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故事成语,不少于四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1\指鹿为马
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有一天上朝时,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陛下,这是我献的名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听了,大笑说:“承相啊,这明明是一只鹿,你却说是马,真是错得太离谱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说是鹿呢?”二世觉得纳闷,就让群臣百官来评判。大家心想,说实话会得罪承相,说假话又怕欺骗陛下,就都不出声。这时赵高盯着群臣,指着鹿大声问:“大家看,这样身圆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赵高的势力,知道不说不行,就都说是马,赵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说是马呢?他以为自己疯了,从此越来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赵高来操纵。
赵高暗中把那些说实话的人杀掉,又派人杀死二世,霸占整个朝廷,最后终于导致秦朝灭亡。
2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3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本篇故事讲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王贪恋晋王送给的玉石,保马,答应借路给晋国.虞国大臣宫之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王,但他不听,让晋国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回来时顺势消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意思是说有许多事物之间就像嘴唇与牙齿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同样,虢国被晋国消灭了,虞国就会失去支持和依托,也很难逃脱灭亡的命运.
4 草木皆兵
东晋的时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坚,想要征服中原,统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调兵90 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迫进淮河,进攻东晋。
弱小的东晋沉着应敌。大将谢石、谢玄率兵去淮河迎战。
前秦王苻坚觉得自己有百万强兵,粮草堆积如山,打一个弱小的晋朝是不费吹灰之力的,而且应首战告捷,一举攻占寿阳。苻坚自信必胜,于是派东晋降将朱序去谢营劝降,可是朱序到了那里不但没劝降反而告诉谢石说:“秦军虽夸口说有百万强兵,可大部分还在路上,如果现在乘秦大军未到,迅速打过去,败其先锋,后军锐气就可弱 。”于是谢石立刻派部下刘牢率精兵5 万趁着天黑,渡过洛涧奇袭秦军,结果苻坚的军队大败。
苻坚吃了败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楼,朝淝水南岸的晋军望去,不由地打了个冷战。苻坚远远望见晋军队伍整齐,士气高昂。再看,八公山上草木丛丛,迎风摇曳,他以为那是晋兵,不觉惴惴不安,自言自语道:“晋兵真不少啊。”
后来秦军士气极度低落,苻坚的指挥已无能为力,结果秦军全线崩溃,苻坚中箭逃回洛阳,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从此前秦王朝日趋瓦解。
5 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怎么办呢?曹操心眼多,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去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大家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里都不觉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觉得渴了,于是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后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类似的成语还有画饼充饥。
⑵ 出自历史故事的四字词语都有什么
1. 匡衡凿壁
发音 kuāng héng záo bì
释义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闻鸡起舞
发音 wén jī qǐ wǔ
释义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黄袍加身
发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释义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出处 《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8.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9.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10.卧薪尝胆
发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⑶ 十个含历史典故的成语含解释
1.匡衡凿壁(匡衡凿壁)
【出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西京杂记》卷二
【释义】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勤学
【近义词】凿壁偷光
【押韵词】舳舻相继、舍身取义、安心乐意、英英玉立、河山带砺、率性任意、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举例】因效匡衡凿壁之义,于墙上穴一小孔,置灯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书房壁》
2.老泪纵横(老泪纵横)
【出处】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常与“泣不成声”连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同韵词】电照风行、心和气平、兵无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横行、事无二成、少年老诚、一气呵成、便宜施行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3.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出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凭空捏造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捕风捉影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事出有因
【押韵词】眠花卧柳、齐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雳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鲐背苍耈、红灯绿酒、一介不苟、引领翘首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论。他认为宇宙的形成过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4.近水楼台(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5.鸡鸣狗盗(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7.坚贞不屈(坚贞不屈)
【出处】坚强而不屈,义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后汉书·王龚传》
【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意志坚定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同韵词】批吭捣虚、穴处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驹、乘隙捣虚、温恭自虚、投刃皆虚、华屋丘墟、穷大失居、丢卒保车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8.盲人摸象
【出处】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大般涅盘经》三二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相反词】洞察一切、仰视观察
【同韵词】东游西逛、后来者居上、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详略得当、打翻身仗、层峦迭嶂、门户开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狂涛骇浪、大失所望
【成语故事】古代佛经里讲到有几个盲人去摸大象,一个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棍子,一个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像扇子,一个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像绳子。因为他们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看到大象的整体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战国策·齐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归附者踵接。 《宋史·李显忠传》
【释义】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多时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熙熙攘攘、熙来攘往
【反义词】地广人稀
【同韵词】雾兴云涌、堤溃蚁孔、血气方勇、小怯大勇、恃强怙宠、成何体统、大智大勇、血气之勇、贯鱼成宠、北辰星拱、......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给他走正门,说齐国没人就派这个矮人来。晏婴说齐国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齐国的出使规矩就是无能的使臣只能去见无能的国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典故】《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理直气壮
【相反词】理屈词穷
【押韵词】出内之吝、情至意尽、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砺世摩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民保于信、言之过甚、高谈弘论、黄中内润、单传心印、......
