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毗河桥的历史和故事
毗河 源于都口堰岷江的柏条河流至郫县团结镇石堤堰,被分流为府河和毗河版。毗河从新都龙安权乡流入新都县境内,向东流到邵家寺进入青白江区,最后在金堂注入千里沱江。毗河在新都境内流程37.8公里;灌溉着龙安乡、龙桥镇、斑竹园镇、新都镇、三河镇、泰兴镇6个乡镇的广阔农田;滋润着人类的古今文明。
毗河河面宽80-100米,水量充沛,水质清洁,河道弯度较大,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两岸竹木茂密,稻禾盈野,四季风光如画,生态环境优良,川陕国道和成彭古道横跨毗河,一路留下优美感人的故事传说和大量名胜景区。“五四”新文化运动闯将吴虞、抗日民族英雄王铭章、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涌泉,著名生物学家张明俊、著名作家哈华均是喝毗河水卓然成才的佼佼者。中外游人云集毗河、尽情观赏泥巴沱、白鹤岛、成都千网络、薛家船、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等众多的风景名胜,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一个有高效观光农业,绿树成荫,古木参天,四季可观花、观叶、观果的绿色长廊。
2. 搜集关于成都已前的桥的历史和故事
双凤桥
双凤桥,又名泰安桥,跨凤溪河,位于县城西门,原址即今通向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桥内(路面已看不到桥的容痕迹,成为凤溪大道的隐桥),原建筑年代不详。据乾隆版《温江县志》载:“双凤桥,(县城)西一里,两水分流,一桥跨江,曾为彩凤所栖,亦古景也。今将泰安移名双凤。”据此,该桥被称作“双凤桥”应是清乾隆年间的事。此桥原为土桥,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长7丈(约23.3米),宽1丈(3.3米),砖卷五洞(孔)。清代有好几位县令、文人曾为此桥赋诗,民间也有《双凤朝阳的由来》的传说。1956年,在原址上改建为混凝土路面。2002年温江城市改造,新建凤溪大道,双凤桥已不复存在。
3. 关于金堂沱江大桥的历史和故事的资料
四川金堂沱江大桥(鸣阳大桥) 位于五凤镇,桥梁全长406米,版引道长300米,总宽10米,布孔形式为:权2×20米+3×45米+11×20米,引道长746米,桥梁结构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工程总投资约1200万元,工期: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
金堂沱江大桥是达成线上非常重要的一座桥梁,也是沱江上从源头开始的第一座铁路桥。此桥斜跨在沱江之上,气势雄伟,大桥与江水交相辉映,群山环抱,田园阡陌,小船荡漾,景色宜人。长长的火车奔驰在大桥之上,车、桥、水、山完美的融为一体,时而婉约,时而磅礴,是成都近郊难得的一处看车佳地。下游不远处就是沱江金堂峡,附近的旅游景点还有云顶山。
4. 三号大桥的历史和故事
大桥工程由挡水和交通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挡水建筑物由30孔升卧式闸门和174米长的溢流堰组成,闸门净宽17.5米,闸孔中心距20米,正常挡水高程502.5米。
汉江三号桥(20张)
分由五跨下式钢管拱桥及30孔20米跨度的预应力桥组成,主桥宽28.6米,引桥宽27.5米,桥长1160米。
桥闸工程建设工期计划为34个月,分四个阶段施工。
1.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10月28日,在右岸修筑一期围堰,左岸主河床全年导流。主要完成拦河闸工程右岸一期12孔闸室土建工程及闸门埋件安装工程;完成右岸16跨引桥下部构造和引桥9跨梁板安装工程;完成右岸2跨主桥下部构造工程,其中1跨主桥钢管拱肋制作完成并具备安装条件。
2. 2005年9月10日至2006年6月30日,拆除一期部分围堰,利用位于一期围堰内的导流明渠进行枯水期导流。在右岸修筑二期一次围堰,2005年10月28日实施截流。主要完成拦河闸左岸二期18孔土建工程;完成左岸13跨引桥下部构造和剩余左右岸20跨梁板安装;完成左岸3跨主桥下部构造及左岸2跨右岸1跨的拱肋制安。同时完成右岸5孔闸门启闭机安装。
