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籍贯

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籍贯

发布时间:2021-03-06 13:07:11

A. 中国所有历史名人资料

乾隆剃头

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路过天津卫。天晚了,就住在龙亭行宫里。

转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么日子牵”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了很高兴:“好,今天龙抬头。我要剃头,取个吉利。”于是命太监去找个手艺高的理发师傅来。太监急急忙忙到一家有名的剃头棚请来一位好师傅,先教了他参拜皇上的礼法,然后才领着他面见皇上。理发师傅行了大礼后,乾隆说:“给朕理发有三条规定:第一不许用臭嘴熏我;第二不许喘大气喷我;第三不许划破我的头皮!”

理发师傅听说给皇上剃头,早慌了神,听了这三条规定,更吓得六神无主。想不剃,犯“抗旨”罪,要杀头。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给皇上剃。太监给他一把砂仁含在嘴里防止口臭。

那时,“剃头”并不是剃个光葫芦,而是在头中心梳辫子,周围留一圈齐马穗,俗称“留锅圈儿”,然后再用剃头刀刮边。这理发师傅越提心吊胆,手就越哆嗦,剃了没两下,心里发慌,手一抖,“哧”,在乾隆的后脑勺上拉了一个口子。乾隆一声喝骂:“混账东西,你要刺杀朕牵拉出去!”侍卫们立即把理发师傅拉出去砍了头。乾隆把太监骂了一顿,传旨换一个手艺高的来。

工夫不大,又找来一位理发师傅。乾隆又把三条规定重说了一遍,还加了一句:“给朕拉了口子,小心脑袋!”把理发师傅吓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剃了没两三下,“嚓”的一声,乾隆的脑门子上又出了一个口子。乾隆更加恼火:“好大胆的贱民,胆敢在朕面前行凶,给我推出去!”侍卫们又把这位师傅推出去砍了头。

这可把乾隆气坏了,他拍着桌子训斥太监:“快去,把他们掌柜的叫来!”太监也害怕了,慌里慌张地跑进剃头棚,冲着掌柜的撒气发威:“好你个狗崽子,谁叫你派两个废物去给皇上剃头,把皇上脑袋瓜上拉了两个口子,直冒血筋儿。皇上急了,传你去,剃好了有赏,剃不好别想要脑袋!”掌柜的一听,吓得魂不附体,浑身筛糠,急忙跪下磕头求饶:“公爷,我胆小不敢见皇上。您另请高明吧!”太监骂道:“你敢抗旨不遵!不要脑袋啦!”掌柜的心想,两位手艺高的都不行,我这两下子更是白搭了。哎,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面带微笑:“您别着急,我去,请稍等一会儿,我到后面换件衣服就走。”掌柜的点头哈腰说着溜到后边,逃走了。

这时剃头棚只剩下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伙计,他是清河县人,因为家乡闹灾荒,逃难到天津卫求条生路,就在这家剃头棚里学手艺。小伙子一口清河土腔,掌柜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怯勺”。别看他说话口音侉,可人聪明勤快,是个机灵鬼儿。他正在练剃头,拿着剃头刀刮冬瓜皮上的白霜,一刀接着一刀,刮得利索干净。其实,小怯勺早已练好功夫,很想找个头试试身手,可掌柜的就是不让他上座。

太监等了一袋烟的工夫,还不见掌柜的出来,就冲着小怯勺大发雷霆:“你们掌柜的怎么还不回来牵”小怯勺笑着说:“公爷,实话对您说,掌柜的怕见皇上,他脚底下抹油——溜啦!让我去,中不中牵”太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胡闹!两个手艺高的老师傅都砸了锅,你个小毛孩子能行牵弄不好连我的脑袋也保不住!”小怯勺一本正经地说:“怎么牵公爷,您别看我年纪小,咱手艺可比他们高着呢!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您让我去,准保皇上满意。”太监琢磨:掌柜的跑了,正愁没处找人,权且带这个小替死鬼去,也许他还真行。

他们来到龙亭,乾隆皇帝见是个小孩,马上满脸怒气,刚要斥责太监,小怯勺急忙给乾隆磕头道:“皇上万岁,万万岁!您别看我人小,手艺可是顶呱呱呀!大伙都叫我‘小神手’,我要是给您剃不好,就杀了我,中不中牵”乾隆见这小孩能说会道,气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瞧,这小孩个头不高不矮,五官端正,长得很精神,心里又生了三分喜爱,于是就答应让他给剃头。

小怯勺开始也有点儿怕,可心里早打好了谱:俺万一失手,就豁出去,先下手为强,把你的脑袋削下去,拿条小命儿换你皇帝的老命也够本。他这么一想,就不害怕了。再说,小怯勺的基本功练得确实扎实,心沉静下来,手头麻利,不大会儿工夫就剃完了,刮完脸,梳好辫子。乾隆皇帝好像一点感觉没有,舒舒服服地理了发,整了容。拿镜子一瞧,嘿!甭提多好啦。不由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真不愧是剃头‘小神手’!”又转回头埋怨太监:“要是早传他来,何至于给朕划两个口子!”太监急忙跪下道:“奴才有罪,奴才该死!”