【灯谜】闯王登基改国号
【成语故事】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1.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12.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陷害人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词】助人为乐、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韵词】择善固执、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鱼秉直、一资半职、一口不能着两匙、词正理直、船到桥门自会直、半文不值、设官分职、......
【年代】古代
【灯谜】往井下人滚石头
【邂逅语】推人下井还要滚石头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为过失而被贬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忧郁不得志而死。文学家韩愈见好友被小人进谗言而替他打抱不平,为他写墓志铭深刻揭露那帮落井下石的人,同时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时指天发誓掏心窝的人
14.励精图治(励精图治)
【出处】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 《汉书·魏相传》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宋史·神宗纪赞》
【解释】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雄才大略
【相反词】丧权辱国、祸国殃民
【同韵词】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穷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适、逆天行事、前尘影事、旷职偾事、少不经事、......
【年代】古代
【灯谜】医学
【成语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刘询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假借太后命令欲杀魏相,汉宣帝先发制人将霍氏满门抄斩,从此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
15.乐极生悲(乐极生悲)
【典故】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史记·滑稽列传》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高兴到极点就生灾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反义词】乐而忘返、乐不可支
【同韵词】暴戾恣睢、长傲饰非、治乱扶危、蕙折兰摧、凤皇于蜚、招事惹非、大雪纷飞、双宿双飞、早出暮归、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谜语】笑死人;江州司马青衫湿
【歇后语】新媳妇流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小就继承了王位,他一味贪图玩乐,在都城临淄建造“稷下”宫,让能言善辩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国侵略齐国,淳于髡凭口才请来赵国救兵解围。齐威王摆酒庆功,淳于髡趁机给他讲乐极生悲的道理,帮他成为明君
16.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出处】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天保》
【释义】疆:界限。万年长寿,永远生存。用于祝人长寿。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祝人长寿
【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寿比南山、极寿无疆
【同韵词】规圆矩方、挖肉补疮、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惹祸招殃、济世经邦、灌米汤、锐不可当、瘗玉埋香、鼓旗相当、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谜语】最大的寿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有描写农奴的生活图景,农奴们一年忙到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而他们的主人们每天都是过着莺歌燕舞的生活。他们每年都要搞年终宴会,杀猪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万寿无疆”
17.万死不辞(万死不辞)
【典故】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用法】作谓语;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视死如归、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反义词】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韵词】麤衣恶食、聪明正直、揽名责实、绊脚石、纥字不识、麤袍粝食、燕岱之石、牡丹虽好,也得绿叶扶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权,骄横跋扈,为自己修筑宫殿,准备篡位。忠臣王允担心汉室江山,他问自家歌妓貂禅能否帮他的忙。貂禅说她为大人做事万死不辞,于是王允将貂禅许配给吕布后,又进献给董卓,借吕布的手杀了董卓
18.七情六欲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语、宾语;形容人的感情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五情六欲
【反义词】四大皆空
【同韵词】群分类聚、穿文凿句、拂衣而去、言来语去、井井有序、搓绵扯絮、春秋积序、一替一句、千条万绪、设心积虑、......
