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威海的地名都跟寨子有关有什么传说吗
古寨据说古代战士养兵用的吧,反正是跟军事有关系的。
❷ 有关皖南古村落的历史,传说,故事,诗词,对联,由来有哪些
它是由古代明朝很少见但宋代时十分多
❸ 瑞安山皇古寨
温州
保存完好的古寨西城门
精美的石雕讲述着昔日的繁华
坍塌荒废的古民居
坍塌荒废的古民居
西城门的石头门柱
这是一座湮没在萋萋荒草中的石头式古寨,在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任务以后,它静静地寂寞着,断墙残垣下,山风诉说着它曾经的故事……
近日,某剧组为拍摄一部反映“解放军第一大将”粟裕战斗生涯的电视剧,来我市泰顺、文成、永嘉和瑞安等地选取外景地。古朴而保存完好的瑞安山皇寨是他们此次的重点考察对象之一。
古寨的历史
山皇寨位于瑞安市原江溪镇,现归并到仙降镇。山皇村因古寨得名。从瑞安市区到山皇古寨的距离很近,由于新56省道建成通车,到现在山皇村(搬迁下山后重建)的车程只需要半个小时。从山皇村再到山皇寨的距离也不算太远,一条长约4公里的狭窄陡峭山路从山脚直通山顶。不久之后,省“康庄工程”的一条公路将会修到山中,小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像这古老的山皇寨,留在历史的记忆中。在1992年扶贫搬迁之前,山皇全村140多户、500多口人俱在古寨中生活。村即是寨,寨即是村。古寨坐落在飞云江下游南岸西太山西面山脉延伸带上,海拔约180米。古寨下,四周是肥沃平坦的飞云江冲击平原。历史上,古寨所在地是瑞安通往平阳地区的要道咽喉,是军事上的重地。
据《瑞安市志》记载,山皇古寨建于北宋宣和二年初,距今已885年。北宋宣和年间,宋王朝一方面对外作战不利,另一方面加紧对内盘剥。同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方腊在安徽歙县七贤村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方腊起义。起义以浙江、安徽一带为中心。方腊军队迅速占领了浙、皖、赣、苏等省众多州县。温州地区由于较为偏远,并没有马上遭到起义的冲击。时任瑞安县令的王公济害怕方腊军队来袭,就发动瑞安当地的乡绅地主募捐筹款,在瑞安通往周边各县的重要隘口修建了十座石寨,选取石寨周围村庄的精壮村民和兵丁一起驻守,以防方腊起义军的攻击。山皇寨就是当年十座石寨中的一座。不过,十座石寨中只有一座“迎来”了方腊部将吕师囊的进攻,山皇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时光如梭,在岁月的变迁中,其他几座石寨已经被毁殆尽,只有山皇寨穿过历史的时空被保留了下来。
走进山皇寨
山皇古寨是石头式城堡建筑,全寨面积约为100多亩。整个古寨被被包围在一条长约3公里、宽约4米、高约6米的石砌城墙中。上下两个城门至今保存完整,寨内曾有36口水井,有两条溪流自东向西流淌,成为古寨的“护城河”。古寨最高处建有“烽火台”。山皇寨历史上曾经几次翻修重建,今天保存下来的建筑大部分为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备倭寇侵扰重修的遗迹。
1992年,承载了800多年风风雨雨,护卫了无数百姓安全的古寨以及寨中世代居住的“寨民们”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岔道口。一边是为了经济发展和脱贫的需要,不得不离开古寨下山重建村庄的客观要求;一边是山皇村人对于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古寨的一种眷念。最后,147户山皇村民还是开始了“下山脱贫移民”,几年的时间内几乎全部搬离山皇寨。2003年,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的陈彩莲老人最后一个搬离了山皇寨。
运粮地洞
作为在山皇寨长大的人,今年45岁的黄远泽在山路上走了整整35年。到底走了多少次,黄远泽自己也数不清楚,只记得自己小时候上学要走,砍柴下山换生活用品也要走。寨子里的人跟他一样,进出山皇寨都要从这条路走过。在很长的时间里,狭窄山道是山皇寨与外界连接的“命脉”之一。