这时小怯勺接过话说:“启禀皇上,这咋能怨公爷呀。其实那两位师傅的手艺都比我高,他们害怕,手哆嗦,才伤了皇上龙头!”乾隆纳闷问:“那你怎么不怕牵”小怯勺回答:“您是真龙天子,天下数您最尊贵啦!您叫我剃头,我高兴还来不及,怕啥!”

乾隆听了这番话,前思后想,心说:“唉呀!这两位师傅本是忠于我的,只因害怕才给我……错杀了。错杀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多赏赐些抚恤银两,好好埋葬。”乾隆想罢,便传下旨意,命地方官好生办理去了。

乾隆见这个小剃头的手艺好,有胆量,人也满机灵,封为五品随贺官,专门给他理发整容。

B. 中国历史上,福建的名人还有哪些呢什么籍贯年代

中国道教创始宗师(张天师) 张道陵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武术宗师 张三丰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 张飞 张辽 张颌 张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 张说 张九龄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之一 张仲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张仲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辩士之一 张仪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 张良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美女之一 张丽华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 张居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之一 张角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张衡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 张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张旭 (草圣)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 张作霖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将军之一 张自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张云逸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富翁之一 张朝阳
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导演之一 张艺谋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

参考资料:

张在2007年调查姓氏中排名第三,百家姓中排第五,族群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希望楼主采纳!!!!!!

C. 历代人物谱集目

查考人名或人物传记资料的工具书既然很多,查考的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概括介绍如下:

一、查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

查考人物,可以首先查检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如臧励龢等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彭作桢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姜亮夫编、陶秋英校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的《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杭州大学图书馆编的《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等等。

1.要了解一个人的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及其简单的 生平,可查《中国人名大辞典》。该书内容丰富,共收上古至清末四万多人。自1921年由商务印书馆刊行后,至1949年已印至九版,1958年又予重新影印,可见很有使用价值。但它也存在不少缺点,主要是观点陈旧,没有注明人物的生卒年代和传记的出处,以及部分材料失实等,这些都值得使用时注意。

由于大辞典按姓氏笔划编排,而同姓者太多,查检时颇感不便,故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又编四角号码《中国人名大辞典索引》附于书后,也有单行本,读者可加以使用。

此外,有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在《辞海》也可以查到。

2.中国历史很长,出现了许多同名同姓的人物,读书时容易混淆,要解决这个问题,可查彭作桢编、1934年北平好望书店出版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该书根据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余寅《同姓名录》、陈棻《同姓名谱》、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汪辉祖《九史同姓名略》而编成。收五万六千七百人,依姓氏笔划编排。

哈佛燕京社1931年为清刘长华《历代同姓名录》编制一部专门索引:《历代同姓名录引得》,可供迅速查找刘书所录人名之用。

3.如果你主要想知道人物的生卒年代,可查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是书原名《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所收材料包括钱大昕的《疑年录》、吴修《续疑年录》、钱椒《补疑年录》、陆心源《三续疑年录》、张鸣珂《疑年赓录》、闵尔昌《五续疑年录》和作者自编《六续疑年录》,以及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张惟骧《疑年录汇编》中多于上述七种疑年录的人物和大量的碑传资料。解放后经作者订正错误、补充脱略、删汰芜杂和增补若干新的碑传材料,1959年由中华书局重印并改今名。全书收春秋末期至1919年以前去世的人物约一万二千余名,按人物的生年顺序排列,末附人名笔划索引。由于该书引用资料不尽可靠,某些人物的生卒、里第有脱漏和错误,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本有用的工具书。又旧的《总表》收有名僧,再版时已删去,因此,若查佛教徒的生卒年代,可查陈垣的《释氏疑年录》(中华书局1964年版)。此书根据七百余种佛教典籍、僧传、语录,参考诸家文集、方志和金石碑拓等材料而编成,计收晋至清初有年可考者二千八百人,书末有僧人法名通检,是查考历代僧人事迹,包括名号、籍贯、生卒年月等等的重要工具书。

