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上最“悲情”的人物,哪些人差一步就能改变历史
他们四位只差一步就能改变历史,堪称是历史上最“悲情”的人物
成功与失败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有的时候其实只是一线之隔,但往往就是这看似近在咫尺的距离,却不知道难住了古往今来多少的英雄豪杰,比如下面即将提到的这四位,他们只差一步就能改变历史,堪称是历史上最“悲情”的人物。
悲情人物四:陈胜
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替人做过小工的陈胜和吴广这两个雇农出身的戊卒,在大雨滂沱的穷乡僻壤揭竿而起,以区区九百之众向一个庞大的帝国发起了挑战,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轻举妄为,然而这把火却最终成为燎原之势,它激起了一场连 锁式的全国民变。
虽然陈胜及其“张楚”政 权并没有能撼倒秦王朝,但他却喊出了一句足令后世记取的民 权豪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将记取,这场推 翻秦王朝暴 政的翻天覆地的改朝换代是一个普通农民首先发起的。
Ⅱ 中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人有哪些
1.齐桓公。一代霸主,竟然被自己的宦官饿死在宫中,窝囊吧。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起者,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一代君主,曾经冒充使者亲自前往秦国勘查地形,准备攻秦。没想到被自己的儿子发动叛乱,困死在行宫。否则,秦国没那么容易做大。
3.李牧。一代名将,秦国统一的最大障碍。率赵军抗击秦国时,却被*臣陷害。李牧当机立断,连夜挂印出走,使得来抓他的人大吃一惊。不可思议的是,李牧竟然被那些人又追上杀死了。一代名将,居然也不会使用反跟踪法什么的。
4.韩信。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用兵鬼神莫测、战无不胜的大将,政治大方向上却总是犯错误。被刘邦玩弄于股掌之中倒也罢了,最后居然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设计捕杀,真是窝囊!
5.关羽。一个威震天下的名将,在水淹七军、直抵许昌的事业最高峰,却被自己的盟友袭取后方,败走麦城,又被人伏击,被生擒!斩首。这不是一个武圣人的死法。
6.高仙芝。横扫西域的唐将,安史之乱中镇守潼关。由于兵少,采取坚守战略,竟然被唐玄宗认为“出击不力”赐死。究竟该不该出击呢?他的继任者哥舒翰带着增援的十几万精兵出击,结果全军覆没,潼关失守,唐玄宗出逃。
7.黄巢。纵横天下,倾覆唐朝的豪杰,与自己的兄弟、妻子一起被自己的部下杀死邀功。可悲的是,那个部下又被唐将杀死,同黄巢的首级一起报往朝廷。
8.宋徽宗。一个天才的画家、浪漫的皇帝取遭受到最不浪漫的命运:被金军俘虏运往黑龙江。我总觉得,象宋朝这样经济、文化发达的朝代(也许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朝代)灭亡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9.李自成。不用多说了,正因为死的窝囊,所以才会有他出家当和尚的传说。
10.石达开。要死就死呗,一定要玩一把投降,结果人家也不上当。
Ⅲ 历史上最悲情的人物是谁
世传清太宗抄皇太极(1592—1643)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但是阎崇年等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所以不管是皇太极用反间计为主,还是腐败的明朝廷内部尔虞我诈诬陷有功劳有兵权的袁崇焕也好,黑暗腐败的明朝廷的没落,女真人的强大并入主中原,是历史的必然。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正好加速了明廷的灭亡。李自成军的小农思想和政治,又不能坐稳汉庭的江山,最终被由吴三桂带进关的清廷消灭了。
将再能干,也无悔天乏术。昏君和奸佞小人,是朝廷人才的最大敌人。
Ⅳ 悲伤但励志的历史故事
卧薪尝胆算不?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贝多芬拼搏成长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
Ⅳ 历史上有哪些短命的历史人物比较可惜
历史上有哪些短命的历史人物比较可惜?看到这个话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凤雏先生庞统。
失去庞统,刘备则不得不征召诸葛亮入蜀,诸葛亮入蜀则关羽外交失当,关羽外交失当则导致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则导致刘备阀吴,刘备阀吴则又带来了夷陵惨败,夷陵惨败则直接导致刘备去世乃至蜀汉衰微。这一系列事件好似多米诺骨牌,触一而动万,蜀汉的国运就在这些接踵而至的事情中丧失殆尽。而这一切的初始动力,就是庞统之死。你说庞统的短命是不是很可惜?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吐槽,如果觉得有意思,请点击关注!
