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
中国历史第一位伟大的禁毒英雄-林则徐
于广州禁毒 虎门销烟
Ⅱ 从古至今禁毒的名人有哪些
1729年(雍正七年)清廷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禁烟诏令。它标志着中国禁烟历史的开端。嘉庆年间(1796~1820年)英、葡等鸦片商无视中国的禁令,向中国大量走私倾销鸦片,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乾隆中期以后,国人吸食鸦片者逐年增多。为了制止在全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吸食鸦片风气的蔓延,1796年嘉庆帝继位后,下令禁止从海外进口鸦片,废止鸦片输入关税。1800年,嘉庆帝谕令严查进口的一切鸦片,禁止国内栽种罂粟。1813年嘉庆帝还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道惩办鸦片吸食者的法令。1817~1821年,清朝政府对盘踞在澳门的英、葡等国的鸦片贩子给予严厉打击。但以东印度公司为首的毒贩将走私鸦片的船只转移到虎门外的伶仃洋岛附近,继续非法贩运鸦片。1820~1839年期间,输入中国的鸦片大部分是由伶仃洋岛集散地中转进来的。嘉庆帝在位期间(1796~1820)流入中国的鸦片一直保持在年均3000~5000余箱,贩卖吸食现象屡禁不止。
林则徐虎门销烟
道光年间(1820~1850年),清朝政府多次颁布制止鸦片流毒的谕旨,贩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仍在逐年上升。1838年6月,清朝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求禁烟。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鸦片泛滥将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飨之银”。林则徐等大臣促使道光皇帝下了禁烟的决心。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回合烟贩,整顿海防,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将英美商人的两万多箱(约120万公斤)鸦片在虎门付之一炬。虎门销烟后,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了维持对华的鸦片贸易,请求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政府响应义律及英国鸦片贩子的无理要求,向中国发出了挑战书。在这篇挑战书中,英国政府歪曲事实,编造侵华理由。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2月,英国政府组成一万五千多人的东方远征军,包括48艘军舰,540门大炮,广州海面,封锁了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在英国炮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
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从此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阶段。中华民族从此衰微,饱受列强的凌辱与压迫。
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烟毒的泛滥
1856年(咸丰六年)10月,英法两国为了扩大其在华权益,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又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再次以清政府被迫妥协而告终,清廷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如《天津条约》《海珲条约》《北京条约》,丧失了巨大的权益和割让了大片的领土。之后,鸦片贸易合法化。从1861年到1890年,在30年中,鸦片的年平均进口量保持在66900担左右,1879年、1881、1888年、1889年和1890年的进口量波幅上扬超过7.5万担,1879年为8.3万担,达历史最高峰。清政府早期的禁烟行动最终归于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内开始广泛种植罂粟。1890年前后,鸦片流毒在中国已然泛滥成灾。
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结果,不仅使进口鸦片数量猛增,同时也使清朝政府内部“弛禁”鸦片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弛禁”鸦片的理由有二:一是以土烟代替洋鸦片的进口,减少白银外流;二是以此增加政府财政税收。清政府“弛禁”后,全国范围内开始大面积种鸦片,到90年代末期,全国年产鸦片已近60万担,是进口鸦片的10倍。鸦片“弛禁”后的数十年间,烟民人数已由数百万增加到数千万,其中吸食过量者约1500万人。而在此1500万人中,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他们一个个形销骨立,瘦弱不堪。
188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战败后,鸦片问题作为国家耻辱与衰败的象征,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抨击,禁烟呼声空前强烈,不少地区出现了自发的禁烟与禁烟活动。1906年9月20日,光绪帝明降谕令,宣布严厉禁烟。此时,随着中国鸦片市场逐渐由土烟所垄断,英国对华鸦片贸易利润逐年减少,加之英国人民反对鸦片贸易的呼声日甚一日,英国政府对鸦片问题的态度也有所转变。清政府经过与英国政府的多次交涉,双方于1908年3月签订了《中英禁烟条约》。
此时,日益泛滥的毒品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在美国政府的倡议下,1909年2月1日,中、美、法、德、日、荷、巴、俄
等13个国家的4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会议,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禁毒大会。这次禁毒国际会议,推动了清政府禁烟运动的继续发展,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禁种任务,绝大部分烟馆关闭,烟民纷纷戒吸。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先生领导了民国初年的禁烟活动,曾经一度在全国范围内禁绝了罂粟种植,并促使英国政府履行与清政府签订的《中英禁烟条约》,完全停止了印度鸦片的对华输入。
