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浙江省杭州市历史名人古墓平毁

浙江省杭州市历史名人古墓平毁

发布时间:2021-03-07 04:31:03

⑴ 世人慕名而来杭州武松墓,这真是武松的墓吗


复原之后,武松墓由墓碑、墓园、墓道和石牌坊组成,石牌坊两边各有一石柱,上面刻着一副楹联,写作:“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是冯骥才为纪念武松所做,可以看出,虽然世事变迁,如今的武松墓中再无真身,但英雄大义依旧名垂青史,百姓心中对武松壮举的感恩,人们对于义举的欣赏,并不会因一具尸骨是否存在而改变。

总之,如今杭州西泠桥畔的武松墓并不是为了纪念《水浒传》中的武松所建造的,而是宋代义士武松的纪念地,由于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一些乌龙,墓中并无尸骨,仅仅是一座依照原样重新建造的纪念之地而已,望众多看客在他日得以造访之时,不要闹出了笑话,毕竟在纪念先人之时,虔诚之心是必不可少的,搞错了人可就不好了,而且这位宋代义士虽然没有《水浒传》中武松的名气大,所做事迹却也足够令人钦佩,完全担得起众人祭拜感怀。

⑵ 杭州 烈士 名人 墓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诗句把清明时节人们的心情及气候写得入木三分。今年学校就安排我们六年级七个班的学生去慈城祭扫烈士墓。
老师让我们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献给烈士。我回家忙乎了二个多小时也没做出个样来,最后只能厚着脸皮请教妈妈,终于把两条美仑美奂的白花做成了,还带着两片绿叶,新鲜的宛若沐浴在春风里带着露珠的真花。
慈城在我印象中只有年糕,虽然知道离市区不远,但却从没去过,只知道妈妈买年糕时总挑慈城的买。究竟那里有什么风景?还有烈士们的感人事迹是怎样的呢?带着大大的问号,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
迫不及待的我们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到了慈城。故城的早晨笼罩在阳光下特别耀眼,古朴典雅的象是中国画……
跟着导游来到烈士墓前,巨大的岩石上几个铿锵有力的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首先映入眼帘,先前的高兴劲儿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沉痛。在低沉的哀乐声中,我们七个班级二百多学生自动排成了正方形的队伍。讲解员用沉痛的语气介绍了朱洪山烈士。烈士原名叫兆琪,他是宁波庄桥人,1937年投身革命,1946年在战斗时被敌军所困,他为了战友的生命,鸣枪示警,把敌人引向自己,在腿部中弹已站不直的情况下,烈士还英勇还击,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听着烈士的生平和事迹,眼泪模糊了同学们的视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日子都是烈士们的生命换来的呀,鲜红的红领巾是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联想到自己平时从未想到这些,我心中不经感到愧疚,烈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新中国需要我们去建设,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不会被霸权主义国家欺凌,而我们今天不好好学习,将来拿什么去建设国家,又有何本事保卫祖国?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祖国的明天不能毁在我们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建设好祖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者们的遗愿。
此时,沉痛的音乐再次响起,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纪念碑前郑重的把手中的小白花敬献在朱洪山烈士墓上……

历史人物,有谁的墓被盗过

先秦陵墓
保存情况:盗挖殆尽
部分资料:
1.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2.我国历史上记载被盗时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它约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盗掘。而截至目前为止,发现盗洞最多,也即被盗墓者光顾得最多的墓葬则首推秦公一号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南指挥村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共发现盗洞247个,盗洞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代。
3.大约自1987年起,甘肃礼县的盗墓黑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达到高潮。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56个村的人参加,最多时一次出动300人,以至于山坡上出现了卖吃食饮料的摊位。犯罪分子驾驶汽车、摩托车,手持大哥大、对讲机,自带枪支、匕首,站岗放哨,肆无忌惮。在盗挖中,珍贵的礼乐石磬,被当场砸成碎块,带有精美图案纹饰的金器被当场以每克85元的价格卖掉。后来前去调查的考古学家戴春阳,是这样描写劫后的大堡子山的:“整个山坡满目狼藉,遍布密如鱼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盗洞”,这位学者用“颤栗”二字来形容他当时极度沉痛的心情。
4.礼县秦公大墓的发现掺和了令人惋惜的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盗墓分子发现了秦公大墓。当地文化局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在1990年冬季,当地一位姓张的农民在挖土方时无意中挖出几块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被当地人称为“龙骨”,因为当地有“龙骨”可以治病、卖钱的说法,老百姓遂开始挖掘。在1992年初期,大堡子山附近10多平方公里的沟沟川川里,已经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0多个省份的2万多人,这些人在山上支满了帐篷,平整的农田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许多文化遗址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⑷ 杭州历史古迹

