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韶关历史文化名人,近代仁人志士的历史功绩。。。
张发奎
张发奎,又名逸斌,字向华,始兴县隘子镇彩岭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二日生。
1912年,张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民国2年升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民国4年毕业返粤参加第二次反袁之役,一度为孙中山侍卫;民国9年奔赴漳州 “授闽粤军”任中尉副官,8月,与桂系军阀战,晋升上尉副官;惠州攻坚战,任敢死队督站长。1922年,张任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第三营营长。
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张发奎举兵驱陈(陈炯明)升任团长;民国14年7月,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张发奎任独立旅旅长,南征中歼邓本殷部,升任十二师师长。193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张率部进军湖南与第十师担任湘江东岸作战,连克醴陵,平江,又亲率三十五团及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写下了北伐战争中的光辉一页,赢得了“铁军”称誉。
1937年1月,张晋升为第四军军长,3月兼任十一军军长,中旬,张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当选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任第四方面军第一纵队司令官。
“四·一二”政变后,张率四军,十一军出师河南进行第二期北伐,与奉军25万主力军决战,终将奉军击溃,占临颖克许昌取开封,威震中外。6月13日,张升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7月15日,宁汉合流实行清共,张并不热心反共,反而接纳郭沫若,张云逸,叶剑英等共产党员到二方面军任职。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张任讨桂军右翼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整编第四师师长(原第四军),于鄂西击败桂军。9月,张反蒋,率部取道湘西直下广西,复与桂系联合进攻广东。
“九·一八”事变后,张发奎电请南方政府允其开往东北抗日,蒋介石不予理睬。1932年3月,张再次要求率部援黑龙江,蒋又不允,反将其调往江西剿共,张倍感痛心,于10月只身出国游历欧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春张回国见蒋介石,提出“今后中国之出路,唯有抗战之一途”,蒋许他日后为抗日先锋。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张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在浦东击败日军数十次进攻,并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和日军旗舰“出云号”,给敌以重创,被誉为神炮。1938年,张任第二团总司令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武汉保卫战。1939年春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军事,冬天,张指挥第一次粤北会战获胜。1945年5月,二方面军夺回失陷的南宁,7月,攻克龙州,凭祥,进军梧州。
1946年张发奎任广州行营主任,次年改任广州行辕主任,冬调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1月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到香港定居。
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在香港病逝,终年85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获悉后即致电其家属:“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特电致信,尚希节哀。”台湾始兴同乡会开会追悼并献一挽联:“望出曲江,绪承风度,千载道范,先后献身邦国,古今辉映;声扬咸宁。威镇华夏,一代名将,从此撒手人寰,中外同哀。”
㈡ 谁知道韶关的历史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
根据考古发现,粤北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1958年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凿、石刀、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鱼网坠、陶纺轮、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遗迹,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展示了“马坝人”开户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后继有人,绵延不断。
青铜文化的遗址,在本市各地亦有发现。它表明粤北地区从周代起已经步入青铜时代,只是发展较中原地区缓慢,尚未形成奴隶制社会。春秋时期,韶关地地理方位上分属荆州和扬州地域;战国时期,当强大的楚国势力扩展到岭南时,粤北遂为楚国之南疆。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平定两广,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今市属各县皆属南海郡管辖,当时虽然没有县的建制,但南海尉任嚣已在今韶关市南郊莲花山下修筑了一座城堡,后人称之为“任嚣城”。
西汉初年,赵佗割据两广,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将前南海郡管辖的粤北地区并入了南越国版图。当时仍未不置县。粤北设县,始于南越国灭亡之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汉王朝鉴于南越国割据的教训,设置了地跨骑田岭南北的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桂阳郡共辖十一个县,其中桂阳、阳山(后汉省阳山入阴山)、阴山、含诓、浈阳、曲江等六县,在今韶关市境。东汉时期仍相沿袭,未作变更。今南雄,始兴地带,两汉时则属豫章郡南林(后汉称南野,县治在今江西南康境内)县地。
