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河南省南阳市历史名人

河南省南阳市历史名人

发布时间:2021-03-10 04:00:38

『壹』 南阳历史名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后在其好友蹇叔的举荐下,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阳市中心城区西百里奚村一带。《水经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山,南经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大夫碣铭,后佚。”墓左侧有碑,碑阴刻唐韩赏诗。我国著名秦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国说”,对百里奚为南阳人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贰』 河南省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请举例说明。

1、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叁』 南阳历史文化名人有多少

多了,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范蠡:生于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战国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我囯长达五千余年的封建传统,均以“士、农、工、商”为列,士为首,商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之劣规,故范蠡一生虽有辉煌业绩,然终因弃官经商的经历使他无缘与历史名人共同载入史册。) 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南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一说今南阳)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 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于1945年9月29日 吴汉 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位居第三。任偏将军、大将军,刘秀称帝后,升任大司马,封舞阳侯。 邓禹 邓禹(2—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冯友兰 冯友兰(1895 -- 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后一直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冯景兰 矿床学家。河南唐河人。192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北京地质学院教授。40年代曾参加川、康、滇三省铜矿勘探及滇缅铁路沿线矿产调查;50年代在豫西调查中对评价平顶山煤矿和河南巩县铝土矿作了指导工作,参加选定三门峡坝址建议书的编写工作。对两广、陕北以及沈海铁路、陇海铁路沿线的地质调查,为这些地区以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对川、康、滇各省铜矿的成因类型和次生富集作用发表了有开创性的意见。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 彭雪枫 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彭雪枫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南征北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 姚雪垠 (1910.10.10)原名姚冠三,河南邓县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和小学。1924年至信阳一所教会中学就读。1929年春考入河南大学预科。次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校方开除,离开河南至北平。1935年起,陆续在北平《晨报》、天津《大公报》发表短篇小说。1937年到开封,与嵇文甫、范文澜、王阑西等人创办《风雨》周刊。1938年春到武汉,在《文艺阵地》l卷3期发表著名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1939年,长篇小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开始在胡绳主编的重庆《读书月报》上连载。1943年初至重庆,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5年初至四川三台任东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年夏返成都创作了取材于自身经历的长篇小说《长夜》。 王永民 王永民,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43年12月生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南召县贫农家庭。1962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通诗文、书法、篆刻和音乐。 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并发明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五笔字型”(王码),以多学科最新成果之运用、集成和创造,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在世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100字大关并获美、英、中三国专利。

