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辩论事例有哪些
百家争鸣、诸葛亮舌战群儒、商鞅舌战群儒、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顽固派与维新派的论战、立宪派与革命派的论战,等等
『贰』 历史上有哪些经典的辩论
战国时期的名家喜欢讨论名与实的关系,著名的辩论有“白马非马”、“鸡三足”、“一尺之棰,日取其半”等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而同样是儒家大师的荀子则主张“性本恶”,但他们殊途同归,同样都重视后天的学习与磨练,重视环境对人思想品质的影响。战国时的庄子与惠施是一对辩友,动辄就辩论,最著名的就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论辩。三国时的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是小说家的虚构,没有历史依据。唐朝时期,韩愈反对皇亲贵族对佛骨的崇敬,怒斥他们,最后惨败,被贬官到广东潮州。宋朝时苏轼反对变法,被王安石下放劳动改造。司马光上台后召回旧部,准备废除王安石一切新法,苏轼说以前我们反对王安石新法是错误的,有些新法利国利民,不能一概废除。司马光说,苏轼怎么变成革新派了啊,是不是下放改造时中了王安石的流毒了?苏轼拍案而起,大骂司马光没有君子风度,你是什么司马光,我看你更像司马牛。
『叁』 巧舌如簧,中外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辩论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朋友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交谈。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跃出水面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我站的位置比鱼高)
2、列宁和普列汉诺夫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布尔什维克是否应该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夺取政权后是否应该立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是否应该立即实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十月革命虽然已过去了 90 多年,但重温当年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这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从中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3、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意思是: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4、离坚白
公孙龙认为,一块坚硬的白石,用眼看不会看出它是否坚硬,只能看到它是白色的,用手摸不能感觉其白色,只能感觉到其坚硬,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坚石,没有坚白石。这是战国名家著名的诡辩论点。
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看到白时、感觉不到坚,看不到白时、感觉得到坚,看与不看、结果相离,由此推论“石”之中“坚、白”不可并存,故相互分离。(得其白,得其坚,见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
这种论点具体分析了各种感官对于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
5、两小儿辩日
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肆』 历史上有哪些精彩的舌战
刘大使火力全开。这位中国驻英国大使接受了BBC著名记者安德鲁•马尔的专访。面对英国记者“英企能否反过来在中国投资建设核电站”的疑问,刘晓明大使当即反问:“你们有资金吗?你们有技术吗?你们有专家吗?如果你们这些都有,那我们就会像对待法国人一样,与你们合作。”“但我觉得英国在其他方面很强。”刘晓明大使不忘“安慰”对方。
不卑不亢,得理饶人。
『伍』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辩论事例有哪些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朋友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交谈。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跃出水面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我站的位置比鱼高)
2、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意思是: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3、两小儿辩日
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5)历史上精彩辩论小故事扩展阅读:
辩论的三要素:
1,辩论中存在着持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有不同意见的双方或多方存在才能实现思想交锋。一个人不可能自己同自己辩论,一个人头脑中几种方案或做法的权衡和比较,那是思考或思辨而不是辩论。
2,辩论必须针对同类事物或同一问题,即存在着同一论题。
如果各方谈论的论题不同,就不能实现有意义的辩论。例如,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一个人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由于两人所认识的对象不同,因此两个观点不能构成辩论。
只有当一个人说“法律是有阶级性的”,另一个人说“法律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样两个判断才构成辩论。因为这两个判断所认识的对象相同,又是相互对立的思想,而这两个判断至多只能有一个为真,不可能都真。这样就有了谁是谁非的问题,就必然要引起辩论。
3,辩论的诸方有或多或少的共同认识或共同承认的前提,如思维的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和正确推理的方法等,以及如社会公理、科学规律等是非真伪标准和价值取向。
没有这些共同承认的东西,辩论只会是一场混战,不可能得出结论。总之,辩论诸方有共同的话题,而又有不同意见。从哲学观点看,辩论的诸方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陆』 古代聪明辩驳的小故事
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遂曰:
水仙子持内碧容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按:“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
『柒』 历史上能体现能言善辩的故事有哪些
1、老头子
纪晓岚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期间,在翰林院里上班.盛夏的一天,天气燥热,纪晓岚脱衣光背,伏案阅校稿样.一抬头,见乾隆皇帝朝这间屋子走来,来不及披衣服,又怕这样见皇帝是大不敬,于是钻入案下,拉上帷幕隐蔽起来.
没想到,乾隆早注意到纪晓岚的举动了,他不动声色地走进屋中,示意惊慌失措的编辑们静下来工作.然后踱到纪晓岚的书案边,默坐无语.
