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历史上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急!!!!!
历史上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断箭》: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❷ 教师感人故事
汪来九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潭乡毛田小学的教师。35年来,汪来九始终坚守在大山里的三尺讲台,在“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担负起毛田小学6个年级和学前班12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工作,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教学的复式教学方法,为一个200多人的村民组,先后培养出70多名学生到大中专学校学习。 35年里,毛田村民组没有一个孩子辍学,没有一个学生留级,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赢得了当地村民的高度赞誉。
陶海林是海南省工业学校的教师。他从教19年来,忠于职守,情系职教,被誉为“专家型”教师。他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连续15年放弃寒暑假的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立了“会计模拟实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他关心学生,无私奉献,尽管收入不高,但先后捐款7万余元,资助20多名贫困学生顺利修完学业;他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谢绝多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扎根在少数民族山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昭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何家营小学的校长。自1982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张昭24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爱校如家,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想方设法为孩子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今年7月13日凌晨,张昭校长在学校值班时,发现两名盗贼正在行窃。在与盗贼英勇搏斗中,身受重伤,经医院全力抢救,实施了脾脏摘除手术后脱离生命危险。张昭同志热爱集体,视国家财产胜于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铸就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英雄形象。
王玉贵现为山东省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他从教27年来,一心扑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上,严于律己、严谨治教、精益求精,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2005年3月12日晚,王玉贵同志在值班巡查时,发现一伙歹徒在教学楼殴打学生,他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制止,徒手与歹徒搏斗,被歹徒连砍5刀,其中一刀险些刺穿胸腔。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王玉贵同志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自己的鲜血保护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人民教师的神
❸ 古代老师教学生的故事
1、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2、皮尔 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3、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4、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5、“我离不开我的学生”
1989年王平接任财三1班(86级1班)的班主任。 这个班有几个出名的捣蛋鬼,组织纪律特别差,不是迟到就是早退,不是上课讲话就是抄袭别人作业,在班上造成极坏的影响。
再加上当时正遇上国家经济调整,企业三年不招工,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毕业后怎么办?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使大家不能安心学习。这个班的学生人心很涣散,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不及格的人数竟高达50%。
为了帮助他们,王平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动之以情,还晓之以理。她用自己的师爱真情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架设了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
在学生就业方面,王平老师首先帮助大家认清形势,正视现实,并多次组织他们讨论,终于使同学们看到就业的路不只是国营企业这一条。同学们说得好,人的价值不在于找到一个好单位,而在于找到一个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就业观转变了,危机感变成了紧迫感,消极变成了积极,压力变成了学习的动力,期末全班考试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大面积教育的基础上,对班级的差生王老师更是关怀备至。
柏建同学家住得较远,加上交通不便,常常早饭来不及吃就到了学校。下课铃一响柏建就迫不及待地冲到食堂窗口,排队买早点,可往往不到下课铃响心就不安了。
王老师看在眼里,于是天天主动帮他买一份早点,为他安心学习创造了条件。看着冒着热气的早点和倒好的开水,柏建眼里湿润了。这件事虽不起眼,但却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后来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一次,石小明同学急性阑尾炎突然发作,王老师得知后立即和班上的学生将他送进医院,并亲自为他挂号,陪他输液,连中饭都没有顾上吃,一直守护到下午三点多钟。在石小明住院期间,王老师还经常买东西去看望他。石小明和他的家长看着王老师走路不便的身影,衷肠百转,非常感动。
❹ 介绍历史老师的文章
……(开场白咱帮不了)
根据我个人总结,我们的历史老师有以下几点特色:一、板书精要,讲解透彻。(板书就是在黑板写知识重点,怎么补充要结合你实际)二、寓理于史,寓教于乐。(通过讲史明白道理,通过典故增加教学趣味,具体事例和效果你自己编)三、见解独到,发人深省。(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历史的角度。你要突出教师功底深厚,见解独特,使学生受益匪浅)……(过渡句自己想)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开阔了我们思维活动的时空,提供丰富的前车之鉴,使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多一条思路、多一分厚重、多一个借鉴。历史是活着的,它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要学好历史,就必须注重学习的方法。首先心态要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你很痛苦的翻开历史课本,那里面的内容你还看的下去吗?说看的下去,那是骗人的!听课也是一样的道理。其次,用你的兴趣引导你前进。你英语特好,就是不喜欢历史。那好办,找英文版史书,看看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对你来说是巩固英语,实际取到看历史的作用。这比直接看教材效果好的多!第三,历史就是一条时间组成的线。每个时间点、时间段上都有我们必须知道的事件,这是关键。因为没有事件,起因就不被发现,意义就无从谈起,历史就成了无源之水。
(具体怎么夸你老师,我怎么知道?夸要夸的不露痕迹,低调低调!)
