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上十大人物的感人事迹
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
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
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
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
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
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
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
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
“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
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
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
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
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
、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
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
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
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
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
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
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
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
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
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
》,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
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
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
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
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
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
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
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
,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
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
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
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
;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词】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
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
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
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
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
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
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词】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
希望。
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
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
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
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
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
,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词】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
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分类:心灵栖息地
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刘成章:65年来义务守护抗日烈士墓
河北省涞源县漕碾村,众多平凡的中国小乡村中的一个,村民刘成章一家65年来义务维修、守护着一座1940年牺牲在这里的72名八路军烈士墓。
这里不是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没有任何机构组织委派刘成章守护烈士墓,甚至这座烈士墓本身就是刘成章自己建的。只因为65年前与八路军的情谊和目睹了72名战士的遇难,刘成章就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这个责任。每天拣来石块垒砌墓地,到后来在烈士墓旁盖房居住日夜守护,刘成章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
我们有为袁崇焕守墓三百多年的佘家,也有为八路军守墓65年的刘成章,中华民族的义气华章就在这些默默无闻、含辛茹苦的百姓中间。
赵华琼:全国第一家民工医院院长
一座天天在赔钱的民营医院,一个自喻是最穷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只因为赵华琼开了一家民工医院。
在赵华琼的医院里看病会比其他医院便宜50%以上,患者指名要贵的药,赵华琼会叫他买便宜的药,“一样的化学成分,一样会好,几块钱就解决掉了。”赵华琼的药价单上除了列出国家批准的零售价,还有每样药品的进价。她说:“克拉霉素8块钱进来的,外面一直卖33块,这是治胃病的药,所有的医院不可能把进价写在上面。”
卫生部部长高强曾就中国的卫生形势作专题报告说,中国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医疗问题始终是压在中国肩上的一块大石,而这块大石却让赵华琼这样的普通小民在帮忙负载。
关于她的医院和理想,赵华琼只有一句话:让民工都能看得起病。
白芳礼:现代武训
9月23日,曾用蹬三轮车所得资助贫困学生的白芳礼老人在天津去世,享年93岁。
白芳礼老人住在六楼,因为楼层太高曾摔伤了胳膊,“我也想换换房,可现在房价太高了”,但他却用十几年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
白芳礼老人得到“先进十佳”、“支教楷模”等一大堆荣誉称号,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景仰,而这些并不能让我们的心情更轻松一些。教育不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拿来感动的伤痛,难道我们要依靠武训式的方式来办教育?
谢嘉城:辅导功课换一元钱的早餐
广东省从化市神岗二中初三学生谢嘉城,11月12日把一张手写的公告贴在教室里,希望通过帮同学辅导功课,换取每日1块钱的早餐。此前,他的生活是这样的:在学校食堂打扫半个月卫生,换来半个月每天的中餐和晚餐;剩下的半个月,食堂每天只提供一顿免费伙食,谢嘉城只能和另外一个贫困生合吃一份饭。
可敬的是,这个15岁的孩子并没有像一些贫困生那样沉默下去,陷入性格疏离的境地,他反而鼓起了斗争的勇气——他需要比我们更多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记者问:假如很多人帮你,学费生活费完全不用发愁,你还会继续辅导同学功课吗?谢嘉城说:这是两个问题,别人的帮助是减轻父母的负担,但我辅导同学是我自立的问题,我会坚持下去。
李绍为:千里背尸行
同伴无钱医治病死异乡,李绍为怀揣95块钱千里背尸返乡。“人是我带出来的,出了事我要把他带回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在外面死了,我们一定要把他带回湖南去”,就这两句话,李绍为义无反顾地扛着130多斤重的尸体,从福建转辗到广州,只为让同乡尸骨还乡。
网友评论:出来混,能摊上这么一个老大,值!李绍为质朴的责任感让他做出了看来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但其他人的责任和道德又在哪里?是什么让李绍为打工一个月只领到95块钱,是什么让施工方不付医疗款而坐视民工病死?礼失求诸野,基本的道德都隐藏在卑微的底层。
李学生:河南民工在温州舍命救人
在温州打工的河南籍民工李学生,面对呼啸而来的列车,飞身救出一个穿越铁道的男童,而当他去救另一个遭遇危险的女童时,被飞驰的火车迎面撞飞,献出自己36岁的生命。当地媒体在报道李学生救人一事时,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是:他感动了温州。
河南民工用生命感动温州、感动全国,我们的情感已经到了必须要付出生命才会被一个民工感动的程度?而在此之前,民工们一直都是被驱赶、被管制、被歧视和辱骂的卑微群体。我们永远不缺乏事后的嗟叹和热情援助,但何以不在平时哪怕多给民工一个笑脸呢?
