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榜头镇的介绍
榜头镇隶复属于福建省仙制游县,地处仙游县东北部,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5℃,降水量1700毫米。榜头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本镇户籍人口16.8万,常住人口24.3万。耕地面积 2400公顷,有林地6666公顷。榜头镇以兴化名果龙眼、橄榄、枇杷为主的果园近3万亩。榜头镇是仙游县的第一人口大镇、经济重镇、历史名镇,现在已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主要产销基地。2014年获得福建首批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
㈡ 莆田仙游县榜头镇有哪些村
截止2019年9月,莆田仙游县榜头镇下辖23个行政村,分别为:
光埔村、南溪专村、梧店村、后坑属村、桃源村 、芹山村 、后南溪村、昆仑村、云庄村、后庄村 、象塘村、后堡村、官舍村 、何麓村、岭下村 、东宫村、新郑村 、仙水村 、后坂村、度顶村 、象洋村、象山村 、洋山村。
榜头镇:
莆田市仙游县下辖镇,地处仙游县城东北方向,东连莆田县(城厢区)常太镇,西靠书峰乡,南接鲤南镇,北承钟山镇,西南接壤鲤城街道,东南毗邻盖尾镇,西北交界社硎乡。
(2)榜头象山历史人物扩展阅读
仙游县:
福建省莆田市下辖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北岸结合部,木兰溪中、上游,位于东经118°27'-118°56',北纬25°11'-25°43'之间,县境东接莆田市区,西接永春、德化,南连泉州市泉港区、惠安县、南安市,北介永泰,东南濒临湄洲湾,挨天然良港秀屿港,接肖厝港。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9月,下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鲤城街道、枫亭镇、榜头镇、郊尾镇、度尾镇、鲤南镇、赖店镇、盖尾镇、园庄镇、大济镇、龙华镇、钟山镇、游洋镇、西苑乡、石苍乡、社硎乡、书峰乡、菜溪乡。
㈢ 莆田市重镇榜头镇:朱阳宫.洙山祠与普东宫
朱阳抄宫(民间多称紫洋宫)同紫洋村之名皆取于朱熹别号紫阳.该处是当年朱氏一族的居所南宋朱熹也曾在此开堂讲学(当时叫朱阳书社)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前将近一千年的历史里紫洋村是由现紫洋与东桥合并而成的后主要由于人口的增多地理和政治因素原紫洋村委会在受到县委批准后又成立了东桥居委会实行区域自治并且一处重要的寺庙-普东宫也在该委的辖区之内并规定在朱阳宫之中东桥人与紫洋人享受同等地位可共同供奉妈祖与朱子保留并东桥籍董事资格共同把朱阳宫做强做大目前在环原紫洋村地带已出现以朱阳宫为主以洙山祠为辅的文化中心格局并且朱阳宫目前在榜头镇各宫庙之中是拥有无可比凝的地位
㈣ 福建仙游县榜头镇象山姓杨的是从河南移民来的吗
曾经央视做过一个记录片,说福建南部有很多人祖上是从河南固始迁去的,特别是漳州人
㈤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象山村邮编是什么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象山村邮编是351256
㈥ 榜头镇的行政区划
1935年,仙游县重新期分行政区,实行保甲制度。区公所改为区署,区下设保,保下设甲,合若于保设联保办事处。榜头地区设有榜头、天竺。东矫、昆头、云庄、锦园、坝下,安贤等联保,归第一区管辖,区署设在县城犬井巷。县城改设中山镇时, 第一区署迁至榜头玉山词。
1939年11月,撤销区署及联躁办事处,改射乡(镇)公所。