3. 2006年6月16日至2006年10月28日,拆除二期一次围堰,恢复右岸一期围堰,利用左岸主河床汛期过流。确保2006年安全度汛,主要完成右岸1跨钢管拱肋制安。
4. 2006年10月10日至2007年6月10 日,拆除右岸一期围堰,在左岸修筑二期二次围堰。2006年10月28日实施截流,利用右岸导流。主要完成剩余25孔拦河闸闸门启闭机安装;完成主桥1孔拱肋安装。
2007年5月18日下闸蓄水;9月27日桥梁竣工验收。桥闸工程建设资金由汉中市财政拨款及银行贷款投入。还款主要来源为过桥通行费的收入,补充来源为桥闸周边土地开发的增值收益。
该工程项目法人单位是汉中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国家电力公司西北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陕西大安工程建设监理。
5. 清泉寺大桥的历史和故事
清泉寺坐落复在葫芦岛市建昌制县东北部谷杖子乡境内柏山之中,该寺始建于清朝乾隆24年,1991年3月,国家佛教协会会员圆林法师带领10名弟子千里迢迢来到清泉寺,投资200余万元,装修旧寺,新建3间天王殿、5间三圣殿、9间僧舍、400平方米二层藏经楼、5吨重露天观音像及山门等设施。
寺庙周围,群山环绕,翠柏成阴,有女郎峰、点将台、五指莲花山、“蓬莱”峰等景点。自然的山、水、林、洞融于一体,有“千山竞秀”的美誉,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6. 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
1、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搞笑的神话故事。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问鲁班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
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布袋,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
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
2、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那人又问高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
船从淀山湖进黄浦江直驶奉贤,途径得胜港。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
3、虎溪———吉水县城东恩江末梢的一条支流。虎溪发源于青原区富滩镇古富村北面。早在南宋末年,这条小江上就建有一座石拱桥,名为相公桥。这座桥古时候是吉水县城通往水南、白沙、沙溪、东固,甚至上兴国、赣州的必经之路。
关于相公桥,当地有一个真实的传说:古富北面有一官道,过往人都得经过。南宋年间,一位才华横溢的相公骑马走在官道上进京赶考。
该相公踌躇满志,赶路心急,凌晨一早便来到这虎溪的简易桥边,策马上桥,由于原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马行至中段,一脚踏在松动的石块上,失脚连人带马跌下丈许深的桥下溪水中。
溪底怪石嶙峋,相公重重的撞在乱石上便一命呜呼了。村民们闻讯很是悲痛。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村民们下决心要在此建一座石桥。可那个时候,建一座石桥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村民们实在穷哇,尽管倾其所有,仍然远远不够。
然而血的教训,让古富村民众耿耿于怀,造桥的初衷不改。人心齐,泰山移,古富村民硬是勒紧裤带积攒了好几年,才把这座石桥建成。
为了纪念这位前途无量的赶考生,人们便将桥命名为相公桥。不久,大家又在桥西面建了“相公庙”,以纪念这位命不该绝的相公,这才了却村人的一桩心愿。
4、在汉水的支流——清河上游,竹林桥镇的西头,有一座一孔两墩,青石铺底的小平桥。这座桥,有个神话传说。
话说清河小龙,常常到清河上游玩耍,每次出游,清河泛滥,一河两岸百姓遭灾,人们在岸边修建龙王庙,给清河小龙烧香上供,但泛滥照常。当地有一个叫朱林的小后生,凭着一腔血气,要跟小龙子算帐。
