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外历史 > 苏州回应中国史不是历史学

苏州回应中国史不是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1-03-12 04:53:45

Ⅰ 争论“是不是历史学”,源于公招之己昏昏

今年25岁的刘芳一直学习历史学,但当她报考江苏省苏州市一个公务员岗位时,却被用人单位以她所学专业不是“历史学”为由拒绝。档案局答复说,其招考要求专业为“历史学”,而非“中国古代史”,因此审核未通过。(6月23日 中国青年网)

近段,“白马非马”的招考奇谈此起彼伏,山西吕梁“世界史不是历史学”公招事件刚刚落下帷幕,今又出现了“中国史不是历史学”的笑谈。中国史不是历史学,古代史不是历史学,那究竟什么是历史学,其实不必追究这个问题,是不是历史学的争论,应该源于公招人员的己之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被媒体曝光的“白马非马”之公招笑谈,被要求开具专业证明,几乎都发生在研究生就业过程,而博士生却很少,为什么?且听高校教师的解释:因为博士就业大多对应的是高校,而高校人事部门对学科分类比较了解,但硕士研究生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报考和企业应聘时可能会被询问此事。意思就是因为研究生所面对的招考部门对高校学科分类不了解,所以才会出现依照招考规定死扣字眼、按图索骥的现象。

再看什么是历史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可知,“历史学”属于门类,门类下设有包括“世界史”在内的“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适用于硕士学位授予。但在实际硕士学位的授予上,并无“历史学”专业,这就造成招考岗位要求与硕士研究生无“历史学”专业的矛盾。如果按照毕业证上一字不差的筛选,估计一个研究生都找不到。

对于新闻中刘芳所学“中国史”究竟是否属于“历史学”专业,该工作人员也表示,关于“历史学”在研究生阶段分设为“世界史”“中国史”等3个专业,自己当时确实未完全了解,而按照规定,资格审核工作,要求专业名称一字不差。其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

公招“白马非马”的笑谈,揭示了招考工作人员机械照搬、按图索骥的懒政思维,不知道可以问,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如此简单地将人才拒之门外,怎么让人才在公招中脱颖而出?

公招笑谈同时也向招考部门敲响了警钟,要解决根本问题,还在于彻底摒弃招考工作人员的懒政思维,人社局及各用人单位加强业务学习,深入了解我国高校现行的专业设置情况,准确把握招考工作中的各项政策。要公平公正、依法合规组织好招考工作,确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这是对人才的负责,也是对党和人民的负责。

Ⅱ 苏州大学历史系考研初试是全国统考卷么,是不是考中国史就不考世界史

专业课是自命题,考中国史就不用看世界史的书。复习用书学校的官网上能查到,最好不要自己随便买。

Ⅲ “世界史”“中国史”不是“历史学”真的很荒唐吗

当然很荒唐,这属来于典型的“白马非源马”的诡辩。
历史的记录,凡是写进世界史/中国史的内容,虽然未必做到一切都是真实(因为就连战争中的内部数据都会有相当大的误差,历史记录者在相互矛盾的资料当中最终得出的结论有所偏差很正常,只要不违背常理、有来源,就是可以理解的),但都是有依据的。
因此,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中国史”,凡是被官方认可的历史资料,都是可以参考和使用的。

Ⅳ “中国史”算不算“历史学”

1、考研抄历史学,想考中袭国史,如果是考313历史学基础则是属于全国统考,不是只看中国史就可以了,而是要看中外历史。
2、部分学校的中国史专业是自主命题,只考中国历史综合,不考世界史。具体查看专业目录,只要是考313则中外历史都要考。
3、313没有指定参考书目。推荐使用以下历史学教材:
①《新编中国通史》(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Ⅳ 中国史”属不属“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学
中国史和世界史及专门史,是从不同的内容,版不同专题范围的去研究某一权个专业领域内的历史。
这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之间确实有联系。因为学习历史学,必须学习中国史、世界史和某些专门史,从实践中抽象出理论方法。而学习中国史、世界史和专门史也必须应用历史学的科学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历史科学研究。

Ⅵ 世界史,中国史不是历史学真的很荒唐吗

一般国家在编辑世界史的时候都会把自己的国家画出来,所以中国在编辑世界史的时候会把中国史划出来,或者简单介绍一下。

Ⅶ 世界史和中国史都不是历史:用人单位缺什么

一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一直学习历史学的女生,报考江苏省苏州市吴版江区一个岗位时被用人单位以权她所学专业“中国史”不是“历史学”为由拒绝(该生本科学的是“历史学”专业,研究生读的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中国史”)。
6月25日,就中国青年报报道的女生报考吴江区档案局地方志编纂职位因专业不符被拒录一事,吴江区人社局以“专业设置和报名审核过于机械”向考生致歉。

