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盐亭发现了三星堆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这遗址距今约有多少年
四川盐亭三星堆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3600年盐亭发现的张家坝遗址位于成都的北面,属于绵阳地区,在距离盐亭县城10公里的麻秧乡(现巨龙镇)张家坝梓江边一处河滩地上,整体面积有上万平方米。该遗址距离三星堆160多公里。从目前发现的东西和整体规模初步判断来看,这是目前涪江流域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遗迹最丰富、遗址性质最明确的三星堆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张家坝遗址的发现可以说为古蜀文明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2. 盐亭名人
1、嫘祖(?~?),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发明了养蚕。 2、李义府,(614~666)字不详,瀛州饶阳人,后迁永泰(今四川盐亭)。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卒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年五十三岁。唐朝龙朔年间宰相。 3、赵蕤(ruǐ),字太宾,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 ( 公元742年)。是“诗仙”李白的老师,与李白共称“蜀中二杰”。 4、严震(723~799),字遐闻,唐代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5、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宋代著名画家、诗人。 6、蒙文通(1894~1968),原名尔达,名文通,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7、黄绍辉(1912~1949),又名黄润德,渣滓洞革命烈士,曾任川东地区地下党负责人。 8、王伯惠,1923年5月生,四川盐亭人,昆明西南联大土木系毕业;。原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著名公路桥梁专家。现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省桥梁学会名誉理事长,《东北公路》杂志主编。”中国高速公路创始人。 9、杨崇汇(1945年8月~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
3. 盐亭县的盐亭名人
盐亭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这片热土孕育了一代代华夏栋梁之材,形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1.嫘祖(公元前2698年~公元前2598年),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发明栽桑养蚕,抽丝编绢,衣被天下。2.歧伯,是中医药理论奠基人。歧伯对黄帝提出的1088个医药题目,作了系统科学的解答,后人以此整理成中华第一部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是最早的中医药典籍。茶亭乡药谷及歧伯墓遗址尚存。3.董叔封(?~?),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奉调本邑县令,任职期间,四境清平,人民安乐,后人思其“德惠及民”,建董叔亭于凤凰山。4.李义府(613~666)字不详,后迁永泰(今四川盐亭)。生于隋炀帝大业十年,卒于唐高宗乾封元年,年五十三岁。唐朝高宗龙朔年间宰相。5.赵蕤(ruǐ),字太宾,又字云卿,韬略家,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是“诗仙”李白的老师,与李白共称“蜀中二杰”。6.严震(723~799),字遐闻,唐代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后乃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宋代著名画家、诗人。8.陈书(1656~1712),字御简,自署丹书氏,思泾子,盐亭县两岔河乡人,康熙三十五年以后拔为礼部郎中。有《鹃声集》行世。9.江长贵(1810.6~1876.2),字良臣,回族,大兴回族乡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南征北战,二十余年。累官至提督,钦赐“建威将军”衔。10.袁焕仙(1886~1966)名其章,字世杰,柏梓镇人,近代禅宗大师,著名国学大师南怀谨之师。 11.蒙文通(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12.袁诗荛(1897~1928)字守琼,柏梓镇人,革命家,早期马列主义传播者,中共党员,中共川西特委宣传部长。13.黄绍辉(1912~1949),又名黄润德,渣滓洞革命烈士,曾任川东地区地下党负责人。
14.王伯惠,1923年5月生,四川盐亭人,昆明西南联大土木系毕业。原辽宁省交通厅公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著名公路桥梁专家。现任中国公路学会理事,省桥梁学会名誉理事长,《东北公路》杂志主编。中国高速公路创始人。
4. 盐亭的乡土文化的作文
福州是福州十邑的统称,是祖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大陆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之一。福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初具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风貌,被评为中国持续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 因市区城内有屏山、乌山、于山三山鼎立,别称“三山”;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 现辖五区、六县、两个县级市和一个经济区,即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5个区,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平潭县6个县,福清、长乐2个市和琅岐经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181平方公里,至2007年底建成区范围面积182.36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683万人,其中市区常住总人口290万人。