国民政府的六年禁烟运动
1917年后,国内再度动荡,各地军阀为增强实力,以鸦片烟税为财源,竞相开放烟禁,清末民初的成效付诸东流。1935年4月,国民政府民事委员会向全国发布禁烟通令。并公布《禁烟实施办法》。禁种方面,规定了绝对禁种、分期禁种、分年减种,直到肃清的计划。禁吸方面,以1935年最后登记截止人数为准,按烟民年龄依次勒戒,分为五期,以一年为一期,每年烟民人数至少递减1/5,至1940年底完全戒绝。禁运、禁售方面,按照分期戒吸的需要,由禁烟督察处实行公运、严禁私运。
《禁毒实施办法》规定,吸用烈性毒品及施打吗啡针者,限于1935年内自行投戒,如查获未经投戒者,拘送戒毒所勒戒;1936年内如仍有未经投戒而私吸者,除勒戒外,并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自1937年起,凡有吸用毒品及施打吗啡针者,一律处以死刑或无期徒刑。此外,凡制造、运输、贩卖烈性毒品者,依法处以死刑,从犯按情节轻重,处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公务员对于制造、运输、贩卖烈性毒品有帮助者,概处死刑。自1937年起,凡制造、贩卖烈性毒品者,无论主犯还是从犯,一律处死刑。
这次禁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禁烟运动。国民政府为禁烟禁毒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禁种、禁售、禁吸、禁运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它在中国禁毒甚至世界禁毒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Ⅲ 请给几个关于"禁毒"的事例
模仿恶习步入“毒”途 15岁吸毒者敲响警钟
记者近日从有关资料上获悉,在我国吸毒人群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达77%,而且他们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16岁以下的吸毒人数更是数以万计。吸毒人群的低龄化正在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特地来到汕头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进行采访,希望通过眼前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在戒毒者悔恨的声音中筑起防范毒品的坚固防线。
模仿恶习步入“毒”途
青少年由于其意志的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强,加之文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现象和行为当成时髦追求或认为是“酷”的表现,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瘾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15岁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强制戒毒所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别看他个子矮小,但双眼却滴溜溜转个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个“老江湖”。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于生计无暇照管他,自7岁起,阿兵模仿大人们抽烟,并以之为荣。他说,每天放学后燃起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走在同学们中间感觉特有面子。14岁那年,勉勉强强读至初一的阿兵干脆辍学了,终日跟在乡里几位“大哥”身前身后当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结识了乡里一做餐饮生意的“大哥”,几番来往后,阿兵很得大哥喜欢。慢慢地,阿兵也发现了大哥原来是“白药仔”,但他也不以之为忤,相反还认为这是“酷”的表现。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点“白粉”终于“开禁”尝了新,并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药后,因无钱买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当起了“鱼虾蟹”庄家,以赌钱为营生。据称,那些“鱼虾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铁做了手脚,因此聚赌时基本都是赢钱,有时一天纯收入达三四百元。小兵称其每天下午常在陈厝合、辛厝寮一带“开局”,赚了“工资”后便买“药”过瘾。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获,在审讯时因药瘾发作口吐白沫,结果被送强制戒毒。
寻求解脱坠入深渊
容貌秀丽的阿珍是市区人,谁也想不到,今年17岁的她“毒龄”竟已有两年多了。据阿珍称,是她那个畸形的家将她逼上了这条路,是为了寻求解脱,她才借“药”消愁,结果愁没消去却把自己“吸”进了戒毒所。
据阿珍介绍,其父母在她13个月大时便离异了,她被判随生母,后母亲再嫁时后父嫌她累赘,便把她送给了市区一对结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妇(也就是她现在的父母)。阿珍承认,起初养父母对她很好,吃的、穿的无不关爱有加。但当她7岁时,养母生下了弟弟后,她又成了“累赘”,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饭、打扫卫生、看管弟弟等什么杂务都“承包”了。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温暖和关爱,阿珍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小学毕业后,她即跟着在歌舞厅认识的朋友们离开了家。有一天她见几个朋友躲在一个隐蔽角落里抽烟,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抽法很奇特,于是她凑了上去,学着他们的样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称,那一刻她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上瘾后,因无经济来源,她便再也离不开那些娱乐场里的“朋友们”了,因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她才能获得毒品来应付她日益强烈的毒瘾。