『肆』 中国河南南阳名人

南阳“五圣”
“谋圣” 姜子牙、“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
姜子牙
西周时军事家。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末年人。姜子牙的先祖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为侯,在现在的卧龙区王村乡董营村建立了吕国,姜子牙就出生在董营村如今的董营村,还保留有吕国墓冢,周围分布有吕岗、吕林、吕桥、吕湾、子牙溪、双氏庙等遗迹,旧时庙宇内也敬奉有姜子牙塑像。吕国为一个古国,已被史学界认定在南阳西,春秋初年为楚所灭。后人尊为“谋圣”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人,家世二千石。东汉末,牧守混战,随叔父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隐居南阳(今河南南阳市),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刘备闻其名,三顾草庐。亮拟定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机进图中原的草芦对策,为以后的蜀汉制定了总的战略。诸葛亮成为刘备主要辅佐。次年曹操南伐,他和江东周瑜、鲁肃共同努力,并亲至东吴游说,促成孙权、刘备的联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随后,辅助刘备取荆州四郡,出任军师中郎将。后从荆州率军溯江入蜀助刘备包围成都,推翻刘璋统治,夺得益州。迁军师将军。刘备出征,常镇守成都,稳定后方,保证供给。刘备称帝,任丞相、录尚书事。章武三年(223),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当年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刘禅暗弱,朝政无论巨细,都取决于亮。 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人认为是智慧的化身。躬耕南阳,从而发生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人称“智圣”
范蠡
范蠡(生卒不详),字少伯,楚宛三户(今南阳)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和大商人。出身于“衰贱“家庭。初为楚国名士,文种为楚宛令时,二人相交为友。后他们认为楚非贵族不得仕,政治黑暗,乃一同入越,任大夫,与文种同事越王。越王常与范蠡谈论治国之策。勾践即位,与吴作战,击败吴军,箭伤吴王。吴王死时,叮嘱其子夫差报仇。吴王夫差即位,操练军队,日思报复越国。勾践得知后,不听范蠡劝谏,遂先发制人,主动征伐吴国,被吴大败。战败后,勾践听从范蠡之计,派大夫文种赴吴求和,并以美女、珍宝密贿吴国太宰,使吴王赦免越王,勾践夫妻入吴为质。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替君分辱,小心行事,麻痹夫差,使君臣得以回越。回越后,他辅佐越王勾践,刻苦图强,卧薪尝胆。越王听从他的建议,勾践夫妇亲自耕种、织布,礼贤下士,赈济贫苦,吊慰死者,终使吴国大治。越国富强后,勾践多次欲攻伐吴,范蠡均以劝阻,待吴王听信谗言杀掉忠臣伍子胥、国力衰败时,范蠡方挥师攻吴,灭吴国,助越王深谋20余年,报会稽之耻,拜上将军。后又助勾践挥兵北进,会盟诸侯,使越王勾践遂成霸业。
此后,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共安乐,向越王勾践请辞不许,遂留下书信,乘舟出海逃至齐国,改姓名鸱夷子皮,开荒种田,引海水煮盐,治产数千万。齐人闻知其贤,任为相。他则感叹:“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都为世人所得意之事。但久受尊名,不详啊!“乃弃官,尽散其家财,隐居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自号陶朱公,专事经商,致资累巨万。卒于陶。他生前还曾著有《养鱼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国语》、《史记》均有记载)后人尊为“商圣”相传吴亡后,西施随范蠡而去!!。
张衡 (公元78—139年)
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今南阳市石桥镇夏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一生“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为世界的科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发明创造的“浑天仪”,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并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两部天文学巨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浑天学说的理论体系、揭示了行星运动规律、月食的成因,并指出“微星之数”11520颗,这些研究成果,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地震学方面,公元132年他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开辟了人类用仪器记录研究地震的新纪元(比欧洲早1700多年),并于公元138年测出甘肃地震,被世界公认为测震学创始人。其祖父张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后汉书》载张堪由于品学兼优,被时人誉为“圣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学的熏陶,祖父的品行业绩对他的垂范作用,对张衡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后来祖孙二人同被列传于《后汉书》,一起名垂史册。
另外,张衡还精心制作了“独飞木雕”、“计里鼓车”、“瑞轮冥荚”、“指南车”等机械。在文学方面,他善写诗、赋、铭等各种文体,他的《两京赋》被誉为“长篇之极轨”,曾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翻译出版。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多学科、多领域取得的成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张衡就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1970年、197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分别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为“张衡山”、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为“张衡星”。1953年、1955年,中国先后发行了印有张衡画像和地动仪的邮票。1956年郭沫若曾为张衡墓题写碑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张仲景(150-219年)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今南阳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战乱频仍,瘟疫流行,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张仲景的家族本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建安初年以后,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在长沙任太守期间,他在料理政事之余,“坐堂行医”,为百姓施医诊病,挽救了许多百姓的生命,后世把施医治病的地方称为“堂”即由此而来。后张仲景辞去长沙太守职位,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认真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医学巨著。它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学实践,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专著,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张仲景也因对医学的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医林后学奉张仲景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包德默曾感慨地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张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对论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张仲景是我们人类的骄傲。”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

『伍』 南阳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姜子牙(约前1136年—约前1036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专郡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镇属)人。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

2、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3、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4、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5、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陆』 南阳有什么历史名人

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申伯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

□张晓东

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后在其好友蹇叔的举荐下,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阳市中心城区西百里奚村一带。《水经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山,南经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大夫碣铭,后佚。”墓左侧有碑,碑阴刻唐韩赏诗。我国著名秦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国说”,对百里奚为南阳人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心与牛一

□陈明远

楚成王至死也不会清楚,自己比秦穆公更早地聆听了百里奚的治国之道而全然不觉。那次尽展百里奚才智与韬略的谈话不能被愚钝浅薄的楚成王所理解,却为楚成王落下了一则笑柄。

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记得二人当时在宛地一段对话。那是楚成王听说宛地的百里奚擅长养牛,便问:“饲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独牛也,可通于马。”于是百里奚做了楚成王的马夫。