4.研究历史人物,需要查找较详细的传记材料,《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的“备考”栏注明了人物传记的出处,尽管也有错误和遗漏之处,还是可根据这个线索进一步查阅原始资料。另外,可以通过《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查阅史书列传。

清人汪辉祖把二十四史中的人名编成《史姓韵编》,曾受到当时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但因所收只限二十四史,而且不载帝王后妃及外国诸传人名,又依旧有韵目编排,查检甚不方便,所以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搜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等二十五部正史中全部列传及附见的人名,编成四角号码索引,人名下注明见于某史某卷和开明版二十五史总页数及栏数。又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梁启雄等编的《二十四史传目引得》也可以利用,不过此书不及《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方便。

5.关于人物一生的活动,最详尽的记载莫过于年谱。

哪些人物有年谱可供阅读?一般说来各大图书馆都有书目可查。解放后作为单独的书目出版的有杭州大学的《历代人物谱集目》。该书于1962年铅印,收录年谱约一千八百余种,可以作为参考。但据赵国璋《语文工具书使用法》称,汪訚编《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综录》(稿本),收有年谱二二一四种,可见杭大书目失收尚多。此外,李士涛《年谱目录》(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梁廷灿《年谱考略》(载1929年7—11月《北平图书馆月刊》第三卷第一至五号),可以参考。

二、按时代或地域查考人物

除了查上述常用的几种工具书外,也可确定人物的时代和地域范围,利用另外一些工具书试加搜寻。

1.先秦人物,可查《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燕大引得第40号,1947年出版)、钟华编《史记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和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

《史记及注释综合引得》中有关人名的部分,可供查检先秦至西汉初期人名之用。《史记人名索引》系根据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校点本编制,以姓名或曾用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别名、字、号、封号、谥号、绰号等附注于后,并一律作为参见条目,可以从不同名称进行翻检,是专查《史记》人名,也即查先秦至汉初人物极为重要的工具书。

清梁玉绳《古今人表考》、蔡云《人表考补》、翟云升《校正古今人表考》,可供查阅《汉书古今人表》时作参考。又日本重泽俊郎的《左传人名地名索引》(弘文馆1935年版),也可查找见于《左传》的先秦人物。

2.两汉人物,可查明傅山《东西汉书姓名韵》(山西铅印本)、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前书是两汉书的传记索引,后书辑录两汉书中没有专传而散见于纪表或他人列传中提到的人名。另有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编的《汉书及补注综合引得》、《后汉书及注释综合引得》,也都有人名可查。

最近,李裕民编著的《后汉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已于1979年出版。该书系据1965年出版的《后汉书》点校本编制,收录两汉及三国(魏蜀吴)、两晋的人名。两汉以前的人名,凡属纪传追述世系或有重要价值者,也予收录。这是查找汉代人物尤为重要的工具书。由于此书与前面提到的《史记人名索引》以及下面要介绍的《晋书人名索引》、《隋书人名索引》等等是根据新点校本二十四史编制的,使用较方便,希特别留意。

3.三国、两晋和隋代人物,可查王祖彝编《三国志人名录》(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张忱石编《晋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7年版)和邓经元编《隋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9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于《吴书·吕蒙传》“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句下,用小字加注:“或曰,此语不可解,疑有脱误。”《三国志选》、新标点本《三国志》出于误解,于孙规均不作人名标注。而《中国人名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索引》等又查无孙规其人,读书至此,就不知“孙规”究作何解?一查《三国志人名录》,才知孙规实是人名,除《吕蒙传》外,还见于《孙权传》。该传下有“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等语,一看便知孙规是东吴将领,所以《三国志选》、新标点本《三国志》于此均作人名标点。可见《吕蒙传》不作人名标注,显系因卢注而产生的偶然疏忽。《三国志人名录》因是索引,在编制过程中很自然地将两处关于孙规的条目合并起来,就可避免上述差错。

通过这一番周折,再读一下《三国志人名录》的出版说明,就进一步了解这部工具书的重要性。原来《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三国部分仅以陈寿《三国志》为限,且只收列传及附见人物;《三国志人名录》除了列传及附见人物外,还把文章中提到的人名,甚至裴松之注解中的人名全部收录,而裴注文字要多出陈书数倍,所以查三国时代的人物,一定要知道利用《三国志人名录》。旧燕大编的《三国志及裴注综合引得》,把陈书及裴注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综合排比,收录的人物极多,关于孙规也有两个出处,可见其用处和《三国志人名录》一样,甚至更为广泛。由此也可以推知前面提到的有关史、汉的三种引得的用处,它们所收的人名同样远远超过了《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值得加以重视。