陡峭的山路,坚固的城墙,山皇寨离山下很近,但是又很远———大门一关,重兵把守,来犯的敌人纵使刀锋枪长,也只有望寨兴叹的份。寨中还有一条运粮地洞,传说运粮地洞直通平阳的鳌江口,即使在山寨被围的时候也可以保持寨中粮食供应。清光绪年间,以劫富济贫、反抗清廷暴政为口号的“神拳会”曾经利用山寨与官兵对抗。官兵几次围攻都没能攻下山皇寨,最后不得不采取了围寨的方式,想一举将“神拳会”困死寨中。围困持续了几个月之久,但山皇寨里照样炊烟袅袅。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山寨中的“叛民”还有吃不完的新鲜鱼挂出来晒鱼干。清兵官员非常奇怪,就派出士兵四处查找。最后,在几十里外的平阳鳌江口找到了这条运粮地洞的出口。后来,出口被清兵堵死,寨中断了粮食供给来源,“神拳会”不得不选择突围。如今,每一位山皇寨的人都能讲述这段故事。
“真的哩,祖辈就一直传下来,小时候我就听老人讲过了,至于具体的情形,大家都不是很清楚了。温州鼓词还有《大破山皇寨》呢。”谈起山寨的历史,61岁的陈振水老人很骄傲,他这几年当起了山皇寨历史的整理人和收集人,挨家挨户去走访,通过村民口述的方式得到一些零星的故事、传说和资料,他再将其整理成文字。在山皇村,像陈振水这样的“义务整理员”一共有六人。“如果再不拯救的话就没有了,像我这种年纪的人多少还知道一些,但是慢慢地知道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子孙后代恐怕只能看到古寨,对古寨的历史就会一无所知了。”
陈振水他们的“资料收集组”8月19日才刚刚正式开始“工作”。在此之前,陈振水就已经着手去整理有关山皇寨的传说和资料。这几年,他一旦听说山皇村或者周围村庄有谁知道有关山皇寨的故事,他肯定会跑到人家家里去问个清楚。一次,他的朋友无意中聊起邻村一个老人小时候经常去山皇寨,知道很多有关古寨的故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振水二话没说,就拉着朋友出门跑到邻村去了。
山寨里的记忆
从古寨搬迁下去之后,很多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了。年轻人基本上都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出去经商或者打工。黄远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生活,他打过工、做过小生意,足迹踏遍了国内很多省份。由于比较忙,黄远泽没有办法像陈振水老人那样去挖掘和整理古寨的历史,但是他同样对古寨怀有深深的怀念。
“让我回来住我还愿意哩!我当然是觉得这里好,子女怎么样我不知道。这里的条件虽然苦一点,没有什么闭路电视,但还是觉得比较亲切。”黄远泽在山皇寨的墙根下长大,从山皇寨的城门把妻子娶进家门,直到儿子10岁才全家搬迁下去。今年,黄远泽的儿子已经22岁了,远在重庆读大学,他们整整搬离这个地方12年了。对于像黄远泽这样年纪的山皇寨人来说,他们的童年充满着美好回忆,像鲁迅先生对百草园一样怀有深深的眷念。那个时候,小孩子可以坐在城墙上看日落,夏天的晚上可以躺在城墙上睡觉,睁眼就是满天的繁星。山皇寨一家连着一家,闲暇时光,一群寨中玩伴就从东家串到西家,从王家跳到李家,没日没月地玩。1965年古寨中设了一所小学,古寨中的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就在寨子里上三年学,稍微大一点才每天带着饭盒,沿着山路到山下去上学。寨子里的小学直到1988年才被关闭。
坐在古寨门口的石板上,黄远泽抽出了一根烟点燃,他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后来不上学了,就回来种田了。再大点就娶老婆了。山皇寨的小伙子可抢手着呢!”在古寨的周边,从山顶到山脚是一道连着一道的梯田。山下平原的田地比较肥沃,在过去靠天吃饭的时代,由于经常发大水,水田常常被淹没而遭受损失。而地势较高、土地相对贫瘠的山皇寨反倒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不富裕,但在周边其他村里的人眼中,山皇寨的生活算得上是比较有保障。再加上寨子里的小伙子大都比较勤快善良,山下的姑娘也都愿意嫁上山来。
陈彩莲的老屋