这年秋天,小龙子又来,洪水冲岸。朱林驾船搏浪寻找小龙子。他看到小龙子身子像合抱的老槐,眼睛像灯笼,小船还没凑近,就被小龙子的尾巴掀翻。
他落入洪水,仍紧握刀,连连向小龙子砍去。小龙子回头张开大嘴,眼看就要把小朱林吞掉。突然,一声巨响,从乌云里掉下一根大木头,不偏不倚,正砸在小龙子身上。小龙子朝水里一钻,顺水溜掉了。
岸上早有一位白胡子老头等在那里。老头儿伸手一指,抓在小朱林手中的大木头,变成拐杖回到手里。小朱林知道他不是凡人,赶紧跪下求教。老头儿扶起小伙子道:“要想两岸平安无事,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修一座聚心桥,镇住龙子。
架桥的时候,你就拿着宝剑守在岸边,千万不要和小龙子拼命,不然为你就要变成大石头,再也回不到人间。”说完,老头儿把一对寒光闪闪的雌雄递给小朱林,便飘然而去。
小朱林拿着雌雄宝剑,动员两岸百姓,选定九月初九开始修建聚心桥。清河小龙子听到了消息,初九这天也赶到了。他看两岸人山人海,架木磊石,吆喝连天,就在水中发威,搅得河水旋转,河岸倒塌,磨盘大的石头滚进旋窝,立刻无影无踪。
小朱林举起双剑向天空一划,小龙子逃进水中,小朱林不顾老头儿忠告,也纵身跳进河水,只见两道闪电划破乌云,轰地一声,小朱林变成山一样巨石,压在小龙子身上,雌雄宝剑变成了两堵石墩,矗起水面。
小龙子被镇住了,小朱林再也没有回到人间。后来,在两堵石墩上建起了聚心桥,为了纪念小朱林,人们把聚心桥改名为朱林桥,年长日久,朱林桥也就传成了现在的竹林桥。
5、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
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
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
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
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7. 金川大桥的历史和故事
现代的桥哪来的什么故事
金川大桥是巴彦淖尔临河城区金川大道向南延伸跨越河套灌区总干渠专的重要通道,也属是巴彦淖尔市的第一座城市景观桥。金川大桥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桥梁长度为932.2米,宽度为35米,共计23跨,最大跨径为80米,按双向6车道设计,设计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计划2012年底建成通车。
8. 哪个给我关于金堂县又新镇的一些故事,是关于历史方面。以及当地有名的建筑的故事,。
天府蜀都,锦绣金堂,山川秀丽,物产富饶,文化历史悠久,人民勇敢勤劳,经过世世代代艰苦创业,营造了这块金玉满堂的宝地,创建着昌盛的文明史。 金堂古居蜀国近畿,今为成都市郊县。县城赵镇距成都市区36公里。县域位于东104°20′137″~104°52′26″、北纬30°29′10″~30°56′之间。县境东邻中江县,西傍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南连简阳县,北接广汉市和中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跨盆中和盆西形成大褶皱带,成都平原东沿,川中丘陵西缘,龙泉山脉中段由东北转向西南横卧县境中部,形成西北高逐渐向东南降低的地势。南北长68公里,平均东西宽36.9公里,幅员总面积为1154平方公里,有耕地总面积651045亩。地域由平坝、丘陵、低山组成,西北部属川西平原,冲积平坝与浅丘占幅员总面积的14.7%;东南部属川中丘陵区,丘陵占74%;中部低山占11.3%。从金堂地图画面展现出:县境首部长圆广平,腰部凹入,体稍狭长,下肢迤逦如垂绅,隐约如一只正在昂首面西站起的雄狮,坐落在千里沱江王冠上的县城赵镇三江地区,恰似狮头,县境最高峰就在头部的盐井乡老牛坡,海拔1046米,颈部以下斜向东南延伸至竹篙区的狭长地带为腰身,立起前肢在五凤镇,狮尾在土桥地区,后肢就在县境最低处云合乡的金简桥,海拔385米。 金堂历史悠久。古为梁州境域;商、周及春秋战国为蜀国地;秦灭蜀国,入秦国蜀郡版图;汉、晋时,为广汉郡新都县东地、雒县东南地及犍为郡牛鞞县西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朱龄石于东山立金渊戍,戍所在今县治东南同兴乡州城村,以江水产金沙名。