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连州出过什么有名的历史人物,当代又出了什么名人
冯达飞、李楚瀛
❷ 连州溪黄草的历史
“溪抄黄草”是民间草药,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风血草、手擦黄、黄汁草、香茶菜等。“溪黄草”古籍中未见记载,但作为清肝利胆药,在连州地区民间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连州居民至今还保持着夏天将溪黄草煲水作“凉茶”饮用的习惯。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深棕黄色液汁而得名。近代出版的《常用中草药手册》、《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等均收载了本品,并配上植物图。
据《佛家经典》记载,梁代道家廖冲,曾在天下第49福地连州市保安镇福山炼丹修道,后得道入仙。相传,南北朝某年,连山郡(现连州市)怪疫肆虐,廖冲用福山附近溪边的茎方型苦草给百姓煎汤饮用,喝过这种苦草煎熬汤水的人,面黄肿胀症状很快消失,身体也慢慢地恢复。于是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方园几十里的居民都知道这一种神奇之草叫作“溪黄草”。
由于溪黄草功效比较独特,且对乙型肝炎、黄胆性肝炎、热毒、目赤、尿黄、尿痛、咽喉肿痛、心烦肋痛、口苦、口臭等多种症状有疗效,渐渐成为当地居民居家必备的保健品。连州溪黄草茶在明清时期就因其风味独特而远销南洋各地,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
❸ 广东省的历史人物你知道多少
潮汕著名历史人物
自古到今,潮汕地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其中对我国或潮汕地区社会进步发展作过重要贡献,对民众做过重要好事的著名历史人物,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潮汕地区的著名历史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如下8类:
一、古代考中状元人物
林大钦:明朝嘉靖十一年(1531),以《廷试策》切中时弊,且具有苏文风格,被嘉靖帝亲擢为文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洁身自娱,富有文才。
林德镛:清康熙六十年(1721),考中武状元。
黄仁勇:清嘉庆元年(1796),考中武状元。
二、著名清官
潮籍清官很多,较为著名的有宋代的刘允、张夔、王大宝,明代的萧端蒙、陈一松、王天性、薛侃、薛宗铠,清代的郑大进等。
刘允:历任循州(今龙川)户曹、程乡(今梅县)知县、化州知州。体恤民苦,减免赋税,革除弊政。
萧端蒙:历任山东道御史、巡按贵州、巡按江西等。查处龚滩敲诈案,惩办江西藩王部属并弹劾江西藩王。
郑大进:历任正定知府、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贵州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革弊兴利,兴修水利,力解民困,惩办邪教,重视文教。
三、著名军事家
翁万达:明嘉靖年间,历任梧州知府、广西副使、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招抚莫登庸,保卫祖国南疆;抵御俺答汗,保卫北边安全;善文能诗,著述甚丰。
四、洋务派著名人物
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五、抗金、抗元、抗倭、抗日著名人物
王大宝:历任连州知州、袁州知州、礼部侍郎、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支持抗金名将张浚北伐,弹劾抗金败将汪澈,致力稳住抗金局势。
陈梦龙:曾任湖北石首主簿,主动请求参加抗元,散家财招兵抗元,协助文天祥在潮阳讨伐陈懿、刘兴,前往赣、闽参加抗元战斗,为营救文天祥而战死潮阳古埕沙堤。
林大春:历任行人司行人、户部主事、浙江提学使等。嘉靖四十二年(1563),他因母丧居潮阳,协助县令郭梦得招义士抗倭,五战五捷。
翁照垣:1931年任第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旅长,在“一二八”事变时率所部3000多名官兵誓死保卫阵地,并组织敢死队和大刀队,与敌浴血肉搏,重创日本侵略军,被当时新闻界誉为“抗日英雄”。其后又于1933年在长城古北口及滦河以东一带率官兵与日军鏖战,于1937年在津浦线一带抗日,于1938~1944年回潮汕率领抗日自卫队抗击日本侵略军。
六、近现代著名革命人物
潮汕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近现代有不少著名革命人物,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其中有的还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
杨石魂:1925年3月,创建中共汕头特别支部,1926年任汕头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带领部分武装赴普宁参加“四·二三”武装暴动,接着汇合海丰农民武装于陆丰成立惠潮梅革命武装队伍。“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发汕头时,他奉彭湃指示,率领工农军策应,其后随起义军撤至流沙,护送周恩来、叶挺等安全抵香港。1929年奉中共中央指示,赴武汉参加重建湖北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同年4月5日在武汉被捕牺牲。
方方: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参加东征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进入闽西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都作出重要的贡献。