山下的姑娘喜欢嫁到寨中来,也有寨中的姑娘隔着几步路还是嫁在寨中的。75岁高龄的陈彩莲老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出生在山皇寨,嫁到山皇寨,老人的女儿也嫁给了自己寨中的小伙。老人一辈子跟这座寨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都不会离开山皇寨,哪曾想到老的时候,还要丢下家搬迁到山下去,老人觉得很难以割舍。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老人最后一个也离开了山皇寨,到山下的新房去住。如今搬下去已经两年了,可老人还是经常早上吃完饭一个人跑到山上老屋中来,晚上再下山睡觉。
陈振水很能理解陈彩莲老人的心情。一进入寨子,看到杂草丛生,过去的家园都成了空房,他就觉得可惜。平时有空了,他也经常带着几个村里的老人上来锄锄草,打扫一下寨边上的“陈十四娘娘”庙。他说,他准备有空的时候就搬回来住,权当避暑。陈振水老人的房子1995年刚刚翻修过。跟先人们建造古寨一样,这里的所有东西都必须依靠人力从山下挑上来。当时,单单雇人挑东西,陈振水就花了好多钱。如果算上其他的费用,陈振水的房子当年为了翻修可是下了大本钱。后来村民慢慢搬光了,他没有办法也就跟着搬了下去。现在,周围的其他建筑基本上都已经坍塌荒废了,陈振水的房子门口虽然也长着齐腰的杂草,但是那份“新”还是显得很特别。不管是古寨还是自己的房子,陈振水觉得很可惜。当然,随着山皇寨的价值慢慢被外人所发现和认知,有关开发和保护的方案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恢复原貌的山皇寨不仅仅可以让更多温州人了解历史,也可以了却“老寨民”们心中的愿望。
寨
寨,以防御功能为主。城池,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城墙和护城河,其作用也主要体现在军事上的防御功能。历史上,农耕文明的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城池的修建。至明代,戚继光为了抗击倭寇在沿海地区建造了众多城堡,其中我市苍南县蒲城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各种各样的“城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除了是军事上的工事以外,还为保护一方百姓免受外来武力侵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山皇寨边陈府庙(寨王殿)中咸丰八年的重修城池碑文写道:“山皇寨内有藏身之资,是则黄明王、吴岁翰、黄瑞亮、黄大明酌议合地趋功,惟恐乱民之迫扰民而性命难保其全,手胼足胝。谁谓劳,朝奋夕息,敢曰不暇。城池既修而人民始乐,人云山城重建即万世并立而千古不朽”。保一方百姓安全,御敌于城池之外,这是山皇先民建造古寨的初衷。 (温州都市报 )
❹ 石家庄这个古寨,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寨”,有啥历史渊源
在石家庄有这么一个景点,一说名字都知道,可能还都去过,这就是位于石家庄鹿泉区的4A级旅游景区,抱犊寨。
相信很多人都来过这里,但是进入南天门里面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❺ 祖国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历史遗址,古镇古寨有哪些
江西婺源古镇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的婺源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被誉为国内最美乡村。正处于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区域,现在已经是热门古镇旅游目的地。
婺源县建于唐朝开元28年(公元740年),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栖有上千对鸳鸯。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
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细品味这些景观,最好是徒步在婺源旅行。在青山绿水中,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古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对于游历过名城的海滨和名山大川的游客来说,来婺源旅游会感受到别一种宁静清悠的享受。