三国末年,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析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是为韶关立郡之始,将今市属各县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行政区(郡)内。二晋因之。其时,始兴郡之辖区相当于1983年地、市合并前的原韶关地区和原韶关市所辖区域的总和,为古代史上以韶关为政治中心所辖区域最大的时期,辖桂阳、阳山(吴甘露元年置阳山、废阴山,以其地并入阳山)、含诓、曲江、始兴(吴永安六年,分南野县地置)、斜阶(吴甘露元年再析始兴县地置斜价县)等七县。始兴、斜价两县,即今南雄、始兴县地。
南朝170年间(公元420-589年),朝代更替频繁,导致粤北境内的郡县时废时兴,沿革复杂。南雄刘宋时,始兴郡曾一度改称广兴郡,到南齐时又复称始兴郡,辖境与晋略同。梁、陈两代,曾在今市境内设置衡州和东衡州两个一级行政区和阳山、始兴、安远三个个二级行政区。除原有县外,又增置了广穗(今连山、析梁阳县位置)、梁化(今乐昌中南部地区,梁置,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乐昌)、平石(今乐昌北境,梁置,隋开皇十二年省,以其地入梁化)。翁源县于梁承后末年新置,其时属清远郡。
隋代粤北分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和熙平郡(治所在今连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始以“韶”字为州,但不久即废,并归南海郡。
唐代粤北全境基本上属岭南道管辖(今连阳地区曾一度属湖南道)。唐王朝在粤北境内分置韶州(唐贞观年置,治曲江)和连州。韶州辖曲江、仁化、乐昌、始兴、浈昌(今南雄)六县。
五代,岭南为南汉五刘氏占据。南汉在北江领域增设英州(治所在今英德县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这样,加上原有的韶州和连州,粤北共置四州。
宋代时粤北属广南东路。境内仍置四州(雄州改为南雄州)。元代改州为路,元初在粤北地区置南、韶、连、英四路,俱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领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四县,这是历史上韶关作为行政中心而辖区最小的时期。明代粤北属广东布政使司,境内分置二府(南雄府、韶州府)一州(连州)。
清代粤北属广东省,清初时,境内州府的设置与明同。南雄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公领始兴一县)。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1936年,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粤北为第一督察区,专署设在韶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先后设北行署(后改粤北行署)、韶关专署、韶关行署于韶关市。北江行署辖于21个县一市(现市区,市辖县和清远、佛岗、新丰、花县、从化、河源、龙川、和平)。韶关专署辖19县一市;韶关行署辖15县一市(现市区和市辖县及清远、佛岗、新丰),后新丰划归广州。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辖市,辖曲江为市郊县,韶关地区则辖十三县。1983年6月,实行地、市合并,原地区所属的清远、佛岗划归广州,合并后的韶关市现辖12个县和三个市辖区。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韶关大地四季常青,万木葱茏,生机盎然,是旅游的好去处。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是汉族,此外还有瑶、壮、回、满、蒙、京、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及周围。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28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4万人,汉族人口28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人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人。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实,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粤北广大地区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地方民间艺术主要有:粤北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狮舞等。
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溶洞、激流、温泉、原始森林、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珍贵文物和民族风情,已经开放的有:国家风景名胜区-仁化丹霞山,风景迷人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条江河漂流胜地九泷十八滩,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出土地狮子岩,广东八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金鸡岭,富有民族风情的乳源必背瑶寨,令人流连忘返的野生动物狩猎场等,已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线路,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线之一。有前专评价:粤北集华南旅游景观之大成,可以建华南最大的旅游基地。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丹霞山阳元石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韶石山、地下森林、南粤第一高峰、华夏名人故居和南华温泉度假村等
㈢ 韶关历史人物
是这个么?