《晋书人名索引》据1974年11月出版的《晋书》点校本编制,收晋代(包括十六国)、三国(魏蜀吴)及由晋入刘宋的人名。但关系到晋代人物世系的古代人名,仍予收录。书中提到的其他古人,均不收录。本索引以姓名或常用的称谓作主目,其他称谓如字、号、小名、绰号、官名、爵名、谥号等,附注于后。为了方便于从各种名称进行翻检,主目后面附注的所有异称,另立参见条目。全书按四角号码检字法排列,后附笔画检字表,极便查阅。

《隋书人名索引》,据1973年出版的《隋书》点校本编制。该书收录隋代、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北齐北周)以及入唐的人名。纪传中上溯隋代人物世系的人名,不受此限,仍予收录。书中提到的其他古人,均不收录。但《隋书·经籍志》中的作者名,一概全收。

另有《新旧五代史人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在排印中,不久将出版发行。以上二书,为查考隋代及五代人物提供了便利。

4.宋辽金元人物,主要的可查旧燕京大学编、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

《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辽金元传记三十种综合引得》都提供搜寻古代人物传记资料的重要线索。由于宋辽金元四朝时间上是交叉的,有些见于宋代传记引得的人物,在辽金元传记引得里也能够查到,这两部书有相互补充的作用。

宋代和辽金元的两种引得采用了一些不属于传记性质的书,前者如《桐阴话旧》、《万柳溪边旧话》、《宋诗钞》、《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后者如《辽诗纪事》、《辽大臣年表》、《辽方镇年表》、《元诗选》、《元行省平章政事年表》等,或为史表,或为诗选、诗话。从体例上说有问题,但从查考人物来说,资料愈多愈好,这并不算是太大的缺点;相反,诗文集和笔记里还保存着不少关于人物的记载,传记引得为了体例的关系又没有采用这类的书,因此我们如果要比较全面地了解某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还不能以引得里所指出的线索为满足。日本梅原郁、衣川强从一三二种宋代文集中收录三千二百人的传记资料(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传),按笔划顺序编成《辽金元人传记索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2年版),朱士嘉则从三十三种宋元方志中搜集三九四九人的传记资料编成《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华书局1963年版),正好弥补上述不足,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而且,正史和许多传记资料汇编收录的人物,一般都是全国性的知名人士,它们不予收录的人物,文集和地方志中往往可以找到。这里着重讲一下方志的作用。如李贽《焚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赞刘谐》,《中国人名大辞典》、《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查无刘谐其人,而近年来根据李贽生前的活动范围,终于从《麻城县志》中找到了刘谐是隆庆辛未年进士,做过余干知县,“喜奖寒士,抗上而不慢下”。又如有人整理和研究林则徐的史料,看到有一个名叫李芸渠的人,与林书信往还,甚为相契,但只知此人曾在云南做官,要进一步了解他的情况,查《中国人名大辞典》、《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代碑传文通检》等都查不到,一查《云南通志》才知李是江西南城人,原名熙龄,芸渠是其字,曾任云南澄江府及广南府知府,主编过《广南府志》、《澄江府志》、《普洱府志》等书。若是根据这个线索再去查有关的府志县志,当有更详尽的材料。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

宋元方志较少,已有朱士嘉《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可查。明代有方志八百多部,清代有五千多部,民国一千多部,要编制传记或其它专题索引,规模太大,恐一时难以办到。所以要从明清以来的方志中查找人物,目前只能通过了解人物的出生地(包括生前主要活动地区)而后查阅有关方志。又据朱士嘉介绍,《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年版),是我国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1934年商务印书馆在影印河北、山东、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各省通志的时候,书后都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人名当然也包括在内,故查考上述地区的人物,可加以利用。

再附带说一下,按地域查考人物,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除了查考省志、府州县志乃至镇志、村志以外,尚有备查地方人物的专书,如河北省,可查清孙奇逢《畿辅人物考》;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河南省,可查孙奇逢《中州人物考》;浙江省,可查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广东省,可查明欧大任《百越先贤志》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又日本梅原郁编《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名索引》(京都同朋会1978年版),若城久治郎编《辽史索引》(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1937年版),小野川秀美编《金史语汇集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60年版),田村实造编《元史语汇集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部1961年版),也可以查辽金元之人物。