七、教育和科学著名人物
自古到今,潮汕地区的教育和科学著名人物甚多。如古代的赵德、薛侃、唐伯元、刘
❹ 连州位于广东的哪个地方
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在连江上游。东北与湖南省宜章县相接,东南与阳山县交界,西南和连南县为邻,西北与湖南蓝山县、江化县接壤,北面同湖南省临武县相连。连州市位于广东省西部,五岭南麓,北江支流连江上游,地处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北面与湖南永州、郴州两市相连;西面与连南、连山两个民族自治县及广西贺州市相接;东西与韶关接壤。现在清连高速贯通全市,连接京珠高速和广清高速至广州!而且二广高速即将在建,界时二条高速会连通连州,现连州大量新建工业园,代表性的有新塘工业园和民族工业园。以连州为圆心至广州230公里,至韶关市190公里,至湖南永州市185公里,至湖南郴州市180公里,至广西贺州市180公里。全市总面积2663平方公里,辖10个镇,2个瑶族乡,总人口约55万。市人民政府驻连州镇,邮编:513401。代码:441882。区号:0763。拼音:Lianzhou Shi。 行政区划 连州市辖10个镇(连州、保安、星子、龙坪、西岸、东陂、丰阳、西江、九陂、大路边)、2个民族乡(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年(590年)置连州,因连口水得名。一说因有黄莲岭得名。1912年改连县。1994年设市。 2000年,连州市辖连州、附城、西岸、清水、东陂、丰阳、大路边、星子、龙坪、保安、朱岗、清江、山塘、潭岭、麻步、朝天、西江、高山、龙潭、九陂20个镇,三水、瑶安2个瑶族乡。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12060人,其中:连州镇 107269人、星子镇 35309人、大路边镇 25228人、龙坪镇 16892人、西岸镇 27912人、保安镇 25674人、丰阳镇 14131人、东陂镇 23730人、清水镇 9173人、九陂镇 19808人、高山镇 3392人、朝天镇 8330人、附城镇 16165人、朱岗镇 9319人、潭岭镇 2636人、龙潭镇 5781人、清江镇 13500人、山塘镇 15548人、西江镇 8536人、麻步镇 8258人、瑶安瑶族乡 9660人、三水瑶族乡 3109人。 2002年,连州市辖20个镇(连洲、保安、星子、龙坪、清水、西岸、东陂、丰阳、清江、麻步、山塘、潭岭、朝天、西江、高山、龙潭、九陂、附城、朱岗、大路边)、2个民族乡(瑶安瑶族、三水瑶族),207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 2003年,据《清远日报》报道:连州市将在年底前撤并山塘、清江、潭岭等9个镇(乡)。镇(乡)总数将由原来的22个变为12个。村级撤并工作将在2004年底前完成。 连州市乡镇撤并后,初步形成了中心镇格局,以该市巾峰山为界,山上片保留了龙坪、星子、大路边、西江4个中心集镇;山下片保留了连州、东陂、九陂、保安、丰阳、西岸6个中心集镇和三水、瑶安2个民族乡。其中有9个镇人口超过3万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连州市辖10个镇(连州、保安、星子、龙坪、西岸、东陂、丰阳、西江、九陂、大路边)、2个民族乡(瑶安瑶族乡、三水瑶族乡)。 连州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商贸活跃,历史上已形成省际商品贸易集散地,是南北商贸流通的桥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的主要通道。据统计,近年来商业系统、供销系统每年销往广西、湖南等地销售额达85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25%。在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中,连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优势,处于承接珠三角、辐射内地的中枢地位,既是珠三角连接中西部资源、市场的通道,又是中西部引进珠三角资金、技术的黄金走廊。由于连州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广东省政府把连州定位为粤北旅游中心城市,清远市政府把连州定位为北部“三连一阳”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物流中心、医疗中心。近年来,连州市按照大市场、大商品、大流道的要求,通过采取加快发展特色商贸,创新边贸流通组织形成,抓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使粤、湘、桂三省(区)边界新型的、互补的商品流通体系已初步形成,联接连阳地区、覆盖三省(区)边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经济协作圈已初具雏模。这将大大推进连州商贸中心建设。 连州是唐朝宰相刘瞻、晚唐诗人孟宾于和抗日名将冯达飞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连州属南越楚地,西汉初(公元前206年)立县,称桂阳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建州,称连州。自唐宋以来,先后有文学家韩愈、刘禹锡、周敦颐和爱国人士岳飞、康有为等在连州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和诗篇。民国元年,全国废州立县,改称连县,当年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红军曾转战连州。广东省政府也曾于1938年搬迁到连州,使连州一时繁荣,被人誉为“小广州”。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连县设立连州市,开始了连州新纪元。