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位历史人物成为联系两族间友好往来的使者
一、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堂课之前,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就定位这样几个重要的方面。第一,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不止是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关注到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第二,教学过程情境化。每一个问题的抛出都有特定的情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在情境中感悟生活的能力;第三,全面综合的原则。教学的三维目标都要努力落实,不是只重知识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而不只是应试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而不只是部分学生。
二、教材分析
1.课标的具体要求: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2.本框为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的第二框内容: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本框内容承接着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而我们的学生们出国留学的机会也非常多,所以学会正确面对文化间的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年关于思想品德思维的培养,现在的八年级学生基本上能够用较为理性的方式来思考,而不是像在七年级时,几乎全是需要有大量视觉和听觉上的感性冲击。此外,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大部分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思考和交流,并且知道要跟随教师一起做笔记等。这些都为学习本框内容有着很好的影响。
同时,八年级学生属于初中三年最为叛逆的时期,情绪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看问题容易走向极端,因而对于本框的这种需要辩证思考的问题,例如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也应保护、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等,可能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点儿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②懂得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知道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④认识到青少年有责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⑤知道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①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
②摈弃在尊重文化多样性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
②理解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面对外来文化,要具有开放的胸怀,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2.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和做法。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法 情境感悟法 讨论法 辩论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讲授法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等工具,在准备课件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大量与本框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和文字性的课程资源。
2.教师还应在课前了解学生对本框内容的了解程度,并据此设计提问,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相应的梯度。
3.指导学生课前熟悉教材,做好预习工作。
九、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大家知道中外历史上有哪些友好往来的代表人物及其事迹吗?
学生简单讨论并回答:中外友好往来的代表人物及其事迹。
教师小结: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唐朝的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等等。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了咱们中国,比如比较出名的又马可波罗,他所写的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强烈向往;还有利玛窦也是意大利的传教士,也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把很多西方的文化习俗带给了咱们中国!
过渡:既然古人都能与其他国家的人交往得这么好,那么我们呢?作为当今时代的青少年又应当如何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们交往呢?让我们带着这个核心问题来共同学习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新课讲授】
过渡: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就先得看看大家对这些事件是如何看待的?
活动一:教材P61方框中Mary与小雪的故事
设问1:假如Mary是个中国女孩,你想她在这样两件事情中会如何表现?
(吃饭时抢着结账;送走客人之后才拆开礼物)
设问2: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应了中美两国什么方面的不同?
(文化上的差异和不同)
设问3:那么对于Mary的处理事情的方式我们能以好或者坏来进行评价吗?
(不能,因为这是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不存在高低上下优劣之分,当然也没有好坏之分。因为如果在美国你不像Mary一样处理事情的话反倒又会被看成是不懂礼貌的表现呢!)
过渡:所以,请问大家,在当今世界已成为地球村的状态下,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对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呢?
引导:是要排斥还是要沟通呢?是拒绝接受其他文化还是要尊重其他文化呢?
(要沟通、要尊重)
1.面对不同的文化/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1)应该采取沟通的态度,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2)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过渡:除了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请看教材P62相关链接中的小故事。
活动二:讨论——要不要保护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提示:首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这个小故事
引导: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文化,那么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要不要保护呢?
尤其是像梁思成这样,不但保护中华文化,而且保护曾经侵略过我们的日本的文化,这等于是在保护敌人的文化!这搁着咱们有的同学啊,说不定心理都在想,炸吧,最好把日本全本炸光,夷为平地最好!可是梁思成却主张要保护日本的文化。他的行为你能理解吗?能否解释梁思成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提示:此处一定要引发学生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学生单独回答)
教师小结:梁思成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在于他明白,日本的这个建筑文化,不仅仅是属于日本一个国家,也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想一想,如果全世界的优秀文化例如英国的大本钟、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日本的富士山和樱花全部都没有了,那么世界该是一种多么单调的状态。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全球意识有一种开放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了,不能在自私自利地只保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了。如果这样,就是太狭隘了!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第二个重点内容!
2.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也要保护吗?为什么?/当今时代,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1)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要尊重并加以保护。
(2)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有了这种胸怀,地球村的文化会更加绚丽多彩。
过渡:既然说到要尊重和保护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那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再去比利时看看,看看那个城市又在盛行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活动三:比利时的汽车文明——如何对待外来文化1
引导:咱们西安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已经悄然跻身于国际“大堵市”了,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如果走南北中轴线的话,就能领略到这个大堵市的魅力了。尤其是从北门到钟楼这两站路,虽然红绿灯比较多,交警也很多,可就是堵得不得了!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谁都不让谁!可是,在比利时的城市,很少有红绿灯,行人和车辆却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秩序井然。
设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先自己猜测一下原因)
小结:那我们就一起再来看看比利时为什么没有红绿灯却还能够秩序井然的原因吧!请看教材P61-62的小故事!
