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扬州近代史上有哪些名人
李涵秋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扬州人。20岁中秀才。29~48岁,先后到安庆、武昌作家庭教师。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返回扬州。宣统二年(1910)起,任两淮高等小学文史地教员,后兼任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国文教师。1921年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兼为《小说时报》及《快活林》等报刊撰写小说。次年秋,辞职返扬州,未几病逝。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长篇小说36部、短篇小说20篇、诗集5卷、杂著5篇、笔记20篇。长篇小说处女作《双花记》及相继问世的《雌蝶影》,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代表作《过渡镜》(后易名《广陵潮》)以扬州社会为背景,以恋爱故事为线索,反映自中法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阶段的社会百态,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当时文艺界称誉。
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伯父金章、父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王少堂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说书神形兼备,描摹尽致,有声有色,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1949年后,王少堂先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苏北文联常委、扬州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4年,人民政府为他配备专人,录制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的全部书目,并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组织力量,先后整理出版了他的扬州评话《武松》、《宋江》。
盛白沙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名延年、延祺,字白沙。扬州仪征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南京两江商业学堂,次年入南洋水师学堂,后相继深造于烟台、吴淞、南京海军学校,历时8年。其间,于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南京下关海军起义。1915年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的夺取“肇和”舰、炮击江南制造局的反袁世凯起义。1922年4月奉孙中山密令,协同温树德等整肃海军,重组护法舰队,孙中山委他为“肇和”舰副舰长。1922年6月,粤军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盛白沙等人冒生命危险在炮火中将孙中山接至“楚豫”舰,转登“永丰”舰。当时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暗中通敌,孙中山任命盛白沙为海军右指挥,率领各舰痛创叛军。1923年3月,会同驻汕头海军将士发出声讨温树德投靠北洋军阀电。4月15日晨,温树德假传孙中山大元帅命令,将“海圻”、“海琛”舰驶抵汕头,胁迫“肇和”舰北上投吴佩孚。下午1时许,“肇和”舰上温树德党羽唆使山东籍水兵,以索饷为名,鼓噪闹事,枪杀了副舰长江泽澍。在此情况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舰甲板,晓谕官兵,温树德党羽突然在人丛中开枪,甲板上顿时大乱,盛白沙站在高处讲话,乱中无法立足,顺势纵身入海,被叛军射中数弹,成仁殉国。孙中山于翌年以大元帅令追赠海军中将衔。198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学者。原名讷,字中敏,号二北,别号半塘。扬州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得到曲学大师吴梅赏识,遂专攻词曲。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至扬州、南京等地执教,继至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1923年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寓居吴梅家,尽读词曲善本。后执教于镇江中学、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等校。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1980年调回扬州工作,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任中敏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著作《唐戏弄》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教育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等校。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的代表作家。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文艺术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学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后,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被选入中学国文教材。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46年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是年10月,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他在呼吁和平宣言上签名,并亲往各院校征求签名,后又领衔发表抗议国民党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并为清华大学教授起草“反饥饿,反迫害”的罢教宣言。后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45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1948年8月12日在贫病中逝去。
