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人物的精准概括300

历史人物的精准概括300

发布时间:2021-03-09 06:49:22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诸葛亮(181—234)是西蜀的丞相,他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主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信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❷ 我要一篇描写 历史人物的 文章 300字左右

岳飞(1103-1142)字鹏举,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被誉为版宋、辽、金、西权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汉族。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 岳飞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传世。

❸ 写一名历史人物字数300_400

墨子

生卒年月不能确定,其活动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内。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另一说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名翟,战国初年学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❹ 收集历史人物故事(字数不少于300字)急~~~

李世民是那种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从十九岁起(现在 高中毕业生的年龄)就统帅数万大军南征北战,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只是由于后来当了皇帝,治国才能过于突出,后人往往津津乐道于“贞观之治”,而忘了他的 赫赫武功。所以在《说唐》这样的民间话本中,他被描写成知人善任,但武功平平的儒将形象,时时需要手下武将的保护,这才有了程咬金月下赶秦王,秦叔宝抱病 战尉迟,单雄信割袍断义,尉迟恭御苑护主等脍炙人口的段子。实际上,李世民不仅善于指挥军队,自己也是一员“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北征刘武周时, 他只带了一名甲士到战场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去观看敌军营寨,不料被数百敌军包围。他骑马便跑,却被对方骑兵紧追不舍,杀了甲士。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李世民 突然勒马转身,大喝一声冲了过来,在众人惊愕之际,拉弓便射,领头的武将措手不及,应弦落马,又刷、刷、刷几箭射倒数人。兵众见头领被杀,秦王勇不可当, 不敢再追,慌忙退去。其勇猛可见一斑。

看李世民打仗,既欣赏他的智谋,更惊叹于他的勇猛。他不仅是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也是血气方 刚的青年,常常在战场上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在和刘武周的大将宋金刚交战时,手下武将纷纷主张速战,他冷静的分析道:“宋金刚孤军深入,粮草不足,然兵精将 猛,锐不可当,速战速决对其有利。我军应当闭营养锐,耗其锋芒,待其粮尽,自当遁走,到时我军趁机追击,可保全胜。”在耐心等待了三个月之后,宋金刚果然 撤退,李世民立即倾巢出击,一昼夜行二百余里,战数十合,大败宋金刚,其手下猛将尉迟敬德降唐。追击到高壁岭时,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已经被甩 下很远。谋士刘宏基拉住李世民的马苦苦劝谏道:“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已足矣。如此追击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在此稍歇,待兵粮毕集,然后再 追,为时不晚。”李世民并不下马,正色答道:“宋金刚计穷溃走,军心沮丧,正当一举歼灭。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若有片刻滞留,使之稍有喘息,不可 复攻矣。吾竭忠殉国,岂顾身乎!”于是率领数千精锐骑兵继续猛追,把主力部队完全甩在后面。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狂奔数百里,终于在今天山西中部 的介休捕捉到宋金刚的主力,一日之内连续突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第二天又击破第九道防线,杀敌三千。宋金刚一辈子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人,杀得他叫 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当他准备组织第十道防线的时候,士气完全崩溃,部下拒绝听命,四散逃跑。宋金刚与百余骑兵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抓住腰斩。

当李世民战胜宋金刚,来到被刘武周围困以久的孤城张难堡时,守将樊伯通、张德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探子刚刚回来报告刘武周已把唐军赶出了山西, 他二人已经准备以死尽忠,没想到第二天秦王就亲率大军兵临山西中部的张难堡,简直是神兵天降。樊、张二人高兴得竟然忘了君臣之礼,象小孩子一样又哭又叫, 李世民已经累得连话也不想说,只看着他们表演。直到左右告诉二人秦王已经两天没有进食了,他们才如梦初醒,连忙请罪,伺服秦王进食、洗浴、休息。

❺ 我要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 300字左右 急!!!!!!!!!!

