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历史人物年表格式

历史人物年表格式

发布时间:2021-03-08 02:20:09

A. 历史人物一览表

夏 后羿,女娇,妹喜,夏启,夏桀
商 妲己,伊尹,比干,妇好,商容,西伯侯姬昌,崇侯虎, 闻仲,箕子,微子,伯夷 ,叔齐 ,纣王,还有盘庚。
周 武王,吕尚,周公,幽王,褒姒,郝王
春秋战国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孟尝君,孔子,老子,庄子,孟子等诸子百家,田忌,孙武,伍子胥,孙膑,乐毅,吴起,李牧,白起,屈原,荆轲,庞涓,夫差,勾践,介子推
秦 嬴政,2势,赵高,李斯,蒙恬,蒙括,王翦,项羽
汉 刘邦,韩信,萧何,陈平,张良,吕后,东方朔,王昭君,灌婴,张骞、卫青、霍去病,李广,班超,班固,武帝,文帝,景帝,光武帝,霍光,司马迁
三国 三国人物实在太多,只有复制了
梓潼 庞义
安定 程银
建邺 张英 陈横
北海 孙乾 武安国 王朗 国渊
会稽 周昂 周昕 樊能 虞翻
晋阳 李肃 曹性 郝萌 杨丑 穆顺 方悦
天水 华雄
下邳 吕岱 糜竺 曹豹 车胄 陈珪
北平 魏攸 鞠义
蓟 蒋义渠 吴巨
武威 贾诩
洛阳 韩浩 蔡琰 韩玄 杨奉
汉中 张鲁
长沙 区星
邺 苏由 潘凤 沮授 田丰 审配 吕翔 吕旷
陈留 典韦 夏侯渊 夏侯敦 刘馥 毛玠
长安 傅异 杜畿
南皮 文丑 颜良 高览 焦触 逢纪 李孚 季雍 晆元进 韩吕子
濮阳 董昭 于禁 程昱 陈宫 李丰
宛 黄忠 许攸 张勋 韩胤 纪灵 杨弘 俞涉 乐就 梁纲 桥蕤 娄圭
襄平 公孙度
汝南 袁胤 许靖 袁涣 雷薄
吴 严白虎 严兴 许贡 凌操
平原 华歆 崔琰
许昌 钟繇 荀彧 戏志才 辛评 郭图 荀椹
小沛 刘勋
江州 严颜
庐江 周泰
许昌 荀彧 陈群 郭嘉 戏志才 钟繇 许褚
长安 张既 傅异 金旋
南皮 牵招 焦触 李孚 张南
寿春 刘繇
吴 严白虎 严兴 许贡
下邳 车胄
襄阳 向朗 杜畿
成都 张任 张松 王甫 吴兰
洛阳 卢植 韩玄 徐晃 蔡琰 司马朗
濮阳 程昱 王忠 伊藉
平原 崔琰
陈留 梁习 满宠 毛玠 刘馥
襄平 国渊
北海 孙乾
蓟 邹靖 徐藐 吴巨
晋阳 郝萌 杨丑 卞喜 张燕 韩遁
邺 赵范 赵云 吕翔 吕旷 苏由
宛 黄忠 陈震 娄圭 李严
汝南 程秉 周仓 廖化 刘辟 何仪 裴元绍 龚都 吕范 袁涣 李通
吴 凌操 严畯
会稽 贺齐 董袭 虞翻 樊能 周昕
建邺 吕岱
天水 王异
建邺 陈横 张英
洛阳 徐晃 韩玄 杨修 蔡琰 杨奉
柴桑 蒋干 吕蒙
武陵 潘浚
长沙 桓玠
濮阳 王累
陈留 梁习
长安 皇甫嵩 金旋
寿春 蒋钦 刘馥
成都 秦宓 王甫
襄阳 向朗 杜畿
邺 赵范
南皮 郭援 李孚
长安 张既 傅异
平原 崔琰
零陵 刘度 刑道荣
建宁 李恢
襄平 国渊
晋阳 王凌 卞喜 张燕 韩遁
下邳 糜氏 陈矫 车胄
庐江 鲁肃 宋谦 大乔 小乔 周泰
北平 阎柔
汝南 魏延 张阎 周仓 廖化 刘辟 何仪 裴元绍 龚都 李通
北海 孙乾 程秉
蓟 徐藐
宛 甘宁 娄圭 李严
汝南 周仓 廖化 刘辟 何仪 裴元绍 龚都 赵云 陈到 魏延
寿春 张阎 陈兰 雷薄 步骘
长沙 桓玠
宛 娄圭 李严
天水 王异 杨肁
安定 韩德
成都 秦宓
建邺 吕岱 谢旌
濮阳 胡班
洛阳 司马懿 贾逵 司马孚 关平
建宁 李恢
武陵 巩志
邺 樊氏
蓟 田予 徐藐
晋阳 张燕 王凌
小沛 温恢
武威 蔡琰
北海 吴质
庐江 鲁肃
襄平 国渊
武陵 廖立
零陵 程秉 刑道荣
晋 卫瓘,王羲之,王献之,司马炎,谢安,谢玄
隋 杨坚,杨素,杨广,宇文化及,杨玄感,窦建德
唐 李渊,李世民,魏征,李建成,李元吉,房玄龄,李隆基,杨贵妃,李白,杜甫,秦琼,尉迟恭,武则天,郭子仪,安禄山,史思明,韩愈,柳宗元
宋 赵匡胤,赵光义,杨业,佘赛花,徽宗,钦宗,赵构,岳飞,宗泽,韩世忠,李纲,蔡京,高俅,童贯,岳云,王安石,3苏,司马光,欧阳修,
元 铁木真,忽必烈
明 朱元璋,朱棣,朱允文,常遇春,徐达,刘伯温,戚继光,郑成功,李自成,朱由检,刘瑾,魏忠贤,石谦
清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乾隆,纪昀,和珅,鳌拜,明珠,索额图,陈廷敬,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洪秀全,石达开,慈禧,光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李光地,施琅,吴三桂
手打不容易,有用就采纳吧

B. 历史年历表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大事年历表)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81-1899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9世纪80年代法国最终确立了对越南的统治
1889第二国际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07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0-1917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8.11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1922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919.3.1朝鲜三一运动
1919.3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共产国际建立
1919.1-6巴黎和会
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
1922.10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1922.12苏联成立
1925.10洛迦诺会议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1希特勒在德国上台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5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1936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
1936-1939西班牙反对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8.9慕尼黑会议
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6法国投降
1940秋不列颠之战
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1.6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秋大西洋宪章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卫战
1942.6中途岛战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12.1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
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6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9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七十七国集团产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出现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9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1993欧洲联盟建立

这是别处查到的
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100年左右 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2100年左右 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
公元前1894年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1000年左右 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六世纪 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公元前539年 波斯占领巴比伦
公元前525年 波斯灭埃及
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330年 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三世纪 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73-71年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 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 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公元一世纪 基督教产生
公元三世纪 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 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四世纪 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 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 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六世纪初 法兰克王国建立
622年 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八世纪中叶 阿拉伯帝国形成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罗统一朝鲜
九世纪早期 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 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
九世纪 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2年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 基督教会分裂
1066年 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十一世纪中叶 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192年 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十三世纪 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十四世纪 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年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1358年 法国农民起义
1381年 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1453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英法百年战争结束
十五世纪 桑海兴起
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
1480年 俄罗斯摆脱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
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亚、美强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农民起义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1598年 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卫国战争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亚修建侵略扩张的基地—雅库次克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年 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
十八世纪中期 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十八世纪 罪恶的奴隶贸易达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3-1775 俄国普加乔夫起义
1775-1783 北美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纺纱机的动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国君主政体
1792年9月 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政权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年7月 法国热月反革命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独立
1804年 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十九世纪早期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宣传空想社会主义
1807年 富尔敦制造第一艘汽船试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8年5月5日 卡儿。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孙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试行
1831和1834年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 法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1847-1852年 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1849年 欧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国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国巴黎工人六月起义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战争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义
1858年 “中俄爱晖条约”签定,沙俄占领我国领土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签定,沙俄又强占我4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十九世纪60-80年代 沙俄侵占我国西北地区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国际成立
1866年 第一国际日内瓦大会,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69年 第一国际巴塞儿大会,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开始
1870-1871年 普法战争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国际宣布解散
1881-1899 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国工人举行争取11小时工作日的总罢工
1889年 第二国际建立
1892年 俄法签定军事协定
1894年 朝鲜甲午农民战争
1895-1896年 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
1903年 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形成
1905年 俄国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运动高涨
1907年 英法俄协约最后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 十月革命胜利
1918-1920年 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8年11月 德国11月革命爆发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919年1月 德国柏林起义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马尔资产阶级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装起义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1919年3月 共产国际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会
1921年 苏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1921年7月1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国主义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会议
1922年10月 意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诺会议
1929年-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1932年4月 朝鲜抗日游击队诞生
1933年1月 德国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国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 法国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定
1941年6月22日 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苏英美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 苏英美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 德国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日 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知识链接

