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遵义在历史上是贵州的还是四川的
只有短暂的时间属于四川,127年
从清朝以后,遵义均隶属于贵州省。那么从夜郎国以后的2300年历史看,遵义隶属于贵州地区的历史大约有了1400年了,包括夜郎时代,牂牁郡时代,黔中道时代,1727年以后,而处于单独的地方政区大约有700年,真正属于四川的历史时期也就是127年。
1600年,播州(遵义)被平定,播州被分为两个地区,其中北部划入四川,设立了遵义府,南部划入了贵州省,设立了平越府。到了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将遵义划归贵州省,遵义真正隶属于四川的历史总共有127年。
(1)遵义历史故事有扩展阅读:
元朝时期,遵义臣服于元朝,表面上,归属于湖广行省。明朝时期,表面隶属于四川布政使司。但是不管是宋朝、元朝还是明朝,都是一个地方政权,夔州路,湖广行省,四川布政使司都无法真正管辖。
1598年,播州末主杨应龙公开叛乱,血洗綦江。1600年,万历帝决定平定,派遣六省24万军队围,成为“万历三大征”之一。这场战争经历了四个月,最终播州(遵义)灭亡,明朝也消耗很大。
从唐朝639年设置播州,到明朝1600年平定播州,总共经历了960多年,如果把朗州也算上,则有1000多年。这1000年的时间中,实际上不属于任何地区的时间超过700年,隶属于黔中道大约200年。
『贰』 贵州历史上的一些故事40字
贵州故事7:撤省之争
贵州建省后,“财赋不及江南一县”,每年收的田粮都不够发“工资”。朝廷要从四川、湖广等省调拨粮饷来支援贵州,当时称之为“协济”。这个外来“协济”银粮若不如期运到,贵州财政就发生恐慌。历任贵州巡抚、总督都以催促协济为首要任务。加之有些地方官吏又不断对当地老百姓索取无度,贪污腐败也时有产生,不少府县的少数民族常常发生骚乱。这当然又不得不增加了军费支出。这些复杂因素加在—块,使明王朝对于如何治黔产生了不同看法与争论。
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明成祖永乐皇帝已经死去26年,贵州建省已经37年,朝廷也已换了几茬皇帝,轮到明代宗即位。当时,有个吏部侍郎叫何文渊,他上了一个奏折,提出撤销贵州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退回洪武年间设贵州都指挥使司状况。他的理由是,明开国之初,贵州只设三个宣慰司,由土司管理少数民族,中央只在贵州设都指挥镇守其地,“事省民安,远人畏服”。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成为全国十三个行省之一,结果是:官多民少,官索民财,土民受逼,以致生事激变,兵疲民困,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筹运粮饷,劳苦万端。加以贵州地方“山岭高峻,林木深奥,虽然有雄兵猛将,急难成功,又且土人之性,叛服无常”,所以,他主张放弃对贵州的直接行政管理,只派一大将镇守,赏赐招抚少数民族。等西北安宁以后,再研究贵州建制问题。
何文渊的奏折,明代宗皇帝批转给兵部研究。以兵部尚书于谦为代表,坚决反对何文渊的意见。他认为,贵州虽然僻在一隅,人多“顽犷”,但是那块地方是太祖高皇帝开创于前,太宗文皇帝经营于后,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年。法制已定,地方无虞。这些年主要是因为边将处理问题失误,加上征南之师数出,兵疲于久戍,民困于运输,才引发了一些地方趁机生乱。但是,贵州地方各级官员还是能够效力死守,不曾将贵州遗弃。何况土地是祖宗之土地,人民系祖宗之人民,岂可轻易弃置。应当让贵州总督等官员认真研究,提出“上不违祖宗之成法,下不贻边境之后患”的处置意见,并建议派何文渊去贵州处理有关问题,因为何文渊曾经出差贵州,熟谙本处山川险易,夷情向背。这样,又把球踢给了何文渊。皇帝基本上倾向兵部的建议,采取了淡化处理的态度,批示:“不必差官”,只发个文书,给贵州总督等人相机处置就行了。建省与撤省之争,就此不了了之。
