝廷居多,也有如北方很乱时,南方变着戏法跟着乱的奇葩朝廷(譬如东晋),相较而言,能力二百五但起码人家很进取的孙权都算是南方历代朝廷里的佼佼者了。
当然,任何统一历程说白了都是人心向背,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永远都是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