西魏废帝二年(553),于金渊戍所置金渊郡,割牛鞞县西部分地区建置金渊县,割新都县东部分地区置白牟县,以金渊、白牟二县隶属金渊郡。郡治与金渊县治同驻今同兴乡州城村,白牟县治驻今青白区城厢镇。北周(557~581)废金渊郡,并白牟县入金渊县。唐武德元年(618),为避高祖李渊讳改金渊为金水县;咸亨二年(671),割雒县、新都、金水三县部分地建置金堂县,以界有金堂山得名。初隶益州,后属汉州,县治驻今龙威乡新生村旧城址。以后,代有兴废分合,屡变其制,至明洪武十三年(1379)后,金堂县建置再无变动。 1950年,初隶绵阳专区,1953年7月起隶温江专区,1976年1月划归成都市。1981年1月划城厢、太平两区归青白江区。县治自1950年10月28日迁今赵镇。 金堂地理条件优越。处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属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中部,气候温和,光温条件较好,日照年平均1295.5小时,年平均气温16.6℃,有效积温≥10℃为5450℃,能充分满足一年两熟制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年内四季分明,春来较早,夏长秋短,无酷暑严寒,无霜期累计年平均285天。常年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920.5毫米,但夏多冬少,以致冬干、春旱、夏洪涝的灾害时有发生。境内江河纵横,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13条,由湔江、石亭江、绵远河等汇成的北河在赵镇接纳岷江水系的中河(清白江)与毗河汇成沱江,《禹贡》中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源于此。沱江干流在境内流程59.7公里,常年流量400—4800立方米/秒,具有灌溉、航运和水力发电之利。丘陵地区有较大的资水河等8条山溪河流,形成面积为745平方公里的网络。江河蕴藏水力资源51.91万千瓦,可开发2.88万千瓦。 金堂物产富饶。多层次的地形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历来以农业为主的金堂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土地宜粮、宜油、宜林、宜果、宜棉、宜蔗、宜渔、宜其他经济作物的面积甚大,农副产品和多种经营的发展面广,产品丰富。是四川省无公害蔬菜重点基地县和成都市二线淡季蔬菜基地县。粮油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油菜籽、花生为大宗,胡豆、豌豆、高粱、大麦、黄豆以质优见长。经济作物中的辣椒、生姜、甘蔗、蚕桑、叶烟、大蒜、中药材为传统著名产品。其中:二荆条和大红袍辣椒、淮口红糖、金堂柳叶烟、云顶明参和金堂早蒜苔等曾远销东南亚。金堂是全国著名的柑橘水果之乡,脐橙获全国优质水果奖。也是苹果、桃、李、杏、梨、石榴、樱桃、葡萄、核桃、西瓜等四季水果的著名产区。金堂又是省、市的蔬菜、蚕桑生产和生猪生产基地县,近年开发的多种食用菌生产,产量居全国第二。林木资源中,有珍稀古奇树木25种,其中,尤以云顶山上的11株古梭罗树、三学山上的千年铁树和赵镇梅林公园内的黑弹树尤为珍贵。野生动物有哺乳、鸟类、两栖、鱼类、爬行等5纲、34目、76科、341种;鸟类有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黑鹳、金雕和二级保护的25种。 金堂低山区蕴藏有天然气资源。史载:“有盐铜之利”,传汉时邓通、卓王孙俱采铜于至治东金子山(铜官山)。境内沱江流段产沙金,并有大面积的建筑用优质砂砾矿床,储量丰富。金堂峡口石以质坚纹细,为建筑材料珍品。 金堂因有山川之利,自古即为川西水陆交通枢纽,是成都东部之门户,历来为兵防要地和川西商贾云集的中心。《宋史》载:“怀安东达于潼遂,西达于成都,盖东西之冲,而山川之要会也。当其任者,苟得其人,西川有变,可以扼之于此,而使不得以超吾境而东;东川有变,可以扼之于此,而使不得越吾境而西。”传三国时诸葛亮曾于云顶山屯兵守隘;晋义熙末刺史朱龄石率兵自沱江取成都,于此设金水戍;南宋末,宋、元在对巴蜀的争夺战中,金堂云顶石城先后十五年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定长江上游战局,支撑南宋半壁江山起到了堡垒作用,一度为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和怀安军治所。