现在看来,何文渊与于谦互相对立的意见,都没有抓到贵州作为西南几省的枢纽战略区位有无建省之必要的实质。
到了清康熙年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他的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才对贵州区位的战略意义作了一个总结性的评述。
在该书《贵州方舆纪要序》中,顾祖禹一开头就写道:“贵州蕞尔之地也;其形势有可言乎?”“蕞小”是非常小的意思。开门见山提出这个问题,意思是说,对贵州这样小小地方,其地理形势有什么可说的呢?顾祖禹这话说得也对。按现在贵州省的土地面积在全国不算“蕞小”,它大于江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福建、江苏、浙江、宁夏、台湾、海南等省区。但在顾祖禹写此序时,贵州土地面积在十三个布政司中是最小的,大约为云南省的三分之一,四川省的四分之一,广西的二分之一。初建省时贵州所辖地域仅11万平方公里、今遵义市及天柱、荔波、罗甸、册亨等许多地方都不在贵州辖内。然而,顾祖禹引《孙子兵法》说道:“孙子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地之形势,亦安有常哉?!”这儿,他明确了一个立论原则,即一个地区的形势,要与整个全局的形势演变相联系来观察,区位战略重要性是要随大格局的变动而变的。接着,顾祖禹详细考察了贵州的历史地理形势,他说:“常考贵州之地,虽然偏隅偏窄,然驿道所经,自平溪(今玉屏)、清浪(今镇远)以西,回环于西北凡千六百余里,贵阳犹人之胸腹也,东西诸府犹人之两臂然。”他把贵州在西南地区所处形势,比做如同一个人体的“胸腹”与“两臂”那样,进可攻,退可守:他说,“守偏桥(今施秉)、铜鼓(今锦屏),以当沅、靖之冲,则沅、靖未敢争也。踞普安(今安龙)、乌撒(今威宁)以临滇、粤之郊,则滇、粤不能难也。扼平越(今福泉)、永宁(今四川叙永),以扼川蜀之师,则川蜀未争也。……”他反过来问,如此看来,还能说贵州小小的蕞尔之地不重要吗?
他是从贵州作为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使整个西南连成一个整体的角度,来观察贵州区位的重要性。贵州这个地理区位,在西南是独一无二的,对沟通西北,沟通华南,东出华中,都是一个不可逾越、不可梗塞、不可忽视的战略腹地。
事实上,贵州建省在全国不算晚,明十三个行省有贵州,清十八个行省也有贵州。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贵州省十七万多平方公里的疆域。何文渊撤省之说,不仅被历史事实否定了,而且省域还扩大了三分之一。
(摘自《贵阳日报》。标题中“贵州故事”为本博所加)
『叁』 贵州遵义有什么革命典故啊当然越全越好了!
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那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讲讲红军在遵义有什么传奇故事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欢迎阅读!