李迎新:农村代课教师境遇的发言人
李迎新一年前到甘肃省渭源县挂职锻炼任县委副书记,此前是西北师大宣传部部长,曾长期从教,因著有《渭源县代课教师状况调研》而被关注。
与其说李迎新感动我们,不如说李迎新被代课老师们感动,不如说代课老师们感动了我们。这类不被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生活在农村的最底层,20年来拿着每月40元的工资维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难却还在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薪火。在他们那里,师道尊严是那么脆弱而同时又如此坚强。
一个月给多少工资就会觉得满足?代课老师们说:三四百元。
张颖:192个艾滋孤儿的妈妈
改变生活轨迹的往往是一些小事。曾经在安徽阜阳是赫赫有名的商人的张颖,因为一次和艾滋孤儿的接触,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
如今,张颖收养了192个艾滋孤儿,创建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为此张颖大部分生意都停掉了。“突然有一天父母都不在了,自己也得了这种病,别人不理她了,学校也不让她上学了。这个时候孩子的感受是很可怕的。”张颖就是这样以一个初为人母的身份来关心这些孩子。这些艾滋病家庭的孩子,有些自己还患病,不仅要面对疾病的折磨,还有着社会歧视所造成的心理阴影,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张颖来帮助他们。
丛飞:无限制的爱心奉献
深圳一位歌手,10年间几乎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孤儿和残疾人,各种钱物总计近300万元人民币,妻子因为他无限制的捐助而离婚,而2005年5月丛飞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他却连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丛飞在深圳没有工作单位,唯一的“职务”是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他每次演出都是这样开场:“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
王茜与麦兴志:绝症夫妻八年相濡以沫
1997年7月,王茜确诊身患皮肌炎,俗称红斑狼疮姊妹病,患病几率为百万分之一,治愈率几乎为零。1997年国庆,麦兴志与王茜结婚。从此,这两位成都市的普通警察开始了八年的相濡以沫。
生活往往比戏剧更有力。八年的相濡以沫,意味着20次住院、10次病危通知单,意味着日日夜夜照料一个全身多处溃烂的瘫痪病人的起居、医疗,意味着从一楼到他们住的七楼,麦兴志背着妻子走了八年,甚至意味着麦兴志把王茜背上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顶,意味着麦兴志背着王茜去长城、故宫、天安门。
记者问:你能不能感觉到有时候你妻子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快乐是装出来的?麦兴志说:很多时候强颜欢笑给我们看,避免我们伤心。那你也有装出来给她看吗?麦兴志说:有。
就在这彼此的强作笑颜中,生命和爱情的力量蓬勃生长
❷ 大名人早餐常吃啥
和你吃的一样
❸ 哪些饮食风俗与名人有关
一千多年前,西汉唐蒙奉命出使南越。筵席上, 他第一次喝到了醇香可口的拘酱酒,大为赞赏。 回朝时带几瓶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金口一尝,立即钦为贡酒。 拘酱酒顿时身价百倍。清朝时王致和官运不通, 就做起豆 腐生意来。后来他做的豆腐被慈喜太后偶然尝到, 慈喜一称赞,竟成了御品,王致和从此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涮羊肉”是名特风味。 但能流传下来却和忽必烈有关。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军征途中, 想吃草原美味“清炖羊肉”。随军厨师马上宰羊剔肉, 不料敌情突发,做“炖羊肉”来不及了, 厨师忙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一搅和就捞出来,放点调料送了上去。 忽必烈饥不择食,吃罢迎敌并获全胜, 还朝后命厨师如法炮制,并建议放了许多佐料,群臣吃后赞口不绝。 忽必烈赐名“涮羊肉”。