明、清时期,为农民起义军转战之重要阵地。清雍正四年(1726)到民国34年(1945)抗日战争结束的200多年中,赵镇因得沱江舟楫之利成为川西著名水码头和商贾云集之地,曾有几度繁荣,位列川西四大名镇之首。 金堂山水以“青幽绮丽,闻名蜀中”,自古即为川西旅游胜地。昔有“韩滩春涨”、“圣灯朝佛”、“白马涌泉”、“金船舣峡”、“宝塔临江”、“云顶晴岚”等名胜古迹,唐初文坛四杰之一的王勃以及薛能,前蜀太妃花蕊夫人,后唐杜光庭,宋代陆游,黄庭坚,日本沙门东升,明杨升庵,清高辰,民国于右任、张大千……等名人学士,留下不少文学艺术珍品。解放后,境内出土的大量墓葬、文物,如石器、陶器、铜器、玉器、兵器、货币、陶俑、青铜摇钱树等,充分证明域内古代文化之兴盛。今天,江山益发多娇,有:“四道彩虹飞古渡,三江春水绕韩滩”的花园水城、“北滨翠云”、“梅林揽胜”、“圣灯花果”、“千里沱江第一峡鳖灵峡”、“九龙长湖”、“水上世界”、“天台胜境”“砂崖溶洞”、“云顶石城”、“慈云古寺”、“瑞光白塔”等胜景。这里四时景色纷呈:“三春桃花流水,橘林喷香;夏日飞舟激浪,惊涛拍岸;金秋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日梅香四野,渔歌唱晚”。 金堂江山钟灵毓秀,人文蔚起。汉代天文学家杨统、政治家李尤,梁武帝时号称“画家三祖”的张僧繇,北周罗汉佛像画家张玄、张景思,宋代教育家黄敏、文学家樊汝霖,明政治家许淳,清文史学家张晋生,学者、诗人高辰、何元普,戏曲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都有不少著述和成果留传后世。近现代,辛亥革命大将军彭家珍,老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唐健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土壤学家彭家元,哲学家贺麟,魏学家蒲保民,文学家流沙河,书画金石家杨允中,川剧表演艺术家萧克琴、司徒慧聪……等均从各方面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和世界文明,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金堂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月4日成立。
9. 金堂县平桥乡的历史故事
赵家渡:赵氏兄弟拓荒地(图)
说到金堂县的地名,最绕不开的是蜀中名镇赵家渡,即今赵镇。赵家渡位于北
河、青白江、毗河三江汇合处,亦称三江镇。汉高祖六年建广汉郡,赵镇为郡府。
东汉曾名大渡。唐咸亨二年建金堂县,始作县府驻地。
历史悠久的赵家渡土肥地沃,也连受战争的重创。明末清初的连年战祸,赵家
渡未能幸免。清咸丰十年,农民军蓝大顺又血洗赵家渡,千疮百孔的赵家渡满目疮
痍。清朝上百年“湖广填四川”的壮举,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源泉。这场声
势浩大的移川队伍像一粒粒生命顽强的种子,撒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开花结果。
清咸丰末年,原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的赵必成兄弟俩携家带口,风餐露宿,夜
伏昼行,躲匪患与瘟疫,逃离蛇兽之口,被这股入川热潮裹挟着,沿川东大道一路
向西推到了金堂莲花墩。站在莲花墩,映入赵氏兄弟眼帘的是绵绵长长的龙泉山
脉,整座山脉像条屈曲盘踞的巨龙。他们爬上山脊,来到金堂山上,却被这座山深
深地吸引,山林间树木葱茏,烟岚氤氲,远处青山隐隐,泛着银光的三条河流如玉
带一般,将开阔地大小不均地分割开来。好一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赵必成心中
大喜,疾呼众家口随其下山,于是在金堂山下的蓝家店至赵家巷一带安家插业。
所谓“插业”,在竹片或木块上写上自己名字,插在所圈之地,这片土地即属自
家。因为长年战争,方圆几里渺无人烟,到处杂草丛生,繁树横杂,倒为他们提供
了修房造屋有利条件。于是他们就地取材,安家落户,兄弟俩合力垦荒,耕田引
水,栽秧打谷,互帮互助,日子渐渐丰裕起来。
一条北河将蓝家店与韩滩两地相隔。河中央有一称作“横渚”的小岛,也是去往
韩滩的必经之地。每当春天来临洪涛泛溢,聚如湖泽。乡亲们都对着河面望洋兴
叹,去横渚开垦成了赵必成心中的愿望。