(一)14~16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时期

1.基本特征: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受到冲击,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

2.主体内容:这一时期的反封建斗争主要有:①文艺复兴运动。②宗教改革运动。③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二)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时期

1.基本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世界历史的转折向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是这一时期体现历史潮流的三种形式。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建立,但只是确立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未建立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

2.主体内容: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②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另一条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③启蒙运动兴起,它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此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④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大量的原始资本。

(三)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

1.基本特征: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形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确立了在世界的统治地位。政治领域出现了三股历史潮流: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其中主流是自由主义。

2.主体内容:①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及19世纪早期欧洲主要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②1848年欧洲革命。③19世纪60、70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④工人运动兴起及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⑤各国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加紧推行扩张政策。

(四)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1.基本特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垄断组织的形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家的职能进一步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同时以政党制和代议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基本定型。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出现了两种类型:一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民主制较健全的国家,二是以德、意、日为代表的专制色彩较浓的国家。

2.英、法、美等国是这一模式的代表。德、俄、日等国保留大量旧的封建残余,政治上带有较浓的封建色彩。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扩张。

(五)1918~1945年。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曲折发展时期

1.基本特征:私人垄断开始向国家垄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革命暴力与反革命暴力的斗争不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纵容法西斯侵略,二战全面爆发,资本主义民主主义最终战胜法西斯主义。

2.主体内容:①1918年至192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②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矛盾。③英国政党政治变化,殖民统治危机。④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⑤德国法西斯势力抬头。⑥美日加紧对外扩张。⑦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⑧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⑨美、英、法等国以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日建立和加强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崩溃。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与法西斯决战,民主主义与法西斯主义较量。

(六)1945年~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时期

1.基本特征: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民主改革,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帝国主义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政策。

2.主体内容:①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民主改革。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③美国成为世界政治霸主,形成“冷战”局面。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形成,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⑤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主义政策。

?升华认识

(一)反封建专制的重要檄文

1.英国:①《航海条例》,17世纪中期颁布。②《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

2.法国:①《人权宣言》,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将启蒙学说中关于政治民主的主张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②《1791年宪法》,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反映法国大革命第一阶段的革命成果。③《拿破仑法典》,1804年拿破仑公布《民法典》,后又公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3.美国:①《独立宣言》,1776年通过,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也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②《1787年宪法》,1787年颁布,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如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等,是对启蒙思想的首次实践,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③《宅地法》,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4.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5.德国:1871年统一完成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魏玛宪法》,1919年颁布。

6.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人民政权。

7.中国: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订,孙中山颁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颁布,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一届人大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两种模式

1.英法美的民主主义政治体制

《权利法案》制定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而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国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法国共和制度的建立:1789年大革命发生后,先是于1791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1792年又成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又重行君主专制,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此后,民主与专制体制交替。持续性的革命引发了法国社会和政局长期的剧烈震荡,直到大革命结束后将近百年的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通过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划分国家职权部门。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它所确立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开创了世界先例。有力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1789年。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美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完善。

2.俄、德、日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君主专制政体。整个近代时期俄国根本就没有设立过议会,任何进步团体或组织都没有建立的自由,更没有存在的权利,直至1917年二月革命。

德国:在普鲁士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后。成立了德意志帝国,设立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它在实现统一后的相当长的时期里,貌似民主的议会其实没有民主的权力,重大的决策几乎全由行政首脑决定。1918年十一月革命中建立了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一度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日本:1868年明治天皇掌权后重新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889年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近代天皇制。1945年后在驻日美军的干预下确立了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史称现代天皇制。

(三)宪法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

资产阶级宪法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可分割。“立宪政体”、“立宪政治”、“宪政”,都是以代议制度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别名。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这种生产关系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要建立标榜自由、平等、人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在其宪法上规定的,则是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尊重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英、美、法较早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出现了资产阶级宪法,其政治制度并不完全相同,而阶级本质一样,在经济上保护资本家的私有财产,在政治上巩固资产阶级专政.确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四)资本主义政治思潮

1.文艺复兴运动:

①时间:14、16世纪。②主要社会思潮:人文主义。③性质: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④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彼特拉克等。

2.启蒙运动:

①时间:18世纪。②主要主张:批判专制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网络全书派等。

3.保守主义思潮: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形成,代表土地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利益,反对工业社会,主张控制资本主义发展.

4.自由主义思潮: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社会革命,主张改良。

5.社会主义思潮: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6.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各民族统一的主权国家。

(五)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模式已基本成型。这种民主政治有三大特点:一是公民民主,实行普选制。此时的人权自由已经相当充分,不仅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而且有不受限制的新闻监督自由。人们对政府的政策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人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较以前大为加强。二是政党政治。政党政治的优势,就在于将竞争机制引进了政治生活。各政党公开发表见解,公之于众,由民众去评断。三是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议会成为真正的立法机构。在自由竞选的原则下,各党派与个人可充分表明见解,最后则要靠公民的选票来决定。这一套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稳定秩序、保持经济发展。

C. 如何制作夏商周简单的历史年表(有重要的年代,事,人物就行了)表格

有个很好的工具你可以借用一下,就是我们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在词典的最后就有中国古代的年代表格,里面很详细的介绍了各个朝代的时间和皇帝还是年份年号。你可以来参考一下。O(∩_∩)O~

D. 怎样做大事记年表啊,《史记》做大事记年表的格式是什么,急,谢了

1.《三代世表》

此表起黄帝、迄共和。《自序》曰:“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司马贞《索隐》:“其实叙五帝、三代,而篇唯名《三代系表》者,以三代代系长远,宜以名篇;且三代皆出自五帝,故叙三代要从五帝而起也。”后人大都肯定这一解释。本表明显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帝王世国号”为经,以颛顼、俈、尧、舜、夏、殷、周的世属为纬,归结到周武王代殷。从黄帝至武王十九世,明三代皆黄帝之后,表明了黄帝乃百世之本、各属皆为黄帝子孙的大一统思想。后半部分从周成王开始,以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共和的帝王世号为经,以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燕各诸侯为纬,表明在周王朝大一统的局面下开始分封诸侯。诸侯不列于《十二诸侯年表》前而列于《三代世表》之末,“明诸侯亦皆黄帝后也。”【4】概而言之,此表展示的是从黄帝到三代天下一统时代的历史。汪越认为“读《三代世表》以黄帝为主”【5】,是有一定道理的。

2.《十二诸侯年表》

《自序》:“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记;而谱牒经略,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此表起共和迄孔子卒。表分十四栏,以周的正朔为经,其余十三栏为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十三国。《索隐》云:“篇言十二,实叙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大多数学者则以为鲁象征以《春秋》当一王之法,不在十二数内【6】。此表所要展现的是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的春秋时代历史,社会如何由大一统而走向分裂。表序也明确指出:“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作《春秋》,“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此表序言非凡强调《春秋》之义,以显天下一统之旨。因此,尽管周天子名存实亡,但本表仍以之为天下共主,这是继续《春秋》的大一统思想。故汪越说读此表“以周为主”。