1943年,乡镇并编后f榜典地区由。原来5个乡镇改编为榜头镇和兰溪乡。原榜头镇、何蕊乡、安贤乡各保归榜头镇管辖;兰溪乡则辖原天马镇及锦云乡各保。乡镇之下仍设保、甲。
1949年8月下旬,榜头地区原榜头镇、兰溪乡分别成立临时人民政府。9月14日,榜头镇,兰溪乡改划为仙游县第五区。1952年3月,经调整后,第五区改辖赤荷、莲璜、上境等23个乡。
1955年,第五区更名榜头区,改辖28个乡。
1956年,榜头区重新划为8个大乡1个镇。
1958年4月,撤区并乡,榜头区改为榜头乡,下辖25个小乡。
1958年9月,成立榜头人民公社,原辖25个小乡改为25个生 产大队。
1961年12月,设立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11月,改社建乡,成立榜头乡人民政府,辖区不变, 各生产大队改为村。 2014年,榜头镇辖5个社区、34个行政村。
城乡分类:
350322101:~001 122赤荷社区 ~002 121莲墘社区 ~003 122上墘社区 ~004 122东桥社区 ~005 122下明社区 ~201 122望厝村 ~202 220光埔村 ~203 220泉山村 ~204 220龙腾村 ~205 220灵山村 ~206 220南溪村 ~207 220梧店村 ~208 220后坑村 ~209 220桃源村 ~210 220芹山村 ~211 220后南溪村 ~212 122坝下村 ~213 122紫泽村 ~214 122溪东村 ~215 220下昆村 ~216 220上昆村 ~217 122紫洋村 ~218 122溪尾村 ~219 220昆仑村 ~220 220云庄村 ~221 220后庄村 ~222 220象塘村 ~223 220后堡村 ~224 220官舍村 ~225 220何麓村 ~226 220岭下村 ~227 220东宫村 ~228 220新郑村 ~229 122仙水村 ~230 220后坂村 ~231 220度顶村 ~232 220象洋村 ~233 220象山村 ~234 220洋山村
㈦ 榜头白氏的分布
历史
明宣德八年(1433年),二世白华泉率家徙居南安二十八都(今翔云、英都、东田交界处)榜头(旧址,现兴建水库)。一说徙居南安十八都黄芩。其裔去向不明。
浙江温州、平阳白氏是安溪榜头白逸宇裔孙,昭穆辈序同编。据榜头、平阳《白氏家谱》记载:首徙浙江的是五世白祖胜(迪魁)和白尾奴。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七世白文静(讳慕贞),由坑墘徙居平阳龙尾的龙潭嶴。祖宇迄今保存完整。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七世白明台(讳弥炳,又名敦鲁)及其兄白明我(讳弥著)并侄白而挺(字学圣,谥保真),由宫兜徙居平阳腾蛟的湖窦村,即今半月沉江的湖窦大祖宇。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雪溪派系四世白玄赐(文山)之裔,自七世起,全部徙居温州三十六都江南沙头上村。明末清初,坑内、下埔、坑墘等地白氏,又陆续徙居温平地区。
浙江的湖州、杭州、处州等地,江苏的宜兴,闽东北的霞浦牙城、福鼎沙埕、建阳水吉、建瓯七里街等地的白氏,均有自浙江温州、平阳白氏徙居的裔孙。此外,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十一世白廷相、白廷伍,由安溪依仁的榜头、赤岭山,徙居建阳水吉镇上排村。白廷法,徙居邵武。
九世白文高、白治仔,徙居广东潮州;九世白妈阴、白妈弟,徙居广东海丰。十世白应旋、白应韬、白应仕、白应智,徙居江西;十三世白应璧,徙居江西垟下章。
清雍正、乾隆年间,十二世白进益、白拱照和十三世白玩,徙居厦门。抗日战争前夕,白如玉、白锡平(福地),由日本回厦门开办全市第一家铁工厂。抗战后和解放前后,均有榜头白氏宗贤徙居厦门。现厦门市聚居白氏之裔6000多人。