【年代】近代
【成语故事】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而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佛教认为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处】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史记·张丞相列传》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用法】作谓语、状语;形容口吃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支支吾吾
【相反词】油嘴滑舌
【同韵词】猛志常在、飞土逐害、布衣韦带、优胜劣汰、沉着痛快、意出言外、赤诚相待、吃糠咽菜、万般无奈、胡孙入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汉朝初年,汾阳侯周昌跟随刘邦打天下,刘邦宠爱戚姬,想废太子立戚姬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周昌不顾个人安危上殿晋见,结结巴巴不知说什么为好,就是阻止刘邦废太子。刘邦非常感动,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
20.两袖清风(两袖清风)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同韵词】战兢兢、一个萝卜一个坑、虎口余生、声价倍增、一路风清、口口声声、远来和尚好看经、济弱扶倾、画龙点睛、身微言轻、......
【灯谜】马蹄服
【歇后语】胳膊弯里打凉扇
【成语故事】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21.空前绝后(空前绝后)
【出处】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宋·赵佶《宣和画谱》
【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不寻常的盛况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绝无仅有、亘古未有、史无前例
【相反词】比比皆是
【同韵词】男女老幼、与天地同寿、黄干黑瘦、无出其右、积素累旧、异姓骨肉、一蹴而就、无疆之寿、循循善诱、东挪西凑、......
【谜语】木屐;无始无终
【邂逅语】马蹬子钉掌;女同志穿凉鞋
【成语故事】晋朝大画家顾恺之所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善于画山水人物,传说他画龙点睛。唐朝画家吴道子集绘画与书法于一身,让人叫绝。后人说顾恺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张僧繇的成就后人莫及,吴道子则是空前绝后
22.曲高和寡
【出处】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解释】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讽刺意味
【结构】复句式
【近义词】阳春白雪
【反义词】下里巴人
【同韵词】尻轮神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笔成雅、不变之法、束兵秣马、半真半假、临崖失马、避世金马、......
【年代】古代
【谜语】一钩新月伴新主
【邂逅语】毛驴嗓门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襄王问文学家宋玉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宋玉有意见,怎么没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个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阳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23.如雷贯耳(如雷贯耳)
【出处】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解释】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客套话
【结构】动宾式
【相近词】名满天下、闻名遐尔、如雷灌耳
【反义词】无名小卒
【同韵词】......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图谋篡位,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愿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伤(救死扶伤)
【典故】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释义】扶:扶助,照料。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医生的职责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治病救人
【相反词】落井下石
【押韵词】桂子飘香、死而不僵、鸿案相庄、纲挈目张、歧路他乡、以柔制刚、剜肉成疮、直接了当、捉贼捉脏、鱼米之乡、......
