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南湘阴县的由来
数年前,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的事可是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其实,职业不应分高低贵贱,都是凭劳动吃饭,何况360行,行行出状元,即便是做小事,也能有大作为。湘阴县汪浪就是这样认为的,虽然他在卖臭干子,但一样志向不小。
在街边一个不起眼的三轮车旁,围着好些个市民和学生,他们在排队买臭干子,这个小店的老板叫汪浪,是一个先天性的残疾人,是一个辞职下岗的创业者,是湘阴县海哥臭干子摊的老板。找到的工作也不理想,只能说是混一下而已,拿着微薄的工资,汪浪想到,不能这样继续自己的人生。于是,他想到自己创业。
可是中国人多,干哪一行的人都多,汪浪一时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有一次在外面奔忙,肚子饿了,想随便买点东西填下肚子。四下望望,看到了他从小最爱吃的臭干子,那阵香中带臭的味道似乎也特别浓,直向汪浪扑来。于是,汪浪买了好几块,吃得津津有味。当最后一块干子下肚,灵光一闪飞入大脑,汪浪反问自己:“臭干子几乎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我为什么就不能做臭干子呢?”打定主意后,汪浪决定学习做臭干子。
真是不如巧遇啊,既然这的臭干子这么好吃,就跟这家的老板学吧!汪浪开始跟老板师傅套近乎。闲谈中,当他听说汪浪要学做臭干子后,脑袋直摇,不行不行,青年人怎么能干这事。老观念还是认为,年轻人是天之骄子,做这种小买卖手艺活,是暴殄天物,误人子弟。而且,师傅严重怀疑这小子的动机,莫不是另有“企图”。
汪浪并不气馁,连续几天他都跑到这家店里,跟师傅软磨硬泡,表示诚意。最后,师傅终于答应教他臭干子的制作工艺。于是,汪浪的伟大志向开始了。
汪浪很聪明,很快掌握了这门手艺,然后用自己存的钱,还有父母的赞助,开了自己第一家臭干子三轮车流动摊。因为风味独特,汪浪的生意越来越好,但他并不满足,不断在做味道改进的尝试。他想打破臭干子传统的单一品种,他在寻求突破。
汪浪采用的食材都是极卫生的,用他的话说,这是入口的东西,要保证大家的健康,宁愿多花些钱,也不能做昧良心事的。这反映出他处处在为顾客着想,这种经营之道,对他的生意也是很有帮助的。口碑就在顾客的嘴上,口口相传,他的臭干子店很快名声在外。
他每天都会奔波在湘阴县的每个地方,白天有时会到六塘镇、三塘镇、东塘镇、石塘乡、长康镇、湘阴县城叫卖,晚上一般都在左宗棠广场、东湖旁、步行街、尚书路等地方叫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人等侯他,只卖他的臭干子,卫生、味道正!
选择卖臭干子,也是因为汪浪喜欢这东西,他有一个习惯,有好的东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而且,正是因为喜欢,他才会用心做,并想方设法把臭干子做得更好。至于下一步,汪浪说要通过卖臭干子起家,将来还要开连锁的品牌店,要通过踏实苦干,开辟一条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
每年都有人说工作难找,宁愿窝在家里啃老,其实这是一种惰性,是他们总想着坐享其成,而不愿去开拓自己的人生路。努力,并不一定能达成所愿,但不会有更坏的结果。汪浪卖臭干子的事,对青年人的求职和人生态度或许都有一些启示。湘阴小吃湘阴特产湘阴美食臭干子
他是一个先天性残疾人、也是一个不愿向现实低头的创业者,他是湘阴海哥臭干子的老板,他就是汪浪!