在香港观山白增棋于抗战前后徙港经商,大多数人则是近二十年来获准抵港的白氏宗亲。二十一世白炳文、白木柯,由坑内徙居澳门。其中宗亲白子为、白圻甫、白玉环、白植活、白水清等在港均事业有成。
榜头白姓入台最早者有“两说”:一是明末;二是清顺治、康熙间。《台湾通志》(1969年6月版)载:“白氏入台,始自明末。”《安溪县志》(1994年4月版)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龙门榜头裔孙白圭,移住台湾旗后(今高雄市)盖寮捕鱼。”安溪榜头《白氏族谱》(1989年12月版)载:“最早迁居台湾的,是九世的福海宗亲白家节,约当顺治末康熙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家节即徙迁台湾的鹿港。”此后,榜头白氏纷纷迁台。《安溪县志》等书载:“清代,安溪人迁台开垦者不少,仅龙门榜头白逸宇派系迁台达200多人。”白氏族人渡台,大部在彰化、台中、南投一带。目前,此三县(市)白氏人口约占台湾白氏族人的一半以上。白姓在台湾“百家姓”排序名列第64位。在台榜头白氏裔孙达3万多人。
据《安溪县志》和《新加坡白氏公会五十周年(1933~1983)纪念特刊》、《安溪榜头白氏族谱》等书载:安溪榜头白氏族人,最早南徙者在清道光、咸丰年间。
缅甸最早南徙者是十五世白天注,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旅居缅甸赛羌,与缅女结婚生六男,繁衍白氏裔孙。清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年),白雁塔、白锡豹往缅甸;白湖往仰光;十七世白香、白慈仁、白文港徙居缅甸。
印度尼西亚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十五世白光沛、白光国,十六世白旁、白宣往印尼;白成章(友明)、白茂林于民国24年(1935年)移居印尼泗水;十九世白瑞裕、白水龙、白拱辰和二十世白春土,徙居印尼。
马来西亚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十六世白新衙、白进宗,十七世白双宾和十八世白熟目、白文简,徙居槟城;十七世白深澳、白文德、白文兴、白文良、白来珠、白来玉,徙居吉隆坡;十八世白金榜、白得意、白旺狮、白契弟、白朝水,徙居马来亚。
泰国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十六世白绿竹,十七世白永邻,十八世白青云、白辉煌、白清火、白玉桂,徙居泰国。白招福往暹罗;白招治于1980年带五男三女,徙居泰国。
越南
十九世白琼棠,徙居越南。
新加坡
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十六世白乌籴徙居新加坡。十五世白新佑及其五子,十六世白宜、白昌、白俾,徙居星洲。其中,白那、白心正、白办、白振华等在新加坡事业有成。
日本、美国
民国17年(1928年),白东荣随父从台湾徙居日本神户,曾任日本神户华侨总会主席。白招治,在柬战期间,携眷移居泰国难民营,再徙居美国,分别定居加利福尼亚州、明尼苏达州及芝加哥。白秋水,民国12年(1923年)往缅甸经商,曾任缅甸安溪会馆理事长。1975年随子白宗荧(内科肾脏专家、医学博士)徙居美国南加州,担任该州福建同乡会理事,白宗荧则任该会顾问。
温州白氏分布
(总计人口50000人) 长房月溪派 养浩 祖胜、尾奴 养湛 汉成 岐山 标拔、标第 三房碧溪派 坪山 宪升 标廷 汉宗 汉石 居洛 萃卿 汉和 汉炎 汉畅 汉鼎 汉选 主器、迪吉、士允 文玑 文静 梧山 学鸿 文祉 汉择 汉赤 标起 元享 汉秉 仁山 燝位 寿山 凤腾、凤朝、凤起 良聚、良养 良知、良盛 福山 学圣 敦鲁 学高、学潘 文介 学彦 祖法 四房雪溪派 文肇 居期 汉昂 学恕 可观三兄弟 派系 徙瓯始祖 徙瓯时间 后裔分布 长房月溪派 养浩 五世祖胜、尾奴 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 失考 养湛 九世汉成及次子振玉、四子标兰五子赞玉、六子继孚 清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 初至瑞安,转徙北港,初居水头溪头对岸,再徙水头麻园面前山。