5.明清人物。

明代,可查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代,工具书较多,而以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的《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和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清代碑传文通检》最为重要。

明清两种引得是查考明清两代人物的重要工具书。明代传记引得在排列上偶有疏忽;清代引得只录本名,不列字号,与前几种引得不同,是很大的缺点。

《清代碑传文通检》收有关文集一千零二十五种,分列碑传主人的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代和碑传文的作者及所载书名、卷数,依碑传主姓名笔划排列。凡明朝人死在1644年(崇祯17年)以后及现代人生在1911年(宣统三年)以前的人,一律收入。一人两名或更改姓名的,在附录中作“异名考”;一人数传,而所载生卒互异的,作“生卒考异”。总之,这是一本研究清代史料和查考清代人物的极有用的参考工具书,可与《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参照使用。

此外,如蔡丐因编、世界书局1937年版《清代七百名人传》等可以直接查找人物小传的工具书也还不少,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6.近代以来至解放初,可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的人物传记、人名辞典。人物传记约收一千人,人名辞典拟收四五千人,另有若干人物表。

徐州师范学院郑云波、魏云卿编《中国近代作家传记暨著述要目》(1964年铅印本),将近代作家239人的传记资料出处和他们的生平著作汇集在一起,甚便检索。另有杨家骆编、1937年辞典馆出版的《民国名人图鉴》,日本桥川时雄编、1940年中华法令编印馆出版的《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任嘉尧编、1947年东方书店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辞典》,樊荫南编、1931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香港《周末报》编辑委员会编、1950年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印行的《新中国人物志》亦可查考。

三、按身份、职业查考人物

按身份、职业等查考人物,可分两大类:一类如查帝王、大臣、科举出身人物的工具书,主要有李子文编《历代帝王系统表》(1954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齐召南《历代帝王年表》(四部备要本),吴廷燮编《历代方镇年表》(辽海书社排印线装本),燕大引得编纂处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引得》(1934年版),章伯锋编《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1796—1911)》(1965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钱实甫编《清季重要职官年表》(1959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清季新设职官年表》(1961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1966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燕大引得编纂处编《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1941年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63年编印的《中国驻外使领年表》(1912—1949)等等。

另一类是查考一些学者、艺术家等等的工具书,主要有潘念之编《思想家大辞典》(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1934年蔚文印书局出版),北京语言学院1978年编印《中国文学家辞典》(古代第一分册),邓元鼎和王默君编《宋元学案人名索引》(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明仁编《四朝学案人名索引》(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支伟成编《清代朴学大师列传》(1925年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阮元、罗士林、诸可宝、华世芳等编《畴人传四十六卷续编六卷三编七卷近代畴人著述记1卷》(1955年三联书店)出版),黄钟骏编《畴人传四编11卷》(195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孙濌公编《中国画家人名辞典》(1944年神州国光社出版),朱铸禹编《唐前画家人名辞典》(1961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和《唐宋画家人名辞典》(1958年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洪业辑、1934年北平哈佛燕京社印行《清画传辑佚三种附引得》,曹惆生编《中国音乐舞蹈戏曲人名词典》(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等。另有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徐邦达编《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傅抱石编《中国美术年表》(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等学术年表,也可查有关人物。

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列述有明一代十九个学派和二百多名学者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善的学术思想史。继《明儒学案》后,他又撰述《宋元学案》,每个学案列有一“表”,对于师友的渊源,各派的支流,了如指掌;每案之后又编有“附录”,把时人及后人正反两方面的评论广加搜罗,比《明儒学案》的编写似又有所改进。可惜此书没有完成,黄宗羲就去世了。其后由其子百家续写一部分,而主要由全祖望续成。全书一百卷,列有九十一个学案,叙述的学者多达两千余人。清江藩著《汉学师承记》、《宋学渊源记》,清人唐鉴著《清学案小识》,合称《清儒学案》。《清儒学案》与《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又合称《四朝学案》。这是查考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学术家的重要参考材料,读者尤需注意。《四朝学案》目前通行的平装书有商务印书馆和世界书局两种本子。鉴于《明儒学案》已收入《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清儒学案》已入《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故商务印书馆于1936年又出版邓元鼎、王默君编的《宋元学案人名索引》,读者可分别加以利用。另外,世界书局本第四册附有张明仁编制的《四朝学案人名索引》,共收二百多卷书中所载有传及附传学者三千余人,按姓氏笔划排列,亦于1936年出版,更便检索。