你好。
明朝嘉靖年间,社会风气腐败。达官贵人经州过县,除了酒肉招待之外,还要送上厚礼。那礼帖上写的是“白米多少石”、“黄米多少石”。但其实,这“白米”、“黄米”都是隐语,指的是白银多少两、黄金多少两。这样的风气蔓延开来,连一些公子衙内路过,地方也要隆重接待。
一天,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着一队人马来到淳安。驿站官员不知道来者是谁,接待上稍有怠慢,惹得胡公子大怒,当场命令家丁,把驿吏五花大绑,吊在树上,用皮鞭狠狠抽打。淳安知县海瑞听说后,马上赶到驿站,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举,顿时义愤填膺。他大喝一声:“住手!”立即命令给驿吏松绑。胡公子的手下见“半路杀出了程咬金”,呼啦一下把海瑞团团围了起来。胡公子趾高气扬,挥着马鞭,说:“你知道大爷是谁吗?” 海瑞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指斥道:“不管你是谁,都不准在我管辖的地方胡作非为!” 胡公子手下的家丁威吓说:“狗官,你瞎了眼!这是胡总督胡大人的公子!” 海瑞一听,心中早已有谱。他冷冷一笑,说:“哼,以往胡大人来此巡查,命令所有地方一律不得铺张。今天看你们如此行装威盛,如此胡作非为,显然不是什么胡大人的公子,定是假冒的!”说时迟那时快,海瑞挥手喝令将胡公子捉下,驱逐出境,并把他沿途勒索的金银财物统统充公.事后,海瑞马上给胡宗宪修书一封,一本正经地禀告说:“有人自称胡家公子沿途仗势欺民。海瑞想胡公必无此子,显系假冒。为免其败坏总督清名,我已没收其金银,并将之驱逐出境。”
胡宗宪是一代抗倭名将,他收到信后并不怪罪海瑞。就这样,海瑞巧妙地制服了胡公子的巧取豪夺。

❻ 求历史人物300字评价

诸葛亮
自从诸葛亮从终南山回到隆中以后,就不知道怎么的养成一个习惯,像是《魏略》中提到的:“每是夜从客,常抱膝长啸。”而他从终南山回去之后为什么会经常抱膝长啸呢?要是放在今天的话人们大都可能认为,如果有个人没事干,在人非常多的地方那样做得话,这个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或者说这个人作这个动作一定是高傲的表现!­
诸葛亮在这里的“啸”是给别人听的,不是人们所说的脑子有病,而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所以我们说他是啸给别人听的。­
如果他只是纯粹的心情不好所以长啸的话就会找一个没人空旷的地方,或者找一个深山老林,这样的话别人就听不到,也不会认为他脑子有病了。­
既然他长啸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让别人注意他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他的存在,让别人知道这个隆中地区,还有一个“卧龙居士”,你们说我的推断对不对?­
他歪打正着的这一啸就啸到了,当时还在荆州的刘备耳里,并且在以后个刘备的的第一次初逢中,还得到了刘备的欣赏。然后刘备就把他请出了卧龙山,进入当时蜀汉的政治权力中心,还给他分得了一部分的权力,从此以后诸葛亮的名字就一直左右这当时三国鼎立的的动向,改变着当时社会时局的变化。而他这一啸就啸来了刘皇叔。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真真切切名利之路和夺势之道,离开了卧龙岗以后,在卧龙岗的那些日子,就被他慢慢地淡忘了,他再也不想回卧龙岗,过那些被人瞧不起的隐士生活。­
自从他和刘备走出卧龙岗以后,名誉和权力就一点一点慢慢的侵蚀这他的心灵,他就为了名誉和权力时间一长慢慢的适应了忙碌的生活,打着鞠躬尽瘁的旗号在朝廷之中争权夺势,排除一切阻止他取得功名的因素!­
自古英雄豪杰难过两大关,美人关和名利关,在前面我们知道了,诸葛亮他不嫌黄硕张的难看,照娶不误,而且毫无怨言,但是他对于名利,他把名誉看成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标,把自己关进了名誉的大牢,扣上了名誉的枷锁,正如人们常说的:“世人都知神仙好,唯独名利忘不了!”