张永寿
【张永寿】(1907~1989)工艺美术家。字颂椒。扬州人。10岁随父张金盛学习剪纸,12岁以剪纸为生,奔走于镇江、南京、上海及苏北、皖南一带。20岁回扬州,在多子街设摊卖艺。其剪纸,精巧细腻,生动活泼,独具一格,名闻大江南北。1951年加入扬州市文联,从事专业剪纸工作。1954年,《张永寿剪纸集》出版。1956年调入扬州漆器玉石厂。1957年出席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轻工业部授予的“老艺人”称号。1959年,他的《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郭沫若赠以“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一诗。1962年调扬州民间工艺社工作,并带徒传艺。1978、1979年先后出席江苏省和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分别获工艺美术师职称和中国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其间,他的力作《百菊图》和《百蝶恋花图》相继出版。不少作品曾在国内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展出,均获盛誉。1988年,出席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是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Ⅱ 扬州出过哪些名人
有,杨过
Ⅲ 扬州有哪些古代名人古代的,最好做一下介绍。
鉴真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大云寺,从智满禅师为沙弥。18岁,由应邀来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岸律师授菩萨戒。27岁,回扬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会。此后,在扬州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阐律,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为4万余人授戒。为道岸、义威之后一方宗首。唐天宝元年(742),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大明寺请求推荐一传戒师“东游兴化”。时已55岁的鉴真,同思托等人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同普照、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等24人,第六次东渡日本,历时1个多月,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庆师引入太宰府。次年二月,鉴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东大寺,为圣武上皇、皇太后、孝谦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萨戒,后为沙弥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为旧大僧灵福、道缘、忍基等80余人舍旧戒后重授具足戒。是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唐乾元二年(759)鉴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招提寺,遂由东大寺移居于此。鉴真除弘扬戒律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秦少游
【秦少游】(1049~1100)宋代词人。名观,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元丰八年(1085)进士,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后经苏轼、范纯仁等举荐,参加制科考试,授为宣德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不久又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官。此间,秦少游发表过许多切中时弊的言论,并望朝廷审时度势,安都定策,区别朋党,任用贤能,遂遭旧党攻击,屡遭贬谪。绍圣元年(1094)调任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谗他增损《实录》,贬为处州监酒税。复以他罪削职流放郴州,后又除去名籍,贬谪横州。元符二年(1099),贬徙雷州。徽宗即位,大赦党人,秦少游复为宣德郎,还放至衡州,途经藤州,游光化亭(一作华光亭),为友人吟诵梦中长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饮,水至,笑视之而卒。秦少游长于议论,文丽诗深,兼有诗、词、文赋与书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北宋婉约派词宗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市(原属扬州)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17岁读书于真州(今仪征)毛家桥,20岁从乡里陆种园学填词,23岁于乡里及真州江村教馆。其时已中秀才,教书非其所愿,约于30岁前后至扬州谋生。30~40岁间,父亲、儿子、妻子先后去世,家境艰难,靠卖书画度日。40岁时,应试南京,中举。44岁时去北京应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县令。十一年(1746),调署山东潍县。次年,该县遭灾,他开仓借粮于民,并令富户平粜所积之粮。任中处理民事,多助穷苦百姓,不帮富商,因之得罪豪绅,于十八年(1753)被罢官。回扬州后,以卖字画为生,晚年回兴化。郑板桥善画,尤擅写兰竹。亦善书法,楷、行、隶三体相兼,以画法入笔,用隶体参入行楷,自成一格,号称“六分半书”,后人称之为“乱石铺街”。又善诗文,作品明白流畅,不受神韵格调之缚。其中,《悍吏》、《私刑恶》、《孤儿行》、《逃荒行》等作,描写人民疾苦;《家书》、《道情》等作,自然坦率,为世人称道。人称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三十八年(1773)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47岁时,第二次赴京。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愈像,又作过指画。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物维妙维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其时收入颇丰,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嘉庆四年(1799)逝世。