Ⅵ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物离世,让你觉得很遗憾
中国历史上上有很多的惊艳之人,他们的突然离世不仅当时的人们感到可惜,就连现在的王莽也会感到遗憾。
首先就是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了,初次上战场就率领着800骑兵深入敌境数百里,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都打破匈奴,杀得匈奴不敢往前一步。可惜霍去病在年仅2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连当时的汉武帝都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的茂陵排列成阵。霍去病的坟墓外形也想他曾经打到的祁连山一样。
虽然,王勃因为年间尚早就去世了,在整个文人辈出的唐代他的诗文并排不了多前,但是他的《滕王阁序》可以说是后人再也超越不了的经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以说是光看这两句就能想像出当时的美景了。
如果王勃能够不出现意外的话,不知道又能够留下多少经典,留下多少学习必背文章,诗词。
Ⅶ 历史上人生失意的名人
贾谊(前 201~ 前168) 西汉文帝时的政论家,思想家,散文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18岁时以能诵诗书属文而闻名。文帝即位之初,听说吴公治政为天下第一,又曾师事李斯,故征以为廷尉。由于吴公的推荐,贾谊得任为博士。当时他年仅20余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超迁为太中大夫。贾谊以为汉王朝建立已20多年,天下安定,应该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和更定法令。文帝对贾谊的才能和建议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但因周勃、灌婴等重臣的反对,不得已而作罢。于是,出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时,曾写了《鵩鸟赋》,以表露内心的怨愤和悲伤。后来文帝思念贾谊,又特地召见他,问鬼神之事于宣室,君臣谈至夜半。贾谊随即被拜为梁怀王太傅,先后多次上疏陈治安之道, 这些奏疏被后世史家称为《治安策》。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失职,岁余也悲郁而死,年仅33岁。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看泉听风图》卷,明,唐寅作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自书词》卷,明,唐寅书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Ⅷ 历史上有哪些忧伤的名人
出生年代 出生地点 人名 事迹
-3100 埃及 美尼斯 "尼罗河最早的统一者,出生在上埃及的提尼斯城,最初他是提尼斯地区部落首领,后来成为上埃及王国的国王"
-2700 埃及 胡夫 "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个法老,造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儿子哈夫拉也造了金字塔,还造了""狮身人面像"""
-2600 中国 黄帝 "中华民族始祖,西北游牧部族的首领,联合炎帝,打败蚩尤,以武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诸氏族部落"
-2500 中国 大禹 "著名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开创者,黄帝的玄孙(黄帝,昌意,颛顼,鲧,禹)"
-2200 夏朝
-1792 伊拉克 汉穆拉比 "1901年在伊朗考古发现一块黑色玄武石,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站在他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穆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穆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
-1700 商朝
-1514 埃及 图特摩斯三世 "文治武功的法老,古埃及的拿破仑,在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古埃及进入了鼎盛时期"
-1347 埃及 摩西 "是纪元前十三世纪的犹太人先知,旧约圣经前五本书的执笔者。带领在埃及过著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到达神所预备的流着奶和蜜之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地名,在今天约旦河与死海的西岸一带)"
-1211 中国 姜子牙 "姜太公,享年139岁,助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百家宗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150 中国 纣王 "商朝亡国之暴君,专宠妲已,造酒池,肉林,炮烙,有封神榜一书为证"