现有190人,其中转徙福鼎沙埕的标兰后裔160人,俱水头麻园的继孚后裔30人,其余不详,据说有转徙玉环象山等地,无通谱。 岐山 十世标拔标第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平阳二十二都金乡东门外杨梅山坎头(今属苍南),现有100人。标第后人失考。 九世宪升 崇祯壬申(1632) 平阳,失考。 十世标廷 康熙年间(1662-1722) 平阳浦亭张家腰(今属苍南),330人,其中张家腰280人,蒲门王孙阙50人。 三房碧溪派 坪山 九世汉宗 顺治年间(1644-1661) 初居南安虎岫,转徙平阳龙尾南彩头,至十三世失考。 九世汉石 顺治年间(1644-1661) 初居南安虎岫,转徙平阳龙尾油树下,始祖汉石不详,据传入赘张家,今该支系尊其子标坤为迁瓯始迁祖。840人,其中龙尾及平阳各地720人,宁波鄞县40人,杭州30人,瓯海白象10人,瑞安竹排头20人,福建霞浦10人,江苏宜兴10人。 十世居洛 顺治年间(1644-1661) 平阳,不详。 八世萃卿(超凡) 顺治年间(1644-1661) 平阳,不详。 九世汉和 顺治年间(1644-1661) 平阳宰清乡四十二都碧溪,至十三世失考。 九世汉炎 顺治年间(1644-1661) 平阳宰清乡四十二都碧溪棋盘石,至十三世转徙杭州,失联系,无通谱。 九世汉畅 顺治年间(1644-1661) 平阳三十五都小亭(今属苍南),至十三世失考。 九世汉鼎 崇祯年间(1628-1645) 平阳四十二都墓庵山(今腾蛟镇腾带村),后入赘瑞安石龙潘家之陈氏,越数年,偕妣返回平阳,居杨山下(今属凤巢乡),730人,其中杨山下80人,洞桥头十八“土盾”130人,瑞安方门60人,平阳坑东岙100人,福鼎秦屿王子山170人,杭州杨梅山90人,松阳孔马堂50人湖州长兴50人。 九世汉选 崇祯壬申(1362) 湖窦。2100人。其中湖窦50人,水头镇林坑150人,瑞安大坑底100人,青田王“土贡”坑竹叶350人,杭州150人,苍南金乡湖里400人,炎亭100人,江西洋下章100人,泰顺南院300人,瑞安凤翔岙100人,文成100人,宁波象山200人。 十二世主器、迪吉、士允三兄弟 崇祯年间(1628-1645) 平阳二十二都金乡,失考。 七世文玑 崇祯年间(1628-1645) 平阳,不详。 七世文静 万历辛丑(1601) 平阳宰清乡四十二都驷马双溪口,火灾后长玉田居四十四都樟阳(今属凤卧镇),后转徙龙潭坝(今龙尾乡龙岙村)。次,无传。三振田,后定居黄施岙。四爱田四十四都凤林庵基(今属凤卧镇)。12350人。其中平阳龙尾2000人,腾蛟镇650人,水头镇500人,凤卧镇100人,山门镇100人,晓坑乡1000人,怀溪乡100人,维新乡100人,南雁镇70人,鳌江镇900人,昆阳镇50人,鹿城100人,瓯海500人,龙湾50人,瑞安350人,文成150人,苍南300人,永嘉50人,丽水50人,青田100人,龙泉100人,遂昌400人,吴兴400人,安吉300人,德清700人,长兴500人,余杭450人,武康1000人,富阳200人,舟山50人,江苏宜兴150人,溧阳200人,溧水230人,福建霞浦300人,武夷山50人,建瓯100人。 梧山 八世学鸿 平阳,失考。 七世文祉及子 康熙年间(1662-1722) 平阳,失考。 九世汉择 崇祯或顺治年间(1628-1661) 平阳岭门,后转徙永嘉徐岙小叶山,再徙永嘉桥下、温州等地,110人。 九世汉赤 顺治年间(1644-1661) 平阳岭门后卜居墩头。2350人。其中驷马250人梅亭220人,岭门80人,文成樟台乡山坑村320人,里阳乡郑“土贡”头220人,山茶花70人,瑞安牛桥430人,杭州古城130人,苍南龙港沙坡80人,福鼎岭头30人,泰顺新浦乡白牛坑50人,霞浦120人,松阳200人,温州鹿城150人。 