“金华火腿”是宋代名将宗泽发明的。 宗泽是主战派,因打仗连连得胜,百姓抬着肥猪慰问, 一时猪肉多得吃不了,宗泽就命人将猪腿割下,腌制起来。 由于腌制的猪腿又湿又重,行军携带不便, 所以常常把它们匆匆晒上几个太阳,挂在风中凉干,日子一久, 腿肉红得如火,大家都叫它“火腿”。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后农历除夕夜,民间家家户户都制作东坡肉。相沿成俗,用来表示对他的怀念之情。现在成为杭州一道传统名菜。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❹ 古代(历史或文学方面)与饮食有关的名人
烹饪之祖彭祖,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孙子(黄帝的第八代孙)。
帝尧的时候,他因为进献雉羹,尧便把彭城封给他,所以后世称他为彭祖,舜的时候,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遂隐居武夷山。
苏东坡,苏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对烹饪和美食很有研究,既会吃,又会做,有不少美味佳肴以其名字“东坡”命名。
东坡肉
在不少饭店的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菜,最早便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在《东坡续集》里,有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诗中所写,其实就是苏东坡烹制“东坡肉”的经验总结。
中国古代在烹饪方面的“祖师”是——易牙。
他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雍,古文作饔,是早餐、晚餐的意思。易牙作为雍人,就是专管料理齐桓公饮食的厨师。后世人撰写食经之类的作品,托名易牙也是常见的。例如:明代人韩奕,曾经以造、脯、蔬菜、笼造、炉造、糕饼、斋食、诸汤和诸药八类内容编成一书,书名就托称为《易牙遗意》。另外,明代人周履靖著《续易牙遗意》,也是托名的仿古食经之作。
清代文学家袁枚
)《随园食单》是清朝才子袁枚的代表作,书中不仅蕴涵了这位大散文家对饮食的理解,也包含了他对生活品位的独特评价和独到见地,读来风趣而有文采。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其他经典,诸如: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等,读来别有一番滋味,而且颇有收藏价值。
一日,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苏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却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豆腐。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菜汁浓味醇,糯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并以一首《猪肉颂》总结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
东坡饼
苏东坡仕途不顺,北宋元丰二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现为湖北省管辖。正是由于苏东坡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才给湖北留下了千年不衰的风味小吃——东坡饼。
当年,苏东坡居住在黄州黄冈赤壁睡仙亭。在亭子的北边,有一个安国寺,寺里有一位年长的和尚,常与苏东坡弈棋赋诗,两人结为至交。苏东坡喜欢吃油酥食品,和尚就以精致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时间长了,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仰,就把他喜欢吃的“千层油酥饼”,称为“东坡饼”。
东坡豆腐
苏东坡在饮食喜好上除了猪肉之外,就是豆腐了。他还曾为豆腐写下“煮豆为乳脂为酥”的诗句,以精练的语言把制作豆腐形象化,用准确的字眼道出豆腐“为乳”、“为酥”,为食品之精粹。
东坡豆腐的制作方法,曾被南宋钱塘人林洪记入《山家清供》一书。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