《畴人传》收有我国从上古传说时代起到清末止天文数学家四百人(附录西人五十二人)的传记。另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第一机床厂编的《科学技术发明家小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中外科学家小传》编写组所撰《中外科学家小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等书,都是查考科学家传记的有用工具书。

凡是中华书局重印的宋代、辽金元、明、清四种传记引得已收录的人物传记(见前表),本章不再单独介绍,以免重复。

又蔡金重编、1937年燕京哈佛社印行的《藏书纪事诗引得》,是查考历代藏书家资料的有用工具书。

《藏书纪事诗》,叶昌炽著,共辑录五代至清的藏书家一千余人的材料。伦明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则是叶书的续辑。《引得》将以上二书中的有关条目按中国字庋撷法混合编排,以人名等为主目,下注朝代、字号、籍贯、室名、印鉴及著述选辑校刻诸书名,再注出处;以字号、室名等为见目,只注其所属的主目,不注出处。不会查中国字庋撷法者,另有笔画索引可查。

蔡金重编、哈佛燕京社1941年印《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作者引得》,李书春编、1934年印《唐诗纪事著者引得》,林斯德编、1931年山东大学图书馆出版《全唐诗文作者引得合编》,燕大引得编纂处1934年出版《宋诗纪事著者引得》、《元诗纪事著者引得》,以及中华书局1965年编辑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也都是查考古代文学家的有用工具书。

四、从字号、笔名等转查人物本名

中国人的名号最繁:有名,有字,有号,有别名,有别号,有室名,近代作家更有各种各样的笔名,而且多有以字号或笔名闻世而本名转被忽略者。一般工具书多数是以姓名为主,下附字号,难以直接查找,这样就非要有以字号、笔名等为主目倒过来转查人物本名的工具书不可。因此,陈德芸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出版的《古今人物别名索引》,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7年重印的《室名别号索引》,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7年编辑出版的《民国以来人名字号别号索引》,蔡金重编、燕京大学1934年出版的《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商承祚和黄华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出版的《中国历代书画篆刻家字号索引》,蒋星煜编、燎原出版社1934年出版的《作家笔名索引》,袁涌进编、中华图书馆协会1936年出版的《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以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1959年编印的《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录》,都成为极其有用的工具书。

又唐人喜以行第(排行)相称,如“白二十二”即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元九”即元稹。岑仲勉著《唐人行第录》(中华书局1962年版)是查考唐人行第的有用工具书。

此外,还有专查谥号、庙号、尊号、史讳的工具书。在封建时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叫做谥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谥号有一些按照地主阶级观点赋予特定涵义的字,如“经纬天地日文”、“威强睿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等等。东汉开始又有私谥,如夏恭卒,诸儒私谥曰宣明君;陈寔卒,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共谥为文范先生。

从汉代起,帝王又有庙号,如某祖、某宗等等。有些帝王后世即以庙号相称,如“汉高祖”、“唐太宗”。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或生前所加,或死后追加,全是尊崇褒美之词,如清代那拉氏为皇太后,尊号累积有慈禧等十六字之多。

另外,旧时对帝王将相或尊者不敢直称其名,需要避讳。避讳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三种:一、因讳改字;二、空字;三、缺笔。由于避讳而更改人名、地名、官名等等,造成文献资料上一些混乱现象,需要参考一些专讲史讳的书籍以了解这方面的常识。

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光绪刊本),雷廷寿编《清谥法考》(1924年铅印本),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1936年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道光本),陈垣《史讳举例》(1958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等等,是查考谥号、庙号、尊号和史讳方面的工具书,其中《史讳举例》尤为重要。

五、查外国人

查考外国人物,有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3年出版的《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录》,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图书资料研究室编、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的《苏联哲学社会科学人名录》,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1965年出版的《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张英伦、吕同六、钱善行、胡湛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外国名作家传》(上下册)等书。

《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人名资料汇编》,内容丰富,极为重要。该书资料全部选译自1950—1958年出版的《苏联大网络全书》、1958年版《英国大网络全书》、1959年版和1961年版《美国大网络全书》、美国出版的1941—1954年各卷和1959年卷《当代人物传记》、美国出版的1930—1935年版《社会科学网络全书》和日本出版的1953—1955年版《大人名辞典》。收集范围以近代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思想家和学者为主,同时酌量收录政治人物和社会活动家,以及少数和我国近代、现代史有关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人、外交人员和传教士等。所收人物以卒于1870年及以后者为限(即卒于1870年以前的都不收),大体上上及整个十九世纪,下迄当代。全书共收人名约七千五百条。由于资料来源的限制,所收欧洲和北美洲人物大大多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物,已经去世的人物大大多于当代的人物;同时,因取材于各种不同来源,所以资料的立场观点不一,着重点和详略也都不一,使用时宜注意。