(1)文明源头 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镇,人类文明的源头之一。“良渚文化”在这里发生,延续了5000多年文脉。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现有良渚文化博物馆(规划将要建设国家公园),从博物馆陈列的史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为古都谱写的5000多年神韵,璀璨夺目,堪称中华文明瑰宝。
(2)道骨仙风 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位于杭州的西湖北岸,有一座名曰葛岭的小山的半山腰,亦称葛仙庵抱朴庐,旧名先后有福地院、涵青精舍、涵青道院、玉清宫,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有“瑶台仙境”之称。葛岭抱朴道院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
抱朴道院始建于晋,南宋时曾被宰相贾似道据为别墅,元代毁于兵火,明清至今多次重修重建。杭州市道教协会从2001年6月开始,主持修复道院殿宇、神像雕塑。2003年1月11日上午,抱朴道院修复竣工,举行神像开光仪式,正式向游人开放。
抱朴庐旧址:
抱朴,是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困扰,所谓“人行道归朴”。葛洪自号抱朴子,并以名其书,作有《抱朴子》七十卷。从葛岭山麓赭黄色穹门入口,拾级经流丹阁,至山腰四角方亭,一路古柏葱郁,清泉低吟,岩上有“人间福地”、“不亚蓬瀛”等题刻。再从涤心池拾阶而上,便到抱朴庐旧址。
现在的抱朴道院:
现在抱朴道院有正殿——葛仙殿,东侧为半闲草堂,另侧为红梅阁、抱朴庐,还有炼丹古井、炼丹台、葛仙庵碑等古迹。现为杭州道教协会所在。
(3)胥丘东起最高楼—鼓楼
鼓楼位于吴山东麓、中山路与望江路相关处,旧名朝天门,鼓楼只是它的俗称。
据史料记载,朝天门为吴越王钱氏所建。“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有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为通道,横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东西阅门对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许。武台左右北转,登石级两曲,达于楼上。楼上高六仞有四尺,边基而会,十有一仞,贮鼓钟以司漏刻。”古时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门总高十一仞,在当时确实可以对周边的一切建筑物“一览众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收录的诗词中如“城上高楼接太霞”(赵子昂)、“胥丘东起最高楼”(高得)等句,绝非虚夸之辞。既可藏兵又贮钟楼,朝天门在当时起到了城防和报时的双重作用,故有“鼓楼”之称。
南宋时仍称朝天门,御街(又称天街,今中山路)从其下过。元大德三年(1299)改称“拱北楼”,明洪武八年(1375)改“来远楼”,不久又更名“镇海楼”,有匾,篆书“吴山伟观”四字。成化十年(1474)毁于火,总督浙江军务胡宗宪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长)为之作《重修镇海楼记》。清初又毁,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又整修。清时,镇海楼与镇东楼(今通江桥东)、雄镇楼(今上仓桥东)同称“省城大观”。
1970年,鼓楼因道路扩建而拆除。令人们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的历史进程中,鼓楼的复建终于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1年月8月,复建工程正式启动。仅仅一年之后,巍巍鼓楼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丽的吴麓。在完成细部装修和周边景观布置之后,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楼,已于2002年10月西湖博览会期间向市民和中外游客开放。
(4)杭州最著名的回族历史古迹
杭州市回族公墓位于浙江杭州清波门南宋聚景园旧址。史又称回回坟、丁氏垅、番回冢墓、南园回教公坟,是杭州市最著名的回族历史古迹。宋代末年。该地被中西亚东来穆斯林选为殡葬之地。元以后墓庐日增,占地近7万平方米。据原存大量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汉文墓碑记载,历史上有诸多和卓、王子、长者等高层人士殡葬于此。著名回族文学家丁鹤年及其家人亦多葬于此。1953年扩建西湖风景区时,该墓园迁移至山地回族公墓。
(5)名刹古寺 仙灵所隐
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又名云林寺,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开山祖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五代时吴越国王钱叔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僧众三千,成为江南名刹。大雄宝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经幢均是五代十国吴越时的遗物。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龙藏等等,都是珍贵的宝物。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药师殿。
(6)伊斯兰教的东方圣地—凤凰寺