红军在遵义有什么传奇故事
1936年8月,红军到达陕北一年多后,毛泽东和杨尚昆联署,向参与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启事。毛泽东号召写回忆录,目的是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这在长征结束后本就有计划,但因军事紧张而暂时搁置。陕北局面出现转机之后,为向国际宣传红军和争取募捐援助,所以发起集体创作。
经过三个月后,共收到稿件200余篇,约50万字。左翼作家丁玲和参加过长征的成仿吾参加文稿的编辑工作,而全部工作则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最后徐梦秋还撰写《关于编辑的经过》,直到1937年2月22日全书完成,取名为《二万五千里》。不过毛泽东为避免刺激国民党,顾全统一战线大局,该书直到1942年底才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但也只是作为“党内参考资料”。
《红军长征记》是长征亲历者在长征结束一年多之后写下的回忆文字,记忆犹新,撰文的也大多是记忆力好的年轻人,因而是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的真实记录。斯诺著《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许多素材皆取之于这本书。此书到1954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内部发行的《党史资料》上发表时,删除了何涤宙《遵义日记》、李月波《我失联络》、莫休《一天》等5篇文章。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选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也没有收入何涤宙《遵义日记》等5篇。
为什么要删掉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呢?其实看看他在日记里写了什么就知道了。
何涤宙的《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生活。这十天没有行军打仗,是他在长征期间难得的惬意时光。
第一天,进入遵义,看到街上铺子家家门口挂了“溃兵抢劫暂停营业”的牌子。
第二天,进街上馆子。何涤宙约同萧、苏、冯三同志去逛街买东西后,一起到遵义规模最大的川黔饭店点了辣子鸡丁,醋溜鱼,血花汤等六七个菜。一盆辣子鸡丁堆得满出来,大家都很满意。
第三天,何涤宙去了土豪家,搬到了一个蒋师长的公馆去住,那是遵义算得数一数二的漂亮洋房子。何涤宙的房间可以看见整个遵义城,他烧着白炭,靠在摇椅上,看着土豪家拿来的画报,感觉自己是个“布尔乔亚”(资产阶级)了。
第四天,街上闹哄哄的挤满人在欢迎朱毛。第六天,他又到川黔饭馆
『肆』 列举红军长征在遵义的相关传奇性故事
1、长征中第一次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中央红军和党中央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经过近三个月的作战和艰苦跋涉,到达遵义。一路上,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反动宣传,红军每到一地,老百姓几乎都早已逃走或藏匿了,而在遵义却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2、长征中第一次享受了电灯
遵义桐梓县是贵州军阀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的老家,当时县城人口达二万多人,非常繁华。桐梓县位于川黔大道的必经之路,自古就有“川黔锁钥”之称,煤炭资源丰富。在桐梓县城建有发电厂。红军战士们意外发现桐梓县城竟然还有电灯。电厂老板表示愿意发电,保证了发电的需要。
3、遵义会议红军历史转折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中第一次最大的战役胜利
遵义会议采纳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建议,决定到成都的西北或西南去建立革命根据地。遵义大捷,红军击溃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毙伤敌人2400多人,俘敌3000多人,缴获枪支2000多支和大量的战利品,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的胜仗。
5、长征中第一次发行了苏维埃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进驻遵义后,办公地址设在老城杨柳街。1935年1月12日,苏维埃国家银行开业,国家银行以打土豪征收来的布匹、银元及遵义紧缺的大量食盐作为发行货币的保证,正式发行了苏维埃币。
『伍』 遵义的历史沿革
隋初置牂柯县,唐改建安县,后置恭水县、罗蒙县。宣和三年(1121年)废遵义军,置遵义县。县名治用军名。遵义,意为遵王之义。
1998年,将遵义县新卜镇、深溪镇、金鼎镇划入遵义市红花岗区。
2000年,遵义县辖33个镇、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24319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南白镇 94248 龙坑镇 40562 三岔镇 33452 苟江镇 21674 三合镇 61066 乌江镇 17117 团泽镇 50386 虾子镇 59924 三渡镇 18501 新舟镇 66268 永乐镇 40129 龙坪镇 40882 喇叭镇 24458 团溪镇 50720 铁厂镇 15500 西坪镇 34782 尚嵇镇 35766 茅栗镇 26547 新民镇 18787 鸭溪镇 56209 石板镇 34097 乐山镇 22013 枫香镇 34274 泮水镇 35360 马蹄镇 31914 高坪镇 58232 沙湾镇 24765 板桥镇 22870 泗渡镇 31822 松林镇 23150 毛石镇 19529 山盆镇 53413 芝麻镇 16577 平正乡 18506 洪关乡 9693。
2003年,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4703平方千米,辖33个镇、2个民族乡,309个村委会、17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138.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5万人,非农业人口13.08万人。 2003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将高坪、板桥、泗渡、团泽4个镇划归汇川区管辖。
2004年,高坪镇、团泽镇、泗渡镇、板桥镇划入汇川区,遵义县为29个镇2个民族乡。同年,遵义县撤销了全县各镇乡派出机构办事处,将600余个村居合并为287个村(居、社区)。
『陆』 请问:遵义有哪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
佳答案