-1100 中国 周武王 "攻入朝歌,纣王自焚,建立八百年周天下,有封神榜为证"
-1100 中国 妲已 "商纣王宠妃,酒池肉林,炮烙忠臣,祸国殃民"
-1046 西周
-900 希伯莱 所罗门 "古代以色列最伟大的国王,希伯莱统一王国的开创者大卫王的幼子,所罗门去世后希伯莱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国"
-890 也门 示巴女王 "示巴古国,即今之也门,<旧约·列王纪上>载示巴女王带了许多香料、宝石和黄金去觐见所罗门王"
-850 希腊 荷马 "古希腊盲诗人,公元前12~前11世纪的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综合编写而成的"
-802 中国 褒姒 "幽王妃褒姒生性不爱笑,幽王为取她一笑,举烽火召集诸侯,后失信于诸侯,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褒姒亦被劫掳"
-770 春秋
-770 东周
-770 中国 管仲 "管仲纪念馆(管鲍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齐、首霸春秋、光照千古),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600 希腊 伊索 一个丑陋无比、智慧无穷的寓言大师.<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寓言文学作品
-570 中国 老子 "老聃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而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565 印度 悉达多 "释迦牟尼,佛教教主,迦比罗王太子,姓乔达摩,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创佛教,佛陀80岁时进入涅盘"
-560 中国 晏子 "春秋齐国名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春秋>"
-580 波斯 居鲁士二世 "波斯帝国创立者,统帅,领导波斯联盟10个部落反抗米底统治,推翻米底王,建立波斯帝国"
-551 中国 孔子 "孔丘,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儒家学派创始人,说论语,整五经,创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558 波斯 大流士一世 "继居鲁士之后以政变而掌权的一个伟大的波斯统治者,不愧为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帝王,他在石壁上刻上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上面记录了2400多年前波斯帝国的一番伟业"
-540 中国 伍子胥 "本为楚国人,因遭楚太子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后领吴兵攻入楚,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泄仇恨,但伍最终却被吴王逼迫自杀"
-520 中国 勾践 "越国国王,用西施美人计迷乱吴王,从吴国逃回,卧薪尝胆,后灭掉了吴国"
-514 中国 孙武 "隐居于吴国都城姑苏城郊的穹窿山,以务农为乐,并在此时著成了旷世巨著<孙子兵法>,计13篇5000字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又训练军队,教练美人阵,大破楚军,助吴称霸,晚年退隐江湖"
-500 中国 西施 "天生丽质,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由越王勾践将其献给吴王夫差,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终以美人计灭亡吴国"
-507 中国 鲁班 "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
-475 战国
-469 希腊 苏格拉底 "西洋古代的思想领袖,西洋孔夫子,创""知德合一""说,主张高尚人格"
-468 中国 墨翟 "继孔子之后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学说,流传有<墨子>一书"
-427 希腊 柏拉图 "古代西方的贤哲,唯心论哲学家,理想国的主张者,苏格拉底的继承人,主张二元论,共和国"
-390 中国 商鞅 "辅佐秦孝公锐意变法的政治家,在秦国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但得罪了秦惠王而遭车裂"
-384 希腊 亚里斯多德 "网络全书式的宗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继承人,主张一元论,政治学"
-384 中国 孙膑 "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于鬼谷子,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计杀庞涓,著作有<孙膑兵法>,1972年银雀山出土"