❺ 如何把历史故事巧妙地穿插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要有明确而又科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完整形式丰富的教学过程,更要有有效的目标达成.要完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更需要师生的双边互动.教师的引导就是要求老师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自主学习与探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思考与动手能力,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知识的教学、职能的发展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知识教学是基本,智能培养是核心,思想教育是灵魂.我们从知识入手,培养和发展学生智能,使其受到思想教育.故而提高学生智能、加强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与责任.而职能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的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方法的引导、探究式的启发与归纳.问题的设计极其重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与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笔者从事教育21年,而从事历史教学11年了,下面我仅就自己10多年的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设计课堂问题与大家交流与探讨,如有不妥,敬请指正.一.导语设计问题 从导语开始设计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导语是有着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要自然、流畅,而不是牵强附会.怎样由上一节(前面)学习内容很自然过渡到新学内容,并且能留下悬念,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例一:七年级(上) 第九课 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学完以后,紧接着学习:第十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了解由于秦的暴政引起陈胜吴广起义并推翻了秦的统治,那么秦的灭亡将会有哪个政权建立?面对农民战争后的经济萧条,新的统治者将会采取怎样措施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结果会如何?要想解决这三大问题,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第十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三个问题相互关联,悬念迭起,学生会有极大兴趣的.例二:九年级(下) 第十一课 西方世界社会秩序的调整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下一课罗斯福新政与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我的导语是: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方世界社会的秩序调整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了解通 过巴黎和会 与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亚太地区的矛盾,形成了战后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4---1929年是世界相对稳定时期,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在战后发展“繁荣时期”,但繁荣的背后隐藏这危机,很快爆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有三大特点,损失最大的是美国和德国,面对这场经济大危机,美国和德国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摆脱经济呢?今天我 们就一起学习第十二课罗斯福新政与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二.课题是设计问题 从学习的课题入手提出问题,直入要害,紧扣重点,突出重点,每一课的题目就是本课的核心、重点,开门见山突破重点,可以事半功倍,会有更好效果.例一:七年级(上)第八课 秦的统一 今天我们学习秦的统一,请同学们探讨以下问题:1.秦统一的条件 2. 秦统一了哪些方面?又有哪些具体措施?你最欣赏哪项措施?并说明理由.3.秦统一的各项措施有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措施现在还在起作用? 例二:九年级(上)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从题目可以提出一下问题: 1,大河流域有几大河流?共有几大文明古国?并从东向西依次说出其名称.2.上古文明为哪个社会的文明,这些文明的共性是什么?三.链条式设计问题: 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使问题紧凑,拓展学生思维,也更能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 例一: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是什么关系?西汉初年实施休养生息的背景什么? 2.休养生息重点解决了发展农业方面的什么问题?休养生息的作用是什么?对西汉又怎样的影响?汉高祖、文帝、景帝治理国家的措施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借鉴? 例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经历几代皇帝?这几代皇帝的共同作为是什么?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时期,请你分析其繁荣的原因有哪些?一个国家强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四.图片式设计问题 借用图片设计问题,比较直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把知识与图片结合起来,其实也是知识的运用与联想. 例一: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并回答问题: 图一 田纳西河水利工程 图二 蓝鹰游行在纽约举行 1.图一是罗斯福新政中解决什么问题?他还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该问题? 2.图二有事罗斯福新政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其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你是如何评价其新政的?2007年以来的经济危机还未过去,各国借鉴了罗斯福的哪项措施来摆脱危机? 例二: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并回答问题: 1.由两幅图,看出日本军队前后有何变化?这种变化给日本、中国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这两幅图与日本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例三: 图一 攻打冬宫 图二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图三 秋收起义 图四 井冈山会师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并回答问题: 1.列宁说“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爆发革命”与图一图二有关,是什么事件?其性质是什么? 2.图三图四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所走的路,两国革命道路有何不同?给你有何启示?五.综合归纳式设计问题: 就是把相同或相近几个事件放在一起,找出共同点,进行归纳,拓展提升,得出一种感想或认识、启示. 例如:1.从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的事件中,他们几位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请问这种精神是什么? 2.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你的感想是什么? 3.由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思想运动给你的认识什么? 4.由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你的到怎样的感悟? 总之,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灵活性、归纳性和提升拓展性,方可起到将智能培养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语言精练、简洁,通俗易懂,也需要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要有深挖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自成一体,驾轻就熟,灵活运用,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的问题,使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切感,历史的人和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在轻松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寻找知识与快乐.