3.《六国年表》

《自序》:“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此表起周元王,迄秦二世。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八栏,第一栏周,尊天下共主;第二栏秦,实际上是天下的主宰者,且此表依《秦记》而作,故秦不计在“六国”之内。其余六栏依次为魏、韩、赵、楚、燕、齐,六国以外的侯国归属于灭亡它的国家栏内。从周赧王卒后,第一栏暂时空格,因秦未并天下。从秦始皇元年开始,此表进入第二阶段,共七栏,第一栏为秦,其余六栏为六国。从秦始皇二十七年开始,此表为第三阶段,六国灭亡,通栏记秦历史,至秦灭亡。此表展现了战国时代历史。而更突出地表现秦国由微弱到强大、到一统天下、到最终灭亡的全过程,故汪越说“读六国表以秦为主”。司马迁在表序中着重分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对秦国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指出“世异变,成功大”,并对当时诋毁秦朝的不良风气进行批评:“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概而言之,此表的三个阶段是社会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真实写照。

4.《秦楚之际月表》

《自序》:“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嬗,事繁变众,故详著《秦楚之际月表》。”此表起陈涉发难,终于刘邦称帝。从表的体例来看,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秦表,共九栏。第一栏为秦,时为天下主宰,其余为楚、项、赵、齐、汉、燕、魏、韩。第二部分为楚表,共二十栏。第一栏为义帝,示为天下共主,其余为项羽及其所分十八王。义帝被杀,第一栏内容空缺,因项羽未称帝,不能升入第一栏。本表直到刘邦称帝结束,表明天下由分裂到一统的历史。尤为注重的是,此表的序言着重阐明了天下一统的道理,追叙了三代以来天下一统的艰难历程,“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而秦楚之际:“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国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社会经过大起大落,终于走向汉家的一统天下,因此,序言结尾对汉的一统天下予以热情歌颂:“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5.《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自序》:“汉兴已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世。作《汉兴已来诸侯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终武帝太初四年,以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历年为经,以楚、齐、荆、淮南、燕、赵、梁、淮阳、代、长沙等诸侯国为纬,展示汉兴百年之间诸侯王的废立分削情况。表序论述了自周至汉武时封建制度的变化,主旨在于肯定景武之世的削藩政策。“辅卫王室”、“承卫天子”、“蕃辅京师”是诸侯的基本责任和作用。汪越说读此表“以天子为主”。很明显,本表的作用是拥护汉王朝的大一统,反对诸侯分裂。

6.《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自序》:“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此表在体制上有了新的变化,以高祖所封143个侯国为经,以侯功、高祖、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孝武的年号、侯第诸项为纬,以见侯国分封的原由、次第以及在某帝时诸侯国的存亡废立情况。表序的主旨十分明确:第一,总结失侯的原因。古代所封侯国,有的存在长达千余年,而汉兴以后所封百有余人,至武帝太初时仅一百余年,现存之侯只有五人,其余“皆坐法陨命亡国”,究其原因,除了汉代法网严密外,更主要的在于诸侯国自身方面,即“无兢兢于当世之禁”;第二,此表目的是为当代提供借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以诸侯的兴衰为大一统的社会提供一面镜子,避免再蹈复辙。

7.《惠景间侯者年表》

《自序》:“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此表仍以所封侯国为经,以侯功、孝惠、高后、孝文、孝景、建元至元封六年、太初已后为纬,展示了惠景间93个侯国的存亡兴废情况。表序首先从长沙王起论,刘邦所封异姓八王多因谋反罪而相继被诛灭,唯独长沙王保全,后禅五世,以无嗣方绝,“为藩守职”,忠于汉室。表序接着总结惠景间所封侯国的类别:一是高祖时遗功臣,二是随文帝从代来者,三是平定吴楚之乱的功臣,四是诸侯子弟,五是外国归义者。五类人封侯的共同点也是忠于汉室。因此,此表的主旨仍是维护大一统政治。

8.《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自序》:“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此表以所封侯国为经,以侯功、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已后为纬,表列武帝时所封功臣73人。读此表“以诛伐四夷为主”。从《自序》和表序明显看出,此表所记侯国绝大多数是征伐匈奴、东越、南越等四夷的功臣。表序明言:“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尽管本表有讥武帝好大喜功之意,但主旨仍在于歌颂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显示了大一统社会向外辐射的强大威力。

9.《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自序》:“诸侯既强,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德归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表序也十分简短:“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此表仍以所封侯国为经,以王子号、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为纬,表列武帝所封王子侯162人。前几表中“侯功”一栏改为“王子侯”,说明这些人因王子而侯,也说明无功可言。从《自序》和表序来看,本表的主旨在于歌颂武帝采取“推恩”的方法,削弱诸侯势力,巩固中心集权。本表记王子侯不从高祖开始而断自武帝建元,“以大封诸王支庶实始于主父偃策也”【7】。汪越说读此表“以天子为主”。概言之,目的仍在于大一统政治。

10.《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自序》:“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唯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此表起高祖元年,迄成帝鸿嘉元年。据《集解》、《索隐》,武帝天汉以后为后人所续。此表以高祖、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之年为经,以大事记、相位、将位、御史大夫位四栏为纬,展现汉兴百年之间国家大事以及将相变化情况。“大事记”一栏是整个汉代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要了解汉代社会,不能不读“大事记”。此表虽无序言,但《自序》已说明此表目的在于颂扬贤相良将。因为贤相良是代替天子执行命令,是“民之师表”。《匈奴列传赞》曰:“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陆贾传》中陆贾说:“天下安,注重相;天下危,注重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可见相、将是国家安定的关键所在。巩固大一统天下,内要靠相,外要靠将。因此,本表虽然没有直言大一统天下政治,但从总体上看,“大事者,天子之事也”【8】,“以大事为主,所以观君臣之职分”【9】,也体现了大一统的政治社会。

此表还有一大疑案,即“倒书”。凡将相名臣之死、罢、薨、卒、抵罪、免、自杀、斩等内容,均提升一栏倒写于栏目内左下方。司马迁为什么要倒书,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暂不论述。

以上分别说明了《史记》十表的主旨,可以看出,每个表的设立都是与大一统的政治有关。下面再将十表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更看出它们的共同主旨。

首先,从十表的历时性来看。

十表总的时间流程是从黄帝到汉武帝。黄帝是作为大一统的象征,被列入开篇。随着这个时间流程,我们看到,社会发展的总趋向是由分裂到统一。《秦楚之际月表序》总结三代至秦统一天下的历程:“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穆,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此后又经过灭秦、灭楚等剧烈变化,迎来了汉代的一统天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尽管统一的历程十分艰难,但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毅力,经过血与火的战争,最终还是走向统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10】,天下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假如把三千年的历史比作一条河流的话,那么,黄帝是站在河流的起点,标志着大一统的开始;此后虽有许多曲折,但总的方向不变,秦始皇时,掀起了一个大的波澜;到汉代时,尤其是武帝时进入大一统的鼎盛时代。司马迁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极目远眺,浑观其一派落九天的壮阔景象。他审阅河流的来源、宽窄、流向,相信它永远朝着大一统的方向流去。

其次,从十表的阶段性来看。

十表在总览天下大势的同时,还非凡注重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三代世表》,将春秋以前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统一时代的历史。夏商周虽为三代,但其源出自黄帝,因此可称为一个时代。《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一个分裂时代,但仍以周天子维系着天下。《六国年表》是将战国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第二个分裂时代,但最终走向秦的统一。《秦楚之际月表》将秦末到汉建立划为一个阶段,这是由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是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代。汉兴以来的六表,将当代历史划为一个阶段,这是天下一统时代,同时也是中心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势力的时代,到武帝时达到真正的一统天下。因此,十表可说是展现了五个阶段的历史。这五个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看,五个阶段又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四个阶段为一部分,属先秦时代,历史的发展是朝着一统方向;后一阶段为一部分,属当代历史,目标也是朝着大一统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汉代六表集中体现的是汉代中心集权制形成的历史过程。试看:刘邦削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吕后封吕氏的王侯以培植势力,最终被彻底铲除;文帝时同姓王势力强大:“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11】。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直接导致了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贾谊、晁错都提出削弱诸侯势力的主张,但未受重视。七国之乱的教训,使武帝清醒过来,于是,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政策,“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12】。让诸侯国划整为零,这才完全控制了局势。因此,汉代政治的重要问题就是诸侯国的问题,而这也正是大一统的关键所在。

