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丝绸之路是我国哪位朝代的那位重要历史人物开辟的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由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开辟。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一种贸易行为,并无具体的开拓人。《汉书·地理志》所载海上交通路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船载运的“杂缯”,即各种丝绸。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与南海两条起航线。中国南方是南岛人种的发源地。先秦时代称之为百越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他们拥有优秀的航海经验和冒险精神,足迹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史前时代起即开始了向远洋迁徙,马达加斯加、夏威夷、新西兰均有分布,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贰』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这门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出了困境,毛泽东在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方面作出的贡献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一、实践方面
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并积极付诸于实践。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二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10月初,起义军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湘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毛泽东长期在湘赣边区组织革命活动,南昌起义后,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受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随后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此后,12月11日,在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发动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退出广州的起义军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参加革命斗争,一部分到广西左、右江一带同农民起义军汇合。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后来,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余部以及一些广州起义的余部也到了井冈山,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力。中国社会的客观环境迫使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去坚持革命,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全国又建立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1927年革命失败的形势下,中国革命道路走出了实践性的一步,使农村包围城市由理论走向实践。他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在实践中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第结合起来,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
二、理论方面
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党内初步形成。毛泽东在1927年革命失败的形势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但当时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仍然是必须以城市为中心。解决这个问题的障碍主要来自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在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指导上,习惯于套用俄国革命的经验。由毛泽东等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没有立即被全党接受。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村为主要经济中心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同时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1929年4月,针对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担心农村斗争超过了城市将不利于中国革命的观点,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只有农民动作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1930年初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此为标志,坚持“乡村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已基本形成。
1931年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统治中央后,仍坚持城市中心论,多次要求集中弱小的红军攻打中心城市。他们对毛泽东等坚持正确意见的同志,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剥夺了毛泽东对红军的指挥权,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惨败,被迫长征,力量损失了90%。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通过对土地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系统理论。
1936年底,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强调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寻找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四大特点作了精辟的分析,得出了中国革命战争必胜但不能速胜,革命具有长期性的结论。特别是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特点的分析,阐明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国情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针对王明等人仍然只重视城市、不重视农村的错误倾向,并结合对日作战的新形势,指出中国必须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战争和战略问题》等文章中,他进一步系统地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批判了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照抄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科学地论证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且能够走这条道路夺取革命的胜利,形成了完整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毛泽东的这些文章,不仅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也是中共中央的承认了他的理论,带领中国革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毛泽东中国式革命道路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要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第三,正确处理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在毛泽东的正确理论指导下,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惟一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主民族革命提供了重要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这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如邓小平所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胜利的道路。
『叁』 勇于探索的历史人物事迹 有着坚定信念的中外名人事迹 有着卓越眼光的中外名人事迹
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
从“最后一名”到“正数第一”
1902年5月28日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宁波附近的一个小山村里。父亲是个教私塾的穷秀才。幼年的童第周跟父亲念过几本“四书五经”,望子成才的父亲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字,挂在他的书桌旁,童第周以此为座右铭,求知欲越来越强。
童第周的一个哥哥也是个教书先生,但他不是在乡村私塾里任教,而是在宁波中学。那时,效实中学是当地有名的一流学校。为了日后能够考入名牌中学,童第周在哥哥的帮助下,进了宁波师范学校预科班学习。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争分夺秒地复习备考。
好事多磨。考期临近时,哥哥突然收到了一位朋友的来信,告诉他,今年效实中学因故不招新生。这对童第周是个多么不好的消息啊!哥哥真不想把这样的消息告诉弟弟,可又不讲不行。他踌躇再三,才对童第周说:“我朋友来信说,今年效实中学因故不招新生。”“三年级插班生也不招吗?”童第周急切地问。“招是招的,只是你能行吗?”“我想试一试。”哥哥见他雄心勃勃,真不知说什么好了。
童第周参加了插班生考试。公布录取名单的那一天,他怀着惶恐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效实中学。当他清楚地看到“童第周”三个字出现在录取名单上时,一股热血顷刻间涌上了心头!尽管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心里也十分激动。
对于一个没有上过一天中学,没有学过英语的他来说,一下子插到三年级,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入学之初,不少同学讥笑他是牛尾巴上的苍蝇,迟早要被甩掉。但倔强好胜的同童第周把这类冷言冷语视为激烈自己上进的动力。从此,白天除了上课,他便一头扎进图书馆;晚上,图书馆关门了,同学们入睡了,他就独自坐在路灯下攻读。
一天深夜,一位老教师访友归来,见到路灯底下有个人还在读书,他抬腕看了看表,才知道已经12点多了,必须动员这个学生回去休息。于是,走过来说:“同学,哪个班的啊,这么晚了,还在这里看书?”“老师,我叫童第周,就是全班成绩最年差的那个学生。”这时,老教师才看清童第周的面孔,想起他就是那个考倒数第一的插班生。老教师深为他的直率坦诚所感动,从心里喜欢这个学生,本想说句鼓励话,但一想,用不着了,便指了指手表,示意该休息了。童第周点点头,把东西收进书包。但没走多远,又在另一个路灯下停住脚步,蹲下身去,重又打开书包……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流逝过去,当期中考试来临时,同学和老师都惊讶地发现:童第周的各门功课考得都很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几何竟得了100分。考试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这种惊人的变化,令师生都很敬佩。
中学毕业后,童第周顺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人了不起”
1930年,童第周决定远渡重洋,出国留学。他有一个强烈的指导思想:“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口气!”在哥哥的帮助下,同年8月,他告别了爱妻,只身来到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最有名的比京大学,成了欧洲著名生物学家勃朗歇尔的学生,并开始研究胚胎学。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精细的手术。为了锻炼双手的灵敏,培养严细的作风,他不怕失败,不厌其烦,几十次,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地做着别人看来十分单调、非常枯燥的手术。仅仅几个月时间,勃朗歇尔就喜欢上了这个来自东方的青年。他不仅亲自写信为童第周申办奖学金,还把一些学有成就的好友介绍给童第周。
由于童第周具有刻苦严谨的精神,使他的研究很快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勃朗歇尔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外的一层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几年来,许多人做过,但都失败了。一天,教授把这一难题交给了童第周。只见他坐在显微镜前,用一把尖利的钢镊将青蛙卵钳到玻璃盘中,然后用一根钢针在卵细胞上刺了一个小洞,当看到胀鼓鼓的卵细胞松弛下来——由球状变成扁圆形时,再操起两把钢镊,用细尖的镊尖夹住细胞的中央,均匀地向左右一撕,卵膜马上被剥离得干干净净。“中国人了不起,真正了不起!你用几分钟就解决了我们几年来解决的问题,为我们的实验室开辟了道路。”站在一旁的道克情不自禁地称赞到。勃朗歇尔教授知道后也兴奋不已。
剥除青蛙卵膜手术成功,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生物学界。出国第四年,童第周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了生物学博士的学位,为祖国、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肆』 开辟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伟人是谁
应该算孙中山吧
『伍』 为中国开辟了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具体点
『陆』 写出鲁迅“韧的战斗精神,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为创造新生活开辟道路,开创美好未来”的名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柒』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好像是改革开放、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