❻ 我的教学小故事
我的教学小故事
讲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我想每个教师肯定有很多。 虽没有那么多的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但也有印象深刻和意义深长的故事情景。
面对一年级学生。他们是这么的“年幼无知”,一切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学习习惯都要慢慢地教、一步一步地学,那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树立威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我开始板着脸孔上课,上课时只要有一个孩子说话或搞小动作,都会受到我的严厉批评。经过一段时间,我是能控制课堂纪律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他们也很少课后粘着我“说三道四”,我多少有些失落感,怎样才能让学生既听话又不敬畏我呢?我开始思考。
和一些调皮孩子的家长聊过后得知孩子对批评已经习以为常,越是骂他越没有改进的迹象,我是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他们爱听表扬,喜欢被关注,“温严并用”这个词这时浮现出来,对了,我何不用表扬鼓励的话来代替训斥呢。
第二天课堂上我对影响课堂纪律的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的更好。”刚开使效果甚微,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总是坚持鼓励他们,并且设立了奖励机制,只要举手回答问题、遵守纪律、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工整者、知错就改者被表扬三次的奖一朵小红花。久而久之孩子们能够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只要我一说鼓励、表扬的话就能迅速专注。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严厉的批评,并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希望他们更好,对我的态度也既敬又亲。
虽然这些经历是老调重谈,但是我们老师往往是气过了头而忘记方法,一味用冰冷的面孔熄灭了学生心中的热情,使课堂气氛冰如死水。要知道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励,一句鼓励的话会成为孩子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班上有这样一个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还可以,而且小嘴巴能说会道,好像一只小“百灵”。但她父母没时间管她,年迈的爷爷、奶奶宠着她,她自己由于年龄还太小,虽有几分聪明,但自制能力不强,且爱哭鼻子。有一次,她因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出来而急得大哭。从此,我就留心地观察她。还有一次,她和宋漩在玩投沙包,一连输了四次,竟跑进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场,哭完了又拉着宋漩再投沙包,直到赢了才罢手。我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朗读、讲故事上来,同时给予她具体指导。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小女孩书读得悦耳动听,讲起故事来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讲故事”比赛中,被小朋友们评为“故事女王”。
我体会到: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心中隐秘的活动,脸上流露的神情,生活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一切即使刚刚露出端倪,不会引起常人的注意,也应成为教师捕捉的对象。或是因势利导,或是防微柱渐,并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进程,规范学生的行为.
❼ 历史故事类课文如何教
《第八次》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外国历史故事,讲的是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董老师的第二课时设计巧妙,流程清晰,令人耳目一新。听了这节课,我颇有启迪与思考: 一、构建板块,脉络清晰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认为,落实好这一点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学会“用教材教”,要求教师能正确地解读教材,不仅读懂其“原生 价值”,更要读懂“教学价值”。这节课,董老师能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以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为主线,紧扣反映人物情感变化的三句话:1. 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2. 对这场战争,布鲁斯几乎失去了信心。3.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课始,以听说句子的形式呈现出来,既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更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中,围绕这三句话展开教学,精巧地设计了“英勇地抗击”、“失去信心”、“恢复信心”三个板块,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既紧密联系,又层层推进。这样的课堂设计,给人简洁、清晰的感觉,符合故事类课文紧扣故事情节展开教学的要求。值得学习借鉴。 二、引导质疑,授之以渔 薛法根老师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探究精神的培养,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董老师的这节课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如:(出示:对这场战争,布鲁斯几乎失去了信心。) (经老师耐心指导,生说明了理由) 师:补充板书(加上“几乎”) 从以上案例中,能看出耐心的董老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三、角色体验,感悟精神 再如: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样子,体悟人物重新树立信心时的豪情。 四、巧抓空白,发展语言 ”此情境的创设, 实现了与故事主人公同位同步的境界,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了董老师的这节课,有些许不成熟的想法:1. “蜘蛛结网”的故事,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然后进行复述或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只要学生能讲好故事,也就意味着学生从走进文本到走出了文本。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自己去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感悟蜘蛛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达到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2.
❽ 关于历史上老师教育名人们的故事 也就是关于师恩的故事
师恩难忘
刘绍棠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赏析】
刘绍棠是著名作家,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很有成就。是谁培育了他,是谁使他开了窍呢?是他的启蒙老师——田老师。
田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但他教课很有特色,他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使“我”听得入迷。就这样,作者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了上千个故事,并在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