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1-62的小故事。
过渡:现在我们来回答这个故事后面的这三个问题。
设问1:在比利时,城市很少有红绿灯,为什么能够秩序井然?
(因为提倡是一种汽车最后的文化)
设问2:你对“只有人,才是万事万物的红灯”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人是万物的主宰,只有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地控制万事万物,让他们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受到他们的制约)
设问3:欧洲的汽车文明,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之处?
(有,也在提醒我们要想一个城市更好地发展起来,必须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要学习他们的规则意识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等)
过渡: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很多文化对我们中国都有着很好地借鉴意义。那么我们面对着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化,除了也要对它们进行尊重和保护之外,还应当怎么做呢?
(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引导:这才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之一!
3.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转折:但是在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却也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令人非常尴尬的情况。
活动四: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之2
情境一:出去吃饭,非肯德基、麦当劳不去,因为去这两个地方才觉得有档次;喝饮料也要喝可口可乐,鞋子要穿耐克的,手机要用iPhone的,相机要用佳能的,总之吃穿住用行的一切都得是进口的!
情景二:圣诞节过得比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都热闹,情人节比七夕节更有气氛。
情境三:还有更夸张的啊,在文化领域,看电影必须是好莱坞大片,看电视剧必须是韩国的,看动画和漫画必须是日本的。
引导:总之,这一系列的情境都向我们表明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就只喜欢外来的文化,觉得咱们国家自己的文化就是不好的。
设问:这些同学的这些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第一,我们的文化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第二,外来文化并不一定都是好的)
教师举例:拿咱们所熟知的好莱坞系列大片007来说,它里面的故事情节总是这样:世界上的某个地区发生问题了,即将影响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了,很多人去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007去了,问题迎刃而解啦!它其实在影片中宣扬的就是一种强权文化,我们美国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国家!
设问:所以,对于外来文化中的这些强权主义我们也要一并学习过来吗?外来的文化我们就要把它们照搬过来吗?
(不能,我们只学习它们之中优秀的部分,糟粕的部分不能学习!)
过渡:用咱们教材上专业的语言来总结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对待外来文化的第二个正确态度!
(2)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过渡:还有,像刚才举得例子之中的那些学生,全身上下,吃穿住用行全都是外国货,他们还能被称之为我们中国人吗?他们身上还有我们中国人的特色吗?所以,这也提示我们在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同时,也别忘了自己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
(3)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过渡:接下来,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忘掉咱们的中华文化?
活动五:如何对待中华文化
设问1:看你知道不知道?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时间与典型习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是什么?(汉字)
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至少说三个(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
我国的民族传统运动有哪些?(武术、赛龙舟、蹴鞠、荡秋千等)
设问2:看样子大家还不错,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还不错。那么,老师接下来要讲的这件事情可能会让大家的心情稍稍受到影响。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讨论题目: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给了我们国家一个什么警示?
(一定要保护好本民族的文化,否则本民族的文化就会有被他国侵略的危险)
过渡:所以,我们到底又应当如何对待我们的中华文化呢?
4.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引导:在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的例子中,我们已经明白了,对于中华文化,我们首先是要保护!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1)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渡:大家在历史里有没有学过人类四大古老文明分别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古巴比伦文化,最终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了;古印度文化被雅利安化了;古埃及文明因为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因凯撒占领而罗马化、因阿拉伯人入侵而伊斯兰化了。第四个就是咱们的中华文化。
引导:请问咱们中华文化消失了吗?(没有)我们被其他民族同化或者变得面目全非了吗?(也没有)所以,我们必须要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对于我们的这样一种文化我们更加应当倍感珍惜。
过渡:因此,除了要保护我们现有的文化之外,我们对于自身优秀的文还应当怎么做呢?
(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把我们的中华文明继续地延续下去!)
教师举例:例如在咱们的四川汶川的地震中,在青海玉树地震中,在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灾害中,在西南地区的旱灾中,我们中华民族都有没有被打倒?(没有)我们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还发扬出了什么样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等)
引导:对于这些我们中华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就一定要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这样才无愧于是一个21世纪的接班人!
(2)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包容性)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过渡:随着当今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跨出国门,走进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当中。有的人能够迅速适应,但也有一部分人很难适应国外的文化环境。这不,咱们教材P64就有一封来自异乡的中国小留学生的电子邮件,期望得到你的帮助和回复呢!
活动六:帮帮中国小留学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4来自中国小留学生的电子邮件
设问1:这个小留学生遭遇了什么困境?
(不懂得怎样与外国同学交往,找不到知心朋友)
设问2:他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困境?
(不了解外国的文化)
设问3:对解决他的麻烦,你又什么好的建议吗?