Ⅱ 湘阴有哪些历史名人名事
1、周式
周式,宋代,湖南湘阴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因品学兼优,诲人不倦而著名。宋开宝五年(972)潭州太守朱洞筹资建造了岳麓书院,特聘周式为岳麓书院首任山长。
宋真宗赵恒因赏识周式才学而召见他,册封他为国子监主簿。在周式的精心经营下,岳麓书院学生由60多人增至数百人,开启湖湘一脉浓厚学风。周式故后,乡贤云集追悼。
Ⅲ 湖南岳阳湘阴八甲的塔,多少年历史
文星塔,地处湘阴城郊八甲。据清光绪《湘阴县志》载,始建于宋元时期版。后坍毁,于乾隆50(1785)年重权建。塔身七层,高30米,全用花岗石石块砌成,内有石级可登至第四层,然后设木梯可至顶层(现在已经没有了)。塔尖垒叠铸铁巨球三个,中用铁柱贯串,直刺天穹。整个塔形象巍峨,壮丽,是湘阴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与乌龙塔合称‘双塔凌云’,构成潇湘八景之一。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题咏。40年代日寇屡次犯境,县城虽经日机狂轰滥炸,此塔仍巍然屹立,安然无恙。解放初我在湘阴县中读初中,来往于县城与南泉寺校址之间,屡次都从塔前经过,均未入内。今日方始入塔攀级登临眺望,得偿夙愿。另乌龙塔,亦始建于1785年。
Ⅳ 湘阴的历史
湘阴历史源远流长。据近年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其属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濠河口镇黄花岭)。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古城(今汨罗市长乐镇)。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墨守成规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现在的县城(文星镇)。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仍属长沙府。民国初年湘阴直属湖南省,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9年(1940年)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1952年属湘潭专署,1964年属岳阳专署。1966年,因县域宽、人口多,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改市),1983年2月,与浏阳、宁乡县一道,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见《中国.长沙——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但随即湘阴县又划归岳阳地区。——1986年,与汨罗同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Ⅳ 湘阴县和湘阴王的由来
湖南湘阴抄历史源远流长。据袭近年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其属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
Ⅵ 湖南有什么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一、故事:苏仙传说
“苏仙传说”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苏仙,名耽,桂阳人。苏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与母亲用桔叶、根、井水配马岭山桃石熬制汤剂,救治了病人。后随道士出游,民间传说他已跨鹤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申报的苏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风俗习惯:
1、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
2、湖南戏曲
湖南省现有地方戏曲19种,艺术表演团体近100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湖南花鼓戏。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上演。
3、湖南小吃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口味虾,水煮鱼头,鸭脖子,唆螺、鱼头豆腐、豆腐干、津市牛肉粉、耒阳坛子菜、荷叶包饭、腊鱼、腊肉、腊肠、剁辣椒、三角干子、龙脂猪血、岳阳烧烤、浏阳蒸菜。
(6)湘阴老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湖南的一些风景名胜: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之间。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369平方公里,奇山异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2、韶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韶山位于湖南省湘潭县境内,距长沙市108千米,是长株潭城市群中一颗美丽的明珠,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Ⅶ 历史哪个朝代皇帝定都湘阴
您好,据查,历史上没有朝代定/都湘阴
湘阴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
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为其属地。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鹤龙湖镇黄花岭)。
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今文星镇)。
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
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Ⅷ 列举两个关于湘江的历史人物
唐太宗、孙权。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湘江流域属南荆州,一度长沙、桂阳二郡属孙吴,武陵、零陵二郡归刘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取荆州,武陵、零陵二郡亦转归于吴。至此,湘江流域乃至湖南全境均为孙吴所有。孙吴在湖南境内共置八郡,其中湘江流域所设长沙、衡阳、衡东、零陵、桂阳五郡。
唐宋时期。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将天下分为十道,湘江流域位于江南西道之境,包括潭州长沙郡、衡州衡阳郡、岳州巴陵郡、郴州桂阳郡、永州零陵郡及道州江华郡。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驻衡州,“湖南”之名由此始,仍辖潭、衡、邵、永、道5州,湘江流域为其所辖。宋初,地方行政管理沿袭唐制,仍实行道、州郡、县三级制,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湘江流域隶属于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其中潭、衡、永、郴、道隶荆湖南路,岳州隶荆湖北路。
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二是南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潇水,在永州市的萍岛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白石河源。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
Ⅸ 湘阴名胜古迹导游词
湘阴名胜古迹来之----远浦楼自(介绍)
远浦楼坐落在美丽的滨江大道中段,左侧距湘江大桥200余米,右侧为滨江风景圆林区,因潇湘八景之一远浦归胆而得名。该楼建于2004年,整体为三层四搌楼阁式。一层周围设石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前后顶层中间位置以及门口悬挂有名人踢写的“远浦楼”和“远浦归帆”牌匾;前后底层两边的圆柱上清代诗词中关于湘阴的两句:“五岳惟衡麓,三湘独此清”。独具匠心的远浦楼。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仿古建筑艺术的壮丽画卷。
每当夕阳西下,远浦归帆的情景就映入人们的眼帘:江河如练,平湖似镜,柳岸如烟,远山若黛,江水共长天一色,晚霞与孤鹭齐飞。江湖之上,白帆片片,;橹声悠悠,北雁嘎嘎南归,游人归心私箭。暮帆千叠,依此泊港,岸上的人们伫立江边,等待着亲人安全归来。久别重逢之喜悦,捕鱼丰收之欢欣,生意有成之欣慰,功名顺畅之佳音,构成了一幅人间真真切切的亲情图画。
喧闹之后,大江上涌出一轮皓月和满天星星。湘水如银,恑灯闪烁,渔火、星光、蓬影、城廊,浮动在无际的碧水之间。这就是自然天成的“远浦归帆”图。
远浦楼是湘阴人一种精神和理念的体现,她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展示着绚丽迷人的风采。
Ⅹ 湘阴太傅路的由来历史
这里的“太傅”指的是左宗棠
左宗棠就是湘阴人,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版国运动,洋务权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 1885年 9月5日 病故,享年七十三岁,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建专祠於湖南及立功诸省。
为了纪念左宗棠,就把这条路命名为“太傅路”,此外县城唯一的市民广场叫左宗棠广场,有一家酒店叫左宗棠大酒店;至于左宗棠故居、左文襄祠更是湘阴县城重要的人文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