全市户籍总人口约635.95万人,其中市区户籍总人口约186.68万人。全市设3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镇,48个乡(含2个民族乡和马祖乡),2795个村(居)委会、社区居委会。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宗教文化丰富,有“佛国”之称,重点佛教寺院有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万福寺、雪峰寺 开元寺),为全国城市之最。福州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最多的城市。 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9℃左右,最佳的旅游季节为每年的四至十一月。 主要游览景点有鼓山、乌山、于山、三坊七巷、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海滨公园、华林寺、平潭岛等。 名山有鼓山、旗山、青云山 于山 乌山 屏山 。名墓有王审知墓、李纲墓、林则徐墓。名园有西湖、南公园、烟台山等。名塔有白塔、乌塔、罗星塔、瑞云塔、三峰塔。名桥有万寿桥、回龙桥、龙江桥。名居有林翰尚书故居、郑振铎故居、陈绍宽故居、林觉民故居、萨镇冰故居。 福州特产:有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茉莉花茶、寿山石雕 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
5. 盐亭近代历史变化是什么
变化很大。盐亭县位于绵阳市东南部,是黄帝元妃(正妻)嫘祖故版里,是古郪国的权一部分,也是古郪国的盐场所在地。古称“潺亭”“秦亭”,因境内多盐井,盐卤出产丰富得名盐亭。全县幅员面积1645平方千米,耕地60万亩,辖1个经济开发区,36个乡镇(含1个民族乡),总人口62万人,有回、蒙、羌、藏等少数民族。
6. 四川盐亭安家镇的来历
盐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东经105°12'至105°42',北纬30°53'至31°30',幅员面积1648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辖36个镇乡(其中回族乡1个),474个村,8个居委会,有汉、回等7个民族,总人口60.26万人,以回、蒙、羌、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占0.68%。盐亭是四川省对外开放县和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
据《平太寰环记》引《蜀记》记载,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于今盐亭县毛公乡侨置宕渠县和西宕渠郡,隶益州(治今成都市区),是为县境州郡建置之始。梁大同元年(535)改西宕渠郡为实郡,又分广汉县(治今射洪县广兴乡)新置北宕渠郡,于灵江之东盐井亭置盐亭县,因井为名,作为北宕渠郡郡治,此为盐亭建县之始。盐亭县城即今云溪镇,北周保定初(562),建高渠郡、县时,即设治于此,依杜甫“云溪花淡淡”诗句得名。盐亭县城属以发展轻纺食品业为主的小城市。
盐亭属盆中丘陵区,北高南低,一般海拔350-650米,山丘起伏,沟壑纵横。盐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825.8毫米,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4天;春早,夏热,秋短,冬温,气候温和,热量充沛,动植物品类繁多。县内有梓江、弥江、湍江、榉溪、雍江5条河流,流经县境246.7公里。地下矿藏石油、天然气、盐囱、膨润土、石灰石、白垩土及遍布全县的砂石建筑材料,大都先后得到开发利用,给社会经济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农业是盐亭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盐亭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织品畅销国内外, 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2000万只畜禽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出栏畜禽2000万只的目标。盐亭封山造林成绩显著,森林覆盖率在23%以上,荣获“全国长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
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地方工业起步奠定了基础。生产的辣椒天然色素远销国外,宫庭粉丝荣获国家金奖。“玉龙桃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又大力实施增收富民战略。从1997年开始实施“富民工程”,组织号召“十万农民项目,十万民工挣现钱”,全县共上种、养、加致富项目11万多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户、重点户达1.5万多户,有序组织劳务输出13万人,年劳务收入 达3亿元。近几年来,通过实施畜禽、蚕茧、绿色食品等三个工程,广大农民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6元,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0.6平方米,砖混结构楼房占67%;27%的家庭有了洗衣机,8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
盐亭人民把发展林业作为振兴盐亭经济的突破口。60年代开始造林,70年代被植管护,80年代总结推广林山经验,全县共采种育苗3.49万亩,成片荒山打窝造林68.97万亩,疏林补植74万亩,四旁植树14.49万株,定植速生泡桐533万株,栽桑、果、桐为主的经济林木3500万株,人平植树3630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4.5%,活立木总蓄积1293万立方米,每年平均增长18.34万立方米,基本绿化了全县荒山草坡,成为四川的造林绿化先进县。盐亭林山乡,70年代开始突击人工造林,现绿化率达99.7%,到1985年,木材蓄积量产值达1260多万元,户平万元以上,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林山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对发展林业起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0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7%。