凤凰寺位于中山中路,是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另三处为:扬州的仙鹤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广州的狮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国家中也享有盛誉。凤凰寺即清真寺,创建于唐代,以其形似凤凰,故名。宋代毁于火。元时,来自西域的大师阿老丁慨然捐资重修。最近一次修建是在1953年。寺宇宏大壮丽,焕然一新。寺内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筑。正殿没有梁架。殿顶上起攒尖顶三座是宋代的遗物。中间一座上刻《可兰经》文,相传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时设置的。寺内还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远在五代,杭州与阿拉伯国家就有友好往来。如今,这里是杭州伊斯兰教的礼拜中心。
(7)屹屹白塔 故宫遗梦
自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凤凰山筑紫禁城,周长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米,阔3.3米,城门13座。紫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气势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内所有宫殿焚烧殆尽。只有白塔桥边的白(石)塔依然屹立。从白塔眺望凤凰山南宋故宫遗址,一片葱绿,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级直达凤凰山巅。
(8)一剑霜寒十四州——钱王陵
钱王陵,是杭州城缔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者——吴越国王钱镠的墓地,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王陵,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钱镠(公元852-932),字具美,浙江临安人。他出身平民,在唐末五代中原扰攘之际,割据一方,建立创立吴越国,为当时十国之一,北起苏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称“一剑霜寒十四州”。吴越国定都杭州。他推行了“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基本国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吴越国成了富甲天下的经济强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平兴国三年(978),其孙弘俶举旗归宋,纳土国除,共统治两浙八十余年。
钱王陵坐落在浙江临安市锦城太庙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庙山,左右列距青龙白虎两砂,与功臣山遥遥相对,陵区内筑有牌坊、钱王祠、州祠、凌烟安国楼等景点。到处是苍翠的松柏、凄迷的芳草,登上安国楼,青山绿水秀丽美景尽收眼底。
(9)精忠报国沥肝胆—岳王庙
岳王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 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殿内塑有岳飞彩像,其上有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飞墓,系块石围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样。旁有其子岳云墓。墓道两侧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马、石虎和石羊; 墓道阶下有秦桧、王氏、万俟呙、张俊四跪像。 墓道前方照壁上,有明人洪珠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古柏森森,庄严肃穆。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 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 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 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10)西湖石窟 摩崖石刻
杭城三面环山,山石峥嵘,古木参天,藤蔓遍布,风景清幽,山间溪水滋润茂林修竹,更显神秘,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随着唐代佛教盛行,在西湖四周起伏的群山之中,给后人留下众多的反映出当时古人高超精湛技艺的摩崖石刻艺术。杭城古时曾有吴越国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极少的唐代石刻遗迹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石刻遗存,而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称“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约有19处,其中较为集中的有灵隐禅寺前的飞来峰造像,规模最大的约有400余尊(其中一部分已风化剥落)、慈云岭造像、石屋洞造像、烟霞洞造像、仁王讲寺造像、宝成寺造像、圣果寺造像、天龙寺造像、通玄观造像等,另外凤凰山、宝石山、紫阳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这些石刻造像中,主要有刻于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于洞窟之内两种,同时又有造像和文字两种形式。

