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名人故事 > 高中中国历史人物

高中中国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1-03-06 01:35:09

㈠ 高中历史上都提到中国有哪些派

1、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内外交困,外部英法联军的侵略日益深入,内部太平天国运动的势力逐渐侵入京畿。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掀起了洋务运动。这部分先进的地主阶级就可以称为洋务派。其代表任务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工业,使用先进机器生产。
他们主张中体西用,即在坚持原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这部分人早期追随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失败后,他们认识到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也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未付诸与行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将学习西方的重点从技术转移到制度层面上。其代表人物有郑观应等。
3、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以及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饿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他们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4、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他创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5、激进的资产阶级:是指掀起新文化运动的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他们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

㈡ 高中历史人物总结

历史人物有的很英明,有的很聪明,还有的很勇敢。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低”很多人都是出身低微却家穷志不穷,努力学习,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做上大官,享尽荣华富贵,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㈢ 高中历史,关于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小论文范文1500字。急用!

李鸿章
李鸿章及其生活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言所行更是斑驳陆离,因而人们评价起来众说纷纭就没有什么可怪的了。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
李鸿章“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在晚清政坛上纵横驰骋半个多世纪。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适逢其会的李鸿章也就成了“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心的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揉,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李鸿章以儒生起家军旅,凭借编练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削平大难”而“早膺疆寄,晋赞纶扉”。太平天国运动是“四海变秋气”的封建衰世的农民群众企图用火和剑来变革现存的清朝统治秩序,把“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在现世、在中国建立起来。尽管他们所憧憬的“通天下皆一式”的地上天国实际上只能给自己套上一副带有光环的封建枷锁,但他们反对“鹰遍野,豺狼噬人”、内则残民以逞、外则丧权辱国的清朝统治,无疑是顺乎时代潮流的正义之举。李鸿章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镇压太平天国,用农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自然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罪无可赦。 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 李鸿章堪称洋务运动的首脑和旗帜。洋务运动是时代的产物,是对外国殖民侵略和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是近代中西文化撞击和交融的初步结果。与同时代的洋务官员相比,李鸿章不仅对中外形势和中国出路的认识要比同僚深刻,而且采用西法、举办洋务新政数量之多、成效之大,也无人能望其项背。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到“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大清帝国“厝火积薪,可危实甚”,因而主张“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绝不应昏睡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思振作。为此,他提出必须向西方学习,举办洋务新政,以求“自强”、“自立”。他斥守旧而不避“人君”,为“自强”而力倡变法,主张以儒家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以西方富强之术。他力主把“修明前圣制度”和学习“外人所长”结合起来。所谓“修明前圣制度”,就是“变法度必先易官制”,改善封建政治制度。所谓学习“外人所长”,就是引进属于西方“物质文明”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必须指出的是,他力图排除西方的“政治文明”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只热衷于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即近代军工技术,显然不能使中国摆脱传统的农业社会,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但毕竟使封建体制发生裂痕,催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传统向近代转轨的路途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 李鸿章曾长期跻身于晚清“外交第一冲要”,时人称“一生功过在和戎”。外交的成败,自然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外交政策的当否。就综合国力即军事、经济和政治组织力而言,封建的中国远逊于列强,因而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列强的枪炮就扫地以尽。李鸿章有鉴于此,明确指出:中外实力相距悬殊,列强之“军械强于我,技艺精于我”,中国无法取胜于疆场,因而对列强不可轻言战争,而应以“羁縻”之策谋求“中外相安”之局。所谓“羁縻”,就是用儒家的道德规范即孔子“忠信笃敬”四字方针进行“笼络”。在应对列强欺凌时,始则以理折之,进行与虎谋皮式的道德说教,并实施以中国传统的合纵连横理论和西方的均势思想相结合为特征的“以夷制夷”之策;继而不惜在权益上作出某种限度的让步,以期“驯服其性”,实现“守疆土保和局”的目标。李鸿章所以主张“羁縻”之策,目的之一是想争取并利用和平环境“借法自强”,预修战备,以期“确有可以自立之机,然后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从李鸿章推行“和戎”外交的实际看,有得有失,而失远大于得。他指挥过“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而以失败告终的甲午战争。他亲手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其中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中秘友好通商条约》等少数平等条约外,其他诸如《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均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丧权辱国条约标志着中国从独立国向半殖民地沉沦。对此,作为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的重要一员和晚清丧权辱国外交决策的参与制定者和主要执行人的李鸿章绝对难辞其咎。 腐朽王朝的忠臣 李鸿章是清王朝的忠臣。他出身于崇尚宋学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在他的心目中,忠君观念根深蒂固,他认为君臣之位不能僭越,疆吏不可“窥测朝廷之迹”。他与清廷互相依存,荣辱与共。他需要依靠清朝皇权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清廷也需要依靠他“安内攘外”,维护清王朝的稳定。他凭借清廷爬上权力顶峰,清廷则把他誉为华夏栋梁,声称“无鸿章,无清朝”。他的悲剧在于既看出清朝统治风雨飘摇,犹如“敝絮塞漏舟,朽木支广厦,稍一倾覆,遂不可支”;又在自己“实力足可除清廷自立有余”时,仍“勤勤恳恳服侍皇室,决不另有他途”。他镇压太平天国、倡导洋务新政、推行“和戎”外交,无一不是为了拯救面临沉没的“漏舟”和倾覆的“广厦”。他形象地把清王朝比为“破屋”,自己比作“裱糊匠”,宣称“裱糊匠”只会“修葺”而不能改造“破屋”,及至“破屋”“真相破露,不可收拾”,“裱糊匠”自然无计可施。他为“无力回天”而深长叹息,瞻望前景而茫然若失。 独特的性格特征 李鸿章具有独特的性格特征,而他的性格特征则是其文化素质、心理条件和社会烙印的综合反映。一曰“拼命作官”。李鸿章“拼命作官”意在争权竞势和扶危安倾。因而他“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他精通“宦术”,“好结内援”,“献媚宫闱”,“固宠求荣”;他勇于任事,“不避劳苦,不畏谤言”,“屈心抑志,忍尤攘诟,以济时艰”。二曰“不学无术”。李鸿章曾自诩“生平不解空言高论,只知以实心办实事”。不尚空谈固然是其所长,但缺乏以“真实学问”为根底的“以实心办实事”,绝不可能收到“旋乾转坤”的实效。他直到晚年对此才有所省悟:“自悔盛年不学,全恃一股虚骄之气,任意胡为,其实没有根底。现在真实学问,已用功不进。”(吴永:《庚子西狩丛谈》,卷4)三曰“恃才傲物”。李鸿章入仕后,随着地位的飙升和权势的膨胀,心态畸变,飘然欲仙。他吹嘘支持大清“天下”者,“舍我其谁”。对同僚倨傲不恭,对部属动辄训斥,对洋人“尤轻侮之”。曾国藩看出李鸿章“近颇傲,非吉兆”,曾密札劝诫:“一居高位,则宜时时检点”,“不可误认简傲为风骨,风骨者,内足自立,外无所求之谓,非傲慢之谓也。”(黄:《花随人圣庵摭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李鸿章依然故我,“自信自大”,“喜嘲谑,忌者日众”。四曰“好以利禄驱众”。被时人誉为识时务之大员的李鸿章,虽然出身儒生,但却在“西学”和“变局”的影响下,产生了疏离儒学的倾向。他注重“治国平天下”,漠视“以修身为本”;注重事功,漠视为人;张扬功利主义,否定儒家义利观。他直露地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耳,我无利于人,谁肯助我?”(周馥:《负暄闲语》,卷上)功利既是李鸿章搏击宦海的动力,又是他驱策部众的工具。他遴选部众,“着重于经世致用。凡有谋略而干练,必受到赏识擢拨,文章道德,尚在其次。”(王尔敏:《淮军志》)李鸿章以功利为纽带结成的庞大群体,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受到“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的责难也就是当然了。