第三,再从表中的人物来看。

《史记》十表,前四表属大事年表,如同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经,以侯国大事为纬,某年某国发生什么事,一目了然。但汉代六表却有重大变化。假如依照前四表的体制,完全可以以帝王之年为经,下列各侯国的变化。司马迁除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这样编年和《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采用大事记形式外,其余四表则采用“国经而年纬”的方式,以诸侯国为经,以在帝王之年的废立变化为纬,重在展示侯国的历史情况,展开一表,某侯的侯功、在某年的存亡变化也一目了然。

总的看,这十表的主要人物无非就是“天子”、“王”、“侯”、“将”、“相”。因为这些人物关系着国家政治的是否安稳。“天子”是天下一统的象征,“王侯”起外蕃作用,保护京师,“将相”为内臣,国家的大权把握在他们手中。因此,这些人物体现着大一统的政治风貌。

按照《史记》体例,天子进入本纪,是天下共主,故不用多说。王侯贵族进入“世家”,请看司马迁在《自序》中对“世家”的熟悉:“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司马迁自述三十世家创作原因时,用了20个“嘉”字,这是值得玩味的。试举几例:

嘉勾践夷蛮能修其德,灭强吴以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嘉鞅讨周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嘉厥辅晋匡周天子之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嘉威、宣能拨浊世而独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交为楚王……为汉宗藩。……嘉游辅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嘉肥股肱,作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七国叛逆,蕃居京师,唯梁为扞……嘉其能距吴楚,作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明显看出,无论是周代分封的诸侯,还是汉代的诸侯,作用都是要维护中心统一。以他们为“表”的主要对象,体现了司马迁对大一统政治的关心。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带头作乱,因此,司马迁放入列传而不入“世家”,并在赞语中对他们的叛逆行为予以批判,也表示了对大一统政治的拥护。

至于将和相,亦是国家统一的关键人物。《陈丞相世家》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自序》对《将相年表》的创作意图亦有明确表示。我们在上文已说过,将和相仍与大一统政治有关。概言之,《史记》十表以天子和王侯将相为主要人物,亦是大一统政治思想的表现。

我们再结合《史记》全书体例及司马迁时代来看,亦证实十表是大一统政治的体现。

首先,结合全书体例来看。

《史记》五体是一个整体系统,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在整个体系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从人事系统来看,记载天子的本纪在上,中间是记诸侯的世家,下面是记载各个阶层的人物传记,这本身就明显体现了大一统的封建等级秩序。再说,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本纪是最高层次,是全书的纲领。《自序》明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本纪是“科条”纲领,展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历史,体现了“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司马迁大一统的政治观,黄帝是第一个统一天下的人物,此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但走的方向是朝着大一统的方向。“十表”则是本纪等其他各体内容的再次展现和补充,又一次证实社会发展的趋向是向着大一统的方向。十二本纪编年记正朔,与十表互为经纬。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使《史记》具有网络化的体系。

再从《史记》创作的现实意义来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认为:“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自镜”说白了,就是历史要为当代的社会现实服务。司马贞《索隐》解释道:“言居今之代,志识古之道,得以自镜当代之存亡也。”这是十分正确的。司马迁把《史记》创作看作第二部《春秋》,他在《自序》中对《春秋》有明确的熟悉: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这段话,足以看作司马迁的“春秋观”。宋代熊方《补后汉书年表》自序云:“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13】《春秋》的主旨在于维护大一统。司马迁以此为准则,使《史记》创作也明显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十表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再从《史记》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

《自序》写司马谈临终遗言:

今汉兴,国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E. 历史大事年表 详细

约四千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弊、禹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至殷。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我国历史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
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大败吴军,阖闾死。吴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
公元首403年韩、赵、魏三家被立为诸侯。
公元前359年(一说,前356年)商鞅在秦变法开始。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孙膑大败魏军。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壁归赵。
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火牛阵攻燕,恢复齐国。
公元前278年诗人屈原投汨罗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实行远交近攻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白起大破赵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大破秦军。
公元前256年秦灭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
公元首227年荆轲刺秦王失败。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刘邦被封汉王。西汉纪年开始。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项羽自杀,刘邦称帝。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被围。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杀韩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吕太后临朝。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陈平、周勃迎汉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缇萦上书,汉文帝废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诱匈奴兵至马邑。汉、匈之间战争开始。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回汉)。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下狱。
公元前87年汉昭帝即位,霍光辅政。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开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汉亡。
公元17—27年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昆阳之战,刘秀大破王莽军,新朝亡。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公元67年汉使者从天竺取佛经回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张衡制作地动仪。
公元166年第一次党锢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党锢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杀。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军起义。
公元189年董卓进洛阳。

F.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按时间、人物、事件排列 ,谢谢

一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1.8万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约0.5-0.7万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0.4-0.5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

二、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传予启,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盘庚迁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三、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秦始皇确立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
东汉(25年到220年)
25年 东汉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 张衡发明地动仪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国
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避之战
三国(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国建立
221年 蜀国建立
222年 吴国建立
230年 吴派卫温等率军队到台湾
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魏亡
西晋(265年到316年)
280年 东晋灭吴
316年 匈奴攻占长安,西晋结束
东晋(317年到420年)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
611年 隋末农民起义开始,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爆发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战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73年 三藩叛乱开始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四、 近代史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五、 现代史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 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 改革开放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1997年 香港回归
1999年 澳门回归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8年 举办奥运会
2010年 举办世博会

G. 古代朝代顺序及相应历史人物

夏:大禹,启,少康,桀
商:汤,盘庚,纣
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周厉王,周幽王(西周)
周平王,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等诸侯,孔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孙武(孙子) 吴起 孙膑的军事家,管仲 田忌 范蠡 伍子胥等士大夫,四大美女之西施 扁鹊 (鲁班)公输班(春秋战国)
秦: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赵高 李斯 王翦 白起,陈胜吴广 项羽虞姬
西汉:汉高祖(刘邦)萧何韩信 汉文帝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卫青 霍去病 董仲舒 王昭君 蔡伦 王莽
东汉:光武帝刘秀 张衡
三国:(魏)曹操曹丕曹植 司马懿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建安七子,(蜀)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诸葛亮,(吴)孙权周瑜黄盖鲁肃吕蒙,董卓 吕布 袁绍 貂蝉 华佗 张仲景等
西晋:司马炎
东晋:谢安 王羲之 王献之 顾恺之 葛洪 羊欣 等
南北朝:拓跋弘等
隋:隋文帝 隋炀帝杨坚
唐:高祖李渊 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魏征 杜如晦 房玄龄 长孙无忌 狄仁杰,郭子仪 李光弼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王勃 李商隐 杜牧等等著名的诗人
吴道子 杨贵妃 孙思邈
五代十国:李煜等
辽宋金西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宋太祖赵匡胤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西夏皇帝元宏 宋徽宗 等皇帝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著名词人;岳飞,寇准的民族英雄;张择端等著名画家 宋括
元:成吉思汗铁木真,太祖忽必烈,关汉卿 贾仲明等著名作曲家
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明成祖朱棣,万历皇帝,崇祯皇帝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等小说家;魏忠贤等著名宦官;戚继光,郑成功,袁崇焕的民族英雄
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溥仪等皇帝;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臣;曹雪芹等小说家