十世标起(三英) 康熙年间(1662-1722) 迁福鼎一都下屿木里(今福鼎前岐双屿乡),150人。 十一世元享 康熙五十一年(1712) 青田八都石庄外洋(今属文成),120人。 九世汉秉 康熙年间(1662-1722) 平阳,原住墩头,后转徙何处不详。 仁山 十一世燝位 不详 平阳,凤巢乡。300人。其中凤巢200人,瑞安蕉石100人。 寿山 九世凤腾、凤朝、凤起三兄弟 不详 温州,不详 八世良聚、良养两兄弟 不详 平阳,失考。 八世良知、良盛两兄弟 崇祯年间(1628-1645) 良知不详。良盛次子汉理定居平阳亲仁乡二十五都芙蓉桥(今属苍南),传三世,长燝艺之裔转徙乐清和象山定山区大坭洋蒲白墩,次燝文、三燝徽后裔聚平阳芙蓉桥小云兜(今属苍南),350人。其中苍南宜山芙蓉桥120人,石塘青山30人,乐清双港渡70人,象山蒲白墩130人。 福山 八世学圣 崇祯年间(1628-1645) 平阳,湖窦,失考。 七世敦鲁 崇祯年间(1628-1645) 平阳,湖窦,11280人,其中平阳腾蛟2500人,龙尾乡350人,鹤溪镇100人,水头镇200人,凤卧镇50人,鳌江镇100人,昆阳镇100人,温州鹿城300人,瑞安200人,乐清1200人,文成100人,苍南50人,丽水350人,松阳100人,青田50人,吴兴550人,安吉600人,德清700人,平湖250人,嘉善300人,嘉兴100人,余杭1300人,富阳200人,杭州市区80人,江苏宜兴1300人,福建福鼎100人。 八世学高、学潘两兄弟 崇祯年间(1628-1645) 崇祯间携父骨殖随叔敦鲁一起徙居湖窦,今该支派尊明我为始迁祖,10480人。其中平阳腾蛟2000人,龙尾乡300人,鹤溪镇20人,水头镇400人,凤卧镇50人,山门镇800人,晓坑乡750人,怀溪乡20人,闹村乡10人,南雁镇60人,鳌江镇100人,昆阳镇100人,温州鹿城700人,瓯海300人,泰顺100人,瑞安1320人,文成100人,苍南50人,永嘉350人,松阳200人,景宁300人,吴兴200人,德清700人,长兴200人,余杭200人,杭州市区120人,江苏宜兴600人,福建霞浦200人,政和50人,建瓯70人,建阳70人,顺昌60人,安徽芜湖30人。 七世文介 不详 温州,失考。 八世学彦 不详 温州,失考。 八世祖法 不详 温州,失考。 四房雪溪派 七世文肇、子学执、孙汉福 不详 平阳四十七都状元内,今状元内已无该支系后裔。 八世居期、子汉告、汉中 康熙廿五年(1686) 徙居永嘉三十六都江南上村(今属鹿城),900人,其中江南上村800人,温州市区100人。 九世汉昂、子标法 不详 始居瑞安、平阳等地,后长子燝建从瑞安转徙玉环,再徙象山,现住碶头上白家。次子燝魁、三子燝位、四子燝邦,由平阳迁玉环,后移象山,现魁裔住外洋,位裔住小太平,邦裔住黄盘岙,部分通谱。 九世学恕 顺治甲申(1644) 携汉景、汉卜、招英、汉辅、汉挺五子入徙平阳,初居墩头,后,长汉景失传,次汉卜转徙慕贤西乡十三都钱仓小山洋(今属钱仓镇),1150人,其中小山洋380人,钱仓150人,下河100人,鳌江70人,鳌江鹳巢100人,西塘30人,昆阳10人,苍南宜山100人,龙港30人,老码道120人,温州鹿城30人,乐清30人。三招英,移居处州松阳,无通谱,不详。四汉辅,过继福山派下学潘为子。五汉 转徙金乡洪岭头(今属苍南),800人,其中洪岭头150人,象山上白家黄盘岙650人。 七世可观 不详 温州,失考
㈧ “洪”姓的来历和辈份排列。谢啦!
在杨候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国都名称为姓氏者,称洪氏,世代相传至今。今壮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洪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福建,这三省大约占洪姓总人口的64%!