㈣ 写一个你最欣赏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说出你欣赏的原因及你从中学到的东西(字数200)

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回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答军阀战乱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㈤ 高中历史著名人物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①内容与作用:

A、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B、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失败原因

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c、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评价

a、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b、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①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②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③意义: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附:

1、我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分类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

④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2、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

③最高统治者的态度

④改革的策略方针与用人是否得当

⑤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

3、古代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与产物

②革除社会弊病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④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遭到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

这些高中历史都讲过的 。

望采纳 谢谢!

㈥ 高中,历史必修三涉及到的历史人物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祐元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谥“文”。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属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岁。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阳历1472年10月31日亥时)出生,名守仁,字伯安,汉族,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学习,今贵阳市修文县。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创始大师。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均载于《大学问》一文中。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第二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先生“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庾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吉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但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 此后6年多,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8年12月29日,戊子年甲子月戊子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全书》)行世。
隆庆二年,皇帝再诏赠为“新建侯”,谥“文成”,颁铁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㈦ 高中历史大题:比较两位历史人物(随机选择两位较为熟悉的历史人物,可能是中西人物比较,也可能是中国古

1.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即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2.要把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评价。3.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方法和全面的观点。

㈧ 高中历史课本中的那些名人作品及简介

我学的是人教版的历史必修3 有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高尔基《母亲》 贝克特《等待戈多》名人传《罗曼罗兰》

㈨ 高中历史人物选修中都有哪些人物

甘地、华盛顿、林肯、克伦威尔、凯末尔、邓小平、列宁、毛泽东、孙中山、爱因斯坦、牛回顿、拿破仑答、马克思和恩格斯、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孔子、古希腊先哲(伯利克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科技之光(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书上学的高考都不考

阅读全文

与高中中国历史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