❺ “早餐是天食,午餐是人食,晚餐是鬼食。”这句话出自哪里呢,是佛经或者是某位名人之言呢
这句话不是名人所言,应该是俗语,或流行语,是老百姓的总结。
❻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数不胜数,但是滴酒不沾的名人有哪些呢
在外国历史上,有丘吉尔、爱迪生、里根、萧伯纳等人;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如郭沫若、齐白石、孙犁、冰心,苏局仙。
(6)历史名人早餐扩展阅读: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食谱是专门设计的,即荤素轮流,一天吃荤,一天吃素,素食以牛奶、水果、面包为主,不吃任何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荤食的一天,早餐和晚餐吃含蛋白质很高的食物,午餐却吃流质素食。里根对这套食谱十分满意,用餐后精神大为改善。
文坛寿星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资奖金,活了94岁,被人们冠以“布衣素食秀才”的雅号。肖伯纳一生从不吸烟酗酒,他很注重食品的多样化,做到粗细粮搭配,不挑食、偏食,食物以清淡为主。他的饮食通常是可可菜,黑面包,以蔬菜为主,很少进食高脂肪食物。
文坛寿星苏局仙百岁有十,仍笔耕不停,思维敏捷,他说:“人应该遵循自然,持以乐观,置生死于度外;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愉快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不为小事而生气,万事都要想得开,才能长寿。”他每天绕八仙桌行走千步,饮食以蔬菜为主,适量鸡肉鱼肉。
著名作家孙犁生活有规律,勤于读书,喜爱花鸟虫鱼,书法养生,饮食更为普通,清晨吃玉米粥或稀饭一碗,馒头一个,佐以酱菜,中午多是面条,晚饭又是稀饭或玉米粥。午饭,晚饭吃炒菜多是豆角,菜里有时加点瘦肉丝,主食除馒头外,也吃烙饼、包子。
当代文坛巨星郭沫若享年86岁,这是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分不开的。他在饮食上一向很俭朴,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最大特点是不忌口、不偏食,郭老是四川人,喜爱辣味,但为调配饮食,避免五味过偏,他也常食北京风味菜。他不但喜欢名菜,也喜欢家庭小菜,并常食粗杂粮。烹调要精,以素菜为主,适当吃荤。
著名作家冰心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食生活有规律,她每天7点钟吃早饭,喝一碗奶,加上少许咖啡和蜂蜜,小半碗稀饭和一个鸡蛋的蛋白,每顿饭吃一根香焦,中饭、晚饭总是半碗米饭,吃一点肉或鱼、豆腐,各种带纤维的蔬菜和几匙汤,睡前喝一碗牛奶。
❼ 哪些美食名人爱吃
1 东坡肉,杭州名菜,用猪肉炖制而成。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受排挤,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东坡肉”最早在徐州创制,《徐州古今名馔》记载,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
2 清朝皇帝和南京人一样——喜欢吃鸭子,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子。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子、托汤鸭子、清蒸鸭子。
乾隆喜欢吃鸭子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说,乾隆下江南时,听说水乡鸭子好吃,便生尝鲜之意。时已近午,担心乾隆怪罪,厨子赶时间,连鸭毛都未拔干净,这怎么办是好。这厨子也会忽悠,顺手撒了把黑干菜和光鸭一起下锅,以掩鸭毛。谁想平时吃惯了宫廷味的乾隆,换个口儿感觉新鲜,大赞味道鲜美。因为皇帝都爱吃,一道名菜就这么出来了。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很可能是饭店编出来的胡话,但却说明了乾隆喜欢吃鸭子的事情。
再如,慈禧太后的日常御膳谱里有焖蒸鸭子、清炖鸭子、烤鸭,鸭舌、鸭掌、鸭肫、鸭肝、鸭肠,她都爱吃。
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抄一张“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时溥仪仅7岁,早膳却近30道菜,其中有三鲜鸭子、鸭条熘海参、鸭丁熘葛仙米。