H. 陈瑚的人物年表

历史年代 公元纪年 年龄 事略 万历四十一年 1613 1 出生于苏州府太仓州。 万历四十三年 1615 3 曾祖母周氏授以字书,辄能记诵,自是即受学于家庭。 天启元年 1621 9 少年聪颖,至此四书五经俱通。元旦去城里,江鼎寰见其端重有成人度,屡试屡服,遂聘其为三子江士韶同学。江士韶,字虞九,号药园,又号愚庵,大陈瑚一岁,后为“太仓四先生”之一。 天启四年 1624 12 始应童子试。母孙孺人卒,号泣勺浆不入口,父庄介公怜之,命其食始食。陈朝典,字徴五,号温如,举乡饮大宾,私谥庄介先生。 天启七年 1627 15 与陆重威等同学结文会。陆世仪、字重威,号桴亭,大陈瑚二年,后为“太仓四先生”之一。 崇祯元年 1628 16 受经于赵樽匏先生之门。赵樽匏,名自新,字我完,深于经学,有《易论》、《左传赞论》二书。 崇祯五年 1632 20 由父亲庄介公为之择配聘于周氏。 崇祯六年 1633 21 补苏州府博士弟子员。是年馆于陆桴亭家,教桴亭养母弟。陈瑚与桴亭同受知于文宗甘公学阔。时天下多故,两人知不久将乱,于是讲求经济,凡天文地理兵农礼乐旁及奇门六壬之书无不精究,又时时横槊舞剑,弯弓弄刀,以为习有用之具。是年又馆于王时敏家,为王时敏诸子师友。 崇祯七年 1634 22 娶周孺人。 崇祯九年 1636 24 与江升士书,叙述“劝学”,谓:“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越石所以勉卢谌也,古人岂欺我哉。愿足下置之座侧,以当古人夜诵之者。”始与陆桴亭、江药园、盛寒溪约为圣贤之学。盛敬,字圣传,号寒溪,大陈瑚三岁,后为“太仓四先生”之一。是年冬夜,陈瑚与桴亭宿药园家,三人吊古论今,感叹久之,乃别商进德修业之法,期以明年丁丑为始。寒溪闻之,欣然相从共学焉,里中遂有“陈陆江盛四君子”之称。 崇祯十一年 1638 26 试补增广生,成《讲学全规》,规分八则:考德、课业、讲论、记诵、经义、治事、问答、游咏。提出斋戒必诚,赴会必力,考课必严,登记必恪,思辨必勤,记诵必熟,约书必践,讲论必专,执事必敬,完罚必速。 崇祯十二年 1639 27 初讲学淮云寺,有日记一卷,原名《治事录》。次年再讲学淮云寺,《淮云问答》正续两篇成。 崇祯十四年 1641 29 二月,题《庚辰纪事》。与如皋吴白耳书,叙述“论学”,认为“圣贤躬行实务,不以言求天下”。夏,以条议上当事,诸议皆切于当日民命者。 崇祯十五年 1642 30 举孝廉。以《荒政全书》上当事,提出预备、防患、补苴、轸恤之政。 崇祯十六年 1643 31 秋八月下第明志。与何元长书,提出护城之计。何元长,字金城,镇江府丹徒县人,郡守。 崇祯十七年 1644 32 春三月,作《逐僧徒檄》,提出“佛之盛至吾娄而极,佛之害亦至吾娄而极”,且列出佛之害有六:一为游手四民,二为渎乱名分,三为败坏风俗,四为侵削国课,五为妨夺正务,六为殄灭人伦。《开江书》成,上当事,提出审势、经费、役兵、实法等意见。五月,约同袍会哭于公所,以一介草莽之身,而心与君国同。夏作条议,提出定大势、择督抚、重守令、慎诏令、清赋役、安漕卒、辑禁族、厚官俸、应边帅、复表礼等。六月作续条议,又提出备巡幸,除内忧,防后户,正国法,急报复等5条。上述条议均为向福王献策,然而大明之势已去,未见采纳。与鲁载馨书,邀其至江南避乱。鲁载馨,扬州人。 顺治二年 1645 33 却南都诸公之聘,认为主(福王)闇用非其人,无可为之道,虽诸公来聘,遂却之。夏六月,奉父亲庄介公避乱于吴中诸野,如双凤、蔚村、澜漕、阳城、任阳、直塘、王秀、穿山、红庙、白茆、沙溪,流离迁徙,颠沛不定。然勤学不辍,有《相观录》。 顺治三年 1646 34 春,复移居任阳,矮屋四椽,不蔽风雨,自号“无闷道人”,有《无闷谣》一章。秋,复移居蔚州村,此地据云为唐尉迟敬德恭耕处,陈顽潭即其住宅。 顺治四年 1647 35 躬耕潭上。请同学诸子如王石隐、钱蕃侯、陆鸿逸、陆桴亭、曹尊素、江药园等集村中讲学。报丁警非书,叙“论学”。约村人为改过迁善之学。以周礼与明会典参酌而成书十卷的《典礼会通》成。《治纲》二卷成。 顺治五年 1648 36 王石隐、陆桴亭、盛寒溪来访,作蔚村莲潭古井八胜诗。 顺治六年 1649 37 春,讲学于蔚迟庙。夏,村人饥,创“周急法”、“私社仓法”。叶白泉赠送鲁国图。叶白泉,名德荣,字国华,昆山人。与顾伊人书,叙述“励学”,谓“读书不可无课程,不宜怠忽,亦不必贪多,妙在优游无间,须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为善。”《顽潭诗话》二卷成。辞玉峰澜溪诸子援留。秋,馆于虞山隐湖毛子晋家,为其子弟师。有《顽潭诗集》。 顺治七年 1650 38 春正月回蔚村筑村堤,时虞山学者奉其为道德师。复王周臣端士却社事。冬,以漕兑仪上督免吴公,为民请命。 顺治八年 1651 39 讲学淮云寺,有《赠别》绝句一首。 顺治九年 1652 40 三月,访同年黄陶庵殉节所,有诗。《圣学入门》书成,分大学、小学两大部分。 顺治十年 41 州守白公欲见辞之,白公乘小艇候于双凤,累至村欲见之,陈瑚拒不见,但以书信相报,且送书三部而已,白公叹服,复以书信,内有“如不我鄙,长跪请教之”语,时人称他们为“两贤”。白林九,字登明,太仓知州。复三宋书“论学”,谓“标榜不必太高,声气不必太盛,门户不必太分,闇修实践,日进无疆可也。”三宋:宋实颖,字既庭;宋德宜,字右之;宋德宏,字畴三;均为长洲人。往鹿城讲同善会。明长洲使君李如石访陈瑚于毛子晋葑溪草堂。《小学三字经养蒙故事》成。留文介石先生滇南之归。文介石,名祖尧,字心传,云南呈贡人,以贡士授名山训导,寻迁太仓学正。 顺治十一年 1654 42 元夕,集同人于尉迟庙请文介石先生讲蔚村三约。挽瞿稼轩先生。瞿稼轩,名式耜,字起田,常熟人,明大学士,就义于桂林。夏四月,应顾雅俦先生之请,讲学印溪,有《印溪讲义》一章。诗有《隐湖集》。 顺治十二年 1655 43 春,馆于明廷尉李映碧家。李映碧,名清,字心水,侨居昆山。赠熊鱼山先生诗。熊开元,字玄年,号鱼山,崇祯元年吴江知县,湖北嘉鱼人。复晋锡公辞主讲会。晋锡公,名恤功,昆山人。秋八月,讲学玉峰,有《时习讲义》一章。时朝廷诏征山林隐逸,辞白登明荐举。报李廷尉书论“明哲之义。”诗有《玉山集》。 顺治十三年 1656 44 春二月,讲学于诸庸夫草堂,有《不违仁讲义》一章。再讲学于静观楼,有《白鹿洞规讲义》一章,并有《静观楼记》。李映碧先生赠送地图,诗以咏之。 顺治十四年 1657 45 有《娄江集》诗二卷。 顺治十五年 1658 46 秋,司李吴锦雯任吾郡见访不答,寄诗六首以辞。同年史晓瞻观察浙西以书招亦辞。《离忧集》成。 顺治十六年 1659 47 筑墓蚁桥泾(蚁桥,即今泥桥,在沙溪镇直塘)。辑门人小传诗歌为书二卷,题名为《从游集》,常熟钱谦益有序。 顺治十七年 1660 48 访徐昭法于邓尉并赋诗。门人李秋孙忍饥肥遁,拟招同人买山助之。五云洞吊顾简洲先生。顾简洲,名天叙,字礼初,昆山人。珍珠坞吊杨维斗先生。杨维斗,名廷枢,长洲人。拜高忠宪公祠。高忠宪,名攀龙,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入维扬吊史忠靖,史忠靖,名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大兴籍祥符人。公哭郑天玉怀鲁载馨。至昭阳访李映碧先生并访高士陆元圃宗子发李谦吉。有《草堂燕集》。夏五月,讲学于水绘园。诗有《淮南集》。冬至楚中学使王长源幕。王长源,名登善,字发祥。 顺治十八年 1661 49 秋,归自楚,病,至明岁痊。诗有《楚江集》。 康熙元年 1662 50 秋七月,父庄介公卒,自此庐墓时多。 康熙二年 1663 51 述《庄介公行实》,撰《贞道先生祠记》。贞道先生即文介石。 康熙三年 1664 52 夏,避暑常熟破山寺。诗有《蚁桥集》、《破山集》。 康熙四年 1665 53 游苕溪,诗有《苕溪集》。 康熙五年 1666 54 移居虞城。州守陈鹿屏屡访不报简以诗。诗有《山楼集》。 康熙六年 1667 55 春,徙居娄之西郊,衢州叶静远先生来访。叶静远,名敦艮,字道宾。鸿逸先生延公于太征道院课子,有《自叹诗》一首。 康熙七年 1668 56 始出《周易传义合阐》示学者,诗有《西郊集》。 康熙八年 1669 57 时卧病庐墓,惕庵至,论道数日。诗有《后蚁桥集》,一名《墓田集》。 康熙九年 1670 58 馆疁城。诗有《东野集》。 康熙十年 1671 59 夏,移家海滨朱氏。为娄东十老之会。十老者:陈瑚,宋菊斋(名龙,字子犹,年六十四),陆桴亭(年六十一),郁存斋(名法,字仪臣,年六十五),顾攀村(名士琏,字殷重,年六十四),盛寒溪(年六十二),王随庵(名撰,字异公,年五十),陆鸿逸(年七十一),王庄溪(名育,字石隐,年八十),江愚庵(年六十)。 康熙十一年 1672 60 春,陆桴亭卒,陈瑚哭陆桴亭于其家,两人为道义交者四十年,志趣学术无不相同。桴亭死,公痛哭而告之以文。 康熙十二年 1673 61 元日,嘉定邑侯赵雪嵊以修志来访,元夕招饮书院,并谢以二诗。叙《桴亭先生行状》,赴新安曹氏家设馆。诗有《紫阳集》。 康熙十三年 1674 62 春,自新安归。夏,故人为苏郡守延公问政,不往。诗有《双凤集》。 康熙十四年 1675 63 十月二十日,因病卒于蔚洲村,门人谥曰“安道先生”。著作除前述外,还有《西湖约言》、《菊窗随笔》、《九谛训解》、《天文书辨疑》、《古文稿》、《时文稿》等。 康熙十五年 1676 葬于太仓州界双凤乡二十九都六图使字圩先茔之地。州中人士具呈苏州府核定崇祀乡贤。 康熙二十四年 1685 巡抚汤斌立太仓小北门外陈瑚故居为“安道书院”,次年,汤斌又题“安道书院”匾。 乾隆十六年 1731 其孙陈溥立石于墓。 光绪十八年 1892 其孙陈溥述编的《陈安道先生年谱两卷》由东仓书库刻而刊之。