红军长征事迹: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长征一开始就遇到了最残酷的一仗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连续发动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均告失败。他接受了过去的教训,改弦更张,放弃了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调整部署,采取"稳扎狠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
『柒』 贵州遵义习水大杉树的历史故事
大杉树位贵州习水县东皇镇太平村正坝,距城北10公里。树高44.8米,胸径内2.23米,七八个成年人牵手合容抱才能将其围住,大杉树冠幅22.7米,主干体积超过84个立方米,树型挺拔尖耸,犹如参天巨伞,屹立在山峦之中。素有“中国杉王”之称 。
相传宋绍兴六年春,袁世盟奉诏平藩于此,为了平息氏族割地之争,以射箭落地为界,倒插一杉树作为标记,继而生根萌枝,历尽八百年雪雨风霜,长成参天大树。如今,经中国多位林业专家学者考证,习水杉王实为旷世奇珍,公称华夏之最,得冠“中国杉王”。
『捌』 关于夺取遵义的故事
1935年1月中旬,到达贵州遵义地区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月29日,击败堵截之敌,迅速西渡赤水(一渡赤水),寻机渡江北上。此时,敌重兵封锁长江,遂暂缓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到敌人兵力空虚的川滇黔边作战。当红军进入川滇边境后,敌湘军、薛岳兵团及滇黔敌军长,在龙云指挥下由东向西压来,企图配合江防部队歼灭红军。为此,2月18至21日,中央红军全部东渡赤水(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川敌3个旅由云南东北部的扎西向东追击;黔敌急调遵义及附近的部队向娄山关、桐梓增援;吴奇伟纵队的第59、第93两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开进,妄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月24日,红1军团攻占桐梓,25日,红5、红9军团在桐梓西北地区阻滞川敌,红3军团一举攻占娄山关,歼敌一部。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的部队,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27日,红1、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黔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这次遵义地区的作战(遵义战役),是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下桐梓、娄山关和遵义,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玖』 遵义历史名诗人的相关事迹、相关成就
日前,贵州首届诗歌节评奖结果揭晓,来自遵义市的姚辉、惠子、庞飞获殊荣。
首届“贵州诗歌节暨尹珍诗歌奖颁奖盛典”由贵州省文联、省作家协会等主办。在此次诗歌节上,为激励贵州诗人的创作激情,推动贵州诗歌的发展,唱响中国新诗,省作协专门设立“尹珍诗歌奖”,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成了由诗人、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欧阳黔森为组长,省内专家组成的初评小组,评出入围作品40件,送终评组评定。
终评组由曾获鲁迅文学奖和曾担任过鲁迅文学奖诗歌评委的诗人王久辛担任组长,诗人、评论家黄亚洲、霍俊明、谭五昌、黄恩鹏担任评委。最终评出尹珍诗歌奖创作奖10名,诗歌新人奖7名,诗歌评论奖4名。其中,来自遵义市的姚辉、惠子以及作品诗集《在春天之前》和《紫色咖啡》分别获得尹珍诗歌奖创作奖;80后的年轻诗人庞飞及其组诗《从未远足》获得尹珍诗歌奖新人奖。
『拾』 遵义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一、历史事件如下:
1、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2、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
3、“夜郎”郡县
(1)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的范围。西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
(2)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大诗人李白被“长流夜郎”就是这里。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
4、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5、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6、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7、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8、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
9、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
10、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至此, 全市共辖2区、2市、8县和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二、遵义简介
1、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黔川渝三省市结合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走廊的核心区和主廊道,黔渝合作的桥头堡、主阵地和先行区。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市辖3个区、9个县、2个县级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2、遵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享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厚朴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吉他制造之乡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1] “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