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评传近中国现代历史人物

评传近中国现代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3-10 03:18:09

❶ 求一篇2000字左右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传记读后感,目的你们懂得...为了避免重复所以自己提问了...麻烦速度些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是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他的文章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孝宗赐予《苏东坡集》的序言就是盛赞他浩然正气的伟大,这种正气就使他的作品不同于那些华丽柔靡之作,并且使他的名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
但是,现在我们不要忘记苏东坡主要是个诗人作家。他当然是以此得名的。他的诗文中有一种特质,实在难以言喻,经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后,当然更难以琢磨,杰作之所以成为杰作,就是因为历代的读者都认为“好作品”就是那个样子。归根结底来说,文学上万古不朽的美名,还是在于文学所给与读者的快乐上,但谁又能说究竟怎样才可以取悦读者呢?使文学作品有别于一般作品,就在于精神上取悦于人的声韵、感情、风格而已。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就犹如宝石直不怕试验,真金不怕火炼。苏东坡写信给谢氏师时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论贵贱也”。
可是,使作品经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纯”又为何物?苏东坡对写作与风格所表示的意见,最为清楚。他说作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又曰:词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则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乎?是之谓词达。词达于能达则文不可盛用矣。杨雄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在此为风格做解释,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辞作文的秘诀弃之而不顾的。何时行,何时是无规矩法则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达得够好,过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现精妙而能得心应手,则文章的简介、自然、轻灵、飘逸,也就是上好风格的秘诀。文章有此等特性,文章便不至于索然无味,而我们也就不怕没有好文章读了。
不管怎么说能使读者快乐的确是苏东坡作品的一个特点。苏东坡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中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苏东坡的文章使当代人的感受亦复如此。欧阳修说每逢他收到苏东坡写的一篇文章,他就欢乐终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者告诉人说每逢皇帝陛下举箸不食时必然是正在看苏东坡的文章,即便在苏东坡贬谪在外时,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诗到达宫中,神宗皇帝必当诸位大臣之面感叹赞美之。但是皇上对苏东坡放感叹赞美就正使某些大臣害怕,必使神宗在世一日,使苏东坡一直流放在外不能回朝。
有一次,苏东坡写文章力辩文章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在世的最后一年,他有时曾想抛弃笔墨根本不再写作,因为他一辈子都是以笔买祸。他在给刘沔的回信中说:“轼穷困,本坐文字。盖愿刳形去皮而不得者。然幼子过文更奇。在海外孤寂无聊,过时出一篇见娱,则为数日喜,寝食百味。如此知文章如金玉珠具,未易鄙弃也。”作者自由创作时,能自得其乐,读者阅读时,也觉愉悦欢喜,文学存在人间,也就太有道理了。苏东坡天生聪慧,对佛理一触即通,因此常与僧人往来,他也是第一个将佛理入诗的。他曾猜测月亮上的黑斑是山的阴影。他在中国绘画上创出了新门派,那就是文人画,而使中国艺术增加了独特的优点。他也曾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他自己寻找草药,在中国医学上他也是公认的权威。他也涉猎炼丹,直到临去世之前,他还对寻求长生不死之药极感兴趣。他曾对神恳求,与妖魔争辩,而且有时他居然获胜。他想摄取宇宙的奥秘。不幸未竟全功,只成功了一半,乃一笑而逝。
倘若不嫌“民主”一词今日用得太俗滥的话,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极讲民主精神的人,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穷困的人。他也喜欢官宦的荣耀,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没人认识他时,他却最为快乐。他为杭州、广州兴办水利,建立孤儿院与医院,创监狱医师制度,严禁杀婴。在王安石新法的社会改革所留下的恶果遗患之中他只手全力从事救济饥荒,不惜与掣时刁难的官场抗争。当时似乎是只有他一个人关心那千里荒旱、流离饿殍。他一直为百姓而抗拒朝廷,为宽免贫民的欠债而向朝廷恳求,必至成功而后已。他只求独行其是一切付之悠然。今天我们确实可以说,他是具有现代精神的古人。
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牌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苏东坡是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世间偶然呈现,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传记推荐

《曾国藩传》
《邓小平传》

❸ 中国近代史人物传记有哪些

《曾国藩》《李鸿章》《红顶商人胡雪岩》等

❹ 有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人物传记或者事件的书籍及书评,要1500字左右,最好原创,谢谢

强势的“革命”与尴尬的“共和”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

节前媒体一片欢庆声浪,“祖国六十大庆”之说颇为流行,把中国立国的时间一下子缩短了几千年,数典忘祖,贻笑大方,宜乎识者非之也。

据实言之,2009只能说是PRC成立六十周年,亦即CCP建政六十周年。但若说是“共和国成立六十年”,似亦有误。盖因1911年推翻帝制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就是一个名义上的共和政体。RPC无非是在RepublicofChina前加了People一词而已,并未改变其Republic的实质涵义。因此,若就共和名义而论,今年也可以说是“共和九十八年”。