I. 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夏 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商 约公元16世纪-约公元前1066
周 西 周 约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
东 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汉 西 汉 公元前206-公元23
东 汉 25-220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吴 222-280
西 晋 265-316
东晋 十六国 东 晋 317-420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 南 朝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北 朝 北 魏 386-534
东 魏 534-550
北 齐 550-577
西 魏 535-557
北 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国 后 梁 907-923
后 唐 923-936
后 晋 936-946
后 汉 947-950
后 周 951-960
十 国 902-979
宋 北 宋 960-1127
南 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西 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清 1644-1911
中华民国 1912-1949
附 注

1、十六国: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

2、十国: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3、资料来源于新华字典之附录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先 秦 是 指 原 始 社 会 到 战 国 时 期 这 段 历 史 。 原 始 社 会 经 过 原 始 的 群 居 生 活 到 氏 族 公 社 的 出 现 。 进 入 阶 级 社 会 后 , 经 历 了 夏 、 商 、 西 周 , 以 及 春 秋 、 战 国 等 历 史 阶 段 。 先 秦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自 原 始 社 会 进 入 文 明 社 会 的 重 要 历 史 阶 段 。

在长达1800多 年 的 历 史 中 ,中 国 的 祖 先 创 造 了 光 辉 灿 烂 的 历 史 文 明 , 其 中 夏 商 时 期 的 甲 骨 文 , 殷 商 的 青 铜 器 , 都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历 史 标 志 。 这 一 时 期 的 大 思 想 家 孔 子 和 其 他 诸 子 百 家 , 开 创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文 化 学 术 的 繁 荣 。 军 事 家 孙 武 的 《 孙 子 兵 法 》 , 至 今 仍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军 事 、 经 济 等 领 域 。 屈 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伟 大 诗 人 。 战 国 时 期 的 《 甘 石 星 经 》 是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恒 星 表 。 在 这 个 历 史 阶 段 中 , 中 国 从 分 散 逐 步 走 向 统 一 。

-----------------------------------------------------------------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公 元 前 221 年 ,秦 始 皇 结 束 了 长 期 诸 侯 争 战 的 局 面 ,完 成 了 统 一 中 国 的 大 业 , 建 立 了 中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中 央 集 权 的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的 国 家 —— 秦 ( 公 元 前 221 ~ 前 206 ) 。

继 秦 之 后 ,汉 高 祖 刘 邦 和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相 继 建 立 西 汉 (公 元 前 206 ~ 公 元 前 25) 和 东 汉 (公 元 前 25 ~ 220) , 统 称 汉 。

秦 汉 时 期 建 立 和 完 善 了 封 建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 以 及 诸 如 建 立 郡 县 制 等 一 系 列 有 利 于 统 一 的 措 施 , 一 直 为 后 世 帝 王 的 专 制 所 效 法 。 这 一 时 期 , 社 会 经 济 有 较 大 发 展 , 西 汉 出 现 了 文 景 之 治 的 盛 世 。 汉 武 帝 后 , 在 与 西 域 及 相 邻 的 中 亚 诸 国 的 交 往 中 , 开 通 了 举 世 闻 名 的 丝 绸 之 路 。 秦 汉 时 期 也 是 中 国 文 化 艺 术 和 科 学 技 术 较 发 达 的 时 代 。 司 马 迁 的 《 史 记 》 , 张 衡 的 候 风 地 动 仪 , 以 及 数 学 的 《 九 章 算 术 》 , 医 学 方 面 的 《 黄 帝 内 经 》 等 , 均 对 后 世 有 重 大 影 响 。 蔡 伦 的 造 纸 术 , 则 被 誉 为 中 国 的 四 大 发 明 之 一 。 这 个 阶 段 , 佛 教 由 印 度 传 入 中 国 , 道 教 则 从 本 土 源 起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 汉 末 年 爆 发 了 黄 巾 起 义 , 豪 强 地 主 在 镇 压 黄 巾 起 义 的 过 程 中 , 加 强 了 自 身 的 力 量 , 酿 成 封 建 割 据 混 战 的 局 面 。 此 后 历 经 三 国 (220 ~ 280) 、西 晋 (265 ~ 316) 、 东 晋 (317 ~ 420) 南 北 朝 ( 386 ~ 589 ) 。 其 间 , 三 国 时 魏 、 蜀 、 吴 鼎 足 天 下 , 东 晋 时 十 六 国 纷 争 不 已 , 南 北 朝 时 南 朝 与 北 朝 长 期 对 峙 。

