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会四大名人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会城茶坑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内家、学者、政治评论家容、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首。
赵丽莲(1896年—1989年),赵士北之女,台湾教育家。
家。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梁启超长子,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
陈献章(1428年-1500年3月9日),会城都会人,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贰』 新会名人有多少
江门五邑人才辈出,怎么跟你说?
另,刘德华、容祖儿的家乡荷塘镇和国学大师陈恒的回家乡棠下答镇在新会撤市改为江门市新会区时划给了江门市蓬江区。
江门五邑名人一览http://wylib.jiangmen.gd.cn/jmhq/index.asp?classid=6&Nclassid=13
『叁』 新会有那些明星
1,刘德华
刘德华(Andy Lau),1961年9月27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籍贯广东新会,中国香港男演员、专歌手、作词属人、制片人。
2,谭咏麟
谭咏麟,1950年8月23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中国香港男歌手、音乐人、演员。1968年,谭咏麟加入Loosers乐队,从而进入演艺圈。
3,李克勤
李克勤(Hacken Lee),1967年12月6日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崖西,中国香港歌手,演员,主持人。1985年,凭《雾之恋》夺得十九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晋身乐坛。
4,梁咏琪
梁咏琪(Gigi Leung)1976年3月25日生于香港,歌手、演员,毕业于玛利诺修院学校,获得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文凭课程。
学生时代的梁咏琪,被星探发掘,被尔冬升导演看好并安排她与刘德华合演了电影《烈火战车》,而梁咏琪也凭借此片获得第十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
5,黄凯芹
黄凯芹,1961年11月18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男歌手。1987年,黄凯芹签约宝丽金唱片正式出道。
『肆』 新会有哪些名人(不论古今,尽量详细)
新会的:梁启超、谭咏麟、曹敏莉 、黄凯芹、梁咏琪、刘德华、容回祖儿、苏永康、狄龙、陈答宝珠、陈梦吉、钟镇涛
恩平的:郑伊建、甄妮、冯如、何家劲、
开平的:红线女、芳艳芬、草猛
台山的:梁朝伟、陈百强、陈慧珊、麦嘉、Beyond黄家驹四成员、伍思凯、王喜、林家栋、张可颐、廖碧儿、陈豪
鹤山的:易健联、还有04年奥运会女子举重世界冠军XX
『伍』 有哪些文化名人曾在新会
新会历史名人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明宣德三年10月21日(年11月26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都会乡。童年时举家迁于江门白沙乡,学者以乡名尊称白沙先生。卒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终年73岁。
白沙于正统十二年,二十岁应乡试,考取第九名举人,其后屡次赴京会试皆未第。成化十九年(1483年)时已56岁,始以荐举官授“翰林院检讨”,旋以奉母终养告归,返白沙乡居碧玉楼读书讲学,此后终身不仕。白沙虽然一生不作官,而却以理学而闻名于世,成为明代一个杰出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其学说则称“白沙学说”或称“江门学派”。
白沙的讲学宗旨,不尚声华,惟务实际,与当时形式时尚,沉溺于利禄功名的传统官学派办学作风,背道而驰,冲破正统派的学术权威,解放传统制度的束缚,为学者开辟了新的道路。
白沙学术思想,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作用,确立了岭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地位。他的学说被誉为“独开门户,超然不凡”,“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因此他也被人们尊称为“大儒”、“圣人”,辞世后被追认为“文恭公”,成为中国古代广东唯一从祀孔庙的学者。故有“岭南一人”之誉。
白沙先生是当代诗人,他的诗格调清高,雅淡潇洒,有陶渊明、邵康节的风格。张诩谓“其诗也则功专而入神品,有古人不到者。”他常好以诗论道,诗句之中,多涵哲理,故有“白沙诗语如禅语”之誉。诗句平易近人,不事雕饰而直舒胸臆,又多涵哲理之作,是明诗中最具特色而高致的。
除理学、诗、文之外,白沙更擅作书,其书法植骨于欧阳询,又参以米苏之势,自成一体。早岁作书,皆用毛笔,惟最擅草书,其传世著名的“大头虾谈”书法立轴,其一就是用毛笔书成;晚年喜用茅笔作书,茅笔是白沙创制,以茅心束缚而成,称曰“茅龙”,现在崖门之慈元庙碑,就是白沙晚年用茅龙所书。白沙书法的出现,一洗元代以来柔弱萎靡的书风,使明代书法为之改观。这是白沙于书法造诣上的一个贡献。