历史底蕴深厚的连州自古是中原文化的交融地,至今仍留存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千年古道、古塔,唐宋石刻、明清古村,原生态民间艺术神秘大神游、粗犷的舞火龙舞木狮、古朴瑶家坐歌堂。连州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全市森林覆盖率70%,林木蓄积是859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的重点林区,是全国的造林绿化百佳县(市)。旅游资源丰富,有神秘瑰丽、被称为全国一流溶洞的地下河,已申报4A级旅游景区;有“岭南画廊”和“岭南三峡”之誉的湟川三峡,有集瀑布温泉和森林于一体的大东山温泉瀑布度假区,有冬可赏雪夏可赏花的潭岭天湖国家森林公园,有道家七十二福地之四十九的静福山,以及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慧光千年古塔等。每年都吸引100多万国内外游客来连州旅游观光。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初(公元前183年)立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建州,称连州。连州2000多年前便有历史记载,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学者张式,明代诗人屈大均,清代学者翁方纲等文人雅士、墨客骚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墨迹和碑记。连州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伏波将军路博德、南宋著名将领岳飞以及唐朝黄巢都在连州驻守过。当年邓小平、张云逸曾率领红七军转战连州,留下一段佳话。连州还是唐朝宰相刘瞻、晚唐诗人孟宾于和抗日名将冯达飞的故乡。如今,连州还是第三批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旅游中心城市。 交通网络:连州是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南距广州230公里。拥有交通物流快捷便利的区位优势,清连一级公路、国道107、323线,省道114、259线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太原——澳门高速公路贯通全境。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连接周边县市的七大出口均为高等级公路。连接京广线的连州——坪石铁路正在建设中,柳州——赣州的铁路将横贯连州。水路运输直达珠三角地区。 矿产资源:连州市的矿产资源达23种之多,主要有煤,铁,锰,铝,铅,锌,钨,锡,硅灰石,白云石,花岗岩,滑石,石墨,石膏等,其中重钙,硅灰石蕴藏量达5亿立方米,仅朝天地区分布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煤炭蕴藏量1.6亿吨;锰矿储量550万吨;汉白玉储量5亿立方米。 电力资源:连州有丰富的电力资源,未来几年将成为广东省粤北地区的能源基地。 水电:连州市辖有潭岭水电厂及一批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6万千瓦。 火电:连州火电厂第一,二期装机容量达52万千瓦的机组已经投产,第三期装机容量60千瓦的项目正在筹建中,此外,火电厂四期扩建工程装机容量60万千瓦项目也正在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 目前,正在筹建当中还有装机容量164万千瓦的广东侨远发电厂项目。 古诗云“连州水石冠南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连州奇异秀美的山水,唐代诗人刘禹锡贬任连州刺史时,就曾写下了“剡溪若问连州事,惟有青山画不如”;唐代文学家韩愈,亦在《燕喜亭记》中赞美“吾州之山水名天下”。湟川三峡即具有长江三峡之险峻,又具备了桂林漓江之秀美,明末屈大均游遍岭南诸峡,而在其所著《广东新语》中最为推崇的正是湟川三峡。“潭岭天湖”水面海拔高640多米,是广东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明净似镜。神秘瑰丽的地下银河,全长1500米,穿越四座大山,河之两岸石钟乳千姿百态,造型巧夺天工,具有“广东地下第一河”的美称。大东山山峦深秀,妙趣天成,拥有雾海、奇峰、古松、秀木、温泉、瀑布。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连州市人文景观众多,建于南北朝的慧光塔和始建于唐朝的燕喜亭,古朴典雅,造型独特。而具有1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连州慧光塔(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更是被誉为“东方斜塔”,其倾斜值达1.0472米之多。始建于南北朝的福山古寺,是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具有很高的宗教价值。此外,还有大云洞摩岩石刻、燕喜山石刻等古胜名迹。游客走进了连州,就仿佛跨入了美丽的大自然画廊,而那浓厚的粤西北文化,亦将令你回味无穷。连州市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5℃年日照1634.4小时,光照充足,年降雨量1571毫米,雨量充沛。 近年来,连州市抓住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扩张、大珠三角的经济一体和泛珠三角的经济协作的机遇,对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四大基地”:一是以粤连电厂、侨远电厂为主的粤北电力能源基地;二是以建滔(连州)信息产业科技为主的高新科技工业基地;三是以整合硅灰石、粗晶矿为主 的超微新材料加工工业城;四是以轧钢、不锈钢生产为主的钢铁生产基地。