-381 中国 庞涓 "战国时在魏国任大将,庞涓陷害了孙膑,致孙膑于残,迫孙膑于疯,后被孙膑报复,死于孙膑乱箭之下"
-372 中国 孟子 "孟轲,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孟子>七篇传世,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
-369 中国 庄子 "主张“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
-356 马其顿 亚历山大三世 "古代马其顿国王,著名军事统帅,16岁随父征战,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340 中国 屈原 "伟大的以身殉国的爱国诗人,悲愤而投汩罗江,人民在端午节吃棕子,划龙船纪念他,<离骚>"
-330 西西里 阿基米德 "古希腊数学家,著有《几何原本》.有揭开王冠之谜的故事"
-313 中国 荀子 "韩非和李斯的老师,主张""人性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
-298 中国 廉颇 "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有与蔺相如的“将相和”故事"
Ⅸ 历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物
中国:颜回、霍去病、孙策、曹冲、王勃等等。
外国:莫扎特、亚历山大、高杉晋作等等。
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庙四配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
曹冲(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
高杉晋作是日本幕末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长州尊王讨幕派领袖之一,骑兵队的创建人。幕府末期尊攘、倒幕运动的志士。高杉晋作,日本的武士・长州藩士。以在幕末的长州藩作为尊王攘夷志士而活跃。并且创设骑兵队等诸队、把这些队伍投入在幕末长州藩的倒幕活动中。讳(实名)春风,通称为晋作、东一、和助、默生,字畅夫,号东行、西海一狂生、东洋一狂生。化名谷 潜蔵、谷 梅之助、备後屋助一郎、三谷和助、祝部太郎、宍戸刑马、西浦松助等。之后改名为谷 潜蔵。赠正四位(1891年(明治24年)4月8日)。
Ⅹ 悲伤代表人物都有谁
1 苏联音乐史上的悲剧性人物Д·Д·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生于1906年,死于1975年,终年 六十九岁。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动乱中渡过的。1914 年肖八岁的时候,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 (十一岁)又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 之后,随之到来的便是国内战争、十六国干涉、苏 维埃运动……震撼着古老的俄国大地。一切都在变, 一切都同古老的传统发生激烈的冲突,无数的工人 和农民为未来,为理想,为建立美好的社会制度而 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肖斯塔科维奇就是在这样的年 代里开始了自己的青年时代。1922年内战结束,“新 经济政策”开始实行,人们开始投入经济恢复和社 会主义建设。就在这个时候,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 学生肖斯塔科维奇毕业了。1925年,他创作了第一部 交响乐,1926年5月12日,首次公演,获得成功,当 时肖斯塔科维奇年仅十九岁。第一交响乐的基调是 向上的,这和他后来冗长而抑郁的交响乐作品形成 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二十年代苏联国内的气氛是活 跃的,当时关于音乐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如何对 待音乐遗产问题。“无产阶级音乐派”是由一批激 进的音乐家们组成的,他们对一切人类文化遗产都 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宣称要禁止演出贝多芬、柴 可夫斯基等人的非无产阶级音乐,而他们要的是明 确的“节奏和激情”。与此相对立的一派是现代主 义者,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是所有过去文化的合 法继承人,他们值得享有最好的音乐”,他们强调文 化的继承性。肖斯塔科维奇当时属于列宁格勒现代 主义者之列。1927年和1931年他相继发表了《第二 (十月)交响乐》和《第三(五一节)交响乐》。两 部交响乐均使用了合唱队。第三交响乐的结尾处, 代表人民群众的合唱队高呼“十月,公社、列宁”。第 三交响乐的尾声中,肖斯塔科维奇则让情绪不断高 胀,在唱出下面歌词时,乐曲达到了高潮;“在阳光 下刀·起旗帜,进行曲鸣响在我们耳际,每一个五一 节啊,都向社会主义迈进了一步。”1但是,1934年 12月1日以后开始的“大清洗”,使苏联人民付出 了巨大的血的代价。使肖斯塔科维奇遭到了悲惨的 命运。当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在文化政策上的反映 就是文化禁锢。1932年4月23日,合并了各音乐组 织,自此之后,音乐创作中的简单化倾向便有增 无减。