县委、县政府抓住被列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的契机,“先栽梧桐树,引来万凤栖”。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开通了县城及16个场镇民用天然气,架设了11万伏输变电线路,建成了第二自来水厂,拆迁拓宽了两河场镇过境公路,建成2公里长的文同干道,协助市上建成嫘祖大桥和绵盐高等级公路,近千亩的嫘祖坛风景区建设完成了规划征地,沿山公路竣工通车,城市扩大,功能改善,投资吸引力大大增强。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0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2万户,私营企业242家,注册资金达2.26亿元,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税收达2507万元,占县财政收入1/3,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0年全城共有大小街道38条,商场29家,商店2800多家,集贸市场6个,个体工商户4000余户,城市面积6.5平方公里,城区绿化面积58万平方米。三台至盐亭110 千伏输变电线路为城区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光纤程控电话13000多部, 移动电话、BP机日渐普及。省道唐巴公路穿城而过,县道公路直通梓潼、射洪、绵阳,每日汽车流量达20000多辆。城内有的士100余辆,火三轮、人力三轮1000余辆川流不息。
县内旅游景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山公园、有纪念劝民种桑养蚕的县令董叔封的坟墓。
7. 请教:四川绵阳市盐亭县的由来及它的历史有那么名人
盐亭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东经105°12'至105°42',北纬30°53'至31°30',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辖36个镇乡(其中回族乡1个),474个村,8个居委会,有汉、回等7个民族,总人口60.26万人,以回、蒙、羌、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占0.68%。盐亭是四川省对外开放县和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
据《平太寰环记》引《蜀记》记载,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于今盐亭县毛公乡侨置宕渠县和西宕渠郡,隶益州(治今成都市区),是为县境州郡建置之始。梁大同元年(535)改西宕渠郡为实郡,又分广汉县(治今射洪县广兴乡)新置北宕渠郡,于灵江之东盐井亭置盐亭县,因井为名,作为北宕渠郡郡治,此为盐亭建县之始。盐亭县城即今云溪镇,北周保定初(562),建高渠郡、县时,即设治于此,依杜甫“云溪花淡淡”诗句得名。盐亭县城属以发展轻纺食品业为主的小城市。
盐亭属盆中丘陵区,北高南低,一般海拔350-650米,山丘起伏,沟壑纵横。盐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825.8毫米,平均气温17.3%,无霜期294天;春早,夏热,秋短,冬温,气候温和,热量充沛,动植物品类繁多。县内有梓江、弥江、湍江、榉溪、雍江5条河流,流经县境246.7公里。地下矿藏石油、天然气、盐囱、膨润土、石灰石、白垩土及遍布全县的砂石建筑材料,大都先后得到开发利用,给社会经济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农业是盐亭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盐亭是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形成一条龙,丝绸织品畅销国内外, 为四川省蚕茧生产基地县。从1995年开始实施“2000万只畜禽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出栏畜禽2000万只的目标。盐亭封山造林成绩显著,森林覆盖率在23%以上,荣获“全国长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称号。
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地方工业起步奠定了基础。生产的辣椒天然色素远销国外,宫庭粉丝荣获国家金奖。“玉龙桃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又大力实施增收富民战略。从1997年开始实施“富民工程”,组织号召“十万农民项目,十万民工挣现钱”,全县共上种、养、加致富项目11万多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户、重点户达1.5万多户,有序组织劳务输出13万人,年劳务收入 达3亿元。近几年来,通过实施畜禽、蚕茧、绿色食品等三个工程,广大农民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0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76元,农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0.6平方米,砖混结构楼房占67%;27%的家庭有了洗衣机,8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
盐亭人民把发展林业作为振兴盐亭经济的突破口。60年代开始造林,70年代被植管护,80年代总结推广林山经验,全县共采种育苗3.49万亩,成片荒山打窝造林68.97万亩,疏林补植74万亩,四旁植树14.49万株,定植速生泡桐533万株,栽桑、果、桐为主的经济林木3500万株,人平植树3630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4.5%,活立木总蓄积1293万立方米,每年平均增长18.34万立方米,基本绿化了全县荒山草坡,成为四川的造林绿化先进县。盐亭林山乡,70年代开始突击人工造林,现绿化率达99.7%,到1985年,木材蓄积量产值达1260多万元,户平万元以上,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林山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对发展林业起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0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7%。