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连州还努力打造成为三省(区)边衢物流中心和医疗中心,大力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连州目前建有多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内电价0.4元/度,地价7000元/亩,只收税不收费。全市电力供应充沛,除建有总装机容量200多万千瓦(含在建)的两座大型的火力发电厂和一座大型的水电厂外,还有175座小水电站,是粤北能源基地,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市)。 目前,投资2.2亿美圆的建滔(连州)信息产业科技城、年产100万吨的轧钢厂、世界排名第二的微型电机企业德昌电机集团、香港永和玩具厂、伟确超微新材料等大型企业均落户连州。连州,投资置业的一方沃土,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客商! 作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的连州古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众多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变得宽敞明亮。粤西北最大的商业步行街花园新城已经在连州建成,粤北百年名校名校连州中学亦将在她的百年华诞之后再铸辉煌。 连州网站 连州人近年来不断的发展信息化,众多的本地知名网站为展示连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下是本地连州人创建的知名网站: 水石连州:http://www.lztour.com 清远人才网:http://www.qyrcw.net 连州视窗:http://www.lzsc.net
❺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历史
http://ke..com/view/150476.htm#2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初(公元前183年)立县,隋朝开皇十年回(公元590年)建州,称答连州。连州2000多年前便有历史记载,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学者张式,明代诗人屈大均,清代学者翁方纲等文人雅士、墨客骚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墨迹和碑记。连州又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伏波将军路博德、南宋著名将领岳飞以及唐朝黄巢都在连州驻守过。当年邓小平、张云逸曾率领红七军转战连州,留下一段佳话。连州还是唐朝宰相刘瞻、晚唐诗人孟宾于和抗日名将冯达飞的故乡。
❻ 500字连州民间故事
一个民间历史的讲述者,必然忠实于他所热爱的这块土地,这方水土。曹春生就是这样一位勤奋的耕耘者。几年之间就出版了五种历史著作,足见他的勤奋与不懈的努力。我从三个方面把曹春生的著作简单分类一下:一、《湟川贤踪》、《连州历代名人》、《连州石刻史话》,透过这三本著作,突显了连州深厚的人文历史;二、《连州民俗大观》,以活态的民间民俗,证明了连州这一方独特的水土对汉文化的传承、认同与融合。在第八篇章里说到的好些项目,如木狮舞、舞马鹿、唱春牛、小长鼓舞、保安抬大神等,已成功申报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三、《古村遗韵》,深入讲述了连州古村落的建筑与背后的历史、习俗、故事等。同时为连州成功申报了两批“省级古村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曹春生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新闻工作,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从散文的抒展性与新闻的采写方法,融入到他的对于历史的叙述当中。也就是说,这种写法让老百姓读得懂,看得喜欢,也方便了传播与传承。从我个人的喜好而言,《古村遗韵》一书,展现了连州独特的古村风貌,有一种穿透感,历史的、时光的穿透感。《古村遗韵》讲述的32条古村落,可谓村村不同,各有特别。个别古村落甚至与中国一些重要事件和名人相联系。譬如欧阳修后裔族居地的“孺子堂”,岳家军故垒的石兰寨等。读完《古村遗韵》,我惊讶连州民间历史的海量信息。同时,我也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村落,那些甚至残旧破毁的古村落,对于我们当下文化工作有何益处?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将逐渐吞噬古村落的遗存,我们怎么办?一方面,我们不断努力的去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我们却又每天的毁灭文化遗产。就象连州的海阳湖,如今只剩下一个名字。这是一种历史悖论,我个人来说,相当的迷茫。或许,曹春生的工作给予我本人的启示。就《古村遗韵》这本书而言,首先,作者试图通过对连州古村落的前世今生的讲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变迁。而这种变迁,实质是中国民间历史的传承与变迁。譬如作者讲述的岭南第一古道驿站顺头岭。作者所拟用的两个小标题“楚越雄关秦汉古道”、“明清凉亭驿站客栈”就足以讲述了这个村落的变化与变迁。2003年,曹春生带着我们几个朋友一起走过这一条岭南古道,怀古之情油然而生,曾赋诗一首,有几句当可表达我的心情:自眼前这秦汉的青石板路
我们的先人
仿佛从古道西风的云彩间穿行而来
踏着秦月汉关 履过唐风宋雨
爱与恨 情与仇 逶迤而来
······蹲伏在千年的青石板上
我顷听 赵佗的裂裂旗风战马嘶鸣
我倾听 商旅风餐露宿的窃窃私语
我倾听 文人学子南迁羁旅的诗吟
我倾听 中原百姓开恳南岭的歌谣
我倾听 古道上一对患难夫妻温暖的呼唤
······行走在岭南第一古道上
就在山南与山北
我高歌一曲
风兮起处 和歌入五岭
·····
❼ 连州市的神话传说!急!!!!!!