肖斯塔科维奇坚决反对艺术中的简单化倾向, 要求在音乐创作中按音乐规律办事。1932年他写了 《马克白斯夫人》歌剧,这给他惹出了一场几乎是杀 身之祸。此剧于1932年完成之后,便在苏联国内外 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仅在列宁格勒一地,这部歌剧 就连续演出了八十二场。然而,这部歌剧是肖的最 后一次演出,自此之后他便沉默了,而且几乎一直 沉默到离开人世。这种公然违反“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的作品,当然很快就受到了批判。1936年1月 28日,《真理报》发表了《纷乱代替了音乐》一文。 一个星期以后(2月6日),又发表了针对他的舞 剧《清澈的溪流》的批评文章,这对他来说是晴天霹 雳,是致命的一击。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十天 内两次批评,这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多了!现在人 人都懂得了,我也必须懂得这一点。从此以后我一 直在想,恐怕又要发生什么意外之:事了……‘人 民的敌人’这顶帽子永远要戴在我的脑袋上了。在 那时这顶帽子意味着什么?恐怕不需要我多做解 释。”不久之后,报纸上出现了公开遣责肖是“人民 的敌人”这样的提法,所有人都躲着他,音乐家们 纷纷表态谴责肖的“形式主义”、“非苏维埃的、不 健康的、没有韵调的”(纷乱代替了音乐的)作品。肖 写道:“我的歌剧《马克白斯夫人》被禁演了,同时在 所有的剧院停演。组织了各种会议,‘纷乱’必需让大 家‘详细讨论’,所有的人都避开我。从《真理报》 文章中的一句话里可以看出,这一切可能‘产生非 常严重的后果’,现在,大家都等待着这个糟糕的 后果。”当时在报上被点了名的人,很少有人活了 下来,肖每天坐等来人把他抓走,然而,这种事情 却没有发生,肖一直也未搞清他得以幸免的原因。 在1936年1月28日和2月6日的两篇批评文章 发表之后,肖的旧作相继受批,其中有:歌剧《鼻 子》,舞剧《金色的年代》,而1936年5月20日定稿 并已交付排练的《第四交响乐》在首演之前由作者 本人收回。
当时苏联的政治气氛是严峻的。1937年,肖的 好友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以叛国罪被处决。关于图哈 切夫斯基,肖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在最高层当权 派中只有一个人确实喜欢我的音乐,那就是图哈切 夫斯基元帅,这位‘红色拿破仑’(当时大家都喜爱 这样称呼他)……当时看来真是前程似锦,他刚 被任命为苏联元帅,他的头衔听起来显赫得很,然 而半年以后他就被枪毙了。而我活了下来。我们两 人谁更幸运呢?当时我能找谁呢?我去见图哈切夫 斯基元帅,我……活象一个麻疯病人,谁也不来看 我,在街上谁也不理我,人人都害怕我,而图哈 切夫斯基接见了我……。我低声说话,是因为痛苦、 绝望,打不起精神来,他低声说话,是由于害怕隔 墙有耳。……是啊,在这样的时刻,他能对我讲些 什么呢?接着发生了“图哈切夫斯基事件”,他被枪 毙了,这对我来说真正是个可怕的打击,当我在报 上读到这个消息时,我眼前昏黑一片。”
由于不能用语言诉说他的痛苦,作曲家便将它 表现在自己的音乐里,肖说过:“我的大多数交响 乐都是墓碑”,可以说除肖的第一、二、三交响乐 之外,他的大部分交响乐都是墓碑。自第四交响乐 以来,肖一改以前热情奋进的风格,他的音乐一下 子变得冗长、抑郁、讥讽、沉思,甚至枯涩。1937 年,肖发表了第五交响乐。在苏联,第五交响乐获 得了好评,官方认为肖承认了错误,国内外评论界 历来也认为第五交响乐是肖的自我批评性的作品。 一般认为第五交响乐的第一章反映了作曲家的苦闷 和沉思,在最后一个乐章里,作曲家则同往昔告别。 然而,肖在回忆录中对这部作品却作了另外的解释, 他写道,第五交响乐的终曲是一幕没有出路的悲剧, 第一章则是他为死难的朋友所作的悼歌。他说;“当 时只有作家法捷耶夫听出来了,他是用一个俄罗斯 酒鬼的灵魂感觉出来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入侵苏联,战争期间, 他写过两部交响乐作品,即第七交响乐《列宁格勒》 和第八交响乐,其中第七交响乐最为著名。第七交 响乐写于1942年,苏联大网络全书介绍说:“第七交 响乐描述了人民同法西斯的英勇斗争,成了一座战 争的音乐纪念碑,为此肖荣获了斯大林奖金。”可是 这次人们又错误地解释了这部作品,肖在回忆录中 说:“第七交响乐的构思始于战前……,这部作品写 的不是列宁格勒被围困,而是被肃反扩大化所毁了 的列宁格勒,希特勒不过是最后完成罢了,人们把 一切不幸与苦难都归咎于战争,似乎只有在战争 中人们才被刑讯拷打,才遭杀害,因此第七和第 八交响乐直到今天仍被视为“战争交响乐”。他 说,在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的形象常 常浮现在他眼前,作品中骇人的膨胀性侵略主题与 纳粹无关,当他写这一主题时,考虑的是人类的其 他灾难。
即便在战时,当作品又受到好评的时候,他也 没有完全受到官方的信任。1943年第八交响乐演出 时,竟有人把它说成是反革命和反苏的作品,还提 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肖在战争开始时写的是 一部乐观主义作品,而现在我们反攻了,正在战胜 法西斯,肖却写了一部悲剧,这说明他是站在法西 斯一边的。”