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清代学者。字怀祖,号石。扬州高邮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任工部水司主事、给事中,专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写《导河议》上、下两篇。后历官陕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给事中、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等。职中,以秉公持正著称。历10年完成《广雅疏证》上、下两册32卷。曾奉旨编纂《河源纪略》一书,还著有《读书杂志》82卷、《释大》1卷等。其子王引之(1766~1834),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著有《经义述闻》32卷,皆摘经句而解释。完成《经传释词》10卷,共收160个字,与《经义述闻》互为表里,开清代文典之先河。还于道光八年(1828)参加修订《康熙字典》的工作,校正原版中错误2588条,并辑考证12册。另有《王文简公文集》4卷、《附录》1卷。
汪中
【汪中】(1745~1794)清代学者。原名秉中,字容甫,号颂父。扬州人。7岁丧父,家贫不能入塾,由其母邹氏授《小学》、《四书》。14岁时,为生计所迫,入书店当学徒,遍览经史百家,故扬州民间有“无书不读是汪中”的传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射雁赋》应试,列扬州府第一名,补诸生。三十三年(1768),乡试落第,遂不复应试,专心治学。四十二年(1777),侍郎谢墉督学江苏,试经解、策、赋、诗,汪中均列第一,举为拔贡生。四十八年(1783),在南京协助编纂《南巡盛典》。五十五年(1790),应聘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五十九年(1794),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是年冬,因积劳病发,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汪中擅诗文,早负盛名。乾隆三十五年(1770),仪征盐船遭火灾,作《哀盐船文》,名儒杭世骏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郑虎文、朱筠等名儒称汪为奇才。五十年,作《广陵对》3000余言,被誉为“天地间有数之奇文”。汪中治学广泛,见识博大,善于融会贯通。对经史、诸子、文学、哲学、文字、音韵、训诂、校勘、金石、地理、书法、篆刻等均有研究,成果颇丰,有《述学》内外篇、《春秋述义》、《春秋后传》、《广陵通典》、《荀卿子通传》、《小学》等。
焦循
【焦循】(1763~1820)清代学者。字理堂、里堂。扬州市邗江县人。清嘉庆六年(1801)中举,会试落第后不复赴考,以授徒、著述为乐。毕生“究习经书,博览典籍”,于经、史、历算、音韵、训诂、诗词、医学、戏曲等多有创建。著述近20种300卷,收于《雕菰楼集》。阮元称其学问精深博大,被世人誉为“通儒”,为“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学者。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扬州市邗江县人。因其祖父应武举占籍仪征,故史称仪征人,久居扬州旧城选楼巷(今毓贤街8号)。历官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后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十八年(1838),以老疾请退,加衔太子太保。阮元任职中,悉心办学,培养人才,扶掖后进。作会试副考官时,严格认真,许多有学问的人得以出类拔萃。博学融通,凡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无不涉及,尤以治经名重后世。仕宦生涯50余年,虽忙于政务,但又从事学术研究,著述不辍。著有《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广陵诗事》等。
李涵秋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扬州人。20岁中秀才。29~48岁,先后到安庆、武昌作家庭教师。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返回扬州。宣统二年(1910)起,任两淮高等小学文史地教员,后兼任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国文教师。1921年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兼为《小说时报》及《快活林》等报刊撰写小说。次年秋,辞职返扬州,未几病逝。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长篇小说36部、短篇小说20篇、诗集5卷、杂著5篇、笔记20篇。长篇小说处女作《双花记》及相继问世的《雌蝶影》,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代表作《过渡镜》(后易名《广陵潮》)以扬州社会为背景,以恋爱故事为线索,反映自中法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阶段的社会百态,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当时文艺界称誉。
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伯父金章、父玉堂均为扬州评话艺人,擅说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王少堂7岁从父学艺,9岁登台,12岁以家传武(松)十回正式从业,在扬州书坛崭露头角。20岁时成为扬州评话界四大名家之一。说书神形兼备,描摹尽致,有声有色,赢得了“听戏要听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赞誉。1949年后,王少堂先后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苏北文联常委、扬州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江苏省曲艺研究会会长、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4年,人民政府为他配备专人,录制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个“十回”的全部书目,并翻记成500万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组织力量,先后整理出版了他的扬州评话《武松》、《宋江》。