(尝试了解外国文化,找到与他人交谈的切入点;对于文化差异,要尊重宽容;如果由于文化差异产生误解,要积极沟通;要学会入乡随俗;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等等)
过渡:分析到这里,这个例子也就再次启示了我们,面对文化差异,还要保持什么态度?采取交往的技巧和具体方法呢?一起来看教材上的总结!这也是今天第一大问题的第三点!
提示:切记补充第一条笔记的第三点啊!!!
1.面对不同的文化/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1)应该采取沟通的态度,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2)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我们应该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接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过渡:这个第三点就主要是给了一些面对文化差异时具体的处理方法。那么接下来老师就来看看大家会不会使用这些方法了!
活动六:即学即练 学以致用
情境1:你的西班牙朋友邀你一起吃饭,饭后他却说要和你平分账单,你会怎么想?(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
情境2:午饭时间,你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美国朋友,你会怎么和他打招呼?(寻找能连接双方的相似点)
情境3:学校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去美国学校交流访问,你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当你走出机场的时候,美国朋友想给你一个热情的拥抱,你会怎么办?(入乡随俗,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情境4:一位日本友人邀请你观看电影《南京真相》,这是一部企图证明“南京大屠杀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电影,你会怎么办?(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引导: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我们已经基本上学完了。至此大家能不能再次回顾一下我们的第二框框题叫什么名字?(做友好往来的使者)那大家现在就要根据已经学过的这么多知识自己总结一下了,到底应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友好往来的使者呢?
活动七:小组讨论——如何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从已学的本框知识中进行总结)
提示:最好叫学生起来总结,也可以顺便检查学生对本框内容的掌握情况。
5.怎样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1)要有开放的胸怀,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
(2)要保护、宣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3)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面对文化差异,要尽量消除误解,采取客观、平等、宽容和沟通的态度,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过渡:让我们来进行最后一个情境体验,请大家抓紧时间,看看如果真的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情境5:作为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当你在国外旅游时,你会向外国朋友介绍哪些中国文化?(很多的旅游景点我们都可以介绍)
过渡:不过你是否能够想到,我们还能介绍这些中国特有的文化呢!——加深体验:教材P64相关链接
【课堂小结】
好了,我们今天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要对文化差异采用正确的态度,保护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希望同学们以包容和开放的胸怀,为共同谱写和谐的世界文化乐章作出自己的努力。在不断发展的交往中,积极了解外国的文化、风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做一名合格的中外友好往来的使者。
【随堂练习】
略(注:典型的选择题3—5题即可)
【课后作业】
探究:假如你去国外留学,你将如何使自己更快地融入到那个国家之中?你将如何让自己更快地交到异国的朋友?
十、板书设计
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1.面对不同的文化/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1)应该采取沟通的态度,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不同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2)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我们应该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接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后补充进来的)
2.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也要保护吗?为什么?/当今时代,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1)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要尊重并加以保护。
(2)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体现了一种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有了这种胸怀,地球村的文化会更加绚丽多彩。
3.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2)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千万不能迷失自己,不能失去自身文化的独特性,而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4.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1)保护本民族的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2)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包容性)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5.怎样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1)要有开放的胸怀,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
(2)要保护、宣传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
(3)对于外来文化,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面对文化差异,要尽量消除误解,采取客观、平等、宽容和沟通的态度,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十一、教学反思
本框内容我已经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前就上过了。上完之后的感觉没有自己当时一个人备课时的那种兴奋感。所以,我想自己在教学实际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首先,我应当是没有很好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就是没有处理好自己的预设与学生的实际表现出现较大差别的问题。其实,本框的被容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重点在学生的感悟、体悟和课后在实际生活中的践行问题。知识上的内容反倒是不必补充、拓展很多。
其次,我对八年级学生拔得有点过高,把高中的部分内容都有渗透。虽然孩子们能够听懂,而且还觉得比较有意思,但是很明显这加重了他们的知识负担。
第三,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之中,我还是对学生不够信任,没有完全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虽然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定要只做课堂的引导者,但是事实上我后来感觉课堂还是被教师掌控地更多一些。
当然,本框教学设计也有成功之处。例如,活动内容丰富,完全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进来;知识总结比较全面,让学生在活动之后也能知道本框他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所体现,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总结出来的等等。
不管怎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这也是第一次准备本框内容。我相信,只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今后一定会把课程设计得更好一些。我会一如既往、持续不断地努力,因为我依然坚信天道酬勤。
B.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整理出来,与同学交流
神话传说:
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版看水情,权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民间故事
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所以处处刁难他。一次他一箭射向女子的父亲,没射中,因为他从来不虚发,就到深山去修炼.一次意外射下一只鸟,鸟告诉他那姑娘自杀了.小伙子很悲哀,就泪水不停地留下来,形成了现在滚滚的黄河.