安徽宏村
宏村位于“桃花源里人家”——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km,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整个村落面积19.17公顷(300多亩),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138幢。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名叫“弘村”,清乾隆年间改为宏村,至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水在宏村的选址中作用重大。相传宏村的汪氏祖先先后在歙县唐模、黟县奇墅湖村居住,但都曾遭遇火灾。后来汪氏举家迁到雷岗山下,最初建十三楼,取名弘村,取弘广发达之意。鉴于以往教训,宏村在规划时十分注重人工水系的安排,提高预防火灾的能力,后历经40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明永乐年间宏村76世祖汪思齐请风水先生勘定环境,对建筑重新布局,宏村的设计、构造最终实现。
在村落的科学布局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村落采用仿生学的“牛”形布局,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的兴盛与衰落都和徽商及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南宋以前,宏村是“幽谷茂林,路径茅塞”地带,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宏村建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宏村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至明万历年间,宏村楼舍高低错落,人口繁衍,“烟火千家,森然一大都会矣。”但是清朝中后期以后,宏村随着徽商的衰落而渐渐衰落。
云南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长期的国际贸易、文化、外交、军事、宗教的交流,使这里一直是中国面向南亚的第一重镇。
和顺镇有17平方公里面积,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这里四季如春,温泉、矿泉水资源丰富,是人们生活和休闲旅游的胜地。
和顺人世世代代外出闯荡,都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谷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商亦侨亦农亦儒的生存方式。在这里,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谱和宗族活动流传至今。七大寺庙,佛道儒共存。六百年历史养育了哲学家艾思奇、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历史。
重庆合川涞滩古镇
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距今已200多年,走过深排如何走进一幅泛黄的老照片,去寻找一种飘在空气中还有点潮湿的故事。听当地人介绍,从咸丰年间建成后,为了防范太平军入川和李、蓝起义,同治年间涞滩进行了一次浩大的加固维修,建成了环绕着整个古寨的石头砌成的防御设施,直至今天这道石头城墙依然可见其坚固,足以鉴证当年那一段历史。
涞滩寨占地0.25平方公里,四座城门呈十字对称,寨墙全部是半米多长的条石砌成,十分坚固。而塞内还保存着200米的青石板街道,400余间清代民居。眼光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清咸丰年间,由于傍着渠江,仗着舟揖之利,床滩还是个著名的水码头,有水便能引来商,当时的涞滩寨商贾云集,街市兴旺,十分繁华,依山而筑的二佛寺也香火不断,是盛极一时的风水宝地。
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似水年华》就在这个古朴的小镇拍摄,浪漫的爱情色彩让它更具风情...