高 俨
高俨(1616-1689)明末清初广东画苑里画山水画的大师。字望公。广东新会人,高俨品行高尚,博学多才,工诗,能书,擅画,时人称为“三绝”,与当时岭南文坛画苑的陈子壮、王邦畿、陈恭尹、张穆等交朋友。顺治六年(1649年),平南王尚可喜平定广东,驻广州城,闻高俨声望,屡派人邀请他出任官职,均被拒绝。高俨精绘山水花卉,但他的作品不轻易给人,特别是不愿给官僚市侩。晚年,艺术造诣更精,能在月光下作画,比日间画的更好。因他姓高,人称“高士”。代表作有清初画的《秋寺晚钟图》立轴,笔锋苍劲,功力深厚,是他生平杰作。还有《新会十二景册》,重现冈州如诗如画的山河景色。《秋林观瀑图》被画家誉为“笔墨甲于岭南”。高俨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逝世,终年73岁。著有《独善堂集》。
陈 享
陈享(1805-1875)“蔡李佛拳”创始人。字典英,号达庭。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拱北里人。7岁随族叔陈远护(少林寺俗家弟子)学佛家拳。道光三年(1823年)先在李友山处学艺四年,后拜罗浮山蔡福禅师为师。道光十四年(1834年),陈享别师下山,返回故乡,其后用两年时间,苦心钻研所学拳术,集蔡福、李友山和陈远护三家拳法,创造一套独具一格,拥有初、中、高级共49套拳路的拳术,称为“蔡李佛拳”。咸丰三年,太平军起义后,陈为避清廷征募乡勇,携眷投奔他乡,先后在江门、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等地设馆授徒,以弘扬所创“蔡李佛拳”之技。各地弟子学有所成而显名于世者,有陈显承、陈龙典、陈大指、龙子才、阮骇、张炎等数十人。陈享曾在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处当过幕友。1856年9月辞别返乡。后清廷搜捕太平军余党,陈逃往香港转赴南洋各地教授“铁箭拳”,称为蔡李佛长拳,赢得很高声誉。同治三年(1864年),陈抵旧金山,被华侨陈氏联宗会聘任为国技教师,收徒遍及全市。同治七年(1868年),陈享离美返乡居住。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十日病逝,终年70岁。
伍廷芳
伍廷芳 (1842——1922)原名伍叙,宇文爵,号秩庸,新会县城官来桥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三十日,在马来亚马六甲州容都亚南出世。岁时随父伍荣彰从新加坡归国,居住在广州芳村。他不喜欢章句帖括之学,而喜欢读子书、史鉴和小说,对新文化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他后来转到一间教会学校就读,认识了英国牧师晏惠林谂,并被推荐进入香港圣保罗书院读书。求学时间,他不但专心攻读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而且关心社会。
1858年,伍廷芳刚满16岁,在香港创办了《中外新报》,开中国人自办日报之先河。到1861年,伍廷芳以优异成绩从圣保罗书院毕业后,即受聘于香港高等法院任译员。他除了担任高等法院和《中外新报》工作外,于1864年,又协助陈蔼亭创办《香港华字日报》。1870年,伍廷芳调任香港巡理厅首席译员。
1874年,伍廷芳抱着救国治国的愿望,自筹经费,赴伦敦林肯法律学院深造,经三年刻苦攻读,成为第一个取得英国法律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877年3月,伍廷芳从英国回到香港。5月18日,由香港律政司正式宣布他出任大律师。伍廷芳为维护香港同胞利益,与种族歧视势力展开了抗争。1878年8月,港督轩尼诗反对种族歧视,废除笞刑的主张,博得了香港同胞的拥护,但激起英籍居民的不满。伍廷芳、梁安等人在东华医院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参加10月7日在香港大球场召开的民众大会。10月7日,当会议通过允许实行鞭刑时,伍廷芳提出抗议,率领华人退出会场。同年11月,由东华医院董事局发起,130名富裕华人签名,请求英女皇留任轩尼涛当下属港督;另又有2000多名华人签名,请求英女皇废除笞刑。两封请愿书都是由伍廷芳等代表交给港督的。其后获得英女皇批准,香港取消了笞刑。伍廷芳敢于挺身而出,说法论理,为港人争取民族平等、保护华人利益的行动,得到中外人士称赞。港督体会,伍廷芳已成为华人领袖,利用他可以做好华人工作,稳定香港。因此,同年12月16日,委任伍廷芳为掌法太平绅士,为40名太平绅士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以后,伍廷芳陆续被委为立法局议员、港府裁判司署、保良局副主席等职务。