自以为是的楚成王就这样错过了贤才百里奚,而后来的百里奚在秦国正是用“心与牛而为一”这条饲牛之道使秦穆公称伯于西戎。

自百里奚始,“心与牛一”就是历代统治艺术的一条基本追求而被广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同情体谅,并以此构建融洽和谐的理想社会。后来孔子的“仁者爱人”以及今天我们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都是这种观念的发展与演化,这是一种体恤关爱的教化,而不是讨价还价的谈判,更不是尔虞我诈的“博弈”,而是一种“心与民一”、“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从后来百里奚在秦国的作为来看,他的确实践了这种政治主张。他给秦国带去的不是残酷的征战杀伐,不是苛刻的政治高压,而是“心与牛一”的仁厚宽容的治国之道。在他的辅佐下,秦穆公三立晋君、称霸诸侯,并征服西戎、拓地千里,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

史载:“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后同至越国出仕,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俱为著名越国大夫。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公元前479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奇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终于灭吴兴越。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范蠡在经营上“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朴素的中国古典经济理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一直在影响着后人,被中外经济学家奉为圭臬。

范蠡评赞

□王建中

范蠡的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勋卓著,应该引起重视。然而,他的后半生更值得加以总结。他的后半生是非常坎坷的,大致经历了“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耕畜”、货物“交易”。也就是辞职下海、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弃农经商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其资产由“十万”到“千金”,再到“巨万”的重要积累阶段。这一阶段,不仅需要与传统的“贱商”、“抑商”观念大胆地挑战,而且还需要创造出新的经商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大潮中,范蠡顺流划桨,率先驶向了改制的彼岸。为什么范蠡做官、种田、经商样样都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文化。倘若还有其他什么可景仰的,那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所评价的:“富好行其德者也。”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张骞,字子文(?~公元前114年),西汉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方城县博望镇。

汉初,匈奴屡犯中原,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率百余人前往西域。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达十年之久。十年中,他为匈奴人牧羊、放马、做苦工,并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择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月氏。当时,生活已获安定的大月氏人,不愿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只好东返归国。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虏,被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将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记录下来,使汉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实情况。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出击匈奴,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为中郎将,率将士300人,携牛羊万头,币帛数千万,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官拜太行。公元前114年,张骞因病去世。随后,被张骞派到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等国的副使,也陆续偕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从此,汉王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往关系。

张骞与开放

□周家昌

张骞担负友好使者的重任,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封闭的打通。“凿空”,如果用现代的词语代替,再没有用“开放”这个词更准确了。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搞改革开放了。

作为一个南阳人,我为张骞分封到南阳而骄傲,为张骞的精神而感动,南阳的改革开放事业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让新的丝绸之路从南阳延伸,通往世界各个地方,让南阳走向世界。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今卧龙区石桥镇)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后世尊其为“科圣”。国际天文组织于1970年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为了彰显生养他的家乡南阳,又将国际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

张衡自幼勤学,十六七岁时游历了峡西、洛阳,并入太学读书。公元100年,张衡出任南阳主簿。公元111年,他应召入京,先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公元136年出任河间相,后又拜尚书。

张衡是一位网络全书式的人物。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创造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之一———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与3.1622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另外,他还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独飞木鸢”、“瑞轮荚”等令人惊叹的奇巧装置。文学方面,张衡所撰《二京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南都赋》以饱满热烈的感情,抒发了一个家乡赤子热爱南阳、赞美南阳的拳拳之心,时人争相传阅。艺术方面,他曾被列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为纪念张衡,南阳市在石桥镇建有张衡纪念馆。

永恒的张衡

□周同宾

我曾建议,在南阳市区最显眼的地方,矗立起张衡的伟岸塑像,让这位最有资格堪称伟大的先辈作为人杰地灵的象征,作为南阳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向世界展示南阳文化魅力的形象大使,作为南阳人继往开来、再造辉煌的精神原动力。张衡的名字早已写在宇宙间的小行星,早已刻在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和世界都极少。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几乎是南阳人可以向寰宇骄傲的惟一。

张衡是天才、奇才、全才、通才,在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哲学思辨、文学创作等多方面都有杰出建树,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根牢牢扎在故乡南阳,他的心时时牵系社稷苍生。从幼读诗书,宦游京师,到河间相任上上书“乞骸骨”退休,终于归葬桑梓,虽迭遭困扰,饱经忧患,他硬是实现了人生的灿烂,走出了完美的圆满。历史的张衡,文化的张衡,人格的张衡,思想的张衡,均可作为知识分子的百代楷模。当代的南阳人,更应该继承张衡的精神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他那篇用如椽大笔写出的《南都赋》,是唱给故乡的深情的赞歌、恋歌,大汉的南阳永远在这篇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的瑰美大赋里鲜活,而且永生。今天,我们应当写出新的《南都赋》,不只写在纸上,更应当写在大地上。能如此,才不愧于张衡的后人啊!