洪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4位。2006年中国大陆洪姓人口排名第99名。此姓氏(홍)在韩国亦有分布,约占当地人口1.13%。
传说洪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共工的后代。共工本姓共氏,黄帝时担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职,被人们尊为水神。颛顼帝时,共工起兵争天下失败。传说他失败后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撑天地的不周山。共工氏为了让子孙记住祖先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边加上三点水,因此称洪姓。又一说共世后代(共普)为躲避仇人因此改姓洪等有共字边之姓氏。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姬氏志》都介绍:“洪姓,系出安乐郡,姬姓,卫大夫弘演之后。到唐始避高宗子李弘之讳,改为洪姓。”此支洪姓是弘姓人弘演后裔。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子孙后代便以翁为氏,下传至宋朝翁干度,生有六个儿子,老大处厚易姓为洪,并繁衍至今。
郡望:
敦煌郡: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在今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豫章郡:汉代将秦代的九江郡改为豫章郡。
宣城郡:晋时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省定城)。
堂号
炖煌堂:因洪姓曾是唐朝时敦煌郡的郡望,故亦有此堂号。此堂号是目前在台湾地区的洪姓及部分华侨所用。如南投县草屯镇洪姓族谱、台南市北门区洪氏宗亲会堂便是便用此堂号。
嶝山堂:洪姓先祖洪皎是北宋政和五年进士,南宋建炎年间年间担任福州府丞,奉谏议大夫。
洪皎之次子洪道因避乱于绍兴十年(1140)隐居同安县小嶝屿后头保社,创立嶝山分堂号。
双忠堂:宋代洪皓,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国,被扣15年不屈服,被比作苏武。儿子洪迈,又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使金国,金人强迫他称"陪臣"他坚决拒绝,被金人拘留。他父子都为了祖国恪尽忠诚,人称"父子双忠"。
六桂堂:宋朝时候福建地方的翁干度生有六子,皆中进士。后为避乱分姓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时人美曰:“六桂联芳”。于南方省分、台湾、东南亚分布最多。见翁姓。
益春洪:宋朝时候婢女洪益春跟随陈三、五娘一起来到泉州,后来元兵进犯泉州,陈三夫妇投井自杀,身怀六甲的洪益春逃到南安,改姓洪。于南方省分、台湾、东南亚分布最多。见陈三五娘、荔镜记。
历史名人:
洪皓:宋朝忠良,民族英雄。
洪迈:宋朝作家,忠良,民族英雄。
洪适:宋代名医。
洪遵:“三洪”之一,宋朝钱币学家。
洪咨夔:南宋诗人。嘉定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
洪应明:明朝作家。
洪旭:明郑大将。
洪升:清朝作家。
洪国荣:洪万衡之五代孙,朝鲜正祖时期人物。
洪景舟:朝鲜政治人物。
熙嫔洪氏:洪景舟的女儿,朝鲜中宗后宫嫔御
洪亮吉:清代学者兼文学家,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秀全:太平天国君主。
洪学智:中国将军。
洪虎:中国政治人物。
洪天贵福:太平天国君主。
洪腾云:清朝商人。
洪纪:清朝政治人物。
洪仁玕:太平天国政治人物。
洪承畴:明末清初军事人物。
洪毓琛:清朝政治人物。
洪吉童:朝鲜历史人物。
㈨ 榜头中学和二道德中学哪个好
你好,我觉得这两个中学都是非常不错的,但我个人觉得前者会更好一些噢,谢谢。
㈩ 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龙腾窑下85号有个叫林国权的人吗
莆田仙游县榜头镇面积137.8平方千米,人口13.4万
辖上墘、莲墘、赤荷、东桥、下明5个居内委会和望厝、光容埔、紫洋、仙水、后坂、度顶、象洋、洋山、后堡、坝下、子泽、溪东、溪尾、上坤、下坤、泉山、龙腾、灵山、昆仑、云庄、后庄、象塘、官舍、何麓、岭下、新郑、南溪、梧店、后坑、后南溪、桃源、芹山、象山、东宫34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