赵必成乃武官退役,且怀一绝技,可踩独竹舟过江。其实在他原籍麻城县有许
多身怀此技之人。那天,村民们算是大开了眼界:赵必成拔出别在腰间的弯刀转身
进了竹林,不一会肩上扛根碗口粗的竹子,手提一根细竹出来了。只见他将那根粗
竹往北河里一掷,然后手执稍细的竹子,纵身一跃,双脚稳稳地站在河面的竹子
上,在水中翩然而去,若虚步凌水,眨眼间到了对岸,上了横渚。
赵必成渡过北河,踏上横渚,继续垦荒开地。他发现韩滩田地的收成比蓝家店
的高出好几倍,看着陆陆续续来到蓝家店的乡亲,土地越发紧缺,带领村民去韩滩
插业成了他最强烈的心声。于是他就召集村里身强力壮的男丁,砍竹子做成竹筏,
将村民引至横渚,带领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耕作,共同富裕起来。
那年风调雨顺,横渚地里喜获丰收,赵必成与村民把粮食装上竹筏往家运。船
至江心,突然狂风骤起,波涛汹涌,竹筏像匹脱缰的野马在河中横冲直撞,一股激
流打来,冲翻了竹筏,满满的一竹筏粮食沉入河里。幸得赵必成的好水性,村民被
一一救起。望着在水中翻滚的竹筏远远飘去,一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赵必成仰天叹
息。此刻的赵必成便萌生出造船的想法。
为了两岸往来方便,赵必成自己出资造船,义渡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不取分
文。每到捕鱼好时节,赵必成载上村民捕鱼网虾,运往横渚集市去卖。
随着农业的繁盛,手工业的蓬勃,横渚之地形成了繁荣的交易市场。依托水道
运输之便,吸引了沱江流域和相邻县镇的商贾。横渚渡口成了一个水上交通的枢
纽。从东西南北辗转而至的船只抵靠于此,将整个码头围个水泄不通,“沱江号子”
此起彼伏,响彻码头上空,欲进者排成长龙,而退者却忙中有序。装货的、卸货的
穿梭于堆积如山的货物间隙中,手忙脚乱,肩上扛着大包小包,嘴里却吆喝不断,
马车、鸡公车碾在石板上的节奏缓中带急,码头旁的酒馆、饭馆、茶馆门庭若市,
整个横渚一片繁荣景象。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感激赵必成开发横渚的功绩和造船
义渡的善举,人们便将横渚称作赵家渡,以作纪念。从此横渚掷身一跃,跻身于蜀
中四大名镇。
10. 有关桥的历史故事等.
奈何桥"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徐志摩在而次回剑桥大学时写了《再别康桥》一诗,其中康桥就使剑桥的别称
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数目在解放前一直成谜,所有人查出来的数目都不同。最后经新中国无数科学家作记号考证,查出确切数目?只。
古代清和桥的小故事
从前.有二个人进京城.一个是穷秀才.一个是赖和尚.因赶路忘了时辰.来到一山前要过"清和桥".那天已是黄昏.他二个人有气无力地爬到半山腰见到有一个草棚.里面走出一满面春风妇人.抹桌.端茶好生客气.当她把肉鱼端上桌再一细细打量他二人时.那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就把那端上桌的肉鱼又端回去.换上几碟烂咸菜.
秀才道:你那妇人为何就把菜饭换了?
那妇人道:穷秀才.赖和尚.你们有银子吗?
那和尚道:撒家进京城是去当主持的.
秀才道:在下是进京赶考的.
那妇人笑道:这样说来你二人倒有些才华.我出题.你俩来对如何.答得好我就把一桌肉鱼奉送给你二人吃.答不倒.那你二人还是吃烂咸菜得了.
只见那秀才.和尚拍手叫好.
妇人道:你二人刚过的是什么桥?
秀才道:清和桥
妇人道:好.就以清和桥为题.四言八句.每人说一字.
和尚道:撒家就说'清'字.
秀才道:在下就说'和'字.
妇人道:既然你二人抢了'清和'二字.那我就说'桥'字吧
和尚道: 有水是个清.无水也是清.去掉清边水.加争就为静.静和尚.谁不爱.渔鼓简版随身带.有朝一日当主持.绝不吃这烂咸菜.说完端起饭就大口吃起来.
秀才道: 有口是个和.无口也是和.去掉和边口.加斗就为科.科状元.谁不爱.文房四宝随身带.有朝一日夺状元.也不吃这烂咸菜.说完端起饭就大口吃起来.
那妇人见状气得个半死.大声喊到:不许吃.
只见那妇人卷起两袖.一脚踩在长凳上说道: 有木是为桥,无木亦为乔,除去桥边木,添女便为娇。娇女人.谁不爱.两个肥乳随身带.生了一对双胞胎.大的当和尚.小的做秀才.有朝一日都成气.老娘再用就肉待.
和尚秀才听罢.立即拔腿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