余靖(1000-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谥襄。广东韶州曲江人(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宋朝名臣,官至朝散大夫。 余靖出身于仕宦之家。宋天圣二年(1024年)考取进士,曾任新建县知事,后迁秘书丞。景佑三年(1036年),他因向皇帝上疏为被贬的礼部员外郎范仲淹辩护而遭降职为监筠州酒税,余靖亦由此名闻于世。 庆历三年(1043年),复起任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靖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余靖的建议大多为宋仁宗所接受。宋仁宗的天圣年间,有十分著名的“四谏”,指的是当时在朝廷只担负言责并敢于进谏的欧阳修、王素、蔡襄以及余靖四人。 庆历四年(1044年),余靖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余靖曾先后三次出使契丹,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后来侬智高反叛,他奉令经制南事,不载南海一物,后官至工部尚书,着有《武溪集》传世。 襄公余靖“以文学称乡里”,因此,韶关市为其修建有“风采楼”,后来海外的余姓子孙均以“风采”、“武溪”命名建筑物或社团组织名称以纪念襄公。如美国有“风采堂”、“武溪公所”,加拿大有“余风采堂”,广州有“武溪书院”,荻海有“风采堂”等。广州设有一座远近知名的“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可见得他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了。
张九龄好像是韶关人,只是号曲江,而且他是死在曲江
㈣ 韶关历史文化有哪些
韶关历史文化具体如下:
1、石峡文化
韶关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舜帝南巡曾经过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
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唐代诗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将太子太保陈磷、清代文学家廖燕。
铁军创始人张发奎、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
韶关民间文化艺术种类丰富,包括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舞龙、舞狮等民间歌舞以及木雕、编织、刺绣、剪纸等民间工艺。
2、客家文化
韶关作为中原南迁进入广东的门户,容留了越来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客家文化底蕴丰富,是我国内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之一,被称之“岭南客州”。
全市300多万人口中,拥有近280万客家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如今四川仪陇县的客家人也多半是来自粤北韶关地区,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书中,开宗明义告知世人:“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
3、特色的习俗风俗文化
韶关各地习俗风俗有浓郁的岭南客家汉族色彩,瑶、畲两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汉族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依照二十四节令的规律安排生产,成为习惯。
从事农活早出晚归、请亲朋帮工成为传统,山区还有春种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横塘、检油茶等等各种习俗。经商贸易讲究择吉开张、注重招牌,有赶墟日(定期集市)、赊销等习俗。
在居住方面,农村多以姓族聚居,讲究风水择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围楼、“小康房”等住宅类型。
婚俗方面,农村仍有哭嫁、送嫁、迎亲、拜堂、闹洞房等古俗遗风。民间重视传宗接代和靠子女养老送终,还有修族谱家谱、春节清明祭祖以及订立族规、奖励读书等传统。
瑶、畲两族有各自独特的风情习俗,在姓名称呼、起居饮食、衣冠服饰、喜庆禁忌、社会风尚等各方面富有当地民族特色。
4、宗教文化
韶关宗教历史久远,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较多。一些宗教庙会如南华诞等影响至今,信徒在饮食、服装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5、人文自然文化
韶关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的旅游航母,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韶关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
包括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广东乳源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华南虎保护区、珠玑巷、梅关古道、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
梅关古道是国家4A景区、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的咽喉之地,连接长江、珠江两水系最短的陆上交通要道,是当今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
㈤ 韶关的名人
南朝·名将·侯安都 宋朝·名臣·余靖 明朝·清官·谭太初 明朝·大将·陈遴 唐·回名相·张九龄答 抗日名将·张发奎 抗日名将·薛岳 美籍油画家·涂志伟 等........
㈥ 韶关历史
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舜帝巡奏“韶乐”于城北30公里处的石峰群中,该处的36石后来统称为韶石山。
根据考古发现,粤北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1958年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马坝人化石”的发现,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所出土的大批石奔、石斧、石凿、石刀、石镞等制作精美的石制工具,以及鱼网坠、陶纺轮、各种石制和骨制的装饰品,人工栽培稻的谷粒等遗物、遗迹,勾勒了一幅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劳动生息的风情画;展示了“马坝人”开户的粤北地区的远古文明,后继有人,绵延不断。