这 一 时 期 , 中 国 南 方 经 济 有 了 较 大 发 展 。 西 、 北 各 少 数 民 族 陆 续 内 迁 , 各 民 族 之 间 的 迁 徙 和 杂 处 促 进 了 融 合 。 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至 林 邑 ( 越 南 中 部 ) 、 扶 南 ( 柬 埔 寨 境 内 ) 、 朝 鲜 半 岛 、 日 本 、 中 亚 诸 国 、 大 秦 ( 罗 马 帝 国 ) 等 地 。 文 化 方 面 , 玄 学 盛 行 , 佛 、 道 二 教 在 相 互 斗 争 中 蔓 延 、发 展 ,但 统 治 者 一 般 都 保 护 佛 教 。 文 学 艺 术 方 面 , 建 安 七 子 、 陶 渊 明 等 人 的 诗 文 , 刘 勰 的 文 学 评 论 《 文 心 雕 龙 》 ,王 羲 之 等 人 的 书 法 ,顾 恺 之 等 人 的 绘 画 , 敦 煌 石 窟 等 石 窟 寺 艺 术 ,皆 为 不 朽 之 作 。 科 学 技 术 方 面 , 祖 冲 之 第 一 个 将 圆 周 率 准 确 数 值 计 算 到 小 数 点 以 下 七 位 数 字 ,领 先 世 界 近 1000 年 ; 贾 思 勰 的 《 齐 民 要 术 》 则 是 世 界 农 学 史 上 的 巨 著 。

------------------------------------------------------------------
隋唐五代时期(581~960)

581 年 , 北 周 外 戚 杨 坚 夺 取 政 权 , 建 立 隋 朝 。 589 年 , 隋 灭 陈 , 南 北 重 新 统 一 。 618 年 , 唐 高 祖 李 渊 在 其 子 李 世 民 支 持 下 建 立 唐 朝 ( 618 ~ 907 ) 。 907 年 , 朱 温 篡 唐 为 梁 , 是 为 五 代 ( 907 ~ 960 ) 之 始 ; 约 在 同 一 时 期 , 南 方 出 现 了 或 并 列 或 相 续 的九 个 小 国 , 加 上 北 方 的 一 个 小 国 , 合 称 十 国 ( 902 ~ 979 ) 。

隋 唐 时 ,典 章 制 度 方 面 多 有 建 树 , 如 三 省 六 部 制 、科 举 制 、 两 税 法 等 , 对 后 世 影 响 深 远 。 隋 唐 对 外 采 取 较 为 开 放 的 政 策 , 中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频 繁 。 文 学 以 唐 诗 成 就 最 大 。以 初 唐 陈 子 昂 ,盛 唐 李 白 、杜 甫 , 中 唐 白 居 易 、 元 稹 ,晚 唐 李 商 隐 、杜 牧 为 杰 出 代 表 。 韩 愈 、柳 宗 元 倡 导 的 古 文 运 动 ,对 后 世 影 响 甚 大 。颜 真 卿 的 书 法 ,阎 立 本 、吴 道 子 、李 思 训 、王 维 的 绘 画 ,《 霓 裳 羽 衣 舞 》等 音 乐 舞 蹈 , 以 及 众 多 的 石 窟 艺 术 , 均 流 传 后 世 。 科 学 技 术 方 面 , 中 国 四 大 发 明 中 的 印 刷 术 和 火 药 两 项 均 出 现 于 这 一 时 期 。

----------------------------------------------------------------
宋辽西夏金时期(947~1279)

960 年 ,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发 动 陈 桥 兵 变 , 代 后 周 立 宋 ( 960 ~ 1279 ) , 结 束 了 五 代 十 国 的 分 裂 局 面 。 同 一 时 期 , 契 丹 人 在 中 国 北 方 地 区 建 立 辽 ( 947 ~ 1125 ) ; 党 项 人 在 宋 之 西 北 部 建 立 西 夏 国 ( 1038 ~ 1227 ) 。 宋 、 辽 、 西 夏 成 鼎 足 之 势 。 1115 年 , 女 真 人 在 北 方 建 立 全 国 ( 1115 ~ 1234 ) 。 金 于 1125 年 灭 辽 , 1127 年 攻 入 宋 都 开 封 , 掳 走 徽 、 钦 二 帝 , 北 宋 灭 亡 。 宋 高 祖 赵 构 在 南 京 应 天 府 ( 今 河 南 商 丘 ) 即 位 , 后 逃 亡 临 安 ( 今 杭 州 ) , 长 期 偏 安 江 南 , 是 为 南 宋 。

这 一 时 期 , 科 技 上 的 成 就 尤 为 显 著 , 指 南 针 、 印 刷 术 、 火 药 等 三 大 发 明 得 以 实 际 应 用 , 其 中 毕 升 发 明 的 活 字 印 刷 术 比 欧 洲 早 400 年 ; 苏 颂 创 制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天 文 钟 —— 水 运 仪 象 台 ; 沈 括 的 《 梦 溪 笔 谈 》 , 在 科 技 史 上 享 有 崇 高 地 位 。 文 化 方 面 , 理 学 盛 行 , 道 教 、 佛 教 及 外 来 的 宗 教 均 颇 为 流 行 。 文 学 上 出 现 了 欧 阳 修 等 散 文 大 家 ; 宋 词 是 这 一 时 期 的 文 学 高 峰 , 晏 殊 、 柳 永 、 苏 轼 、 周 邦 彦 、 李 清 照 、 辛 弃 疾 等 均 为 一 代 词 宗 ; 宋 、 金 时 话 本 、 戏 曲 也 较 盛 行 ; 绘 画 则 以 山 水 花 鸟 著 称 , 风 俗 人 物 画 如 张 择 端 的 《 清 明 上 河 图 》 极 富 史 料 价 值 。

---------------------------------------------------------------
元朝(1271~1368)

1206 年 , 成 吉 思 汗 在 漠 北 建 大 蒙 古 国 , 随 后 向 临 境 发 动 掠 夺 性 战 争 。 蒙 古 军 在 灭 西 夏 ( 1227 ) 、 灭 金 ( 1234 ) 之 后 , 先 后 三 次 西 征 , 兵 锋 直 逼 拨 孛 烈 儿 ( 今 波 兰 ) 和 马 扎 儿 ( 今 匈 牙 利 ) , 以 及 巴 格 达 、 大 马 士 革 城 等 地 。 蒙 古 成 为 横 跨 欧 亚 的 大 汗 国 。 1260 年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即 位 , 崇 尚 汉 法 、 改 革 旧 制 , 以 开 平 ( 在 内 蒙 古 ) 为 上 都 , 燕 京 ( 今 北 京 ) 为 中 都 。 1271 年 改 国 号 大 元 。 1279 年 灭 南 宋 。 1368 年 明 军 攻 入 元 都 , 元 惠 宗 退 出 中 原 , 回 漠 北 , 元 朝 结 束 。

在 元 朝 统 治 时 期 , 中 国 是 世 界 上 最 强 盛 的 国 家 , 声 誉 远 及 欧 亚 非 三 洲 。 中 国 的 印 刷 术 、 火 药 、 指 南 针 等 三 大 发 明 也 于 元 代 经 阿 拉 伯 传 入 欧 洲 。阿 拉 伯 国 家 的 天 文 学 、 医 学 、 算 术 陆 续 传 入 中 国 , 伊 斯 兰 教 也 广 泛 传 布 。