那时中国南方省份的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静,安详而且幽静。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那里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烟起雾落,云蒸霞蔚,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流年似水。有一个我曾经深深魅惑过的男子,他儒雅,雍容地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如黄昏里一帘幽梦,犹如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山西皇城相府
山西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条件便利。 近年来,来 山西皇城相府风景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
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家,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欢迎各地游客来山西皇城相府风景区旅游。
江苏周庄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九百余年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留连,无愧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围绕全镇有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条大小河流,镇上有四条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乡泽国”之称,总面积36平方公里,圆圆小镇,宛如飘在水面上的一片荷叶。周庄古称摇城,原系春秋时吴国太子摇的封地。周庄又名贞半里,北宋当地人周迪功郎笃信佛教,舍其故宅和200亩良田给寺庙当庙产,百姓们感其恩德,遂更名为周庄。
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贞丰桥畔诗韵悦耳;富安桥桥楼合壁;双桥联袂而筑,各有特色。
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型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尤以沈厅、张厅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姿依旧。
“中国第一水乡”不仅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无数游客,更荣获包括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等多项国际殊荣。2006年3月6日周庄荣获了“美国政府奖”。据悉,美国政府奖是美国为表彰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者而设立的一个奖项,在国际文化艺术领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而"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小镇。
❻ 关于三泉古镇的历史故事
三泉镇距汾阳市城区西南10公里,东邻我市阳城乡,西接杨家庄镇、石庄镇,北靠栗家庄乡,南与孝义市接壤。全镇总面积82.97平方公里,1958年建三泉公社,1984年设镇。共33个行政村,人口3.6万,耕地面积6.68万亩,全镇有阳城河、虢义河、贾壁河三条季节性河流。目前,镇域有孝(义)--柳(湾)铁路、汾(阳)--平(遥)高速、307国道、340省道、韩(演武镇韩家垣)--石(石庄镇)线等交通主干线过境,是吕梁三泉工业园区、全市仅有的2座国有煤矿所在地。
该镇以古代有三眼泉水而得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也是三晋大地上的一座商业重镇,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人文环境,千百年来成为晋中腹地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汾阳作为秦晋古道旱码头,三泉则是这个巨大码头上的商埠,几百年来商贸繁荣,名人辈出,为我市地秧歌发源地,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有“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三泉”一说。
三泉镇现存地上文物居全市第一,几乎村村有庙宇,古宅院更是星罗棋布,保存较好的主要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榆苑村金元时期五岳庙;省文物保护单位---义丰北村齐圣广佑王庙、古戏台、古院落;任家堡(仁和堡)古村落建筑群、任氏祠堂牌楼;“五堡一镇”(任家堡、赵家堡、张新堡、李家街、南垣,三泉镇)民国酒坊商号遗址等;张新堡大圣寺、明代门楼坡、国民小学遗址;赵家堡门楼;员庄、巩村古寨;义丰南村关帝庙、村门;聂生村魁星楼、古村落建筑群;东赵村奇峰塔、翰林坊古建群;北马庄古戏台及壁画;巩村春秋兹氏古城遗址;尚文村公所遗址、上庄村及段家庄关帝庙建筑群、平陆村法云寺、观音庙、古院落;坂峪、张多村庙宇、古宅院;新贤村古庙戏台遗址;团城村青龙沟遗址等等。
全镇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集镇文化、地秧歌、剪纸、木雕、小磨香油、黄酒、粞醋、压花肉、花馒头、月饼、刺绣、玉米皮编织、案儿糕、糕点制作工艺等。
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核桃、团城村长山药、红皮蒜,聂生村胡萝卜,仁道村扫帚、新贤村红薯等。主要农作物为以玉米、豆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以及万亩核桃林栽植。
革命战争年代,三泉为汾阳的革命摇篮,1938年8月2日,日寇在三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马庄惨案”,古镇人民的革命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广为传播,涌现出了许志奋将军等杰出人士,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36年时曾驻足三泉镇张新堡村孟家大院;王震同志在解放战争年代也在三泉镇平陆村指挥过战斗。
❼ 上饶地区有什么古村落历史文化古镇
上饶山水很美,这样的山水之间至今遗存着很多美丽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后靠青山,前临绿水,积淀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好像一个个古老故事,叙说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婺源古村、广丰的龙溪村和二渡关村、德兴的海口村和新营村、铅山的儒源村和江村、弋阳的曹溪等地古村,铅山河口、石塘、陈坊的古镇、鄱阳古县渡古镇、横峰葛源古镇、上饶县上泸古镇都保存了大批明清古民居。广丰十都大屋、玉山樟村何家大屋、上饶县大地纸坊村大屋、上饶城的杨益泰大屋、娄谅故居、杨时乔故居等都是独具上饶古建筑特色的古民居。 婺源在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就建县。婺源古民居历经演变到明代,因为大批婺源商人和官宦大兴土木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徽派建筑文化。古村落中婺源人世代聚族,屋与屋之间紧挨相连,造型优美规模庞大,屋外建马头墙,屋内精心布局雕梁画栋,梁坊、斗拱、门楣、窗棂等处处刻满人物戏文、花草鸟兽,还有众多匾额、盆景、景窗、石桌石凳等一应俱全,是中国典型的乡村民居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已被列为国家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广丰龙溪村、铅山儒源、德兴海口等地的古民居则是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这些民居蜿蜒于上饶青山绿水间,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望采纳!