1882年,伍廷芳应清政府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邀请,招入其幕府,任法律顾问,协助洋务和外交事务工作,后又出任北洋洋务局委员、法律大臣、商务会办大臣,商部、外交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要职;1896年11月至1910年,伍廷芳由二品衔候补道升为四品堂卿衔,曾两次派驻美、日、秘国任公使。伍廷芳还协助清政府修改《大清现行刑例》,编纂民事、刑事诉讼法。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伍廷芳积极支持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他先后致函清朝摄政王载沣和庆亲王奕勖,劝告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体。他在《致清庆邸书》中曰:“大江南北,相继独立,其志在乎扫除专制积弊,而建共和政体,时局岌岌,不可终日,致君于尧舜之揖让于民,享共和之幸福。此文一时轰动朝野。”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委任伍廷芳为司法总长。不久,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攻击辛亥革命,鼓吹帝制复辟的舆论。伍廷芳针对这种舆论和思潮撰写了《民国图治刍议》一书,全面地阐述民主共和应从国民教育、人才培养、财政税收、矿产资源、司法独立、民族宗教、婚姻家庭、电力利用、外交结邦、报纸新闻、印刷出版等方面加强综合治理。伍廷芳还喜读儒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种书籍,研究健身之道,著有《延寿新法》一书,后来,孙中山于1917年9月1日被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伍廷芳被任命为外交部总长。
1922年4月,广东省省长陈炯明因勾结北洋军阀,破坏北伐而被免去一切职务以后,由伍廷芳兼任财政总长和广东省长。6月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脱险登上永丰舰,与叛军对峙。这时,陈炯明企图拉拢伍廷芳父子一起反对孙中山。伍廷芳严词拒绝,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与孙中山合作。17日,他同儿子伍朝枢前往永丰舰谒见孙中山,接受孙中山的指示,迅速通知各国驻粤领事,严守中立,勿助叛军。
伍廷芳由于这次事件发生,感愤成疾。是年6月23日,在广州病逝,终年八十一岁,葬于广州东郊一望岗。孙中山亲笔挽词“人亡国瘁”,以示哀悼。
冯平山
冯平山(1860—1931)名朝安,又名康,字昆炎,号平山。新会县会城镇产湾街高第里人。是香港第一代华人企业家及银行家,也是省港著名的慈善家。
清朝末年,他曾被封为中宪大夫光禄寺署正(属六品官职)。1924年4月23日,获香港英国政府颁赠“太平绅士”荣衔。他一生极其关心桑梓文化教育及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在新会、广州、香港兴学、建图书馆,耗资逾百万元,为国家培育人才、造福桑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新会景堂图书馆即为其捐资兴办。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十二岁中秀,十七岁中举人,有“神童”之称。后拜康有为为师。二十三岁(1895)赴京会试,跟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从书》,应邀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动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同康有为等人发动了著名的“ 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东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业报》,介绍西方资产家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
辛亥革命后,曾出任袁世凯司法总长。1916年又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全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运动时期,大力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晚年弃政从文,先后在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并巡回天津、南京学府讲学,以其丰富广博的学识,培养造就了一批日后成大器的人才。同时,潜心研究中国历史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源流,卓有成效。
梁启超一生矢意爱国,立志维新,以其“龙卧虎跳之才”,左右或影响近现代史的风云变幻。他提倡学习资本主义,使中国变法图强,他“大才如海”,“学通中外古今,言满天下,名满天下”,是我国清末变法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声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述家和文学家。著述湛丰,主要有《饮冰室合集》。
冯钢百
冯钢百(1884.6.3-1984)广东新会人。自幼好画,14岁到广州当童工,曾从师袁祖述学习人像写真。18岁以写真为生。1906年赴墨西哥进皇城国立美术学院半工半读。1911年去美国,先后在旧金山卜忌利美术学院、芝加哥美术学院、纽约九街学生美术研究会专门研究肖像画。1922年回国,参加创办广州市美术学校,任校务主任。同年与胡根天等创办美术团体“赤社”。1938年到香港以作画谋生。1949年回广州定居。1956年受聘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员,后任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联委员,美协广东分会理事。擅长油画。1919年创作的油画《自画像》参加1929年全国美术展览会,现藏中国美术馆。1961年创作的《鱼》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晚年作品有《女青年像》等。
