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潮州牌坊街的简介(100字左右)
潮州修复的古牌坊共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不包括“三阳门”和“十相留声坊”),东门街2座。
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
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城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而集中于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为横跨路面的四柱三门,规模较大,鳞次栉比,风格独特,气势非凡,故被誉为“牌坊街”。
潮城的牌坊,除“宫保尚书坊”和“六贤坊”为木结构,“世旌节孝坊”和倒塌后重建的“秋台坊”为砖砌外,余均为石结构。这些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镂雕之‘双龙戏珠’或‘龙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插柱础,潮人俗称为亭”。 而如今,古牌坊的修建更有了现代的气息。霓虹灯下,三两杯淡茶,在静谧的夜色下吹吹风,十分惬意。这其中滋味,也只有目睹时才能感受…… 真可谓世外桃源
2. 潮州牌坊街的古城牌坊
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版,书贴坊权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到明时改用石砌,加叠层楼,饰以花纹,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唯嘉靖时建多柱多门长牌坊”。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1951年,当时尚存的19座石牌坊因阻碍交通、废坠伤人而被悉数拆除。所幸拆除前均留下照片并对坊刻文字作了实录。拆除后部分构件由有关单位予以收藏,余散失各处,后陆续有部分构件得到回收。2006年,潮州市启动牌坊街修复工程。工程将修复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整修沿街历史建筑,同时实施沿街古井保护、路面和地下管网改造和公用设施配套。修复后的牌坊街,外接广济门城楼、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内连开元寺、己略黄公祠、许驸马府及以甲第巷为代表的古民居群落,形成一个反映潮州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经济生活的古城文化旅游中心区。
3. 广东历史上的名人
广东历史上的名人多了
每一个市都能说出很多
去潮州的牌坊街看看
那些先贤
4. 潮州牌坊街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牌坊街牌坊林立,一个牌坊,有它一个牌坊的历史渊源。
5. 北京牌楼经历了哪些历史演变
北京牌楼最早的雏形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从大量出土的公元25~220年的"凤阙"画像砖上,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牌楼的建筑图案。
到宋代,宋代上层人物为表彰"优秀街坊",亲笔题写匾额,居民则大修牌楼以挂牌匾。尤其是府衙门前,更要建造考究的牌楼。
在宋代,不但到处都建有街牌坊,而且桥牌坊也已出现。在宋代的两幅名画《金明池龙舟夺标图》和《清明上河图》上就能看到像"表"一样的桥牌坊。虽然较小较简单,但它标志着宋代的牌楼已经走出街坊了。
1264年元世祖定都燕京,当时的建筑规划要在"千步廊七百步,建棂星门",这就是北京最早的石牌坊。
元代在北京建都时,把京城分为46坊。每坊都有坊门,这实际上是承袭了宋朝的城市管理制度。
到了明、清时代,虽然取消了"街坊制",但牌楼的建筑形式还是继承了下来。尤其是坛庙陵寝仍建棂星门式的牌楼。
经过历史的演变,发展到元代,牌楼才有了固定的建筑模式。牌楼从建筑材料分,有木牌楼、石牌楼、琉璃牌楼和彩牌楼等;从用意来讲,可分为贞洁牌坊、功德牌坊、街牌坊、山门牌坊等,牌坊的结构有两柱一间、四柱三间、六柱五间等多种形式;牌楼的楼顶,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十一楼等等,其建筑形式一般有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庑殿顶等等。
虽然牌楼成为一种独立建筑,但它原有表彰功能和标志的功能依然保留。
通常在形式上将柱子上加屋顶的称为牌楼,不加屋顶的称为牌坊;但有许多地方并没有严格区分,统称为牌楼或者牌坊。
目前,京城现存的古牌楼大部分都是明、清两代的。北京故宫午门五凤楼是阙式建筑的最高形式,并在两旁设有"阙左门"和"阙右门",以点明午门为大阙楼。还有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南门牌楼、八达岭的秦始皇艺术馆门前的牌楼、京郊良乡县城牌楼都是仿阙式的牌楼。
总之,牌楼是中国的特有建筑,它不仅是一种在主体建筑物前端的陪衬性建筑,装饰美化着环境,增加景观的气氛;而且是一种具有一定标示意义的建筑,在过去也常用于表彰升官、守节等,其建筑意义与文化内涵源远流长。
6. 徽州牌坊群代表的历史
牌坊是历史授予徽州的勋章。历史上,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专廷珪、朱属熹、毕升、胡开文、王茂荫、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谈;尤其是在这 棠樾牌坊群
程朱理学的故乡,妇女受封建的“节烈”观念残害至深,出现过一大批以《儒林外史》中王三姑娘为代表的节妇烈女。旧时代为旌表这些“忠孝节义”的“优秀”人物,黄山市各地都建有大量的牌坊。这些历史的陈迹虽屡遭破坏,至今却仍有100多座完好地保存着。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7. 徽州牌坊中那一个最具有代表性
古徽州抄的“牌坊、祠堂、民居”也被人们称之为人文景观的“徽州三绝”。