很多人,很多事,都速朽,而张衡却永恒。想,即便张衡的塑像一时不能树起,起码应该先让他矗立在南阳人的心里。

南 阳 特 产:::::::...

红栗南瓜 弥猴桃
南阳黄牛 山茱萸树苗
板 栗 灵 芝
香 菇 玉 雕
南阳玉器 烙 花

『柒』 南阳历史上著名人物

南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刘秀、贾复、诸葛亮、黄忠、岑参等。

1、刘秀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南阳郡蔡阳县人。东汉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中元二年(57年),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二,葬于原陵,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颇有作为的开国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使大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2、贾复

贾复(9年-55年),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

贾复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

贾复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3、诸葛亮

南阳诸葛庐(今南阳市城西卧龙区)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4、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 ),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

5、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南阳棘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捌』 南阳历史名人(地位、代表事件、影响)

朱华是你吧,我这有更好的资料:(还有南阳的特产)
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申伯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

□张晓东

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后在其好友蹇叔的举荐下,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阳市中心城区西百里奚村一带。《水经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山,南经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大夫碣铭,后佚。”墓左侧有碑,碑阴刻唐韩赏诗。我国著名秦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国说”,对百里奚为南阳人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心与牛一

□陈明远

楚成王至死也不会清楚,自己比秦穆公更早地聆听了百里奚的治国之道而全然不觉。那次尽展百里奚才智与韬略的谈话不能被愚钝浅薄的楚成王所理解,却为楚成王落下了一则笑柄。

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记得二人当时在宛地一段对话。那是楚成王听说宛地的百里奚擅长养牛,便问:“饲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独牛也,可通于马。”于是百里奚做了楚成王的马夫。

自以为是的楚成王就这样错过了贤才百里奚,而后来的百里奚在秦国正是用“心与牛而为一”这条饲牛之道使秦穆公称伯于西戎。

自百里奚始,“心与牛一”就是历代统治艺术的一条基本追求而被广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同情体谅,并以此构建融洽和谐的理想社会。后来孔子的“仁者爱人”以及今天我们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都是这种观念的发展与演化,这是一种体恤关爱的教化,而不是讨价还价的谈判,更不是尔虞我诈的“博弈”,而是一种“心与民一”、“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从后来百里奚在秦国的作为来看,他的确实践了这种政治主张。他给秦国带去的不是残酷的征战杀伐,不是苛刻的政治高压,而是“心与牛一”的仁厚宽容的治国之道。在他的辅佐下,秦穆公三立晋君、称霸诸侯,并征服西戎、拓地千里,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

史载:“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后同至越国出仕,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俱为著名越国大夫。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公元前479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奇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公元前473年,终于灭吴兴越。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范蠡在经营上“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朴素的中国古典经济理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一直在影响着后人,被中外经济学家奉为圭臬。

范蠡评赞

□王建中

范蠡的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勋卓著,应该引起重视。然而,他的后半生更值得加以总结。他的后半生是非常坎坷的,大致经历了“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耕畜”、货物“交易”。也就是辞职下海、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弃农经商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其资产由“十万”到“千金”,再到“巨万”的重要积累阶段。这一阶段,不仅需要与传统的“贱商”、“抑商”观念大胆地挑战,而且还需要创造出新的经商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大潮中,范蠡顺流划桨,率先驶向了改制的彼岸。为什么范蠡做官、种田、经商样样都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文化。倘若还有其他什么可景仰的,那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所评价的:“富好行其德者也。”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张骞,字子文(?~公元前114年),西汉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方城县博望镇。

汉初,匈奴屡犯中原,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率百余人前往西域。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达十年之久。十年中,他为匈奴人牧羊、放马、做苦工,并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择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月氏。当时,生活已获安定的大月氏人,不愿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只好东返归国。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虏,被禁一年多。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将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记录下来,使汉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实情况。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出击匈奴,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为中郎将,率将士300人,携牛羊万头,币帛数千万,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官拜太行。公元前114年,张骞因病去世。随后,被张骞派到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等国的副使,也陆续偕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从此,汉王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往关系。