『陆』 江门的著名人物
江门的著名人物有梁启超、易建联、刘德华、梁咏琪、容祖儿、张其光、陈少白、冯如、甄子丹、周润发、杨婉仪、余文乐、梁朝伟、曾志伟、黄家驹、欧阳震华、朱玲玲、谭咏麟、胡杏儿、钟镇涛、麦嘉、黄贯中、黄家强、李克勤、苏永康、林子祥、黎姿、甄妮、徐少强、郑伊健等。
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柒』 民国时期广东新会出了哪些名人
梁启超
『捌』 新会的名人有那些,他们做了什么贡献,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梁启超咯!
『玖』 江门历史名人介绍
江门名人
陈白沙:一代大儒陈白沙,本名陈献章(1428~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又号碧玉老人,因是新会白沙乡人,故世称白沙先生。白沙即今天的江门市新会区都会。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被称为“一代大儒”“岭南一人”。据明史载,他身材修伟,有极聪慧的仪表,目光如星,右边脸上,长了七颗好像北斗星座般的黑痣。从小就颖悟非凡,过目不忘,而且很有气节,要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谓的“天民”。他19岁中乡试,20岁参加会考,榜上有名,因而得以到京师进国子监读书,投名师吴与弼门下,学问得以大进。
陈白沙经过这一段国子监的读书生活,受了师友的熏陶,越发有志于学问。回归故乡之后,竟不假外求,在自己家里筑了一座阳春台,常静坐其中,一意深思,学问更加精进。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广东布政使彭韶上疏荐他,宪宗准奏,但他借口母亲久病不去。巡抚右都御史朱英对他说,如果你不去,我就得负欺君之罪。陈白沙只好赴京。不久,即上疏请准终养母亲天年。宪宗批准,授他以翰林院检讨之职。他在诗中说:“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所过的生活,正如他所说的:“既买锄头又买书,半为农者半为儒。”
他终生致力于读书、讲学。在讲学中,极力宣传他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薄税敛,减徭役,省刑罚”,以减轻农民负担。在理学上,他主张一要“自觉”,二要“知疑”,三要“静坐”。他说:“学无难易,在人自觉耳。才觉退,便是进也。”又说:“前辈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此外,他主张,“以自然为宗”“以静坐为主”,并且要求学生端庄静坐来澄清自己的胡思乱想。
他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理学家,他的学说得到学生的广泛接受和赞同,陈白沙成为宋明理学史上一个承先启后、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以“自然为宗,忘己为大,无欲为主”“心即理也”等观点为代表的理学学说,创立了哲学领域的“岭南学派”,亦称“江门学派”。
陈白沙多才多艺,精诗文、工书法、善画梅。山居时,因为笔的供应不便,于是束茅草作笔,遂另成一家,号为茅笔字。他的字和画,都被公认是精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一直就为时人所珍视。他的诗作有2000多首,其诗格调颇高,张翊评论他的诗,“专功而入神品,有古人所不到者”。
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如写给他的得意弟子李承箕的相忆诗:“去岁逢君笑一回,经年笑口不曾开;山中莫谓无人笑,不是真情懒放怀。”可以想见他们师徒之间,“真有相视而莫逆者”,所以李承箕曾从湖北嘉鱼到新会,涉江浮海,水陆万重,四度去探谒白沙,这是何等的儒慕之情!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死于家乡,被谥为“文恭”。明万历二年,朝廷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即江门的陈白沙祠。至今,江门留有很多陈白沙的遗迹,如钓鱼台、碧玉楼、白沙墓等,过去曾一度破坏,现已修复,供游人参观游览。
古来读书为做官,“学而优则仕”,白沙却甘于寂寞,精思重教,终成大家。他不仅独创学派,而且影响了一代弟子,着实令人敬佩。江门众多的陈白沙遗址的修复,也正说明了后人对他的景仰和怀念。
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年),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其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学贯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一生著述等身,总约千万余字,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饮冰室合集》较称完备。