解放前出版的几种工具书,如唐敬杲等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现代外国人名辞典》,潘念之和金溟若编译、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世界人名大辞典》,刘炳藜等编、中华书局1940年版《中外人名辞典》,也可查考。

另外,辛华编、外文书店1970年版《法语姓名译名手册》、《德语姓名译名手册》和197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修订本)、《西班牙语姓名译名手册》、1970年版《葡萄牙语姓名译名手册》、1970年版《拉美常用缩写手册》、1970年版《日本姓氏手册》,张竞干、黄竟成、王鉴明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日本姓名译名手册》,史群编《日本姓名词典》,计分拉丁序、汉字序、和名序三册,商务印书馆已于1979年出版拉丁序本,其余二册亦即将出版。以上工具书,可供翻译工作者参考。

D. 中国历史名人资料简介

【名人1】 孔 子

评选理由: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他的哲学根基于人生道德和用道德典范来教育人、管理人的政治观念,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之中长达两千年之久,对世界上许多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名人2】 秦 始 皇

评选理由: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名人3】 成吉思汗(铁木真)

评选理由:铁木真九岁时,他父亲被一个敌对部落的成员杀害。岁岁月月,家中的幸存者一直在危难和贫困的边缘上挣扎。这是一个不幸的开端,但是后来铁木真的境况还更为恶劣得多。年青时,他在一次敌对部落的突然袭击中被俘。由于怕他逃跑,他们给他脖子上套了一个木枷。但是铁木真却在一片原始荒凉的国土上,由一个完全无依无靠、目不识丁的囚犯崛身而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物。

【名人4】 毛 泽 东

评选理由:毛泽东在中国领导共产党夺取了政权,并在此后的二十七年中,对这个大国进行了其历史上成效最显著、意义最深远的改造。毛泽东在中国政府内显然是最最重要的人物。

【名人5】 孟 子

评选理由: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的学说如在《孟子》中所阐述的,许多世纪在中国颇受崇拜。他常被称为“亚圣”,即在智慧上仅次于孔子。他大约是孔子后200年间的人。

【名人6】 隋文帝(杨坚)

评选理由:中国皇帝隋文帝(原名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自从那时起,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因而基本上是世界强大的国家之一。政治统一带来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中国人——大体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比欧洲、中东和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地区的居民都少受战争恐怖的折磨之苦。

【名人7】老 子

评选理由: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道德经》是解释道教哲学的主要经文。虽然今天没有几个人自称是道教徒,但是除了孔子以外,再没有哪一位中国哲学家对人类思想的影响象老子那样广泛和持久。

【名人8】 岳 飞

评选理由: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曾率岳家军英勇抗金,后被投降派秦桧等人诬陷,被杀害。

【名人9】 祖冲之

评选理由: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并和儿子祖目恒一起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祖冲之在三十六岁时修改了历法,编制了先进的大明历。他还设计制造了利用水力磨面的水碓磨,。制造了“千里船”等。

【名人10】 蔡 伦

评选理由:他总结了西汉以来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造纸术,制成优质纸张“蔡侯纸”。造纸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的传播有过重要贡献。

E. 中国名人中哪些人的籍贯是江苏常州

在近现代,有被称为“常州三杰”的矍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有数学家华罗庚、企业家刘国钧、书画家刘海粟

F. 中国历史名人大全

中国历史的名人那就多啦,学术名人,如孔子、庄子、罗贯中、鲁迅等;科技贡献名人,如蔡伦、扁鹊、华佗、张衡等;政治名人,如秦始皇、刘彻、努尔哈赤、蒋介石等;

G. 中国历史名人名字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 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4、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另说淮阴区)人。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兵败于彭城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平定魏国。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刘邦收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派人降服燕国。

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奇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夺其精兵后,奉命攻打齐国,并于潍水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

韩信攻打楚国,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失败。

汉五年,带兵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 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 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