1945年战争结束了,肖写了第九交响乐,全曲 仅24分钟,乐曲中虽然也有沉重的段落,但全曲的 基调却明朗乐观,和前几部悲剧性的作品有所不同, 但不久,肖又第二次遭到了批判。
1948年是苏联文化上最禁锢的一年。这一年的 2月10月公布了“关于穆拉杰里的歌剧《伟大的友 谊》的决议”。决议申斥肖斯塔科维奇、穆拉杰里、 普罗科菲耶夫等人犯了严重的世界主义错误。爱仑 堡写道:“苏联人民胜利之后,我曾以为三十年代 的事不会重演了,可是种种事情使我又想起了早已 过去的那些日子里的情况,作家、导演和作曲家被 申斥;‘煽动者’被揪了出来;在遭受非难的名单 上,新的名字每天都在增加;责难对准了帕斯捷尔 纳克和肖斯塔科维奇,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政治 上的清洗再一次开始了。1948—1952年期间相继 公布了“列宁格勒案件”和“克里姆林宫医生谋杀 案”,政治局委员、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和列宁 格勒第一书记库兹涅佐夫被枪决。在这种气氛中, 肖斯塔科维奇被派往纽约参加世界和平文化与科学 会议,在上述那些事件发生后,坐在纽约沃罗多夫 饭店星光屋顶的肖,给人一种虚弱感,人们可以看 到他用一双抖动的手拿着香烟,一根接一根地抽着。 他的面部表情经常习惯性地抽搐着,嘴唇也拉成一 种令人狐疑的微笑,一位译员为他代读了发言稿, ……在发言稿宣读的整个过程中,从这位作曲家嘴 角和面颊不停地抽搐中可以看出,他坐立不安的情 绪已达到了一种难以控制的程度。2在苏联肖作了 检讨,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挽救,表示坚决摒弃“反 苏”的世界主义立场。这一次肖完全屈服了,他写 道:“我感到自己完全象个死人,我在想从美国一 到家,就什么都完了”。在那几年中肖几乎在检讨 中度日,西方学者说他“代表了一种令人心碎的奴颜 婢膝的形象”,肖在五年的时间里几乎没写出一部有 深度的音乐作品,直至1953年。
1953年夏,肖打破了他在交响乐创作方面八年 之久的沉默,创作了《第十交响乐》。《第十交响乐》 演出之后,马上引出了来自各方面的意见,褒贬不 一。《第十交响乐》以缓慢的、充满悲剧性的第一 乐章开始,似乎有意模仿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乐的 英武悲壮的场面,又似乎在叙述自己坎坷的道路, 其悲剧性几乎贯穿全曲。《第十交响乐》在经受各 种意见的争吵之后,最终也确实得到了各界的承认。 在创作《第十交响乐》之后,肖开始转向大型 历史性题材。1957年他创作了《第十一交响乐—— 1905年》,这首交响乐描写了俄国1905年革命、起义 和人民的觉醒。1961年他又创作了题为献给列宁的 《第—卜二交响乐——1917年》,肖在上述两部交响 乐中使用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对人民的力量进行了 热情的歌颂。1957年肖当选为苏联作曲家协会书记, 1960年加入苏共,表明他的景况有所好转。《第十 一》和《第十二》两部交响乐的问世,说明肖对列宁, 对十月革命,对俄国人民长期的斗争,是怀有崇敬 的心情的。
1962年肖发表了《第十三交响乐》,1969年又发 表了以1825年十二月党人诗词为歌词的《第十四交 响乐》。在第十三交响乐中,肖批评了苏联历史上 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诸如反犹主义,恐怖,消费品 长期奇缺,农民生活困苦,以及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向 上爬的庸人。这部交响乐作品由于触及了苏联社会 的现实问题,而于1963年初遭到了赫鲁晓夫的禁演, 其理由是:“西方正在诬蔑苏联有反犹主义,因此这 部作品可能被利用”。1963年4月《苏维埃白俄罗 斯报》指责他背离了他素有的时代感和对我们当前 耍解决的问题的高度责任感,说他“失去了公民的 分寸感”。数年后,《第十三交响乐》经修改再度演 出,新版本虽删改了一些较敏感性的部分,但苏联 官方仍持冷淡态度。
1971年肖的《第十五交响乐》问世。1975年8 月9日他于莫斯科去世。
肖斯塔科维奇在苏联生活了六十八年,他是这 个国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他从一个热情的青年变 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他的音乐也经历了类似 的变化。在他的一生中有过激奋、热情洋溢的时刻, 也有过苦闷、甚至处于绝望和危难的时刻,他得到 过无比的荣誉,也曾不止一次地作过违心的检查, 他的一生是一部苏联的变迁史,他的回忆录向人们 展示了一个常常处于复杂矛盾的双重心理状态下的 人物的内心。他的作品往往不被人理解,因此,他 曾说过他的大多数交响乐都是墓碑:“我们的人民 死得太多了,他们被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我 很愿意为每一个牺牲者写一部作品,但这是不可能 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音乐奉献给他们所 有人的缘故。”
有人称肖斯塔科维奇为修正主义音乐的鼻祖, 这一点许多音乐家都是不能同意的。他几乎和十月 革命一起成长的,直至晚年一直给予十月革命、列 宁、人民的斗争以很高的评价(第十一、十二交 响乐)。
肖斯塔科维奇特别欣赏哈姆雷特中的一句话: “你愿意叫我什么,就叫我什么,尽管你可以使我 烦恼,但你永远利用不了我。”也许正因为这样,肖 斯塔科维奇才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成了本世纪音 乐史上伟大的悲剧性人物。
