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征的背景
红军长征是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危机、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情况下发生的。
1932年,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进一步加快侵华步伐。1933年春,日军相继攻占山海关、热河,并侵占长城以北沿线部分地区,锋芒直指平津。日军加紧侵华,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团结御侮、抗日救亡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政治主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但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一再对日妥协,不断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同时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的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却在革命的生死关头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使党和红军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王明“左”倾错误推行的恶果,是鄂豫皖、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红军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的建设受到严重破坏,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失败,改变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大格局,影响了其他苏区,使长征由局部演变为全局性的战略转移。两大危机,考验着濒临绝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以谋生存、图发展为主旨的长征随之在中华大地上展开。
(1)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扩展阅读:
中央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滚滚铁流,纵横十余省,爬雪山、过草地,战强敌、跨激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历时两年,走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突破了人类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一路也播下了红色的种子。红军长征,成为震古烁今的不朽传奇。
可以说,长征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让党和革命的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就没有民族的独立解放,以及今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中国和十几亿人民的幸福生活。
长征是一部豪情万丈的中国革命壮丽史诗,是一座巍然屹立的中华民族精神丰碑,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理想信念、思想灵魂和不变的初心。
㈡ 中国红军长征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历了一段马鞍型的过程:从土地革命的兴起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又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这一段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
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的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我们伟大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相继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惨重失败。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蒋介石又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在“左”倾冒险主义者博古和李德的指挥下,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以集中对集中,以堡垒对堡垒,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1934年4月28日,广昌陷落于蒋介石之手,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破。其它军事要塞也相继失守。
中央苏区逐渐缩小,这时中央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十分匮乏,红军已经失去了在根据地打破敌人“围剿”的可能。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的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总攻击,红军完全陷于被动。至此,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大转移——长征。1934年10月,大队红军的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人员约8万人,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向西突围,去于红二、六军团会合……
原因:第5次反围剿失败,损失惨重,为了保存革命果实,被迫长途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