⑸ 萧山古墓群有没有保护好

近日,有文物志愿者反映,在浙江杭州萧山区的菊花山、茗山发现了大量汉晋时期的古墓葬,目前这两座山面临着被平毁的风险。杭州市文物园林局文物处工作人员称,该地的考古挖掘已经结束,重点文物已经搬离,目前考古发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文物部门介入。

施梦以表示,如果考古场所不做开发之用,一般会选择就地填埋,作为遗址供人参观。但因为当地政府要将此地开挖平移,4月18日考古结束后并未回填,“我后来回去看了一下,是有一些砖被破坏和拿走,因为这是一块空地,当地也很难监管。”

有人通过微信贩卖捡来的汉砖,此人在朋友圈中写道:“汉代布纹青砖一块,做茶承刚刚好”,标价200元一块。售卖人表示这块砖是自己前往菊花山捡来的,并称其“肯定有收藏价值”。

因为无人监管,不少人在捡砖的过程中也破坏不少墓葬内的砖块。张国雄提供的照片显示,考古队撤走前,墓葬内的砖块都是完整地砌在一起,其中的排水系统也清晰可见。现在不少墓葬坑已经坍塌,砖块也被破坏。

另一位考古爱好者前往茗山地区勘查,在当地也发现了不少被破坏的砖块,其中还有不少文字砖。

针对考古爱好者对当地政府没有很好保护古墓群的质疑,施梦以认为,4月18日考古勘探工作结束后,除了不可移动的坑洞和砖块以外,所有的出土文物都已被移到当地文保部门。

施梦以介绍,茗山、菊花山地区的墓葬群比较密集,但普遍规格不高,“这些墓葬以平民百姓为主,没有规模特别大的墓葬,精美程度也不够。”施梦以说,从出土的陪葬品来看,也是江南地区较为常见的一些器具。

对于古墓群是否需要保护,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茗山、菊花山地区的考古工作已结束,他们已经提取了有价值的资料。一般考古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取有价值的资料之后,会将考古现场回填,这也是一种在原址上进行保护的措施,“但现在当地政府要移掉这两座山,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当地还有一些建筑未拆除,若今后该地在建设中发现文物,文物部门一定会考古介入。但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文物部门介入。“现在要移山的话可能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风貌的角度考虑,已不属于文物范畴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据张国雄介绍,古墓群之所以没有得到当地政府很好的保护,是因为萧山区政府将此地规划为安置房建设用地。北青报记者从一份萧政纪[2017]62号的文件中看到:2017年7月,杭州市萧山区召开了《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菊花山整体开挖移平项目》的专题会议,会议认为:整体开挖平移菊花山是保障彩虹大道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东湘社区二期安置房建设的必要条件,对于改善萧山的城市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专家认为,菊花山、茗山地区还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价值。近日,一封由浙江大学教授毛昭晰在内的10名浙江省文史专家联名呼吁保护杭州市萧山区菊花山、茗山的信件在网络热传。信中指出,菊花山、茗山是萧山区著名的生态景观,并且在近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汉墓群。但当地政府计划开挖平移两山用于建设安置房,这一行为将“造成萧山和杭州乃至江南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无法挽救的损毁”。

⑹ 杭州的历史名人

1、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葛云飞

葛云飞(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鹏起,又字凌召,号雨田,汉族,清代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今属杭州市萧山区)人,是中国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武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

葛云飞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嘉庆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举人。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历任千总、守备、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先后在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以及福建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镇守东南海疆16年。官至定海总兵。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殉国后,谥“壮节”,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同治十年(1871),加赠提督、建威将军。

3、许敬宗

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之后,少有文名。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

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贞观十年(636年)因事贬官,任洪州都督府司马,之后历任给事中、检校黄门侍郎、检校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等职。

其间参与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因此被封为高阳县男,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期间,许敬宗因起草诏书得体而深受太宗欣赏,在岑文本死后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银青光禄大夫,高宗李治即位后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

4、于谦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5、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⑺ 萧山古墓群为何损毁严重

近日,有文物志愿者反映,在浙江杭州萧山区的菊花山、茗山发现了大量汉晋时期的古墓葬,目前这两座山面临着被平毁的风险。杭州市文物园林局文物处工作人员说,该地的考古挖掘已经结束,重点文物已经搬离,目前考古发现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文物部门介入。

考古队撤离后,古汉墓遭到破坏

当地文物部门称

无足够证据支撑文物部门介入

针对考古爱好者对当地政府没有很好保护古墓群的质疑,施梦以认为,4月18日考古勘探工作结束后,除了不可移动的坑洞和砖块以外,所有的出土文物都已被移到当地文保部门。

施梦以介绍,茗山、菊花山地区的墓葬群比较密集,但普遍规格不高,“这些墓葬以平民百姓为主,没有规模特别大的墓葬,精美程度也不够。”施梦以说,从出土的陪葬品来看,也是江南地区较为常见的一些器具。