1、东汉前的连州被中原统治者视为“蛮荒”之地。当时,有个名仙叫费长房,善观气象,能知吉凶。一天,他从泰山腾云驾雾南下,寻找天下名山胜地,来到南岭地区,便按下云头在一个轻雾缭绕的悬崖南麓休息。突然下起雨来,他来到一户刘姓人家避雨,主人对他热情招待。
费长房见阴云密布,屈指一算,那该是瘟魔下凡作怪,手指那悬崖山对主人说:“到二九之日,这里有大灾难,九月初九你就到那悬崖山登高,喝菊花酒,用红布袋盛上乌珠,就可以免除灾难。”
刘老事后与一些人谈及此事,人们不以为然。九月初九那天,他带领全家及村中部分相信费老话的人登山去了。下午回家之后看到家里饲养的所有动物都死去了。那些不听奉告没有登山的人也先后死去,而登过山的人则安然无恙。从此,人们每年九月初九就有登高的习俗。
刘老于是在家里摆上费长房的神位,每天都烧香拜神。一天晚上,费仙托梦于他,说:“多谢你为我烧香。据我所知,那悬崖山是孔子当年扔掉的头巾所变,再修行六百年后就会成仙,今晚黎明时登上高处,进香三柱,向北方拜三拜,您的子孙就会仕路、财路亨通。但天机不可泄露,否则贵子孙与读书做官无缘。”
当天凌晨,刘老按照费仙的指点到山顶烧香拜仙。第二天,他仔细看到那悬崖山很像儒生所戴的头巾。一时高兴,竟忘记了仙人的嘱托,自己说漏了嘴,说此山是巾峰山。从此,人们就把此山叫称“巾峰山”,并以它为后龙山。
2、山塘黎水有一座石虎庙,其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明朝某年,村子对面是一片树木茂盛、野草丛生的地方。有一年,村里一家人养有两只母猪,产下两窝猪仔,后来猪仔每天都往那树丛里钻,每隔两天就丢失一只或多只。户主只好去找,发现猪仔在树丛里一只不少,并看见一尊雪亮的神像。
他高兴地回去与村人说起奇遇,村里人都去看一看,如那人所说,大家决定在这个地方建造一座庙。可惜庙建好后不到半个月,大门右侧墙脚就出现破裂,经过多次修补都无济于事,裂了又补,补了又裂。无奈之下,村人只能在裂缝处砌个拱形洞口。
有一天,一个过路猎人看到洞口里面似乎有一只老虎,就朝里面打了一铳,突然听到老虎大吼一声,不到十分钟,洞口就现出一只头朝外、身在内的石虎。人们就把石虎像供奉起来,故而后来称之为“石虎庙”。石虎庙特别灵验,一般如生男育女、求雨救难等小事有求必应,所以,求神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3、传说当年王母娘娘带着几个天女下凡大东山原始森林避暑,这里山峦深秀,妙趣天成,拥有雾海、奇峰、古松、秀木、溪水。这里早晨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示出清新翠绿的颜色,山林一片宁静。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
因此仙女们在如此之美的环境游玩,其乐趣也没有穷尽,简直到了乐极忘返的地步。玉皇大帝看到王母娘娘几天不回家,就叫天神查查去向,并催快回。王母娘娘正在小溪里冲凉,哪里舍得离开而迟迟不归,玉皇大帝马上命令风神把大东山的气温降下来,逼仙女们回天庭。
这时天气骤然变冷,王母娘娘知道是风神所为,马上叫土地公把溪水烧暖,土地公遵命在山中挖一个洞放柴烧水,小溪的水就温暖起来了。仙女们尽情玩乐以后才离开,王母娘娘对土地公的忠诚大为赞赏,就封他为土地神。土地神为了报答王母娘娘的重用之恩,一直没有熄灭地下之火而烧着温水,等着仙女们的再次光临。后来,人们上山砍柴发现这泉,就称之为“大东山温泉”。
(7)连州有哪个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连州市是广东省清远市下辖县级市,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西北部,小北江的上游,东南毗邻阳山县,西南连接连南县,西北与湖南省蓝山、江华两县相连,北与湖南省临武县交界,东北靠湖南省宜章县境。
连州市地处南岭之中的萌渚岭南麓,西、北、东三面山地,中部稍低,均为丘陵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境内河流属北江(珠江支流)支流连江水系。
文物古迹
1、慧光塔
连州慧光塔,位于连州市慧光路南端慧光公园内,始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具有15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砖塔之一,是省重点保护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2、大云洞摩岩石刻
大云洞,位于连州市连州镇城西3公里,其摩岩石刻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洞中有岩溜点滴,四时不涸,状如滴翠,故称“秀岩滴翠”,为古“湟川八景”之一。岩洞中镌有宋代周敦颐、张浚(南宋宰相)等许多历代名流的石刻。
3、燕喜山摩崖石刻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
4、连州进士亭
连州进士亭位于连州市西岸镇冲口村。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为纪念北宋皇祐年间该村人陈铨、陈铸兄弟两人同登进士,激励后学而建。亭为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12柱穿斗式梁架,通高5.2米,占地面积63平方米,脊款“大清乾隆四十八年岁次癸卯季秋十八日建”。亭后建有陈氏宗祠,是该村陈族家庙,兼祀陈氏兄弟。
5、龙口村墓群
龙口村墓群位于连州市镇龙口村下树山。1963年发掘西晋至唐代墓葬13座,出土一批很有价值的文物。多数是砖室墓,形制各异。墓砖多为红色,印有叶脉纹、波浪纹、网纹和 “永嘉四年庚午岁六月卅日立”、“永嘉六年六月立”的纪年铭文等。出土文物有碗、罐、钵、盘、灯盏等陶瓷器和陶屋、灶、仓、井、鸭等冥器,以及犁田耙田等陶制模型,还有铜钵、铜钱、铁剪、铁三脚架等器物,共60多件。
❽ 清远的历史沿革和历史名人
清远历史沿革
发布: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局) 发布时间:2009-11-09