文 艺 方 面 以 元 曲 成 就 较 高 , 代 表 人 物 有 关 汉 卿 、 王 实 甫 、 白 扑 、 马 志 远 等 , 代 表 作 有 《 窦 娥 冤 》 、 《 西 厢 记 》 等 。

----------------------------------------------------------------
明朝(1368~1644)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国 后 , 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废 丞 相 而 直 揽 军 政 大 权 。明 朝 农 业 较 前 代 有 所 发 展 , 丝 织 业 、 制 瓷 业 发 达 , 采 铁 、 铸 铜 、 造 纸 、 造 船 等 行 业 也 有 大 的 发 展 。 对 外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发 达 。 航 海 家 郑 和 先 后 七 下 西 洋 , 历 亚 非 3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 但 明 中 叶 后 , 中 国 曾 历 受 日 本 、 西 班 牙 、 葡 萄 牙 、 荷 兰 等 国 侵 扰 。

明 朝 科 举 考 试 通 行 八 股 文 , 束 缚 了 个 人 见 解 。 明 朝 在 文 化 科 技 上 的 成 就 , 小 说 有 《 水 浒 传 》 、 《 三 国 演 义 》 、 《 西 游 记 》 、 《 金 瓶 梅 》 , 戏 曲 有 《 牡 丹 亭 》 , 地 理 学 有 《 徐 霞 客 游 记 》 , 医 学 有 《 本 草 纲 目 》 , 农 学 有 《 农 政 全 书 》 , 工 艺 学 有 《 天 工 开 物 》 , 文 献 类 书 有 《 永 乐 大 典 》 , 等 等 , 均 为 经 典 之 作 。

---------------------------------------------------------------
清朝(1636~1911)

1616 年 , 清 太 祖 努 尔 哈 赤 经 多 年 征 战 , 建 立 后 金 。 1636 年 , 皇 太 极 改 国 号 为 清 。 1644 年 , 清 军 入 关 灭 明 。 清 入 关 后 统 治 中 国 268 年 , 经 历 顺 治 、 康 熙 、 雍 正 、 乾 隆 、 嘉 庆 、 道 光 、 咸 丰 、 同 治 、 光 绪 、 宣 统 10 个 皇 帝 。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稳 定 、 经 济 发 展 , 在 康 、 雍 、 乾 、 三 朝 尤 达 到 鼎 盛 时 期 。 但 嘉 、 道 以 后 , 政 治 日 趋 腐 败 , 社 会 矛 盾 开 始 激 化 , 国 力 日 衰 。 西 方 殖 民 主 义 者 在 19 世 纪 30 年 代 以 后 , 向 中 国 输 入 大 量 鸦 片 。 1839 年 , 清 政 府 派 林 则 徐 到 广 东 禁 烟 。 1840 年 , 英 国 殖 民 主 义 者 为 保 护 鸦 片 利 益 而 发 动 了 鸦 片 战 争 , 迫 使 清 政 府 签 定 不 平 等 的 《 南 京 条 约 》 , 中 国 开 始 逐 步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社 会 。 鸦 片 战 争 的 失 败 , 割 地 赔 款 , 加 重 了 人 民 的 负 担 。 终 于 在 1851 年 爆 发 了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 沉 重 地 打 击 了 清 王 朝 。 1864 年 清 王 朝 和 外 国 侵 略 者 勾 结 起 来 镇 压 了 太 平 天 国 革 命 。 曾 国 藩 、 左 宗 棠 、 李 鸿 章 和 奕 诉 一 起 在 中 国 办 起 洋 务 运 动 , 其 政 治 目 的 是 为 镇 压 人 民 的 反 抗 斗 争 而 兴 办 军 事 工 业 , 客 观 上 却 起 了 中 国 近 代 化 进 程 的 先 声 作 用 。 随 着 西 方 文 化 的 传 入 和 影 响 , 知 识 分 子 中 出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改 良 派 , 并 逐 步 演 化 成 康 有 为 、 梁 启 超 为 首 的 戊 戌 维 新 运 动 。 慈 禧 太 后 镇 压 了 维 新 运 动 之 后 , 又 镇 压 了 反 帝 爱 国 的 义 和 团 运 动 。1911 年 孙 中 山 领 导 的 辛 亥 革 命 爆 发 , 推 翻 了 清 王 朝 的 统 治 。

清 朝 出 现 了 一 大 批 思 想 家 和 学 者 , 代 表 人 物 有 黄 宗 羲 、 顾 炎 武 、 王 夫 之 、 魏 源 、 龚 自 珍 、 康 有 为 、 严 复 、 谭 嗣 同 、 梁 启 超 、 张 炳 麟 、 蔡 元 培 等 。 这 一 时 期 , 出 现 了 《 聊 斋 志 异 》 、 《 儒 林 外 史 》 、 《 红 楼 梦 》 等 优 秀 小 说 和 《 长 生 殿 》 、 《 桃 花 扇 》 等 优 秀 戏 曲 , 散 文 、 诗 歌 、 绘 画 也 有 较 高 成 就 。

洋 务 运 动 中 , 出 现 了 一 大 批 自 然 科 学 译 著 , 促 进 了 一 批 近 代 自 然 科 学 人 才 的 出 现 , 著 名 的 有 数 学 家 李 善 兰 、 华 蘅 芳 , 化 学 家 徐 涛 , 工 程 师 詹 天 佑 等 。

清 朝 是 中 国 最 后 一 个 封 建 王 朝 , 它 的 突 出 贡 献 是 统 一 全 国 , 巩 固 和 加 强 了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团 结 , 最 后 奠 定 了 中 国 的 版 图 。辛 亥 革 命 结 束 了 2000 多 年 的 封 建 统 治 , 但 没 有 从 根 本 上 解 决 中 国 的 社 会 矛 盾 。

---------------------------------------------------------------
中华民国(1912~1949)

从 清 朝 灭 亡 到 1949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立 这 段 历 史 称 中 华 民 国 。 这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大 动 荡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

辛 亥 革 命 胜 利 后 , 孙 中 山 缔 造 中 华 民 国 , 但 是 , 革 命 果 实 很 快 被 袁 世 凯 等 北 洋 军 阀 首 脑 篡 夺 。 此 后 , 北 洋 政 府 ( 1912 ~ 1928 ) 对 内 实 行 独 裁 统 治 , 对 外 投 靠 帝 国 主 义 , 军 阀 之 间 连 年 混 战 , 人 民 处 于 水 深 火 热 之 中 。

1921 年 ,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上 海 成 立 。 1924 年 国 、 共 两 党 合 作 。1926 年 6 月 , 国 民 政 府 任 命 蒋 介 石 为 国 民 革 命 军 总 司 令 ,誓 师 北 伐 。1928 年 ,北 洋 政 府 的 统 治 宣 告 结 束。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建 立 了 自 己 的 武 装 后 , 领 导 中 国 人 民 经 历 了 土 地 革 命 战 争 ( 1927 ~ 1937 ) 、 抗 日 战 争 ( 1937 ~ 1945 ) 和 解 放 战 争 ( 1945 ~ 1949 ) , 终 于 打 败 了 日 本 侵 略 者 , 推 翻 了 以 蒋 介 石 为 首 的 国 民 党 政 府 的 反 动 统 治 , 解 放 了 除 台 湾 省 和 若 干 海 上 岛 屿 以 外 的 全 部 国 土 。

这 一 时 期 , 文 化 上 的 变 化 亦 很 显 著 。 以 陈 独 秀 在 1915 年 创 办 的 《 新 青 年 》 为 标 题 而 兴 起 的 “ 五 四 ” 新 文 化 运 动 , 猛 烈 地 冲 击 了 传 统 的 封 建 文 化 。 此 后 , 民 主 与 科 学 的 口 号 深 入 人 心 , 白 话 文 获 得 普 遍 推 广 , 教 育 、 科 学 和 出 版 , 尤 其 是 社 会 科 学 和 文 学 艺 术 都 取 得 了 显 著 成 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

1949 年 10 月 1 日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 中 国 历 史 从 此 进 入 了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时 期 。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年表格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