愚昧无知自投火坑
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青少年染上毒瘾还源于无知。来自粤东某偏僻山区19岁的女孩小敏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对毒品毫无了解,她认为自己意志力坚强不会上瘾,不料却在尝试中成了毒品的俘虏。
小敏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15岁的她便来汕头打工,并认识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后,小敏发现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赚的钱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劝小李“改邪归正”,但不管怎么劝说,小李却始终无法戒除毒瘾。为了用自己的“行动”来劝说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后戒”的办法来证明毒瘾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说服男友彻底戒毒……
然而,小敏失败了,她非但没有帮着男友戒去毒瘾,自己也陷了进去。此时,她方悔不该当初,但“白色幽灵”已牢牢擒住了她。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后进了戒毒所……
抵御病魔需要亲情
Ⅳ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禁毒"英雄是谁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Ⅳ 禁毒烈士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欣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Ⅵ 林泽徐禁毒的故事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年又号竣材老人。晚清政治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位爱国民族英雄。
管领河汉 兴利除弊
林则徐于 1785 年 8 月 30 日(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出生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大穷秀才家庭。林则徐一来到人间,父辈就为他设计安排了一条“学优登仕”之路。林则徐刚满 3 岁,父亲就抱他到自己教书的私塾里读四书五经,7 岁开始作八股文。聪颖好学的林则徐不负父望,12 岁试充佾生,应郡试第一,13 岁参加科试中秀才,旋入当时福建最高学府鳌峰书院学习。20 岁在乡试中顺利考中举人,取得会试资格。此后三次赴京参加会试,终于 1811 年 27 岁时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跻身于官场。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了近 10 年的京官生活,初施政治抱负,其才能深得清廷重视。1820 年 36 岁的林则徐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旋即转任杭嘉湖道,这是他任地方官之始。此后 18 年林则徐先后任两浙盐运使,江南淮海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河南、湖北、江宁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1823 年夏,江苏地区连降大雨,江水暴涨,田禾荡然。正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建议江苏巡抚韩文绮实行“禁雍积,广劝募,招徕商贾,免关税,蠲征缓赋,查贫民,赈饿者。”缓和了灾民的忿怒,也给灾民带来了眼前的好处。此后林则徐接署江宁布政使,负责全省灾赈事务。
1831 年 11 月道光帝以林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长他为东河河道总督。1832 年 7 月林则徐调任江苏巡抚,连任 5 年。1833 年阴历除夕,他令苏州府学诸生 108 人冒雪放赈救灾,后又令诸生复查赈灾情况。此后几年江苏在办赈中都沿袭了这个办法。为了提高抗灾能力,林则徐认为只有兴修水利,才能保证旱涝有资。林则徐在江苏大办水利的功绩受到人们的一致称赞。“兴利除弊”是林则徐的经世抱负,在经世致用思想指导下,他面对现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少改革内政的主张,采取了一些“兴利除弊”的措施,成为地主阶级改革派中不可多得的实干家。改革漕运。林则徐在翰林院时就从书籍中了解到漕运的诸多弊病。直到 1838 年 12 月林则徐在进京讨论禁烟事宜时上奏了《胪陈直隶水利事宜十二条》(即《畿辅水利议》一书),提出了改革漕运的方案。币制改革。当时国内市场除流通有本国的白银和制钱外,还有外国的洋钱。洋钱和白银交换后,白银受折耗。为解决白银亏损,并从方便民间流通和有利商民交易出发,林则徐在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铸造银币的主张。自铸银币以取代洋钱,只解决洋钱和白银之间的比价问题,而当时突出的是白银引起的银贵钱贱问题。林则徐提出这主要靠严禁鸦片来解决。在江苏巡抚任上,他就坚决主张严禁鸦片,成为最早提出禁烟的代表人物之一。
禁烟主将 虎门销烟
1836 年至 1838 年,正当林则徐署理两江总督和湖广总督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在鸦片问题上日益明显化和尖锐化,禁烟与否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瞩目的中心。当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就鸦片问题议论纷纷,出现了“弛禁”和“严禁”两派,争论日趋激化,一些地方官员也卷入这场论争,林则徐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已在湖广总督任内的林则徐于 7 月上疏表示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为此他提出了六条禁烟的具体办法。接着林则徐又上密折,阐述重治吸食,全面开展禁烟运动的重要性,请朝廷下决心“并力一心,誓除此害”。在朝廷尚无定议之时,林则徐已在湖广发布禁烟告示,开始雷厉风行地禁烟。短短两个月时间,查获了 5000 杆烟枪当众刀劈火烧。收缴了大量鸦片,仅汉阳县就缴获鸦片 1.2 万多两。在湖广禁烟卓有成效的基础上,9 月林则徐又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指出弛禁的大害和严禁的必要性,犹豫不决的道光皇帝大为震动。最终采纳了林则徐的主张。对首倡弛禁的许乃济革职,并召林则徐入京商议禁烟之事。12 月底颁给林则徐钦差大臣关防,前往广东查办鸦片。