为免此说与台湾那边的“民国九十八年”之说混淆,需要说明的是:“民国九十八年”一说是以“国号”为据的,而“共和九十八年”一说则是从政体上立论的,两者并不相同。若就事实层面而论,“民国”法统本来就有两个:一个是1911年成立的民国政府,一个是1925年成立的国民政府,前者於1927年中止,后者於1949年在大陆终结。真正意义上的“民国”在中国大陆其实只有三十八年的寿命。虽然台湾方面目前还在使用中华民国这个名义,但事实上,那只是一个偏居一隅的流亡政府而已,与民国法统已无多大干系。就连“国府迁台六十年”一说,也因1996年的所谓“总统直选”及其后的政党轮替而显得名实不副。所谓“民国九十八年”,只是一个聊以自慰的饰词而已,作为“国庆”,其实是相当尴尬的。

不过,要说今年是“共和九十八年”,所以值得庆祝,也未免有些昧於事实,因为共和作为政体在中国大陆始终只是一个纸面上的理念,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未能切实地实行过共和理念。相比之下,倒是台岛直选之后实行的一套制度,倒可以说是与“共和”的涵义较为符合的。但岛内直选又意味著与大陆法统的断裂及分离趋势的加剧,更加不能作为庆祝的理由。因此,从共和的立场出发,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这个意义上,国民党的“总理遗嘱”还是有效的。但从历史的演进过程来看,“国父”式的“革命”却正是“共和”制异化为“党国”制的一大根源,几次“革命”建立起来的都只是“革命政权”,而不是全民共同分享公权力的共和政体。无论“第一共和”、“第二共和”还是“第三共和”,都不是真的共和。因此,要走向真正共和的公民社会,就必须首先确立“共和高於革命”的价值理念,彻底破除革命拜物教,告别那种以小部分“革命分子”攫取政权为目的的“革命”,否则,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走出近百年来“革命吞噬共和”的历史循环。

❺ 提供一篇600字的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

孙中山: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联俄联共

自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二人曾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1月16日,在拥护孙中山的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以及倒戈粤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的攻击下,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败退至东江。2月21日,孙中山得以重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12月29日,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❻ 推荐一个最值得看的近现代史人物的人物传记

中国近现代史的人物当然有很多了,像孙中山、周恩来、梁启超等人,都是比较出名版的。我个人推荐你看权一看曾国藩,此君的生平比较精彩,他的作为使濒临灭亡的清朝多生存了六十年,后人对其争议也比较多,褒贬不一(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就很欣赏他)。我现在也在看关于他的一本书,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我相信你也会的。

❼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论文

什么玩意

❽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传记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和血泪史!以屈辱外交为主线,贯穿中国近代的经济和政治。
时光倒退千百年,回到大唐盛世,那时侯,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亚洲的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周边的国家也都与中国建立友好外交,中国国力为世界之最。
可是,自从清政府上台,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就带着中国走如了一条不归之路。
清政府没有友好的外交,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优良的政策,一味的狂妄,一味的自大,一味的做井底之蛙,注定中国将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
果不出其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了中国政府的财产,也输光了中国人民的财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经济,而只有中国政府,在火烧眉毛之时还在贪图享乐,中国,就是败在了这样的政府手上。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根本改变,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美国、沙皇等世界强国都盯着中国这快煮熟了的肥肉,一个个拿起枪炮,把中国打得支离破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的总理屈辱外交府,是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典型代表。
中国的衰败,似乎在警示着人们什么……
对,中国好比一个内向的人,不与人交往,向来独来独往,封闭自己,对外面的世界根本毫不知情,总以为自己很强大,所向披靡,这就是所谓的“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大”。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并且败得自己倾家荡产。这是闭关锁国所带来的恶果。
我们身边就有一例。在几年前曾经有一个神童,在国际级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而那时他还不满10岁。他父亲就认为,我的孩子这么小就能在这么大的比赛中得一等奖,那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他把这个孩子像宝一样供着,不上学,不请家教,整天地玩耍。
这种人,是最愚昧的。一个神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有无限神通,他还能在强人群中称老大吗?还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童吗?没变成神经病儿童都已经是大幸了。最终,这名神童,也只能做一个比普通人还要普通的人。
这与清政府的遭遇极其相似。
强国之理,好比造就一个人才。人要强大必须和他人友好往来及交流,经验也是可以通过交流得来的,并且要切忌唯我独尊的思想。要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就要与其他国家积极往来,打开自己的国门,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走之路。
希望我的答案你还看得过去...

❾ 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

1、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2、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早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在天津政法学校读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后投笔从戎。1917年9月入冯玉祥将军部下,因学习刻苦,英勇善战,深受冯玉祥将军的赏识。

3、傅作义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归回人民, 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燹。

4、戴安澜(1904~1942年),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无为练溪乡旗杆戴村人。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将。黄埔系骨干将领。国内抗战1925年,戴安澜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翌年参加了北伐战争。

5、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❿ 推荐一本中国近代史人物传记

《晚清风云》《民国那些事》《中国近代史》【求采纳】

阅读全文

与评传近中国现代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