【年代】古代
【灯谜】医生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汉武帝打入大牢,被处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来信要他“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任安也因事下狱当斩,司马迁给他写信,叙述自己是怎样忍受痛苦活下来。他当时为李陵辩护,说他英勇善战,使敌人无暇救死扶伤
25.集思广益(集思广益)
【出处】国家所以设立衙署,盖欲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挟私,贤者亦集思广议,以济其事。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
【解释】指集中众人智能,广泛进行议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博采有益的意见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群策群力、广开言路
【反义词】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押韵词】出何典记、小本经济、指天画地、寸长尺技、上气不接下气、春回大地、张筵设戏、啼天哭地、阳煦山立、难兄难弟、......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有部下反对他这样做,他认为这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有益的建议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释义】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含血喷人、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相反词】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押韵词】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强将猛、称锤落井、多快好省、大梦方醒、大煞风景、飘萍断梗、忠心耿耿、返躬内省
【成语故事】古代传说水中怪物蜮,形状像鳖,只有三条腿,嘴里有一条像弓的横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经过时就喷射沙子,被喷之人就会生病,非常痛苦,严重的直到死亡。由于它很坏,人们一旦见了一般都是想办法避开
27.画蛇添足(画蛇添足)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28.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出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称赞年轻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少年老成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同韵词】摧折恶类、好施小惠、亏于一篑、截辕杜辔、风通道会、不进则退、木朽形秽、楛耕伤稼,楛耘失岁、阿尊事贵、倚姣作媚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几个小孩在游玩,他问其中一个不玩的小孩,小孩说疯玩会有伤害的。小孩筑城挡住了孔子的车,孔子问为什么不让车,小孩说从来都是车避让城堡没有城堡让车的,孔子听后叹息道:“真是后生可畏!”
29.祸起萧墙(祸起萧墙)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同韵词】拘俗守常、龙飞凤翔、纷纷洋洋、狐埋狐扬、龙战玄黄、骑鹤上扬、愁多夜长、问道于盲、平平常常、动静有常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30.害群之马(害群之马)
【出处】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庄子·徐无鬼》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危害集体的人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
【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
【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砖加瓦、雍容尔雅、熟羊胛、富商大贾、强不犯弱,众不暴寡、片鳞碎甲、虚舟飘瓦
【成语故事】传说黄帝轩辕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讨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个牧马的孩子,黄帝向他问路,孩子告诉大隗的住处。黄帝问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和放马一样,只要那去其害马就可以了。”黄帝顿悟其中道理
⑷ 有哪些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分别出自哪里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如火如荼——出自《国语·吴语》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探骊得珠——见于《庄子列御寇》
⑸ 历史典故的四字词语【4个】
1.近水楼台
【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优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义词】隔岸观火
【押韵词】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负才、助边输财、土木形骸、手到拈来、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计斗负才、惠然肯来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2.鸡鸣狗盗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小本事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旁门左道
【反义词】正人君子
【同韵词】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夺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图报、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骄戒躁、闳远微妙、三星高照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3.破釜沉舟
【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同韵词】冥漠之都、雨歇云收、与羊谋羞、养尊处优、一壑一丘、归正首丘、帷幕不修、黄干黑廋、皮里春秋、无妄之忧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4.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宋·范公偁《过庭录》
【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落选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一败涂地
【相反词】名列前茅
【同韵词】先我着鞭、缺吃少穿、沥胆披肝、春满人间、陈旧不堪、鹏抟九天、窥见一斑、瓮尽杯干、粲然可观、沥血披肝、......
【谜语】写中文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5.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词】三迁之教
【同韵词】学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计多端、沸反连天、阴凝冰坚、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间、伯仲之间、......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⑹ 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2、围魏救赵(w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⑺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望梅止渴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三顾茅庐
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3、四面楚歌
典故: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4、卧薪尝胆
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
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5、背水一战
典故: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
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⑻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1、三顾茅庐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魏武帝旅行失去水源,军队都渴,于是命令说:‘前有大梅林,梅子,酸又甜,可以解渴。士兵听了’,口水都流出来,乘此得以和前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抛砖引玉
【解释】: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释义】:想抛出砖去引回玉来,却得了个坠子。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谦词。
4、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赵高想作乱,怕群臣不听,于是先进行试验,拿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马啊。’二世笑着说:‘你错了吧?对鹿为马。’问身边的人,左右有人沉默,有人说马以迎合赵高。”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唐 房玄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半夜听到荒鸡叫,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了。’于是起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⑼ 历史典故的成语
那多了去了 基本成语都有它的历史出处和含义的 比如凿壁偷光 亡羊补牢 愚公移山 不耻下问 还有三十六计里很多都演化成成语了 基本上每个都有出处和典故的
⑽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