在距今十万年前,本域(即今清远市域。下同)就已有人类活动。《禹贡》划本域分属荆、扬二州,春秋为百越地,战国属楚。但楚国尚未在本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其时在今阳山境有阳禺小国,是岭南原始部落联盟发展的产物。
[秦汉时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36郡,本域今之连州市和连南、连山县,以及阳山县之北部属长沙郡。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百越,在岭南设立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本域今之清城区和清新、英德、佛冈县以及阳山县的南部属南海郡。
秦亡之际,秦将赵佗在岭南立南越国。本域以秦阳山关为界,关南属南越国南海郡;关之北(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属长沙郡之地),汉初高帝五年(前202年)置桂阳县,属汉长沙国桂阳郡。桂阳县是本域建置最早的县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在本域新置中宿、阳山、含洭、浈阳4县,划阳山、含洭、浈阳三县与桂阳县并属桂阳郡,统于荆州剌史部;中宿县属交趾剌史部之南海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本域全境属吴。黄武五年(226年)析交州东部置广州,中宿县随南海郡属之。甘露元年(265年)析桂阳、南海二郡置始兴郡,本域全境即中宿、桂阳、阳山、含洭、浈阳五县属之,统于荆州。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平吴,始兴郡改属广州。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析荆、广二州置湘州,本域五县随始兴郡属之。
南朝齐析桂阳县置希平县(治在今连山县北部),又置齐乐郡于希平县,属广州。梁天鉴六年(507年),分湘、广二州置衡州(治在含洭);析始兴郡置清远郡(治在今清远市区)、阳山郡(治在含洭)、梁乐郡(治在今阳山县南部);分桂阳县置广惠县(今连山县地,一作广德县)。清远郡辖中宿、廉平、恩洽、浮护、威正五县(五县均为汉以来之中宿县析置)。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惠4县。梁乐郡辖梁乐(今阳山县南部)、洊安二县(洊安县在今怀集县西北,汉时地属苍梧郡封阳县,南齐置洊安县,仍属苍梧郡,此时来属新郡)。清远、阳山、梁乐三郡及其领县统属衡州。浈阳县仍属始兴郡 ,亦统于衡州。 梁承圣二年(553年),在始兴郡置东衡州(治曲江),浈阳县随郡属之。梁承圣末年(555年),分浈阳东部置翁源县,入属清远郡 。 陈天嘉间(560年——566年),清远郡移治翁源,领翁源、中宿、廉平、恩洽、浮护、威正六县,入广州。同时,改治含洭的衡州作西衡州,领阳山郡 、梁乐郡和齐乐郡。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入隋,地方行州、县两级制。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东衡州为韶州,浈阳县属之。开皇十年,改西衡州为洭州 ,领含洭一县;废阳山、梁乐 、齐乐三郡,以三郡之熙平(同年以希平改)、阳山、梁乐、洊安、广泽(隋初以广惠改)、桂阳六县置连州;废清远郡及所属的中宿、廉平、恩洽、浮护、威正五县,以郡及五县地置清远、政宾县 ,与翁源县同入广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贞阳县(南朝宋泰始三年以浈阳改)并入曲江县。开皇十八年,梁乐县易名宣乐县。二十年(600年),废洭州,含洭县改属广州。仁寿元年(601年)广州改置番州,清远、政宾、含洭三县属之。同年,广泽县改名连山县。
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连州改置熙平郡,桂阳、阳山、连山、宣乐、洊安、熙平六县属之;清远、政宾、含洭三县属南海郡。大业十三年(617年),宣乐县并入阳山县。
唐改郡为州,武德四年(621年)撤熙平郡复置连州(治桂阳),省熙平县入连山县。连州领桂阳、阳山、连山三县,属江南西道。次年,在含洭复置洭州,领含洭 、贞阳(是年从曲江析置)、翁源三县。又次年,省政宾县入清远县,属广州。广、洭二州统于岭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复废洭州;贞阳县复名浈阳县;含洭县改名浛洭县。浈、浛二县与翁源县改属广州。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本域共置六县:属广州的有清远、浛洭、浈阳三县;属连州的有桂阳、阳山、连山三县。二州统于岭南道。隋属熙平郡的洊安县(今地不在本域),此时也已改属广州。光化三年(900年),连州为马楚所据,连州遂属楚。
五代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刘 在广州建南汉国,改广州作兴王府,本域清远、浛洭 、浈阳3县属之。南汉乾亨四年(920年),置英州于浈阳,领浈阳一县。乾和九年(951年),刘晟略定连州,连州及所领之桂阳、连山、阳山3县改属南汉。
[宋元明清时期] 宋初地方行道、州、县三级制。淳化五年(994年)改道为路。政和元年(1111年)本境置有2州6县:连州,领桂阳、连山、阳山3县;英州,领浛洸(开宝四年以浛洭改)、真阳(乾兴元年以浈阳改)2县;清远县属广州。2州与广州统属广南东路。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改连山县为程山县。庆元元年(1195年)升英州为英德府。