县委、县政府抓住被列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的契机,“先栽梧桐树,引来万凤栖”。县委、县政府组织群众开通了县城及16个场镇民用天然气,架设了11万伏输变电线路,建成了第二自来水厂,拆迁拓宽了两河场镇过境公路,建成2公里长的文同干道,协助市上建成嫘祖大桥和绵盐高等级公路,近千亩的嫘祖坛风景区建设完成了规划征地,沿山公路竣工通车,城市扩大,功能改善,投资吸引力大大增强。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0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2万户,私营企业242家,注册资金达2.26亿元,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税收达2507万元,占县财政收入1/3,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0年全城共有大小街道38条,商场29家,商店2800多家,集贸市场6个,个体工商户4000余户,城市面积6.5平方公里,城区绿化面积58万平方米。三台至盐亭110 千伏输变电线路为城区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电力资源。光纤程控电话13000多部, 移动电话、BP机日渐普及。省道唐巴公路穿城而过,县道公路直通梓潼、射洪、绵阳,每日汽车流量达20000多辆。城内有的士100余辆,火三轮、人力三轮1000余辆川流不息。
县内旅游景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山公园、有纪念劝民种桑养蚕的县令董叔封的坟墓。
8. 绵阳历史
绵阳历史:
西汉高祖二年,绵阳置涪县始。汉高祖六年建置广汉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广汉郡由乘乡迁到梓潼县,子婴初始元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改涪县为统睦县,寓统一和睦之意,故得名,属就都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灭成家,复置涪县,属广汉郡。
东汉安帝元初二年,益州刺史部和广汉郡均迁至涪县,三年后州、郡皆迁出市境。东汉末年,刘备据蜀,于建安二十二年分广汉郡北部地区设梓潼郡,建兴三年分广汉郡东部地区设东广汉郡。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
两晋和南北朝三百余年间,战争频繁,政区建置变化较大。西魏改涪县为巴中县,置潼州,治巴中县。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隋开皇元年,改巴中县为巴西县。开皇五年,改潼州为绵州。元废巴西县入绵州。清雍正五年绵州升为直隶州。
辖德阳、安、绵竹、梓潼、罗江共5县。中华民国二年三月绵州裁撤,以绵州本州地域建置绵阳县。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川政统一,市境内有今绵阳市区成为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治地,民国三十七年领有绵阳、安县、绵竹、德阳、梓潼、罗江、广汉、什邡、金堂、彰明10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绵阳专区,属川西行署区。1952年绵阳专区属四川省领导。1953年,广汉、金堂、什邡3县划归温江专区。广元专区所属广元、旺苍、剑阁、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等8县划入绵阳专区辖15县。
1958年,遂宁专区所属遂宁、三台、蓬溪、盐亭、潼南、射洪、中江等7县划入绵阳专区。撤销彰明、江油2县,合并设立江彰县,绵阳专区辖21县。1959年江彰县改名江油县。撤销昭化、罗江2县,昭化县并入了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3县。绵阳专区辖19县。
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1976年由绵阳县析置绵阳市,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县级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1983年8月,设立德阳市。
将绵阳地区的德阳、中江、绵竹3县和成都市的广汉、什邡2县划归德阳市。 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青川、旺苍2县划归广元市管辖。
撤销遂宁县,设立地级遂宁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蓬溪、射洪2县划归遂宁市管辖。1992年10月30日,撤销绵阳市中区,以涪江中心主航道为界,分别设立了游仙区与涪城区。2003年7月,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2016年3月20日,安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安州区。
(8)盐亭文化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绵阳市地层跨扬子区和巴颜喀拉秦岭区两个一级区。其中包含四个分区,即四川盆地分区、龙门山分区、马尔康分区、西秦岭分区。
六个地层小区,即南充小区、广元小区、龙门山北段小区、龙门山中段小区、金川小区、摩天岭小区。
据现有资料可知,绵阳市地层中,寒武系中、上统、白垩系上统及第三系地层普遍缺失,奥陶系仅有少量中统出露,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和出露。
沉积总厚度达到33637米以上。地层分布规律是三叠系及其以下的地层出露于西北部山地龙门山褶皱带中生侏罗、白垩系红层广布于市东南部丘陵区旋钮构造带
9. 有关盐亭县富驿镇三岔紫金山的历史文化
历史:抄汉语词语,含义袭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10. 盐亭的人文古迹
字库塔,也称为文风塔、字库、惜字塔、惜字宫、焚字炉、敬字亭等,是古时人们焚烧字纸的塔形建筑。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和纸不应随意丢弃,哪怕是已经废弃的纸,只要上面写着文字,丢弃时也应当焚化。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于宋,至明清时已大为普及。古人敬惜字纸的传统溯源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写字的纸不能乱丢,不然仓颉老人会怪罪。”
走过岁月沧桑,历经百年更迭,字库塔文化已在历史的河流中渐渐隐没,然而盐亭仍旧保存了大量的字库塔,是全国现存字库塔最多的地方。人们依旧可以从字库塔中隐约窥见古人惜字重文的传统,而这种惜字重文的传统又深深地刻印在盐亭人的骨子里,支持着他们精神的脊梁,带着家乡文化的气息,驰骋于祖国大江南北,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