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11 11:17:25

A. 草船借箭是什么故事 历史 神话 寓言

属于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版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权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B. “草船借箭”的历史典故是真实的吗

这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这是作者虚构的,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故意贬低周瑜,正史上并无此事,并且周瑜气量也非常宽宏,与《三国演义》描写的完全不同 。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C. 《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三国演义里面的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诸葛亮是很聪明,料事如神。

D. 草船借箭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吗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智谋故事,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草船借箭场景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E. 诸葛亮草船借箭,历史上真有其事吗

没有,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

(5)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在三国这段时期,吴国的代表人物孙权曾经真正的借到了对方的箭支。在建安十八年这一年里,孙权和曹操两方在安徽地区展开了斗争,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但是吴国和大名鼎鼎的曹操相比较来说,终究还是处于弱势,在经过多次的搬弄之后,依然没有得到敌方的回响,彻底的乱了手脚。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孙权贵为皇室,亲身带领着手下前往对方的敌营一探虚实,但是不料,事情败露,被曹操的探子所发现,但是因为孙权此时并没有完全的登陆,很难将其擒获,所以曹操便立马下令,放箭攻敌,因为孙权一直藏匿于船舱这个地方,才保了一条小命。

但是箭支非常的多,整个船只显得十分的薄弱,甚至有想要歪斜之势,情况岌岌可危,孙权急中生智,命令剩下的将领们将船转过来,两面同时受箭,才改变了紧急的现状,而当孙权险中逃生,回到了吴国的属地之后,便命令手下将这些箭支取下来,可以二次利用。

虽然冒了很大的风险,但是还是获得了数目可观的箭支,而曹操则白白的将这些箭支拱手让给了敌方。想必十分后悔。但是在三国这段期间,确实发生了很多有名的战况。令后人值得学习精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草船借箭

F. 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

草船借箭 是杜撰的 不是历史

G. 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

是的,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最近听一位历史教师讲《三国鼎立》这课,他把诸葛亮草船借箭当成真事给学生讲,这是不对的。

H. 草船借箭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吗

草船借箭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与孙权在安徽巢湖附近对垒。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曹操决定让军队坚守不出。

这一天,孙权借水面有雾,乘战船闯入曹军前沿,打算观察曹军的部署,当战船行驶到曹军附近时,不料被曹军发现。曹操生性多疑,由于水面雾大,他怕有埋伏,不敢出战,于是曹操下令弓弩齐发,乱箭射向孙权的战船。

不一会,孙权的战船就因中箭太多,船身逐渐倾斜,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就在这一危急时刻,孙权果断下令:调转船头,使船身的另一侧受箭,不一会,船身两侧就被射满了箭,船只也恢复了平衡,并安全返航。

曹操对孙权的英明赞叹不已,并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一句名言,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

(8)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赤壁地处江南,而江南多暖冬,冬至后起东南风较为常见,诸葛亮只不过是善于收集信息而已,诸葛亮借东风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金蝉脱壳,他知道周瑜很嫉妒他的才能;

周瑜曾说过,诸葛亮东吴不能用,东吴之患也,还悲叹“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也知道,在他借到东南风之后,周瑜一定会过河拆桥,将他杀掉。

于是在借东风时,诸葛亮要求士兵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东南风起后,由小道童代替继续表演,他则由台边的小道绕至江边,周瑜赶忙派人追赶,结果也无济于事;

“草船借箭”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并不是在赤壁之战中,故事的主角也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诸葛亮,而是孙权。而孙权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借箭”,只是为了刺探军情。

阅读全文

与草船借箭是不是历史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