因为慈禧喜欢吃鸭子,还有人因此交了好运。清末名太监小德张便是其中之一。小德张能成为慈禧面前的红人,可以查到的原因是他擅做一道慈禧喜欢吃的菜——烩鸭条。
慈禧的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曾经在慈禧身边做过贴身女官的美籍华人德龄曾写过一本《清宫二年记》,其中写道:“她(慈禧)像普通人一样,爱着各种生物,像花草、树木、狗、马等都是她所喜欢的。”
3 年羹尧大将军
《清稗类钞》里的材料,说的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大将军,被雍正皇帝处理后,家势破败,那些姬妾也树倒猢狲散,嫁入寻常百姓家。其中一位侍姬嫁给了杭州的一位穷秀才,婚后不久,侍姬跟她的现任丈夫透露:她是年大将军的掌厨者之一。
而且有趣的是,她只给年羹尧将军做一样菜,那就是小炒肉,其他的完全不过问,就靠着这一样菜在年府拿高薪。具体情形就是:年羹尧每天的菜单,必定要提前一天交给掌厨的。如果是“小炒肉”,必定要让将军府的人忙上半天,但是,年将军每个月只吃一两次小炒肉,“若点小炒肉,则须忙半日,惟月仅遇一两次。”这位“小炒肉专业厨师”每个月也只干一两次活。
4
清代的美食家,李渔的《闲情偶寄》饮馔篇则有种清淡、自然、讲究悲悯的饮食观,现代很多提倡清淡饮食和动物保护主义的人应该很看得进去。因为李渔总觉得“肉食者鄙”,“脍不如肉,肉不如蔬”,所以食物是越脱离了复杂的烹饪程序越好,口味也是越本味越好,所以当下的那些美国式健康沙拉馆大可以把李渔的语录用英文翻译了贴在墙上,鼓励大家在工作之余不要用大鱼大肉麻痹自己,而是来这样的餐馆吃一盆草样的新鲜蔬菜做午餐。
在各种食物中,李渔又最推崇笋,其次是疑似松茸的菌菇,他也对芥辣特别感兴趣,最爱吃的荤食则是蟹。这样看来,李渔如果活到今天,应该会很热衷于参加去日本的豪华美食旅游团。活在现代,李渔应该会有一个更精彩的好人生,其爽也应该不在袁枚之下。
❽ 历史上,有哪些滴酒不沾的名人
在外国历史上,有丘吉尔、爱迪生、里根、萧伯纳等人;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如郭沫若、齐白石、孙犁、冰心,苏局仙。
(8)历史名人早餐扩展阅读: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食谱是专门设计的,即荤素轮流,一天吃荤,一天吃素,素食以牛奶、水果、面包为主,不吃任何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荤食的一天,早餐和晚餐吃含蛋白质很高的食物,午餐却吃流质素食。里根对这套食谱十分满意,用餐后精神大为改善。
文坛寿星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资奖金,活了94岁,被人们冠以“布衣素食秀才”的雅号。肖伯纳一生从不吸烟酗酒,他很注重食品的多样化,做到粗细粮搭配,不挑食、偏食,食物以清淡为主。他的饮食通常是可可菜,黑面包,以蔬菜为主,很少进食高脂肪食物。
文坛寿星苏局仙百岁有十,仍笔耕不停,思维敏捷,他说:“人应该遵循自然,持以乐观,置生死于度外;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愉快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不为小事而生气,万事都要想得开,才能长寿。”他每天绕八仙桌行走千步,饮食以蔬菜为主,适量鸡肉鱼肉。
著名作家孙犁生活有规律,勤于读书,喜爱花鸟虫鱼,书法养生,饮食更为普通,清晨吃玉米粥或稀饭一碗,馒头一个,佐以酱菜,中午多是面条,晚饭又是稀饭或玉米粥。午饭,晚饭吃炒菜多是豆角,菜里有时加点瘦肉丝,主食除馒头外,也吃烙饼、包子。
当代文坛巨星郭沫若享年86岁,这是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分不开的。他在饮食上一向很俭朴,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最大特点是不忌口、不偏食,郭老是四川人,喜爱辣味,但为调配饮食,避免五味过偏,他也常食北京风味菜。他不但喜欢名菜,也喜欢家庭小菜,并常食粗杂粮。烹调要精,以素菜为主,适当吃荤。
著名作家冰心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食生活有规律,她每天7点钟吃早饭,喝一碗奶,加上少许咖啡和蜂蜜,小半碗稀饭和一个鸡蛋的蛋白,每顿饭吃一根香焦,中饭、晚饭总是半碗米饭,吃一点肉或鱼、豆腐,各种带纤维的蔬菜和几匙汤,睡前喝一碗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