2 美国总统林肯
1809.2.12,生日
1818年(9岁),母亲去世。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落选。
同年 (23岁),工作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未获入学资格。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
同年年底(24岁),再次破产。接下来,他花了16年时间才把债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赢了。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死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29岁),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选举人——落选了。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回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遭到拒绝。
1854年(45岁),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内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足100张。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生下来就一无所有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他曾经绝望至极,但从没有放弃人生这场跳高比赛。
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Ford's Theatre)里看戏时,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轰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林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3 德国音乐家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就失聪了,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4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仑·布宛纳,人称奇迹创造者。拿破仑·波拿巴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数学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1814)(1815),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
他的著名事迹不再详细解说。说说他的悲剧死亡。
1815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他挑选了贝特朗、蒙托隆、拉斯加斯三伯爵以及古尔戈将军随行。圣赫勒拿岛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拿破仑完全不可能逃出去,他也不打算逃出去,因为他已经在滑铁卢战役后彻底绝望了。拿破仑上岸后,暂时寄居在英国商人巴尔科姆家中,后来他又有一个龙坞德庄园,他就在这里居住,他开始潜心撰写回忆录,由他口述,拉斯加斯伯爵记录并整理。在这里他还发表了“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的著名言论。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也有一说是蒙托隆伯爵因为受到英国人的贿赂以及急于继承拿破仑留给他的一部分遗产而给拿破仑的葡萄酒中长期投放砒霜,致使拿破仑慢性中毒。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国七月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5 中国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数不胜数,再此仅例举2位最著名的:岳飞与袁崇焕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
袁崇焕
袁崇焕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清乾隆大兴“文字狱”,清政府为贬损明朝君臣在百年后杜撰了皇太极以“反间计”构陷袁崇焕的故事,史学界至今争议颇大。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祠,大学士韩爌云:“袁崇焕…,亦俱建祠,但与诸奸宜减等论。”
其它如杨业、文天祥、项羽等等或是因自身性格原因或是当时整个国家环境原因而死不列入悲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