张骞与开放

□周家昌

张骞担负友好使者的重任,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封闭的打通。“凿空”,如果用现代的词语代替,再没有用“开放”这个词更准确了。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搞改革开放了。

作为一个南阳人,我为张骞分封到南阳而骄傲,为张骞的精神而感动,南阳的改革开放事业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让新的丝绸之路从南阳延伸,通往世界各个地方,让南阳走向世界。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今卧龙区石桥镇)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后世尊其为“科圣”。国际天文组织于1970年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2003年,为了彰显生养他的家乡南阳,又将国际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

张衡自幼勤学,十六七岁时游历了峡西、洛阳,并入太学读书。公元100年,张衡出任南阳主簿。公元111年,他应召入京,先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公元136年出任河间相,后又拜尚书。

张衡是一位网络全书式的人物。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创造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之一———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与3.1622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另外,他还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独飞木鸢”、“瑞轮荚”等令人惊叹的奇巧装置。文学方面,张衡所撰《二京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南都赋》以饱满热烈的感情,抒发了一个家乡赤子热爱南阳、赞美南阳的拳拳之心,时人争相传阅。艺术方面,他曾被列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为纪念张衡,南阳市在石桥镇建有张衡纪念馆。

永恒的张衡

□周同宾

我曾建议,在南阳市区最显眼的地方,矗立起张衡的伟岸塑像,让这位最有资格堪称伟大的先辈作为人杰地灵的象征,作为南阳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向世界展示南阳文化魅力的形象大使,作为南阳人继往开来、再造辉煌的精神原动力。张衡的名字早已写在宇宙间的小行星,早已刻在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和世界都极少。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几乎是南阳人可以向寰宇骄傲的惟一。

张衡是天才、奇才、全才、通才,在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哲学思辨、文学创作等多方面都有杰出建树,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根牢牢扎在故乡南阳,他的心时时牵系社稷苍生。从幼读诗书,宦游京师,到河间相任上上书“乞骸骨”退休,终于归葬桑梓,虽迭遭困扰,饱经忧患,他硬是实现了人生的灿烂,走出了完美的圆满。历史的张衡,文化的张衡,人格的张衡,思想的张衡,均可作为知识分子的百代楷模。当代的南阳人,更应该继承张衡的精神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他那篇用如椽大笔写出的《南都赋》,是唱给故乡的深情的赞歌、恋歌,大汉的南阳永远在这篇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的瑰美大赋里鲜活,而且永生。今天,我们应当写出新的《南都赋》,不只写在纸上,更应当写在大地上。能如此,才不愧于张衡的后人啊!

很多人,很多事,都速朽,而张衡却永恒。想,即便张衡的塑像一时不能树起,起码应该先让他矗立在南阳人的心里。

南 阳 特 产:::::::...

红栗南瓜 弥猴桃
南阳黄牛 山茱萸树苗
板 栗 灵 芝
香 菇 玉 雕
南阳玉器 烙 花

『玖』 河南南阳有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乡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 汉更始帝刘玄 ◇民族英雄马殿甲 ◇东汉开国皇后 阴丽华 ◇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邓禹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吴汉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马成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岑彭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贾复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杜茂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任光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马武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隆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陈俊 ◇西周著名政治家,谋略家 姜子牙 ◇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于琅琊郡-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三国著名政治家李严 ◇三国时期蜀国五虎将之一黄忠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聘 ◇三国时期蜀汉重要朝臣邓芝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邓艾 ◇东汉末年时期谋士-许攸 ◇世界文化名人、科圣张衡 ◇世界医史伟人、医圣张仲景 ◇张释之(西汉法律家) ◇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商圣范蠡 ◇奠定秦国统一中国基础的名相百里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 ◇中国汉史专家范晔 ◇中国南北朝赋体文学的最高成就者庾信 ◇盛唐时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边塞诗人岑参 ◇唐朝宰相岑文本 ◇唐朝著名将领-张巡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 ◇中国科举制度的创始人左雄 ◇明末清初,混世奇才庞振坤

阅读全文

与河南省南阳市历史名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