林则徐于 1839 年 3 月 10 日到达广州后,即着手了解情况,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协力合作,确定禁烟方针。林则徐采取了一套有力而周密的措施和行动。3 月 18 日向英国监督义律及鸦片贩子郑重声明“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督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到 5 月 18 日把全部 22 艘趸船的 19187 箱和 2119 袋鸦片缴完。林则徐在缴鸦片的同时还着眼于将来,对尚未到中国的鸦片要具结永断。他要求外国鸦片贩子“ 出具夷字、汉字合同甘结声明,嗣后来船永远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1839 年 6 月 3 日,在鼓擂炮鸣声中,震动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林则徐亲临监视,围观者数以万计,只见一群群兵勇站在横跨销烟池的数条木板上,撒下盐巴,又把鸦片逐个切成四小瓣抛入池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浸化,再倒入烧透了的石灰,用铁锄反复翻戳。顿时销烟池沸滚如汤,好似山起海翻,鸦片立成渣沫。一池销毁完毕,即打开涵洞冲刷入海,循环往复。截至 6 月 25 日,全部鸦片尽被销毁,共计 237 万多斤。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作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起点,在中国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这个意义上讲,林则徐为中华民族立下了殊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武力抗英 西域英名
广州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也是中国人接触外国的重要地区。林则徐在禁烟的同时积极了解和研究外国,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重大课题,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首先他通过书报的翻译了解外情。林则徐在自己的幕府里招用了四名通晓英文的中国人,翻译有关英文书报,然后再仔细阅读和研究这些译文资料。其次,为了更多的了解外国情况,林则徐还利用机会直接同外国人接触。了解英国的海军情况及汽船情况,并揭露了鸦片贸易的可耻和坚定禁烟的决心。林则徐在禁烟斗争中深知将面临英国的武力威胁,对此他没有丝毫的怯懦,明确表示“我们不怕战争”。在“ 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原则下,林则徐进行了一系列的备战活动:一是严整海防。从珠江口至虎门布设了三道防线,并逐一检查炮台,增设多门西洋大炮。二是充实、训练广东水师,提高战斗力。三是购置外国船炮。林则徐认为英国侵略者所引以为恃的就是船坚炮利。
1839 年 9 月以后,义律等英国侵略者多次在广东海面武装寻衅。由于备战得力,加上林则徐指挥若定,英国侵略者的多次进攻均被中国守军击退,英船被迫退出尖沙嘴洋面,四散寄泊于外洋。当时有人将林则徐比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魏源称:“ 西变以来,惟林公守粤,不调外省一兵一饷而长城屹然”。1840 年 6 月,英国侵略军陆续抵达广东海面,炮轰广州,正式发动了对华的侵略战争。以林则徐为首的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毅然举起了抗英的旗帜。由于林则徐在广东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并常对敌船发动火攻,迫使英船不敢轻易进攻广东,转而北上。英国侵略者北上后占领了浙江定海,继而进犯天津。此时清政府内部的弛禁派重新活动。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林则徐在接到革职上谕前还写了《密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主张坚持武力抵抗。为表示他的赤诚,又恳求到浙江前线“带罪图功”,但未被获准。1841 年 7 月接到遣戍新疆伊犁效力赎罪的谕旨,林则徐壮志未酬,于悲愤之中挥泪而去。1842 年 12 月,58 岁的林则徐走完了悲凉的赴戍途程,抵达新疆伊犁惠远城。他把自己比作“荷戈西戍之老兵”,要在荒凉的西北边陲贡献自己的毕生。林则徐到伊犁后抱着“心安亦可为家”的信念,研读新疆历史地理,了解清代在新疆屯田备边的情况。1834 年冬开始了阿齐乌苏荒地的初垦。为解决水利问题,林则徐又承修了龙口工程。林则徐兴修水利,还大力推广当地使用的地下水灌溉法“坎儿井”。1845 年,61 岁的林则徐奉旨释放,结束戍役生活,此后几年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弹压过西宁藏民,陕西回民,云南回民、彝民的起义。
1850 年 11 月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林则徐抱病起程,行至广东潮州,病情恶化,吐泻不止,于 22 日死于普宁行馆,终年 66 岁。“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戍边伊犁时发出的感叹。历史是公正的,是非功过自有评判。林则徐一生为官,在官场上奔波了 40 年,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在腐败成风的清统治者中,他实事求是,不涉时趋的廉洁作风更是难能可贵。他管理江淮河汉的政绩又使他享有了治水工程专家美誉。林则徐活跃在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舞台上,虎门销烟,武力抗英,在中华民族抵抗外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林则徐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而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