对于古墓群是否需要保护,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茗山、菊花山地区的考古工作已结束,他们已经提取了有价值的资料。一般考古过程中,工作人员提取有价值的资料之后,会将考古现场回填,这也是一种在原址上进行保护的措施,“但现在当地政府要移掉这两座山,这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当地还有一些建筑未拆除,若今后该地在建设中发现文物,文物部门一定会考古介入。但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文物部门介入。“现在要移山的话可能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风貌的角度考虑,已不属于文物范畴了。”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看来剩下的都是边角废料,只是文物贩子的炒作。

来源:上海热线

⑻ 浙江籍的历史名人

浙江名人~~~~~~~~`
文人: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

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梁实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电影事业拓荒者。

章太炎(1869-1936年),学者,清末民初的革命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祖籍浙江绍兴陶堰。

马寅初(1882~1982)字元善,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浙江嵊县浦口镇人。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别号孑民,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政治活动家、生物学家。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早年留学日本。

沈钧儒(1875—1963)号衡山,浙江嘉兴人,出生于苏州,清光绪进士。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律师。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

沈兼士(1887-1947年)先生,浙江吴兴人。又名坚士。室名抗志斋、段砚斋。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教育家,创获甚富,颇受学术界推崇。

夏沔尊(1886--1946),名铸,浙江上虞人。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近代著名学者,出版家。

张宗祥(1882—1965)我国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中季,号疑古、逸谷、德潜,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师事章炳麟。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纭、仲沄,笔名武波。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晚号孝园,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生于四川广汉。近现代学者、政党名家。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生于浙江宁海,现代作家。

俞平伯(1900-1990)著名昆曲研究家、昆曲活动家、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名铭衡、字平伯。原籍浙江德清县。

周信芳(1895--1975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士楚,艺名麒麟童。原藉浙江慈溪,生于江苏清江浦。

柯灵(1909-2000),作家,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

吴世昌(1908--1986),字子臧,浙江海宁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

徐迟(1914-1996年),诗人。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

穆旦(1918-1977),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⑼ 杭州有哪些历史名人

作为副省级城市,杭州在古时候又名临安、钱塘,自秦朝设县以来,他便拥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有曾经被作为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历史文化悠久,氛围也十分浓厚,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名人。

论地位最高的,那便是孙权。这可是当过皇帝的人,虽说东吴是个割据政权,但地位还是在那的。

如果非要说杭州不好的地方,那可能就是高昂的房价吧。

在这座城市,5万、7万甚至9万一平的房子是比比皆是,也真不知道在杭州工作的人们,需要多久才能在杭州买上一套房子。

⑽ 杭州西湖里有哪些历史名人

林和靖、苏小小、武松、岳飞、牛皋、钱镠、于谦等。

1、林和靖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

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2、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

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

临终前,姬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

3、武松

武松,1055-112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曾在杭州卖艺。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

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后被捕,死于狱中。此武松正是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型。

杭州百姓将其葬于西泠桥畔,题碑“宋义士武松之墓”(杭州武松墓)。

4、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北宋末年,投军从戎。靖康元年(1126年),应招前往相州参加以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建炎二年(1128年),遇见宗泽,积极抗金。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

绍兴三年(1133年),拜沿江制置使,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收复襄阳六郡。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伊、洛、商、虢等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

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收复失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后,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金兵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评语。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谥号武穆,封鄂王,追谥忠武。

5、牛皋

牛皋[ gāo ](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牛皋出身农民家庭,初为射士,精练武功,擅长骑射。

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绍兴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军、长胜军。牛皋使用双锏,乃金所制。

后隶归岳飞,为其推重,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曾参加镇压杨幺起义。岳飞被害后,因始终反对宋金议和,被秦桧害死。

6、钱镠

钱镠(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

钱镠在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

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

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

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

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

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7、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杭州西湖

阅读全文

与浙江省杭州市历史名人古墓平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