5、关汉卿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汉卿

H. 中国各省历史名人大全,猜猜哪个省最牛

基本原则:1,有争议的不贴,比如老子、舜、黄帝,没有一个定论,是不会列在下面的。,每省最多列5个,多了的不管。3,祖籍,或者说籍贯(按照现在的标准是爷爷的常居地)与出生地冲突的,以籍贯为主,像李白这样出生在碎叶的不算做吉尔吉斯斯坦人,像秦始皇这样出生在邯郸的也不算做河北人。4,皇帝除了开国的以外,不算。5,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不算,你只问省,我多答个自治区,如果有,尽量放到相邻的省里,比如某个上海人可能放到江苏里说了。6,新中国成立以后出名的不算。7,难以选择选哪五个的时候,一类的比如都是将军,选更早的;不一类尽量让类别更多,比如很多政治家就多添文人。
黑龙江省 1,完颜阿骨打;2,纳兰明珠;3,纳兰性德。
吉林省 1,鳌拜;2,程砚秋。
辽宁省 1,安禄山;2,张三丰;3,张学良;4,爱新觉罗努尔哈赤;5,萧绰(萧燕燕)
江苏省 1,刘邦;2,韩信;3,张謇;4,张道陵;5,唐寅。

山东省 1,孔子;2,孟子;3,诸葛亮;4,王羲之;5,孙武。
安徽省 1,朱元璋;2,曹操;3,包拯;4,李鸿章;5,胡雪岩。
河北省 1,乐毅;2,魏征;3,张之洞;4,赵佗;马致远。
河南省 1,商鞅;2,张仲景;3,岳飞;4,谢道韫;5,范蠡。
湖北省 1,屈原;2,李时珍;3,刘秀;4,王昭君;5,毕升。
湖南省 1,毛泽东;2,曾国藩;3,王夫之;4,左宗棠;5蔡伦。
江西省 1,王安石;2,解缙;3,文天祥;4,陶渊明;5,欧阳修。
陕西省 1,秦始皇;2,孙思邈;3,班昭;4,白起;5,杜如晦。
山西省 1,武则天;2,狄仁杰;3,卫青;4,霍去病;5,柳宗元。
四川省 1,李白;2,苏轼;3,陈寿;4,落下闳;5,杨慎。
青海省 1,无弋爰剑;2,张问仁
海南省 1,宋庆龄及其姐妹;2,海瑞;3,宋子文。
广东省 1,孙中山;2,张九龄;3,薛岳;4,李小龙;5,梁启超。
贵州省 1,马士英;2,邓恩铭;3,丁宝桢。
浙江省 1,鲁迅;2,蒋介石;3,王守仁;4,孙权;5,虞世南。
福建省 1,林则徐;2,柳永;3,宋慈;4,郑成功;5,施琅。
台湾省 台湾历史太短了,丘逢甲这样的都没几个听说过,可能大家听的更多的是林心如。
甘肃省 1,李广;2,李渊(没错,和李广一个家族);3,姜维;4,赵充国;5,金日磾。
云南省 1,郑和;2,段思平;3,龙云。

内蒙古自治区 1,孛儿只斤铁木真;2,吕布;3,孝庄皇太后;4,宇文泰;5,宇文邕(作为唯一一个从傀儡皇帝变成有为皇帝唯一,是这里面唯一不是开国皇帝的皇帝)
宁夏回族自治区 1,皇甫嵩,2,傅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也比较少,但更大的原因是不去注意,比如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诗人,然并卵。可能大家知道更多的是买买提。
西藏自治区 1,松赞干布。2,禄东赞。
广西壮族自治区 1,李宗仁;2,石达开;3,冯子材;4,李秀成。
相对较多的其实只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这块中原之地,像四川虽然乍看起来应该很厉害的样子的地方,排十大历史名人的时候都有一半多不是四川人。最牛不好判断,只能看对现代影响大不大,差不多大的按照年份排一排,那么这些里面很厉害的应该有孔子、刘邦、秦始皇、商鞅、毛泽东等人,时间最久的是孔子和商鞅。

I. 中国历代名人名录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官僚家庭。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书中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和艺术等共600余条。其中200多条属于科技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梦溪笔谈》中还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

1、 三国周渝:既生渝,何生亮?

2、 西楚霸王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3、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 宋代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 革命领袖孙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 宋代爱国名士文天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 三十年代影星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9、 革命烈士夏明翰: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10、王诚:为了祖国,向我开炮!!

J.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古姓历代名人有多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1921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曾重印。《中国人名大词典(精)》共版收人名四万多权个。起自太古,止于清末。每个人名下面注明朝代、籍贯、生平事迹。书后附有补遗、姓氏考略、异名表、四角号码人名索引。

阅读全文

与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籍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