1912年回国,1918~1920年旅欧,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饮冰室文集》。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
梁启超共有有9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曾经生活在日本,并当父亲的日语翻译,1966年病逝。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冯如:中国航天第一人,原名冯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牧牛了。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年仅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去美国三藩市谋生。到三藩市后,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他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冯如在纽约学习期间,出现了两件轰动世界也震动冯如的大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而且也使他更加明确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说:“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而且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也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更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因此,他婉言谢绝邀请,并于1908年5月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元。尽管人少力薄,但他们却在近7.5平方米的厂房里研制飞机,这正体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发展航空事业的精神。
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陈少白: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次年在香港结识孙中山。1890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人香港西医书院。常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一起倾谈反清,被人称为"四大寇"。1895年与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策划广州起义。起义流产后逃亡日本。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和总编辑,并组织出版(中国旬报),积极宣传革命,与保皇派的(商报)论战。1900年与毕永年、平山周等联络长江流域哥老会、广东等地三合会的首领,在香港成立兴汉会,推孙中山为总会长;10月惠州三洲田起义爆发,在香港负责接济工作。1905年香港同盟会分会成立,任会长。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职,从事实业。1911年广州光复后,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司长。后辞职,组织粤航公司,任总经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1922年后,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在北平(今北京)去世,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拾』 新会的名人
张其光(1831-1895年),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区豪山乡人。清代名将,版抗击日权、法侵略者,至今在浙江等地都有“张公庙”纪念他,光绪元年(1875年)更被皇帝授赏黄马褂,1893年两次被皇太后召见赐克食恩礼。因其驻浙时间较长,且作战英勇,深受浙人拥戴,当地人称其为“张将军”,称其统率的军队为“张家军”。 他也是清代朝廷钦封的唯一广东籍“巴图鲁”。在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豪山村北面还保留有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专门为张其光而建的张将军家庙 此外还诞生了陈白沙(现属蓬江区)、陈垣(现属蓬江区)、吴冷西等诸多名人。新会当代娱乐圈名人刘德华(现属蓬江区)、、谭咏麟、梁咏琪、容祖儿(现属蓬江区)、、李克勤、苏永康、钟镇涛。其中祖籍新会在外地出生的还包括:黎姿、黎民伟、林楚楚 美国国会第一位华裔女性众议员赵美心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崔世安祖籍新会双水镇崔嘉亨村。冯秉芬是香港知名实业家;利铭泽是香港大财团首脑之一;还有陈瑞祺、陈经伦、黄克兢、崔德祺、黄球、谭兆、梁华济、马观适等实业家、侨领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