青铜文化的遗址,在本市各地亦有发现。它表明粤北地区从周代起已经步入青铜时代,只是发展较中原地区缓慢,尚未形成奴隶制社会。春秋时期,韶关地地理方位上分属荆州和扬州地域;战国时期,当强大的楚国势力扩展到岭南时,粤北遂为楚国之南疆。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平定两广,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今市属各县皆属南海郡管辖,当时虽然没有县的建制,但南海尉任嚣已在今韶关市南郊莲花山下修筑了一座城堡,后人称之为“任嚣城”。
西汉初年,赵佗割据两广,建立了南越国。赵佗将前南海郡管辖的粤北地区并入了南越国版图。当时仍未不置县。粤北设县,始于南越国灭亡之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汉王朝鉴于南越国割据的教训,设置了地跨骑田岭南北的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桂阳郡共辖十一个县,其中桂阳、阳山(后汉省阳山入阴山)、阴山、含诓、浈阳、曲江等六县,在今韶关市境。东汉时期仍相沿袭,未作变更。今南雄,始兴地带,两汉时则属豫章郡南林(后汉称南野,县治在今江西南康境内)县地。
三国末年,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析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是为韶关立郡之始,将今市属各县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行政区(郡)内。二晋因之。其时,始兴郡之辖区相当于1983年地、市合并前的原韶关地区和原韶关市所辖区域的总和,为古代史上以韶关为政治中心所辖区域最大的时期,辖桂阳、阳山(吴甘露元年置阳山、废阴山,以其地并入阳山)、含诓、曲江、始兴(吴永安六年,分南野县地置)、斜阶(吴甘露元年再析始兴县地置斜价县)等七县。始兴、斜价两县,即今南雄、始兴县地。
南朝170年间(公元420-589年),朝代更替频繁,导致粤北境内的郡县时废时兴,沿革复杂。南雄刘宋时,始兴郡曾一度改称广兴郡,到南齐时又复称始兴郡,辖境与晋略同。梁、陈两代,曾在今市境内设置衡州和东衡州两个一级行政区和阳山、始兴、安远三个个二级行政区。除原有县外,又增置了广穗(今连山、析梁阳县位置)、梁化(今乐昌中南部地区,梁置,隋开皇十八年更名乐昌)、平石(今乐昌北境,梁置,隋开皇十二年省,以其地入梁化)。翁源县于梁承后末年新置,其时属清远郡。
隋代粤北分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和熙平郡(治所在今连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始以“韶”字为州,但不久即废,并归南海郡。
唐代粤北全境基本上属岭南道管辖(今连阳地区曾一度属湖南道)。唐王朝在粤北境内分置韶州(唐贞观年置,治曲江)和连州。韶州辖曲江、仁化、乐昌、始兴、浈昌(今南雄)六县。
五代,岭南为南汉五刘氏占据。南汉在北江领域增设英州(治所在今英德县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这样,加上原有的韶州和连州,粤北共置四州。
宋代时粤北属广南东路。境内仍置四州(雄州改为南雄州)。元代改州为路,元初在粤北地区置南、韶、连、英四路,俱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领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四县,这是历史上韶关作为行政中心而辖区最小的时期。明代粤北属广东布政使司,境内分置二府(南雄府、韶州府)一州(连州)。
清代粤北属广东省,清初时,境内州府的设置与明同。南雄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改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公领始兴一县)。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到曲江县浈水边,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旱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实际辖区与今韶关市境完全相同。1936年,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粤北为第一督察区,专署设在韶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先后设北行署(后改粤北行署)、韶关专署、韶关行署于韶关市。北江行署辖于21个县一市(现市区,市辖县和清远、佛岗、新丰、花县、从化、河源、龙川、和平)。韶关专署辖19县一市;韶关行署辖15县一市(现市区和市辖县及清远、佛岗、新丰),后新丰划归广州。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辖市,辖曲江为市郊县,韶关地区则辖十三县。1983年6月,实行地、市合并,原地区所属的清远、佛岗划归广州,合并后的韶关市现辖12个县和三个市辖区。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充沛的雨量使韶关大地四季常青,万木葱茏,生机盎然,是旅游的好去处。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是汉族,此外还有瑶、壮、回、满、蒙、京、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及周围。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28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4万人,汉族人口285.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8.6%,少数民族人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6人。
韶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上溯到距今十万年前,这已被曲江“马坝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所证。三国末年(公元265年),吴主孙诰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城(今韶关市区)实,是韶关市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设韶州,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又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人杰地灵,孕育了唐代名相张九龄、刘瞻,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杰出人物,六祖惠能和尚选择韶关为其禅宗南派的发祥地。韶关作为“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摇篮之一。粤北广大地区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家方言和潮汕方言;地方民间艺术主要有:粤北采茶戏、花鼓戏、花灯戏、山歌剧、山歌、说书、快板、粤曲、狮舞等。