历史人物故事
相传在很多年前,黄河在这里决了一次口。人们费了几年功夫才把决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灾民,早已无家可归,等把黄河水堵住,有的干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时盖的临时草庵里。他们在这里开地耕种,成家养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个村庄,取名叫贵家庄。又过了好些年,从荥阳流出来的涸水在这里流入黄河。这样一来,这里南来北往的人多了,成了个热闹的地方。
C. 求有关沟通的名人故事(急用)
1、墨子有个得意门生叫耕柱,但他总是被墨子批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但他并没有消回极抵触学习,而是在答放学后找墨子沟通.墨子告诉他,正因为他是一块可塑之材,所以才会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他.墨子听后,放下了心中的不满,认真求学.
2、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就是因为他刚愎自用,不与手下沟通.熟谙兵法的韩信只被他用作守帐的,有勇有谋的陈平、张良,只能当个普通将领.
3、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多次发生争吵.时隔16年,托尔斯泰希望消除隔阂,他主动与屠格涅夫沟通,给屠格涅夫写了一封道歉信.屠格涅夫非常感动,两人冰释前嫌.
拓展资料:
沟通的技巧:
沟通涉及各式各样的活动:交谈、劝说、教授,以及谈判等。要在这些活动中游刃有余,理解何谓沟通,并培养出高校沟通所需的技巧,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1.积极地询问
2.询问的辅助语言
3.使用您的眼睛
4.使用您的面部和双手
5.使用您的身体
6.使用您的声音
7.倾听技巧
8.气氛控制技巧
9.推动技巧
10.自信的态度
11.体谅他人的行为
12.适当地提示对方
13.有效地直接告诉对方
14.善用询问与倾听
D. 有关名人沟通的故事(100字左右)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E. 关于友情深厚的几个简短的故事
1、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道: 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一个笑笑的回答说: 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2、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室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3、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做生意,赚的钱总是鲍叔牙多拿多占,后来又一起打仗,管仲总是躲在后面,别人在鲍面前说管仲不好,鲍叔牙却说:你们误会了,他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家中还有母亲需要照顾。多拿钱也是为了去侍奉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侍奉一个齐国公子,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鲍叔牙侍奉的公子小白取得了胜利。小白要拜鲍为相,鲍却说:你如果只想保住王位,用我足够了,如果想成就霸业,非管仲不可”。
4、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时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常进不懈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弹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5、毕加索一共送给他的好友——阿里亚斯说5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妻子雅克琳的肖像画。理发师将这些画都捐给了西班牙政府,并在家乡布伊特拉戈建了一个博物馆。博物馆中还陈列了一个放理发工具的盒子,上面有毕加索烙的一幅《斗牛图》和“赠给我的朋友阿里亚斯”的亲笔题词。
一位日本收藏家曾想购买这个盒子,他给了阿里亚斯一张空白银行支票,说数目他随便填。可收藏家没想到,他竟遭到了理发师的拒绝。阿里亚斯说:“不论你用多少钱,都无法买走我对毕加索的友情和尊敬。”
F. 人际沟通作业:历史人物关于口语交际的小故事(要顺利成功的故事,不要得罪了人的)大家帮
晏婴
冲樽俎: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版国的形权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G. 关于团结的事例 故事
1、有一个装扮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妇人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
这时,有人就找了一个大锅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就在广场煮了起来。这个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的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
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堆洋葱。陌生人又尝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又一个妇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盘肉来。“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无缺了。”陌生人又建议道。
在陌生人的指挥下,有人拿了盐,有人拿了酱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当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里享用时,他们发现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汤。
2、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他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他。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他问。他的伙伴告诉他:“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他发出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简直是痴心妄想!”他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所谓命运,就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3、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个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鱼竿,另一个人要了一篓鱼,他们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后,分道扬镳。其中一个马上把鱼烧起来吃了,结果死在了空空的鱼篓边。
另一个向海边走去,因为他知道海里有鱼,当他看到海洋的蔚蓝,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向海边跑去,结果他死在了海边。另外同样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也得到了同样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分开。而是一起每餐煮一条鱼,然后向遥远的海边走去。从此他们过着以捕鱼为生的日子,过几年,他们盖上了自己的房子,后来又各自取了妻子,生了小孩,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故事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因为,前者缺少合作精神,后者是通过合作相互帮助。
4、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难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
可一只蚂蚁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他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者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蚂蚁这次却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蚂蚁面临灭顶之灾的非凡表现,尤其令人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滚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里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
在洪水暴虐的时候,聚的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好象人头的黑点顺着波浪漂过来,大家正准备再靠近些时营救。
“那是蚁球。”一位老者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有一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入水中。
但只要蚁球能上岸,或能碰到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不长时间,蚁球靠岸了,蚁群像靠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
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的蚁球。那是蚁球里层的英勇牺牲者。他们再也爬不上岸了,但他们的尸体仍然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
5、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
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