Ⅷ 中国史不属于历史学 要补什么课

呆湾肯定要上日本历史课和美国历史课。

Ⅸ 如何看待“中国史不是历史学”这一事件

1、首先,掌握一些系统的历史知识、史学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凭兴趣,“跟着感觉走”,读了再多的书,看了再多《百家讲坛》中的历史讲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那么,怎样掌握基本的系统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你可以根据你已有的基础,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著作下点功夫来啃。为什么要先读权威的通史著作,因为它的作者治学严谨,写的书史料翔实,论述、论证比较科学,会启迪你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问题,这就让你初步学习到基本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加上它们是通史,这就使你的历史知识不会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东西。有些新潮的年轻人会说,那些“公认的、权威的”历史著作保守,观点不新。是有这种情况,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才是最值得学的,至于观点、结论本来就不可能永久不变的,否则历史学就不会发展了,就不是一门科学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著的同时,为了张弛结合,也为了培养兴趣,可结合阅读些既生动又严肃通俗历史著作。这些科普型的历史著作必须是公认的、久经检验的,如过去吴晗编的“历史小丛书”以及以后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学者最好不要迷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的历史书,例如大量充斥于书店的什么什么“大帝”的书。也不要迷信外国历史学家的著作,它们当中即使质量较好较权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为中心的,对东方包括中国历史或者有成见、偏见,或者并不真的了解中国历史。当然,看看人家是怎么看世界看中国还是有好处的,我只是说:不要迷信,不要人云亦云,其实对自己中国人写的书也一样。
3、争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学好中国古代史,像《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古代史学名著都没有接触,只是读后人写的历史书,实在太不够了。当然,你不想把历史当作自己的专业,读多读少要根据你的时间和精力,但有可能读多点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会相信那些不负责任的胡诌。
4、把读历史与观察世界和国内的时事政治结合起来,能从历史找根源的就去找,这样学习就更有实际用处了。

Ⅹ 让考生开“中国史”是“历史学”证明能证明什么

6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山西省吕梁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中,因认定“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等情况导致报考者在资格复审环节被淘汰一事,广受关注。报道发出后,本报接到不少同类线索。比如,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今年25岁的刘芳(化名)一直学习历史学,但当她报考江苏省苏州市一个公务员岗位时,却被用人单位以她所学专业不是“历史学”为由拒绝。刘芳对此无法理解,自己本科学了4年“历史学”,硕士学了3年“中国史”,到头来竟“学错了”?对此,刘芳就学科关系向对方作了解释。吴江区档案局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刘芳要以“历史学”专业报名参加资格初审,需要开具“中国史”就是“历史学”专业的证明。(中国青年报6月23日)

关于开具各种“奇葩证明”的故事已经很多了,从媒体到中央高层,对奇葩证明的批判也已经很多,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各种奇葩证明仍然层出不穷;照讲公务员考试是很严谨的事,关系到一些考生一生的命运,毕竟中国人都追求稳定的铁饭碗嘛,结果因为负责招考的政府官员孤陋寡闻或者无知无畏,令考生丧失机会,这算得上是一种渎职失职,因为可以很容易的从网上查到各种专业的设置,加上学校开具的证明,为什么不能通过审核呢?

搞笑的是基层招考要求以“历史学”专业报名参加资格初审,需要开具“中国史”就是“历史学”专业的证明,典型的奇葩证明,中国史难道不是历史学?看起来是常识问题,其实反映出来的是某些基层政府官员不但不作为,而且思想僵化;自己不明白或者不想弄明白,就叫别人去证明,或者机械的抠文字差别,以至于“中国史”是不是“历史学”都成了疑惑,这不是很奇葩、很荒谬吗?信息化时代,要查证其中的区别其实并不难。

耐人寻味的是现在很多人都说政府机关聚集了众多高层次人才,或者说精英都进了政府,但现实看,学历再高、或者专业再强,如果置身在僵化的体制内,往往就自然而然的“入乡随俗”,就同样成了生搬硬套的混日子官吏,要么不作为,要么不想作为;就好比这个“中国史是不是历史学都需要证明”的奇葩,考生已经提供了详实的证据资料,审核中只要按图索骥,或通过各种信息资源求证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些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的学科划分,也就不至于让考生成为政府不作为的牺牲品了。

既然“中国史是不是历史学都需要证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实在很难相信某些居庙堂之高的官员,到底有多少文化?问题是他们的无知或者说僵化,可能葬送无数青年的人生命运。从本科的历史学,到研究生的“中国史”,最后不明不白的成了就业的障碍,这不是悖论吗?

见识过“你妈是你妈、你是你自己”奇葩证明,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史”是不是“历史学”证明的根源,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偏偏在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中成了天问,这不能不说是体制僵化的悲哀。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了空洞的口号,僵化机械的理解和执行文字差别,不去弄明白教育部专业设置的规定,而是选择无视考生利益的刁难,甚至莫须有的审核不通过,那不难想象,今后还会出现更多让人莫名其妙的奇葩证明。最终只能证明,有太多基层懒政思维和机械僵化的工作作风。

参考:网页链接

阅读全文

与苏州回应中国史不是历史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