纪晓岚在案下龟缩多时,听屋内雅然无声,以为乾隆已经走了,便撩起帷幕,探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吗?”
乾隆听了,责怪道:“纪晓岚,你好无礼!什么是老头子?凭什么叫我老头子?讲不出理由来立即赐死!”
编辑们都吓得面容失色.纪晓岚连忙钻出来,向乾隆施礼道:“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为国家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为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乃简称缩写也.”
乾隆听了,笑着说: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晓岚,起来吧!朕赦你无罪.”
2、盛东西
有一年,纪晓岚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乾隆看到一个竹篮子,感到很新鲜,问纪晓岚道:“爱卿,这是什么东西?”
“竹篮子.”
“此物有什么用?”
“盛东西.”
乾隆沉默了一会儿,说:“为什么不叫盛南北呢?”
纪晓岚略一思忖,说:“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这金和木都能装入篮中,所以叫盛东西.而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要是盛火篮子要烧掉,盛水必须漏掉,所以不能叫盛南北”.
乾隆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3、不敢投水
一次,纪晓岚和乾隆帝同游汩罗江.乾隆见这里是楚国大夫屈原投江自尽殉国之地,借机给纪晓岚出了个难题.
乾隆问:“君要臣死,臣应当如何?”
纪晓岚爽快地说:“臣万死不辞.
“你是我的忠臣,我命你立即投江而死如何?”
“臣领旨!”
谁知纪晓岚走到船头,作投江状后,并没有跳下去,而是呆呆地自言自语一番,又返回跪在乾隆面前.
乾隆责问道:“你既为忠臣,为什么不遵旨?”
纪晓岚回答说:“臣正在投水,屈原从江中跳出来骂我说:‘纪晓岚你这小子,你要做千古罪人吗?当年我投江,是因为楚王昏庸.现今皇上英明,国家昌盛,你却要投江,你将当今英主比作何人?’皇上称臣为忠臣,臣岂能欺上诬主?所以不敢投水.”
乾隆听了,眉开眼笑,说:“朕是和你开玩笑,起来吧!”
4、真老乌龟
宰相庆祝80大寿,为借机发财,到处发请帖,纪晓岚也在邀请之列.纪晓岚对宰相的这一行径十分不满,到寿辰前一天打发人给宰相府送去大红幛一个,上写“真老乌龟”四个大字.
宰相看了大为恼火,第二天找到纪晓岚斥责道:“我并没有得罪你,你为何要写字来骂我,跟我过不去呢?”
纪晓岚从容地说:“我并没有骂你啊!君为前朝老臣,年且80岁,是为‘老’;世世代代乌纱盖顶,是为‘乌’;自古以来,龟鹤齐名,都是高寿的象征.魏武帝是何等人物,尚且称颂龟为神龟,欣逢老相国寿辰,以此神物祝颂,当为不妄;‘龟’者,实实在在,当之无愧之意也.怎么说是故意跟大人过不去呢?”
老宰相有苦难言,只得笑着说:“错怪你了,真对不起!谢谢你的一番好意!”
『捌』 历史上精彩的辩论有哪些
最精彩的辩论当属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我来据个例子,像庄子的秋水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玖』 关于 善于辩论 的故事
一老人教二徒弟诡辩。他说:“有两个人,一个爱干净,一个不爱干净。现在有一张澡票,我应该给谁呢?”一人说:“给爱干净的人。”老人摇头:“既然他已经干净了,为什么还要洗呢?倒是不爱干净的人应该洗。”另一人说:“那就给不爱干净的人。”“他不爱干净还让他洗澡,不是强人所难吗?倒是爱干净的人应该洗。”两人面面相觑。老人笑着:“这就是诡辩。”
『拾』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大辩论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和朋友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交谈。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跃出水面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我站的位置比鱼高)
2、列宁和普列汉诺夫
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问题上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布尔什维克是否应该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夺取政权后是否应该立即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是否应该立即实行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十月革命虽然已过去了 90 多年,但重温当年列宁与普列汉诺夫这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从中认真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3、白马非马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
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意思是: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4、离坚白
公孙龙认为,一块坚硬的白石,用眼看不会看出它是否坚硬,只能看到它是白色的,用手摸不能感觉其白色,只能感觉到其坚硬,所以世界上只有白石和坚石,没有坚白石。这是战国名家著名的诡辩论点。
眼看不到石之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手摸不到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无白”(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
看到白时、感觉不到坚,看不到白时、感觉得到坚,看与不看、结果相离,由此推论“石”之中“坚、白”不可并存,故相互分离。(得其白,得其坚,见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
这种论点具体分析了各种感官对于事物的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认为人们感觉接触到的事物的各个属性,都只能是绝对分离的独立体。
5、两小儿辩日
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