元行省、道、路(府、州)、县4级。至元十三年(1276年)于程山县置安抚司,领程山、阳山2县。十五年复程山县为连山县。十七年(1280年)废安抚司,置连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称连州,治在连山。同年,升桂阳县为散州,称桂阳州,治在今连州,割连州之阳山县来属。于是,治于连山的连州仅领连山1县。2州同属江西行省湖南道,至顺元年(1330年)改属江西行省广东道。
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英德府为英德路总管府,二十三年(1286年)降为英德州,领真阳、浛洸 、翁源三县。延佑元年(1314年)废真阳、浛洸2县入英德州,州领翁源1县。属江西行省广东道。有元一代,清远县属广东道广州路,统于江西行省。
明地方行省(布政司)、府、县三级制。 洪武二年(1369年),降英德州为英德县;撤连州置连山县;撤桂阳州置阳山县;英德、连山、阳山3县同属韶州府。次年省阳山县入连山县;又次年改连山县作阳山县;与清远县同属广州府。英德县仍属韶州府。韶、广二府统于广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本域全境属广东布政司。十三年(1380年)析阳山县复连山县。十四年复设连州于桂阳,领阳山、连山2县;属广州府。本域此1州4县之建置及隶属关系延续至明末。
清行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三级地方政制。雍正七年(1729年)升连州为直隶州,领连山、阳山二县。嘉庆十八年(1813年)析清远、英德二地置佛冈直隶军民厅(简称佛冈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升连山县为绥瑶直隶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本域置有1 州2厅3县:连州直隶州、连山直隶厅、佛冈直隶厅、清远县、英德县和阳山县。清远县属广州府;英德县属韶州府;阳山县属连州;州、厅直隶广东行省。
[民国时期 ] 民国初地方行省、道、县三级制。元年(1912年)废州置县:本域撤连州置连县;撤连山绥瑶直隶厅复连山县;民国3年撤佛冈厅置佛冈县。于是本域有佛冈、清远、英德、阳山、连山、连县等6县。佛冈、清远二县属粤海道;后四县属岭南道;统于广东省。民国9年(1920年)撤去道一级,县统于省。
民国25年(1936年),广东省政府在全省分设9个行政督察区。本域全境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曲江)。
民国35年(1946年)置连南县。于是本域共置7县。
民国38年(1949年)4月,广东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划。本域的英德、清远、佛冈3县属第三专署督察区(署英德);连县、连南、连山、阳山4县属第五专署督察区(署连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至12月,本域各地相继解放,成立英德、佛冈、清远、连县、连山和阳山等6个县人民政府。1950年5月,连南县也成立人民政府。7县由设在韶关的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旋改称北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6年改置韶关专员公署)管辖。隶于广东省人民政府。
1953年1月,连南、连山两县合并置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次年2月复连山县。1955年6月,连南瑶族自治区更名为连南瑶族自治县。1958年“公社化”运动撤小县并大县:佛冈县并入广州市从化县;连县、连南、连山、阳山4县并置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复阳山县,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1961年10月,广州市复置佛冈县。同年,撤连州各族自治县置连县、连南瑶族僮族自治县(含原连山县)。1962年9月,析连南县置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1965年改“僮族”为“壮族”)和连南瑶族自治县。1963年7月,佛冈县改属韶关专区。
“文化大革命”期间,本域各县分别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当地的中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隶于韶关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3月,在韶关改置韶关地区行政公署。本域清远、英德、佛冈、连县、连山、连南和阳山7县属之。
1983年6月,划清远、佛冈2县入广州市;同时,撤韶关地区行政公署,升韶关市为地级市,下辖12县,本域英德、连县、连南、连山、阳山5县属之。
1988年2月28日,清远撤县建市。下辖由清远县析置的清城、清郊两区和佛冈县、英德县、连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992年6月,改清郊区为清新县。
1988年,广东省英红华侨茶场下放给清远市领导,1994年升英红华侨茶场为英红综合经济区(县级),1999年3月更名为清远市英红华侨管理区。2002年11月,撤英红区置英红镇,划属英德市。
1994年4月,撤连县、英德县,分置县级的连州市和英德市。
1995年9月,为配合飞来峡水利工程建设、安置库区移民,划英德市黎溪、连江口、水边3镇及清新县的升平镇设立飞来峡管理区(县级)。2001年10月工程及移民工作完满结束,撤销飞来峡管理区,4镇回归英德市、清新县。
2006年,清远市下辖8个县级行政区:清城区、连州市、英德市、清新县、佛冈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连南瑶族自治县。