文天祥
大家一定知道文天祥吧,就是那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那位,大家也一定很佩服他,欣赏他吧。因为他在元军帐中誓死不降,可见他的赤胆忠心。可我却不欣赏他,因为他不识时务。
俗话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值得我们学习,但文天祥的赤胆忠心却用错了对象。当时南宋已经很腐败了,文天祥的勤王部队都遣散了,南宋已经主动向元军投降,这种朝政,已无需再去辅佐了。文天祥如果降了元军,励精图治,虽然会在历史上有点不好的名声,但也可以开创一个盛世,有何不好?但文天祥非要去做无谓的挣扎。南宋和元军实力悬殊太大了,文天祥这么做只会多上演几幕妻离子别的悲剧,并不能重新光复南宋,这简直是以卵击石,徒劳无益。我想,文天祥恐怕就是怕在历史的史册上留下骂名。相反,那些投降的人,说得难听点是因势利导,说得好听 点,是识时务,顺就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人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他投降后,帮助元朝天子治国,开创盛世,他的历史作用可能不大。一投降,这名气就大了,他本人不但要背上了骂名,就连他的子孙们也抬不起头。但他如果为了百姓,却甘心投降,无视骂名,这是勇气!
再看荆轲,这个在历史上有负盛名也有骂名的人。“他有勇气放弃生命,去剌秦王,却在关键时刻胆怯了。”这是许多人给他的评价。我却想说:“不,他没有胆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想起了天下苍生!”
荆轲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心去剌秦王,却在关键时图穷匕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想起了天下苍生,想起了七国逐鹿中原,硝烟四起,无一日安宁,只有秦国最为强大,六国无与争锋,可谓萤光之火不可与日月同辉,在赢政的带领下,秦统一中原指日可待。荆轲只要杀了赢政,七国又开始新一轮的轮回,天下黎民百姓又开始了无休止的痛苦。但只要赢政统一了中原,百姓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再受战火的折磨。我想,荆轲图穷匕现,环柱而追,却让赢政依柱而骂,正是因为他想到了天下苍生。这是理智!
做人便是这样,勇气要占用心中的惧怕,理智要战胜情感!
再加个曾国藩完整点的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
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
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
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
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
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
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
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
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活动在人生舞台和政治舞台上道光同治咸丰三朝,中国的宗法社会和专制国家这座巍峨大厦,经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鼠咬虫伤,已经无可挽回的开始败坏了。曾国藩以他非凡的意志和才能,“秀才肩半壁东南”,自觉地充当了这座将倾大厦的最后一根支柱,他把个人能动性发挥到无以附加的地步,虽然取得了一些暂时的胜利与成功,却终究无法“挽回劫运”,尤其是从他留下的数十万字家书中,深刻的显示出历史潮流无法抗拒的真理,表现出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最后的领袖”的悲哀。
希望能对楼主有帮助!

❼ 历史人物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

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❽ 历史人物故事300字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专。就改嫁到了常属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❾ 历史人物的故事300字

范仲淹有志来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源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❿ 历史人物传记300字

曹操:

在整部的《三国演义》中,曹操都说作为反面人物来塑造的。作者更是用过曹操这一形象来概括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心狠手辣,极端利己主义的本质特征。

曹操的一出场是因为讨厌叔父向父亲的告状,于是伪装病倒在地,叔父喊来父亲的时候,他却若无其事,父亲问他原因时,他说叔父经常这样诬陷他,从此以后叔父的告状再也没有作用。行刺董卓失败之后,亡命逃往吕伯奢家,杀了其一家人,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也成了他一生的行事准则。

关羽在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天下知,可在他上场之前,袁绍听说了他只是一个县令手下小小的马弓手,袁术更是下令将其打出,曹操却能够知人善任,给了关羽这个机会。同样的,在官渡之战前,当曹操深夜听说许攸前来投奔之时,高兴的“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更是表现出他的接纳贤良。

作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拥有历史上任何一个阴谋家的手段和强势,但同时,他逐鹿中原,挫败群雄,毕生都毫无倦意,更是表现出了其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

-----------------------------------------------------------------------------------------------

刘备:

不用怀疑刘备在全书中的作用,全书都是在尊刘贬曹,刘备集团一直是塑造的中心。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群雄鼎力,征战不已,时势造英雄,成为了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十常侍专权,黄巾起义,朝廷动荡,董卓乱权,豪杰并起,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有了刘备心怀天才却同样无可奈何的局面,于是有个桃园三结义的千古佳话。

一个有名无实的刘皇叔为了韬光养晦先后依附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但却始终没有自己的独立势力以及底盘,就在他迫切希望有贤人相助之时,徐庶要走,刘备依依不舍,引出了徐庶“走马荐诸葛”接着又是司马徽的推荐,更为孔明的出场做了很好的铺垫,三顾茅庐,刘备终于遇见了“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一生写照的诸葛亮。

不可否认的是刘备是个明君,他声称“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在小说四十一回中刘备弃樊城而走,新野,樊城,襄阳的数以万百姓誓死相随,一路上刘备与他们相依为命,突出了他的宽厚爱民,好皇帝的形象,但同时,也真是这个仁使他有了虚伪的一面,当赵云血战长坂坡夺回阿斗将其交给刘备时,刘备为了凸显对手下的爱护将阿斗掷于地。爱子与爱将并不矛盾,爱子本身就是人之常情。

-------------------------
自己写的,写的不好,仅供参考。。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的精准概括300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