古牌坊明清时期的徽州,据不完全统计,立有各类牌坊近千座,可以说是一府六县, 坊林立。较为突出的是歙县棠樾牌坊群,成孤形排开七座牌坊,表彰的是鲍氏宗族明清两代“忠孝节义”的典范人物。而歙县县城许国八脚牌坊,应该是古徽州个体规模最大的牌坊了。而比许国牌坊早建六年的黟县西递胡文光牌坊,则是古徽州建造最为精良的牌坊,据说胡文光是清官,皇帝恩许他生前回乡建造一座牌坊以光宗耀祖,他拿着皇上的“批文”,两袖清风地回到故乡,是故乡的徽商们以他是清官为荣,集资为他建造了一座雕刻精美的石牌坊。“贞节牌坊”在徽州牌坊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只不过贞节牌坊通常比较小而简陋,最小的贞节牌坊当数歙县许村一门双寡的“双孝节坊”,两位年青守寡的女人,靠着为人纳鞋底为生,死后,乡人为其整理遗物时,发现她们还留有些许碎银,商议后,便用那点银为她俩建了一座很小的牌坊。
8. 潮洲明清牌坊街作文
暑假,爸爸带着我和弟弟来到明清古民居博览城游玩。
一跨进大门,就看见一个镶嵌在一排花架上的大大的“福”字。中间是一个圆圆的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极了。 我们首先踏着用方方正正的青石板铺成的路走入星光大道走廊,左旁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画廊,画廊上都有许多影视里的人物的图片。有射雕英雄传里的 “黄蓉”、“郭靖”,有“少林寺传奇”里的方丈,还有“亮剑”里的“李云龙”,还有许多国家领导来横店过的留念照片等等。右边是绿化带 向右望,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池。
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碧波漾漾,显得格外耀眼,许多小雨儿在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在池与池间有许多小桥相连着,池边有许多亭子,可以供游人在亭上休息片刻,一阵微风吹过,让你觉得格外神清气爽。我们穿过了一座高大的牌坊,来到了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这些民居都是四合院,全是木结构。门和窗门都是从民间搜集来的,经过手工匠的精雕细刻,柱子上那刻着耀武扬威的飞龙和朵朵祥云栩栩如生,古代的能工巧匠手艺真让我们惊叹啊。天井、前厅、后堂、寝室布置得井井有条。每一间屋的门槛都很高,一不小心你就会被绊倒。
在一个四合院里有徐文荣爷爷的一些书墨字画之类东西陈列着,都非常珍贵。客厅里还有一张大大的团圆桌,团圆桌平时分成两半各放东西,到了一家人团圆时就合起来吃团圆饭。我们看了神奇的魔术表演和高科技动感4D电影。还观看了正在拍电视剧的场景。游玩了古民居,我知道了一些古代的人和事,知道了古代人们生活的一些场景,同学们,如果你们也想知道,就来古民居玩玩吧!
9. 潮州牌坊街 历史
潮州古牌坊类型多种,有府治县治、府学县庠、忠孝节义、功德、科举、赐封、记胜等等,或表明街道、集市名称的牌楼。据初步查考统计,潮州古牌坊共有152座。仅昔日长不不足二里的繁华太平路,47座牌坊依次毗鳞。几乎是每巷一亭,百步一坊,为全国绝无仅有的石坊林、牌坊街。
昔日潮人视“桥顶吃炒面,大街看亭字”为赏心乐事之一,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潮人心目中,石牌坊与湘子桥是铢两悉称。为推动“文化潮州”的建设,提升名城的文化品位,潮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太平路重新修复古牌坊中之22座的工程,以原址、原貌、原工艺为基本原则,力求恢复古牌坊的真实历史面貌和艺术特色。
昔南宋潮州知州常祎尝说:“利众者易兴,谋众者易成”。值此昌明盛世,在社会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古牌坊必将与广济桥一起重焕光彩,再展芳华。
笔者不揣浅陋,对将修复的古牌坊一一作个简介,着重探讨“坊眼”文字,不当之处,恳请指正。至于顺序,按民间说法“头亭巷,二亭脚”,是从南向北;若以乾隆《潮州府志》,雍正、光绪《海阳县志》记载,则自北至南,潮州牌坊街修复工程筹建委员会编《潮州牌坊街修复工程》也从之。今以后一种次序来介绍。
四进士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四进士坊,在大街。为明正德丁丑科进士萧与成、陈大器、薛侃、苏信建。”明正德丁丑为正德十二年(1517)。
四进士坊,在今市区太平路四进士亭巷口。坊字两面同。
文宗方伯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文宗方伯坊,在大街。为福建左布政黄琮建。”
“文宗方伯”坊在今市区太平路军厅巷口南侧。北镌“皇命三锡”。
状元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状元坊,在大街。为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建。”
“状元坊”在今市区太平路铺巷口。坊字两面同。。
圣朝使相坊
光绪《海阳县志•建置略四》载:“圣朝使相坊,在铺巷口,状元坊次。为进士、太子太保、直隶总督郑大进建。”坊字北镌“覃恩三锡”。
理学儒宗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理学儒宗坊,在大街。为吏部郎中唐伯元建。”
“理学儒宗”坊在今市区太平路羊玉巷口。坊北镌“铨曹冰鉴”。
柱史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柱史坊,在大街。为御史许洪宥建。”
“柱史坊”在今市区太平路柳衙巷口。坊字两面同。坊镌“明正德丁丑夏为御史许洪宥建。”正德丁丑为正德十二年(1517)。则时许洪宥尚在世。
三世尚书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三世尚书坊,在大街。为赠太常卿林瓒、子林乔樌及孙户部侍郎赠尚书林熙春建。”
“三世尚书”坊在今市区太平路分司巷口,坊南镌“四朝大老”。
宗伯学士坊
乾隆《潮州府志•坊表》云:“宗伯学士坊,在大街。为南京礼部尚书黄锦建。”
“宗伯学士”坊在今市区太平路载阳巷口。坊北镌“三世宫端”。
10. 牌坊的来历。
1、来历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版星,灵星即权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另外一种说法是,就结构而言,牌坊的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
2、简介
牌坊,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3、现代作用
现代城市建设中牌坊则多被用为有传统特色的标志物,建于风景区或街区等入口位置其中粗制滥造、比例失调者众多,但也不乏精美壮观的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