盛白沙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名延年、延祺,字白沙。扬州仪征人。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南京两江商业学堂,次年入南洋水师学堂,后相继深造于烟台、吴淞、南京海军学校,历时8年。其间,于宣统三年(1911)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动南京下关海军起义。1915年在上海参加中华革命党人发动的夺取“肇和”舰、炮击江南制造局的反袁世凯起义。1922年4月奉孙中山密令,协同温树德等整肃海军,重组护法舰队,孙中山委他为“肇和”舰副舰长。1922年6月,粤军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盛白沙等人冒生命危险在炮火中将孙中山接至“楚豫”舰,转登“永丰”舰。当时海军舰队司令温树德暗中通敌,孙中山任命盛白沙为海军右指挥,率领各舰痛创叛军。1923年3月,会同驻汕头海军将士发出声讨温树德投靠北洋军阀电。4月15日晨,温树德假传孙中山大元帅命令,将“海圻”、“海琛”舰驶抵汕头,胁迫“肇和”舰北上投吴佩孚。下午1时许,“肇和”舰上温树德党羽唆使山东籍水兵,以索饷为名,鼓噪闹事,枪杀了副舰长江泽澍。在此情况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舰甲板,晓谕官兵,温树德党羽突然在人丛中开枪,甲板上顿时大乱,盛白沙站在高处讲话,乱中无法立足,顺势纵身入海,被叛军射中数弹,成仁殉国。孙中山于翌年以大元帅令追赠海军中将衔。198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学者。原名讷,字中敏,号二北,别号半塘。扬州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得到曲学大师吴梅赏识,遂专攻词曲。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至扬州、南京等地执教,继至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教授词曲。1923年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寓居吴梅家,尽读词曲善本。后执教于镇江中学、江苏省立栖霞乡村师范等校。1951年任四川大学文学教授。1980年调回扬州工作,先后任扬州师范学院词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任中敏毕生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著述500多万言。其学术成就主要在词曲和唐代音乐文艺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汉乐府、敦煌歌辞、声诗、词、散曲的音乐线索,并横向梳理了唐代与音乐有关的各门类艺术,创建了相关理论。著作《唐戏弄》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荣誉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奖。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教育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1916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大学毕业,先后执教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等校。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的代表作家。1922年,与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文艺术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学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后,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两篇,被选入中学国文教材。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46年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是年10月,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他在呼吁和平宣言上签名,并亲往各院校征求签名,后又领衔发表抗议国民党当局任意逮捕人民书,并为清华大学教授起草“反饥饿,反迫害”的罢教宣言。后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45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1948年8月12日在贫病中逝去。
张永寿
【张永寿】(1907~1989)工艺美术家。字颂椒。扬州人。10岁随父张金盛学习剪纸,12岁以剪纸为生,奔走于镇江、南京、上海及苏北、皖南一带。20岁回扬州,在多子街设摊卖艺。其剪纸,精巧细腻,生动活泼,独具一格,名闻大江南北。1951年加入扬州市文联,从事专业剪纸工作。1954年,《张永寿剪纸集》出版。1956年调入扬州漆器玉石厂。1957年出席全国第一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轻工业部授予的“老艺人”称号。1959年,他的《百花齐放剪纸集》出版,郭沫若赠以“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一诗。1962年调扬州民间工艺社工作,并带徒传艺。1978、1979年先后出席江苏省和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分别获工艺美术师职称和中国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其间,他的力作《百菊图》和《百蝶恋花图》相继出版。不少作品曾在国内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展出,均获盛誉。1988年,出席全国第三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是年扬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并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Ⅳ 扬州有哪些名人
1.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2.江树峰