韶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姿,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溶洞、激流、温泉、原始森林、历史遗迹、摩崖石刻、珍贵文物和民族风情,已经开放的有:国家风景名胜区-仁化丹霞山,风景迷人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条江河漂流胜地九泷十八滩,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出土地狮子岩,广东八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金鸡岭,富有民族风情的乳源必背瑶寨,令人流连忘返的野生动物狩猎场等,已开辟有十多条旅游线路,成为广东的四大旅游线之一。有前专评价:粤北集华南旅游景观之大成,可以建华南最大的旅游基地。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有:丹霞山阳元石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区、韶石山、地下森林、南粤第一高峰、华夏名人故居和南华温泉度假村等。
㈦ 在广东韶关有多少诗人或有名人物
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学家廖燕、佛教禅宗六祖惠能
侯安都(公元520—563年),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张九龄(公元678—740年),盛唐前期重要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张九龄的诗作前期温婉淡雅,后期质朴遒劲,雄浑刚健。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其诗作《感遇》十二首及《望月怀远》传诵久远。著有《曲江集》20卷。《全唐诗》编存其诗为3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余靖(公元1000-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岭南继张九龄之后的又一扬名之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 谭太初(公元1504-1588年),字宗元,号次川,始兴人。历任江西按察副使、广西参政、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职,是明代的一位享有盛誉的清官。 陈璘(1543-1607),字朝爵,号龙崖,翁源县龙田铺人(今周陂龙田村),抗日大英雄大明水师提督。 张发奎:又名逸斌,字向华,始兴县隘子镇采岭村人民国陆军上将。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广东韶关乐昌人。抗日名将,国民党一级上将。 李任予(1903—1932),曾用李力一、李德山、李之道、黎亚克等名,新丰县丰城镇城东车田围人。由于李任予参加革命时化名较多,至2000年5月才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余贵(1928—1952),广东省韶关市人,1951年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二十九师第八十六团侦察排战士,立过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朱熹平,中山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兼任广东省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顾问。朱熹平长期从事数学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和国际前沿核心数学中几何分析领域的研究,在几何热流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涂志伟,美籍油画家,美国油画家协会主席、大师级会员,北美中华艺术家协会会员。他擅长创作历史文化题材的油画,闻名中外。 张颂文,广东韶关新丰人,著名演员。张颂文从小喜欢电影,1999年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优越成绩考上亚洲最高等的电影学府: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成为粤北地区建国以来,唯一一位正式考入该所名校的高才生,毕业后,因在校期间的优越表现被留校任职,成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研究所的表演老师。 侯晓兰,女,1981年6月生,广东省韶关市人,广东省曲棍球运动员,曾获全国曲棍球联赛获得冠军、第十届世界冠军杯女子曲棍球比赛获得冠军、第十四届亚洲运动会女子曲棍球比赛获得冠军、国际级运动健将等荣誉和称号。 潘晓玲,女,1963年8月生,广东韶关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后。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新疆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景观生态学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㈧ 韶关有哪些杰出人物主要事迹是什么启迪是什么(简略点)
张九龄。誉为“岭南第一人”。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启迪啊,纯属个人观点,现今社会啊,清官所剩无几。。。。然后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的啦。。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㈨ 韶关有哪些历史人物
张九龄(来678-740),字子寿,谥文献源。曲江人,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享年六十三岁。七岁知属文,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应举登乙弟,授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拜左拾遗,上书请求开辟大庚岭新路(今南雄梅关古道),功成迁左补阙。因才鉴出众,又晋知为司勋员外郎..
候安都(519-563),字成师,曲江人。工隶书,能诗文,兼善骑射,文武双全。举兵跟随陈霸先平“侯景之乱”,同镇京口,任半陵太守;他定计擒拿对手王僧辨,以功授南徐州刺史,佐陈霸先建立起陈王朝(南朝)。又奉命率军败北齐徐嗣微,督水师南破余顷与肖孜,晋号平南将军,改封西江县公,享受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当陈武帝(陈霸先)卒,安都按剑上殿,拥立临川王陈茜为文帝,从而进官为司空
另外还有 。。余靖 ,潭太初,陈遴,廖燕
㈩ 广东韶关有哪些名人
南朝·名将·侯安都
宋朝·名臣·余靖
明朝·清官·谭太初
明朝·大将·陈遴
唐·名相·张九龄
抗日名将·张发奎
抗日名将·薛岳
美籍油画家·涂志伟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