❽ 皖南古村落的历史发展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南古村落已于2000年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现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作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黟县的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已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皖南古村落”,具有典型的山区聚居村落特点,又称作“徽州古村落”。现存的皖南古村落建筑以明清时期所建的居多,主要是清朝建筑,明以前的比较少见。
建筑,其本身来说,所具有的结构布局上的特点并不能够使其具有流传千古的价值,失去了文化的依托,建筑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因而,对于皖南古村落的研究,便不能不考虑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本土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特色文化。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六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从历史时期来说,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设立徽州府起至清末,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是徽州文化的主体。
皖南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因而对于当地百姓来说,相对少且贫瘠的土地,并不能够养活自己,面对改善生活的强烈愿望,当地便形成了一股深远的重文重商的习俗。
徽州居民自古便十分注重教育,以科举道路改变人生的观念在当地根深蒂固。徽州地区一直文风昌盛,居历史记载,在宋代,徽州即有书院12所,清末时已达70 所,社学更多达562所。“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乃是当地教育发达的深刻写照。明清两代,徽州举人多达996名,进士618名,而状元则仅休宁一县就有 19名,休宁的“状元之乡”、“中国状元第一县”可谓名副其实。在徽州,“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门九进士、兄弟四尚书”、“同胞翰林”、“父子尚书”等故事绝不是信口空谈,由此可见当地文化之深厚,文风之昌盛,足可称道于世间,夸耀于史上。又由于当地山川秀丽,绿水怡人,因而徽州足可称之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另一方面,与中国一直重农轻商的传统不同,对依靠出外经商来拼打天下并获得“徽商”美誉的徽州人来说,商人是受到尊崇的。面对当地土地的贫乏,经商,便成了徽州人科举之外的另一条出路。自宋代以来,大批徽州人出外经商游历,因其注重诚信、方法灵活,因而徽商获利之重,一时富甲天下者大有人在。
落花终有凋谢日,绿叶也需归根时。当一批批宦游经商之人归家时,带来的便不仅仅是一个经历,一批财富,更是一片视野,一种文化。当地的山水结构,使得徽州古村落建筑小巧而紧促,而当地的重文重商的文化背景,则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园林情调。小巧玲珑的结构特点加上深厚的徽文化内涵,使得皖南古村落的建筑具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其作为徽文化的载体,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辉煌的经历,更是一种文化的生命力。
❾ 广西壮族的原始古寨保留着什么原始风貌
这里已经被开发。
不过没有关系,这并不妨碍它依然保留着壮族家园特有的原始风貌。
说来也可以理解,如今全民“乡村游”嘛,前阵子去过浙江、山东、福建的村子,每个村子都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景区。这不,又到了广西的村子。
哦不,这里不叫村,叫“寨”。
归春河岸边风景旖旎,一座界碑隔开中越两地。老街上新增了很多景点,借着德天瀑布的“光”,它们也很有的一逛。比如这老木棉景区的“百门阵”就很不错,青砖古石、风水玄学,每一道门,都是百家姓里的一个姓氏。这边是中国,对面是越南,到了广西的大新县才发现,德天瀑布,不只是一个瀑布,还是一个带动周边景区共同繁荣的支撑体。古寨的夕阳、夕阳下的界碑、界碑旁待嫁的壮族姑娘、姑娘家的特产……广西,原来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