江树峰(1914年6月—1993年11月),原名江世伯,笔名隐琴、南鸿、别署广陵诗客、京华梦翰斋主人,扬州大学教授,安徽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省)江湾村人江石溪第七子。一生创作诗词甚多,诗友称其为“江夫子”。
3.熊成基
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江南炮兵学堂毕业,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在哈尔滨谋刺载洵被捕遇害。
4.金丹
金丹,男, 1966年5月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系主任。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
5.徐芝纶
徐芝纶(1911.6.20-1999.8.26),江苏江都(今扬州江都区)人,字君素,中国著名工程力学家与教育家,河海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43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8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参考资料网络-徐芝纶
网络-金丹
网络-熊成基
网络-江树峰
网络-阮元
Ⅳ 扬州历史名人的目录
前言
刘濞广陵立霸业
鲍照名作《鞠城赋》
隋炀帝流连江都
李氏父子高才雅行回
张若虚孤篇答压全唐
鉴真东渡弘法
李白数游扬州
杜佑节度淮南
刘禹锡登柄灵塔
杜牧十年扬州梦
崔致远“桂苑笔耕”
王禹偁首咏琼花
欧阳修筑平山堂
王安石泊船瓜洲
苏轼扬州留诗文
秦少游驰名词坛
姜夔名作《扬州慢》
李庭芝抗元尽忠
普哈丁长眠运河畔
马可·波罗记扬州
史可法亮节孤忠
扬州画派竞风流
石涛魂归扬州
王土禛修禊红桥
曹寅监刻《全唐诗》
汪士慎嗜茶爱梅
黄慎画苑辟蹊径
金农寓民西方寺
马氏兄弟富藏书
卢见曾居官扬州
郑板桥书画传神
吴敬梓客死琼花观
江春受宠乾隆帝
乾隆六巡到淮扬
汪中才卓识高
王氏父子双星并峙
焦循博学称通儒
伊秉绶入祀三贤词
阮元“品端学醇”
李涵秋著《广陵潮》
刘师培博学多才
任中敏精通词曲
朱自清学界称楷模
后记
Ⅵ 扬州有哪些古代名人
秦少游
鉴真
韦小宝
Ⅶ 扬州名人有哪些
扬州名人
鉴真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大云寺,从智满禅师为沙弥。18岁,由应邀来扬州的南山律宗开创人道岸律师授菩萨戒。27岁,回扬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会。此后,在扬州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阐律,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为4万余人授戒。为道岸、义威之后一方宗首。唐天宝元年(742),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大明寺请求推荐一传戒师“东游兴化”。时已55岁的鉴真,同思托等人先后6次东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鉴真于第五次东渡中失明。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六日,鉴真同普照、法进、昙静、思托、义静、法载等24人,第六次东渡日本,历时1个多月,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达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庆师引入太宰府。次年二月,鉴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东大寺,为圣武上皇、皇太后、孝谦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萨戒,后为沙弥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为旧大僧灵福、道缘、忍基等80余人舍旧戒后重授具足戒。是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唐乾元二年(759)鉴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招提寺,遂由东大寺移居于此。鉴真除弘扬戒律外,还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Ⅷ 扬州名人的故事
1、秦少游
宋朝诗人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才华都狠高,又很自负,经常在一起谈学论道,互不相让。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吃饭时,正好看到桌上有一只虱子。
苏东坡就说:“这个地方好脏,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谁身上的垢秽变成虱子!”秦少游一听,马上反驳说:“虱子哪里是人身上的垢秽变的?它是人身上穿的衣服里的棉絮所变的。虱子两人为此争论不休,最后决定第二天去请教佛印了元禅师,以做公断。
苏东坡求胜心切,先私下去找佛印禅师,请他务必“帮忙”,说虱子是人体的垢秽变的。苏东坡走了以后,秦少游也来找佛印禅师,请他说“虱子是衣服里的棉絮生出来的。”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所以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都以为自己稳操胜算。
第二天,当三人见面时,佛印禅师就说:“虱子的头是从人体的垢秽中生出来的,虱子的脚是从衣服的棉絮里长出来的。”
2、郑板桥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
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
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3、朱自清
近现代注明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扬州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1935年,养病于成都,闻李公朴、闻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险参加追悼会并演讲。
同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在胃病加剧,体重仅有38.8公斤的情况下,告诫家人无论如何不买政府所售的美国面粉。
于民国37年8月,贫病中逝去。毛泽东曾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李涵秋
涵秋的逸事很多。据说他每次去上课,总是骑着一匹毛驴到学堂去,优哉游哉,令人想起在驴背上觅诗的古代骚人。他喜欢养鸟,认为鸟鸣可以助其文思。他初次到上海时,友人领他乘电梯,他惊讶地说:“这房间怎么这样小?”