钟伟文(清远历史名人) 韩 愈(清远历史名人) 冯 光(清远历史名人) 黄渠成(清远历史名人) 宋 华(清远历史名人) 冯达飞(清远历史名人) 冯达飞(清远历史名人) 冯达飞(清远历史名人) 黄 损(清远历史名人) 熊真沛(清远历史名人) 林名勋(清远历史名人) 刘裕光(清远历史名人) 邬 强(清远历史名人) 莫 维(清远历史名人) 赖松柏(清远历史名人) 朱汝珍(清远历史名人)
另有一份已经发送到你的邮箱里了
❾ 莲洲市市出过什么名人
连州历代名人序
连州,接三湘而联百越,临八桂而通五岭,自古便是岭南的门户和水陆枢纽,中原威凌南粤的军事要地。汉伏波将军路博德,唐代诗豪刘禹锡、散文大家韩愈、蒋防、南宋魏国公张浚等等,他们都曾在连州,文治武功,功标青史。在他们的开化引导之下,连州得中原文化之先声,“陬遐之声变矣,然后人才出矣……”
自汉唐以降连州人才倍出:东汉唐珍,官至大夫,因不耻与宦官“十常侍”为伍,清名流于史册。唐代刘瞻,二度宰相,以公正濂明、刚正不阿、美名世代流传。
五代争纷,连州人才更是风起云涌,文有邵安石、黄损、孟宾于、石文德等,他们都是寒窗苦读,拼博考场,金榜题名,抱着一颗“出将入相,经世济民”之心,官,能至大夫郎曹,文,能载之史册传诸后世;武有何昌期、邵廷绢等,他们身怀绝技,勇武过人,怀一腔忠义报国热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赐伯封侯,成为国家之栋梁。
自宋以后,连州更是以“科第甲通省”之称,誉满岭南。李廷珙以军功官至刑部尚书、上柱国,邵晔以其精明练达,一心为民,不但受宋太祖亲赐“紫绶金印”,而且还执掌“三勾三院”,足见朝廷对他的倚重。他疏浚珠江内河,造福渔商,得享人们立祠祭祀,可见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高。
明、清时期,河南道、御史马象乾,三疏扳倒权宦张鲸,其耿直铮言,为后世景仰。贵州提都、都均总兵何雄辉,以军功得朝廷亲赐顶戴花翔、黄马卦,至于李连城、单兴诗、张惟勤……他们一个个都以公正廉明、为民爱戴而青史留名。
连州之才俊辈出,还得益于众多的外籍贤达于连州的文治武功。汉伏波将军路博德之威棱巾山之阿,屯田将兵,使连州之民见识了耕耒农事,结束了刀耕火种;沛相袁忠举家南迁,于连州修筑龙腹陂,岭南荒蛮有了第一条灌溉水利。自唐以后,连州成了朝廷贬谪官员之地。崔仁师、王宏中、韩愈等朝廷高官名臣都曾贬来连州,特别是唐代诗豪刘禹锡,曾两度被朝廷授为连州刺史。他在连州为政近五年,他重教兴学,不但开启了连州百代文风,为日后连州“科第甲通省”打下了基础,而且对整个岭南的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了这些古代的先贤名流在历史上留下的政声秩事,才有了今天连州历史文化之厚重。将连州历代名人秩事,搜集整理面世,实在是连州建设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一大好事。只有懂得历史,才会珍惜今天而发奋创造未来,只有在历史这面镜子的对照下,我们才会更明事理、知进退,遵礼仪、知廉耻,进而树立起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起新时代的荣辱观。这,应该也就是作者沤心沥血写作《连州历代名人》的初衷了。
《连州历代名人》即将付梓,应作者之邀,就以上文为序吧。
❿ 性刘的十个历史人物简介
西汉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东汉末年刘备: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3、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4.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刘彻十六岁时登基,[2]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举措亦影响深远。
刘彻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其整体正面形象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5.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1] ,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明帝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5] 、谥号光武皇帝.6.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魏晋时期诗人。
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蔑视传统“礼法”,是竹林七贤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
魏正始年间,刘伶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他们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刘伶今唯存《酒德颂》文一篇,《北芒客舍》诗一首。
7.
刘墉清乾隆年间官员(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父亲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邹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号文清。
8.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9.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曾用名刘伯坚,男,四川省开县人。[1] 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0.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