每逢友人相聚会餐,别人吃西餐时,他总是单独要一份中餐。他的眼睛高度近视,有一次去访周瘦鹃,晤毕告辞,但一二分钟后又折回原处,因为他看不清楼梯。有一次,涵秋在一部小说中偶然涉及某公司产的糖果,该公司因此销路大增,盈利数倍。
为感激作家,这家公司特地备了最高级的糖果,装以锦匣,恭敬地送给涵秋。涵秋本是无意,不料得到意外口福,便将糖果分赠给朋友。 涵秋文思敏捷,有时能够同时做五、六种小说。周瘦鹃在《李涵秋》一文中就曾回忆说,有一段时间,涵秋同时为《新闻报》写《镜中人语》。
5、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学者。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塘庵主。扬州市邗江县人。因其祖父应武举占籍仪征,故史称仪征人,久居扬州旧城选楼巷(今毓贤街8号)。历官山东、浙江学政,内阁学士,礼部、兵部、户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
漕运总督及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后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十八年(1838),以老疾请退,加衔太子太保。阮元任职中,悉心办学,培养人才,扶掖后进。
作会试副考官时,严格认真,许多有学问的人得以出类拔萃。博学融通,凡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校勘等无不涉及,尤以治经名重后世。仕宦生涯50余年,虽忙于政务,但又从事学术研究,著述不辍。
Ⅸ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到过扬州
扬州是个繁华的地方。有“腰藏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美谈。
所以到过扬州的名人很多很专多。
乾隆六属次南巡每次都到过扬州,还出现了乾隆游扬州路线图
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三年而成。宫前建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御码头为青石所砌,历经二百多年风雨,完好无损,坚固如初,现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在扬州经停。扬州的地方官和盐商们看到圣上之乐在于山水之间,便不惜挥洒黄金,集天下名工巧匠,大兴土木,挖池堆山,在瘦西湖南岸建起了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园林,从瘦西湖到平山堂呈现出"两岸花堤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今天,这里已成为一条独具特色的"扬州乾隆水上游览线",水线十里碧波,二十四景,像一条曲折逶迤的飘带,缀连着一串闪光的珍珠。从城北梅花岭畔当年乾隆南下时的行宫和御花园旧址的天宁寺开始,依次经过冶春园、红园、卷石洞天、绿扬城廊、西园曲水、大虹桥、长堤春柳、徐园、四桥烟雨、月观、小金山、吹台、凫庄、五亭桥、白塔晴云、玲珑花界、望春台、熙春台、二十四桥、石壁流淙、最后抵达千年古刹大明寺。
Ⅹ 扬州的名人有哪些
1、袁江
袁江(1662年—1735年),字文涛,号岫泉,清代著名画家。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的画家之一,原为宫廷画家,转工山水楼阁界画。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当时还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齐名。他们两人曾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他擅画山水、楼台、师法宋人。山水画主要学宋代闫次平,画石多鬼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他的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长于界画。
2、江上青(革命先烈)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28岁。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3、楚青
楚青(1923年3月—2016年2月21日),原名詹永珠,祖籍江苏省扬州市。 父亲詹克明是一位银行家。于1938年在皖南参加新四军,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18岁的楚青与34岁的粟裕在新四军司令部结为终身伴侣。2016年2月21日上午10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4、赵丹
赵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赵凤翱,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32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琵琶春怨》,从而开始了电影生涯。1937年,主演剧情电影《十字街头》。1939年,主演剧情电影《中华儿女》。1945年,执导了茅盾的话剧《清明前后》。
1949年,凭借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武训传》。1957年,主演剧情电影《海魂》。
1958年,由其主演的传记电影《林则徐》上映。1965年,主演剧情电影《烈火中永生》,这是他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1995年,赵丹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2005年,赵丹获得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
5、庄则栋
庄则栋(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喜爱乒乓球运动,14岁加入北京市少年宫业余体校乒乓球小组,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
1959年,入选中国青年乒乓球队;庄则栋曾获得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之一;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期间,冒着风险,结交美国运动员Glenn Cowan,打开了中美两国友好的大门。
曾任国家体委主任,中共十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2013年2月10日,在北京佑安医院去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